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四篇】

发布: 2022-05-01 10:10:12   阅读: 次 【   

治理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些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层治理体制机制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基层治理体制机制4篇

第1篇: 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基层干部的无力感从何而来

——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乡镇街道,作为国家治理的基层一线,承受着“条条”与“块

块”的双重压力:“条条”上有上级各个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和

任务下派,“块块”上有各种任务和项目的属地化管理。双重压

力传导下来的责任和检查考核,导致基层乡镇街道陷入“权小、

事多、人少、责任大”治理困局。而且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政治责任的不断压实,乡镇街道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责任。

这种普遍存在且日益凸显的基层政府治理困局是怎样形成的?又

将如何在加强基层党建的进程中对其进行制度性化解?这是未来

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权小事多人少责任大:基层政府治理困局的制度性特征

这里所说“制度性特征”,是指基层政府治理中普遍存在的

由其制度和体制所决定的治理特征,与基层干部的个人素质或工

作作风并无多大关系。在全国各地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基

层治理困局有以下制度性特征:

权小: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一线政府,其“权能较小”

是由其科层体制层级所决定。但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权小”有

其特定含义:一是法定权能小,国家法律和法规所赋予的各种地

方治理的职权一般都只赋予到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人事编


— 1 —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制、土地管理、交通执法、环保督查、教育和卫生监管等,但顺

着“条条”的垂直管理,上级政府一般都把任务通过“属地化管

理”责任,下放给基层政府。二是事多权能小,县级政府的各种

项目办、职能部门一般都在 100 多个以上,都可以通过“属地化

管理”把任务和项目下放到乡镇街道,但基层政府对绝大部分“事

务”都没有相应的项目决策权、资源调配权和行政执法权。三是

责任大权能小,通过“条条管理”下放到基层的“属地化管理”

任务,上级职能部门及其项目办,可以通过不断地“督查检查”

来追究基层政府的责任,但基层政府对项目任务并没有多少自主

权力和法定权力。

事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最形象比

喻,但自有其体制根源。“没完没了的任务、没完没了的检查”

导致基层政府“事多事杂”:一是因“权小而事多”,如上所述

的基层政府没有法定权能,而任务工作则要求“属地化管理”。

二是因“钱少而事多”,各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项目和任务,

其项目专项资金的分配权和调配权,都在县级的各种项目办和职

能部门,但项目任务的推进却都要基层政府来完成。三是“人少

而事多”,基层乡镇街道,一般就只有 6-7 个科室,人员编制也

就 40-50 人左右,但相对于县级 100 多个职能部门及其各种项目

办,“人少而事多”就成为大面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少:“人少”是相对于“事多”而言的,如上所述,乡镇


— 2 —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街道的一个科室,往往要对应县级政府的 20 多个职能部门,加上

“层层加码施压、层层下卸责任”,致使基层政府“一人多职、

一人多能”大量存在,基层干部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为了“应付”

没完没了的任务和检查,基层不断外聘“编外人员”。在各地调

研中,乡镇街道的编制人员与外聘人员的比例一般都在 1:1 之上,

也就是说编制内人员有 40 人(行政编和事业编),外聘人员就有

40 多人,有的地方高达 1:2 之上。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外来

打工人员越多的地区,编制外聘用人员越多。

责任大:基层政府“压力山大”是普遍问题,却由于“层层

加码施压、层层下卸责任”的“压力体制”而更加凸显。也就是

说,县级以上职能部门及其各种项目办,通过“召开会议布置任

务—签订项目责任书—不断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通过“条条

式”垂直管理的“任务下沉”,通过各种项目任务的“属地化管

理”要求,把具体工作的落实实施责任“下放”到基层政府。然

后就是各级检查考核:中央检查组、省级检查组、市级检查组、

县级检查组;接着是没完没了的各类检查:精准扶贫检查组、环

境保护督察组、综治维稳检查组、公共安全检查组、教育检查组、

卫生检查组等……只有 6-7 个科室的乡镇街道政府,每年可能要

“迎接”几十甚至上百个县级、市级、省级职能部门的检查,而

“检查”中发现的任何问题或事故,其追责的“板子”首先要“打”

在基层政府的身上。


— 3 —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基层政府是层层加码体制的最底层、是层层追责体制的最终

端、是各种任务项目的一线实施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

沿,这些是让基层干部普遍感到“无能为力”的体制性根源,也

只有认清其体制性根源,才能够推进制度性解决之道。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基层政府治理亟待走向现代化

面对基层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县级政府和基层乡镇干部也在

“有限空间”中奋力创新,努力探索着各式各样化解矛盾问题的

制度机制,如成都天府新区的“一核三治”(党的领导为核心、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深圳南山区的“一核多元”(党的领导

为核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体多元共治)、北京市

推行的“街乡吹哨、部门报道”(以街道乡镇专项治理问题为中

心,区级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等等,但基层治理困境在很多地

区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亟待通过“顶层设计”的制度体制改革,

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长久制度基础。

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进一步推进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从当前的五级行政体制,逐渐改革为中

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体制,取消地级市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

管理体制,乡镇政府作为县级政府在基层的派出机构,赋有一线

政府的“全部职能”,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政府的“强镇扩权”改

革,“赋权赋能”于基层乡镇政府。

第二,在赋权赋能的基础上,明确县、乡政府的权责关系。


第2篇: 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一、  基层治理是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多层次、多内容的的保障机制,能够对社会治安、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以县委县政府的相关基层治理的文件为指导,制定确保建立一支工作认真、有责任心、有干劲的基层治理工作队伍。 

三、 合理运用国家及地方的法治建设、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 基层治理工作人员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人性化的运作机制,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基层治理绩效评估办法。

五、 合理安排基层治理相关人员,加大投入,保障基层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 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基层治理相关会议决定的有效实施。

第3篇: 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六联机制完善基层治理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建立“六联机制”,要尊重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人民群众在“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产业联带”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引导、人民群众互动的基层系统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全县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推动依法治县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联动方式

按照区域就近原则,在村(社区)以相邻的12户城乡居民住户(业主)为基本单位组成一个联动小组,实施“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产业联带”。联动小组实行每月每户轮流值班负责制度,监督每户落实情况。

三、主要内容

(一)文明联创

1.联创目标。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2.联创内容。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改变陈规陋习,传播现代文明。

(二)卫生联洁

1.联洁目标。房前屋后整洁卫生。

2.联洁内容。落实门前“五包”等。

3.联洁措施。各村(社区)定期检查指导各联洁小组辖区内卫生情况,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三)治安联防

1.联防目标。自我防范、自我管理、邻里互助、群防群治。

2.联防内容。协调劝解民事纠纷,收集报告突发事件信息,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帮助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不良青少年转化提高,监督流动人口,做好防火、防盗、防汛安全,做好辖区内公共设施保护等。

3.联防措施。每月轮值户要组织住户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落实自防联防责任。

(四)应急联动

1.联动目标。及时联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切实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联动内容。负责排查安全隐患、处置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涝、大风、火灾、雷电、冰雪等自然灾害,斗殴、抢劫、投毒、违规用电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疫情、食物中毒等群体性事件),并及时向各村(社区)报告。

3.联动措施。轮值户牵头落实辖区住户的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并进行督促检查。

(五)困难联帮

1.联帮目标。增强困难互助和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实现困难和灾害面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救助。

2.联帮内容。加强互助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受灾群众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展情绪安抚、进行心理疏导。

3.联帮措施。坚持“1户有事、11户响应”。

(六)产业联带

1.联带目标。先富带后富,户户能致富。

2.联带内容。联动小组中已经富起来或已有致富门路的自愿帮助和带动其余户找准致富门路。

3.联带措施。实行大户带动制,由小组成员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产业发展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余11户发展产业,实现城乡居民稳定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职责。我镇成立了以为组长,、有为副组长的“六联”机制办公室,成员有,办公室主任。要求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建立“六联机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坚持社会参与。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形式,扩大群众知晓面,营造全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浓厚氛围,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六联机制”无盲区,实现工作全覆盖。

(三)突出示范带动。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注重挖掘工作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加大推广力度。要集中打造一批“六联机制”示范点、示范片,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推进。

(四)落实督查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常态督查制度,对各村(社区)“六联机制”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第4篇: 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完善村级治理体制机制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21年,射洪市委结合村建制调整改革,以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工作,全市281个村已有267个村实现“一肩挑”,有效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为加快建设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体制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三到位”落实主体责任。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一肩挑”工作领导小组,压紧压实责任。二是政策明确到位。出台村建制调整工作方案和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方案。三是督查指导到位。组建21个指导组、7个巡回督查组,在选举期间,县级领导全程带队下沉到村指导。
严格规定资格条件,“三注重”夯实选举基础。一是注重人事布局。着力从返乡农民工、本村致富能手、离退休回乡人员等群体中择优推荐选任村“两委”干部。二是注重过程沟通。各镇形成村“两委”(含差额)初步人选名单后报市委组织部沟通。三是注重严审把关。对初审通过人选进行资格复审,再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审议后,对“一肩挑”人选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遵循组织程序,“三同步”选优配强班子。一是组织同步设置。合村后,重新统计党员人数、设置组织架构。二是班子同步配备。针对各村村民人数合理设置村干部职数。三是干部同步安排。采取坚决清理一批、离任退职一批、提名使用一批、继续留用一批“四个一批”办法,分流安置村干部。
深入排查評估,“三在先”抓好风险防范。一是风险评估在先。绘制《村建制调整暨“一肩挑”工作流程图》,确保全市行动统一、步调一致。二是风险防范在先。深入摸排问题并建立台账,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三是风险化解在先。建立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制订风险防

控预案,明确风险来源、防控节点、防控措施。
加大宣传回引,“三强化”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强化思想引导。有针对性地对新任、离任、留任和差额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强化法纪宣传。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联合制发文件,明确提出纪律要求。三是强化人才回引。加大对“一肩挑”工作的宣传,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
健全长效机制,“三强化”抓实配套建设。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对“一肩挑”干部开展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等专项培训。举办“专升本”“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主体班次,提升村干部的能力。二是强化运行机制。健全村干部工作制度,明确“一肩挑”干部和村“两委”其他成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三是强化岗位监督。建立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权力和监督内容。(作者系中共射洪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范吴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