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优秀驻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汇编

发布: 2022-07-25 19:30:07   阅读: 次 【   

优秀驻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汇编

  优秀驻村干部事迹一

  用心工作 真帮实扶

  “把脱贫攻坚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干什么事都一样,只要用心,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用心工作,是付武昌驻村扶贫以来所一直坚持的。

  今年45岁的付武昌,20xx年12月从县城市管理局被选派至潭头镇马窑村任驻村工作队长,今年4月,根据工作需要,付武昌又一次走马上任,到了白土镇铁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从马窑村到铁岭村,村子变了,可付武昌用心工作的信念没有变。不管在哪里,付武昌都用心去工作,主动作为,扎实开展好扶贫工作。

  刚到铁岭村的第二天,付武昌就和村组干部一起,翻山越岭,克服交通不便,逐家逐户地走访村子的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到一户付武昌都和群众聊聊天,拉拉家常,既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也摸清了贫困户的家底,了解了致贫原因、劳动力人数等基本家庭状况。不仅如此,他还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掌握村子党员、低保和村情等情况。

  “走访了,就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这也为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好基础。”付武昌说。

  在付武昌看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是他驻村以来的第一个“抓手”。为此,付武昌利用村子的脱贫攻坚例会、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时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规范落实党的各项制度,还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完善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使得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这样下来,党员干部有了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也有了政治意识和工作执行力。

  “政策宣传得形式多样,时机恰好。”除了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政策宣讲会、有奖问答竞赛活动,付武昌还会在给贫困户季度收入核算的时候,在村子里唱大戏、放电影的时候,掌握时机,灵活机动地宣讲党的各项政策尤其是脱贫攻坚政策。

  “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增进了互信,往往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付武昌说。

  党员干部担当了,群众信任了,付武昌又开始谋划村子的发展。

  铁岭村的群众有着种植业的传统,加之自然条件也适宜,付武昌就积极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群众广泛种植连翘、猪苓、苍术等中药材,还协调制药企业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增加群众的稳定收入。同时,针对铁岭村无集体经济的状况,在经过市场考察和研究,在村子里建立了规模15亩的五味子种植基地,通过栽培种植五味子中药材,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目前这药材长势良好,过两年就见效,到时候,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付武昌还想方设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村子地处矿区,劳动力需求大,付武昌就与驻地企业协调,为1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近就业的问题,实现了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还介绍、引导、鼓励50余名贫困群众在镇内务工,协调了8户贫困户参加镇政府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现如今,全村3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到户增收,29户贫困户办理了户贷社用和企贷企用小额贷款,每户每年可实现分红2000元。

  “驻村以来,其实也没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就是用心去干工作,点点滴滴为群众解忧排难,踏踏实实地真抓实干。”付武昌说。

  优秀驻村干部事迹二

  “以小博大”的驻村工作队长

  “我做的事都是小事,没啥特别的。”这句话是杨建仁驻村以来每次得到赞誉和群众感激之后常说的。

  201x年12月,42岁的杨建仁从县行政服务中心到陶湾镇新立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

  陶湾镇新立村位于陶湾镇西北部,距镇区路程远,交通不便,村内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联通。全村共有9个居民组, 149户652口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406平方公里,拥有森林面积5000余亩,而耕地面积仅有300余亩。村子位置偏僻,地理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生产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村里的情况,来到新立村之后的杨建仁,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了解情况。从驻村任职的第一天起,杨建仁始终坚持住在村里,与村民们同生活,同劳动。有村干部要给杨建仁找个好一点的房间,而杨建仁却拒绝了,坚持住在村委10平方米的屋子里,屋里仅有一张一米宽的床,一张桌子用来工作,一张用来做饭,潮湿闷热,隔夜的蚊香都点不着,打印纸总是湿乎乎的。冬天被子盖在身上似冰,夏天又象包着一层湿毛巾。屋子里有了跳蚤,整晚被咬得睡不了觉,再加上夏天的蚊子,满腿都是苞。虽然艰苦,杨建仁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要求改善,坚持了下来。

  “群众吃啥苦咱会不知道,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怎么工作,既然下乡干扶贫,就要吃得苦。”杨建仁这样说。

  正是这种心系百姓,以苦为乐的作风,让杨建仁在这个贫困山村里住了下来,忙了起来,牢牢地钉在了这里。

  杨建仁通过摸清村情村况了解到了新立村群众创收的主业是外出务工,而产业很薄弱,发展也滞后。为了改变新立村产业发展的现状,2018年,杨建仁鼓励群众利用到户增收资金,结合林坡、土地等自然优势来发展中药材种植、山萸肉和核桃等经济林种植以及牛、羊等养殖业。群众们种下了药,摘下了树,养起了牛羊,不仅到户增收项目在这里实现了全覆盖,而且家家有了项目。

  虽然扶贫时间不长,可杨建仁却心中有思路,有谋划。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新立村就是要以小博大,我们体量小,成本低,市场变,咱们就变,市场端需要什么,我们地里就种什么。”这样的发展思路让杨建仁扶贫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相信群众们迎来脱贫致富的日子不会远。

  优秀驻村干部事迹三

  突出精准扶贫 用心助力脱贫

  天空下起了大雨,但挡不住一个人依旧在村里走家串户走访调研。

  这个人叫赵华忠,是白土镇白土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2017年11月,赵华忠从县中医院来到白土镇白土村,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

  白土村位于白土镇北部,全村辖6个自然村9个居民组,常住人口322户1007人。耕地面积1200亩,林坡面积5119.7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83人。

  到村子后的赵华忠,认真听取了各方工作意见,理清了工作思路,迅速投入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赵华忠,深知精准二字的意义深远。“科学、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是我们用心工作的态度。”赵华忠说。

  为此,赵华忠对白土村6个自然村9个居民组进行了走访,详细摸排贫困家庭人员、致贫原因、子女入学就业、各项补贴、劳动力现状、住房情况和当前期待解决的问题,倾听贫困家庭提出的实际困难和帮扶要求,建立起精准帮扶台账。

  “经过详细调研发现白土村因病致贫、缺技术致贫和因学致贫人口比重较大。”在了解了白土村村情概况后的赵华忠说。

  面对这一现状,赵华忠开始针对不同贫困家庭因户施策并制定了初步解决方案。一方面,协调县中医院利用行业优势为贫困家庭人口住院进行补助并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义诊活动,做出健康指导。另一方面,与帮扶单位县商工委沟通,结合村子现状,购置了柿饼削皮机、柿饼烘干机等设备用于发展柿饼加工项目,还设立了益农信息服务站和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农副产品销售及购买的便利平台。并且开展“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为外出务工及就业人员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针对缺资金致贫的贫困家庭,还为其树立了脱贫致富家庭和创业致富标兵等先进脱贫致富典型,鼓励村子里有能力的贫困家庭申报互助金贷款、小额贷款及创业贷款等发展产业。

  “扶贫先扶智,还要努力做好扶贫政策解读和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赵华忠说。

  赵华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走访入户,或是入户讲解,或是田间地头闲聊,都不忘给贫困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也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群众满意度。同时,赵华忠也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扎实推进白土村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建设。

  如今的白土村,伴随着扶贫措施的深入落实,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饮水、住房、卫生等基础条件日趋向好,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明显得到了改变,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致富路上信心倍增。

  “虽然白土村是已脱贫村,但距离小康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还得立足本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赵华忠坚定地说。

  优秀驻村干部事迹四

  扶贫路上的一颗“钉”

  “咱村来了新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是年轻小伙子!”在201x年3月里,狮子庙镇山岔村的群众们村民开始你一语我一言的传开来了......

  群众们口中所说的年轻小伙儿,就是刚从潭头镇断滩村调任过来的韩朝乾。

  去年11月,韩朝乾从县旅游产业集聚区被派驻到潭头镇断滩村任驻村工作队长。今年4月,因工作需要,韩朝乾带着不舍与使命,又来到了狮子庙镇山岔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刚到山岔村,韩朝乾就被村子道路两旁丰富的美景吸引住了。“能不能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来搞好产业扶贫。”这个想法,就此在韩朝乾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狮子庙镇山岔村全村202户8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17人,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户多以外出务工为主。韩朝乾到村后,立刻开始和党员干部座谈、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况,摸清致贫原因。

  “家底清了,思路也就清了,齐心协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韩朝乾坚定地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韩朝乾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他把“党建促扶贫,扶贫哺党建”作为了自己工作的总纲。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三新”讲习所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培训管理;通过搭建“党员+”平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党员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他的努力下,山岔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不管是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都不能等、靠、要,提升内生动力才是发展根本”这是韩朝乾在“三新”讲习所上说的一句话。

  为了提升内生动力,韩朝乾和村干部一起认真研究制定了《山岔村三年发展规划》《贫困人口脱贫规划》,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为了利用好自然资源,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韩朝乾一方面入户宣传鼓励群众发展产业,一方面培养了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以点带面来带动农户上项目、促增收。在这样的努力中,山岔村新发展养殖户5户、种植户14户,户均可年增收2000元;还带领山岔村成立了普惠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理创业贷款200万,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贫模式,为20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5400元。

  “党的政策好,第一书记指导落实的好,以前不敢想,现在这一算,俺不但能脱贫,还能奔小康。”种植猪苓的贫困户柴银全兴奋地说。

  韩朝乾也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才能长远。为此,针对山岔村电脑人才匮乏、消息相对闭塞等问题,韩朝乾一方面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农村淘宝,为农户培训种养殖技能,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开办电脑培训班,为村委班子、后备干部,讲解电脑操作、“电商”、“微商”等知识,不断提升基层发展“软”实力......

  虽然来到山岔村不久,但韩朝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热心肠、人实在、这娃儿中”成为了山岔村民给与他最多的评价。

  “能加入到脱贫攻坚的一线队伍中,是我的荣幸,不管在哪里,我都得发扬‘钉子’精神,将自己的所学所能,‘钉’在基层,肯干实干,只为群众口中的那句‘这娃子中’”。韩朝乾自信而坚定地说。

  优秀驻村干部事迹五

  山沟沟的赵书记

  在栾川北边的山沟沟里,有个村子叫嶂峭村。

  每天,嶂峭村的山路上,总有一个人要走上几个来回,出了这家,进那家,到贫困户家里串串门,聊聊天,拉拉家常。

  这个人是赵治国,201x年10月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秋扒乡嶂峭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

  嶂峭村是秋扒乡最边远、最贫穷的村,产业基础薄弱,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多。

  这给了赵治国巨大的压力,但他顶起了压力。

  “困难对于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赵治国自信地说。

  刚到村里,赵治国就拉着村里熟悉地形的人,一家一户地跑,一山一沟地爬,和党员干部开座谈会,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

  听了最想听到的,也是最真实的声音,两个月下来,嶂峭村的沟沟壑壑、老老少少都装进了赵治国的脑子里,怎么破解难题,如何发挥优势,靠什么带领群众脱贫……赵治国的思路越来越明晰。

  要在短时间里改变,靠赵治国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必须要有队伍,有榜样,有带头人。

  “我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完成,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班子,一支团结的队伍。”

  赵治国第一时间邀请人到村里给大家上党课,还带领大家深入开展政治学习和扶贫政策学习,让大家晒晒学习笔记、讲讲心得体会,达到了好的效果。之后,村子里的员干部们积极起来了,处处带起了头,成为了货真价实的脱贫攻坚“排头兵”。

  队伍强了,干劲足了,脱贫攻坚有底气了。

  赵治国面对村子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复杂的情况,没有盲目一刀切,而是通过走访了解,把贫困户分为了七个类别,因人而异地开展脱贫工作。

  对于缺技术的贫困户,他积极争取培训名额;对于缺启动资金的贫困户,他争取到户增收等扶持政策……

  但是赵治国最惦记的,还是20多名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群众。这些群众的家,赵治国跑了数不清的来回,通过政策,为因病致贫群众报销医疗费用,极大缓解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压力;还协调给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办理残疾证……点点滴滴入手,事事都要躬亲,赵治国用行动给了这些贫困群众最有效的帮助。

  发展产业是根本。对那些有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赵治国倾心倾力为其谋产业,全心全意助其发展。

  嶂峭村的一座座青山沃土,在赵治国眼里成了发展产业的“聚宝盆”,经过深入调研,多方咨询,他确定了嶂峭村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林业、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为此,在村里开办了雨露计划短期培训班两次,给群众培训种养殖、烹饪、电焊等实用技术。通过到户增收、互助金贷款等方式,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资金难的问题。

  现在的嶂峭村,育苗的、种植中药材的、养猪的、养牛的……贫困群众的产业“百花齐放”。群众们病有所医,居得其安,幼有所学,生活质量好转了,村容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两年时间内,赵治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群众喊起“赵书记”格外亲。

  “我还得再加把劲,再努努力,争取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赵治国坚定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