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工信交通 >

意见建议

把交通建设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发布: 2022-12-02 18:10:06   阅读: 次 【   

xx县地处湘西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全县国土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区),总人口70万,公路通车总里程4295公里。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其发展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认真贯彻现代交通、立体交通的理念,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规划的超前性,引领交通立体发展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始终把交通建设摆在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科学编制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交通运输体系立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致力放大铁路优势。焦柳铁路横贯县境,石长铁路与焦柳铁在县城形成T型交汇,是湘鄂西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在湘鄂西地区铁路运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全力配合,确保了火车北站改扩建工程和石长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增建二线工程2009年相继开工建设,“侯石铁路”2011年列入湖南铁路建设规划。火车北站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枝柳、长石、洛湛铁路重要的火车客货运编组站和湘西北最大的县级旅客站房,预计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石长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增建二线工程建成后将是沟通焦柳和京广两大铁路干线的重要运输通道,对于完善湖南“三纵三横”铁路交通网,扩大全省铁路运输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2、致力突破公路瓶颈。受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制约,石门县公路交通发展较为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群众出行需求不相适应。“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了“提升主干线、改造乡村道、修好库区路、连接边界线”的建设思路,累计完成交通总投资1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0倍,实现了100%的乡镇和78%的建制村通水泥路。S304绕城线、S303线石南公路、S241线石陬公路三条主干公路改造升级工程年内竣工通车。2010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积极对接政策,计划“十二五”时期建设高速公路70公里,国道项目2条、112公里,省道项目12条、700公里,农村公路项目3900多公里。目前,安慈高速、宜张高速石门段建设项目已进入“十二五”湖南高速路网建设规划,国省道建设项目已进入国省“十二五”规划笼子。规划实现后,我县将彻底结束既无国道、又无高速公路通过的历史,基本达到每个乡镇有省道通过的目标,域外大对接、域内大循环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将全面形成。  

3、致力恢复水运繁荣。为全面发展水上交通运输,恢复澧水航运,组织编制了《石门港区规划》,计划“十二五”时期,规划整治澧水航道30公里,新建1个500吨级综合码头和1个1000吨级综合码头以及皂市、东城、新街口3个货运码头。目前,澧水航道津市茅草街至石门三江口电站石门段30公里航道整治项目和易家渡1000吨级综合码头建设项目均进入“十二五”全省航道整治规划。规划实现后,xx将全面恢复曾经繁华的澧水航运。  

二、坚持筹资的多元性,促进交通持续发展  

xx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交通大投入大发展、小投入小发展、不投入不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了“项目为主、县乡联动、群众参与”的筹资机制,为交通项目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1、坚持全力争国投的思路不动摇。针对公路交通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补助的实际,我们牢牢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建立健全财政、发改、交通、公路等部门联合争项争资工作机制,确保了规划变成现实,项目尽快落地,资金及时到位。2009年,我们将S303线石南公路、永固汽车站等原本属于“十二五”规划的项目,挤进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笼子,并提前组织实施。“十一五”时期累计争取到位国省市无偿投资8.5亿元。2011年以来,我们立足“十二五”规划,积极抢抓武陵片区发展机遇,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提前开工创造了条件。目前,S303延长线、S306窑洛线、S241线林伯渠故居至石门夹山段、X001线壶大公路、澧水航道石门段整治项目、易家渡1000吨级综合码头等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或完成,其中S303延长线、S306窑洛线、X001线壶大公路、航道整治项目年内可全面开工建设。  

2、坚持政府大投入的决策不动摇。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县交通快速发展主要瓶颈。近年来,我们努力克服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压力大,财力有限的实际困难,坚持把交通投入摆在公共财政的重点予以保障,每年都将交通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举全县之力优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时期县财政累计投入5.2亿元,资金投入力度之大超过我县交通建设史上任何时期,其中仅S304绕城线城区道路加宽、澧水二桥引桥加长和X021线十九峰隧道方案变更,县级财政配套的建设资金和拆迁补偿资金就高达2.1亿元。2011年至2012年,县财政预算内累计安排交通建设专项资金7000万元。  

3、坚持社会办交通的理念不动摇。我县地处山区,交通基础薄弱,需要建设的项目多,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全民办交通、社会办交通的工作理念,每年都召开一次由书记、县长亲自参加的高标准、大规模交通工作会议,并通过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交通建设工作,全民办交通、社会办交通的工作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成功实现了交通建设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变。一方面社会力量捐资修路的热情不断高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本县在外地工作的知名人士、企业家踊跃捐款捐资,全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建设资金压力。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8亿元。另一方面部门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交通、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实现了所有税费、设计费、监理费全免,电力、通信、广播“三杆”无偿迁移。  

三、注重机制的长效性,确保交通有序发展  

石门县委、县政府积极构建交通项目建设规范高效推进的工作软环境,建立健全了组织保障、沟通协调、考核管理三大常态化、长效性工作机制。  

1、组织保障机制坚强有力。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1名人大副主任、1名政协副主席和1名县委调研员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安排了专职人员;各村(居)明确了工作专干,形成了交通建设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调控有力,反应快速的组织指挥网络。同时,各主干线改造升级和其他重大项目均成立了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套班子专抓的工程指挥部,为交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沟通协调机制灵活高效。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交通建设工作,调度建设资金,交通、公路部门以及各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分别汇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通报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县道建小组坚持组织成员单位实行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小结,重点研究解决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重大问题随时进行调度,确保了交通项目建设资金、土地等要素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提前介入,超前化解,有效加快了工程进度。  

3、考核管理机制奖惩严明。出台了《石门县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将交通建设纳入了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年终由道建小组对农村公路建设进度、质量实行考核,凡任务没有完成、质量不符合建设标准的除了扣减相应的分值外,一律不予拨付验收,不予拨付县级配套资金,一律不优先安排下年度建设计划。同时,狠抓施工队伍质量信誉考核,凡没有达到验收标准的一律不予验收,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施工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永久不得进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市场,近年来累计将15个施工单位纳入了“黑名单”,有效净化了农村公路建设市场,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