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观读后感 >

意见建议

“师者”与“传道者”——读《人类简史》后感

发布: 2023-01-06 11:00:09   阅读: 次 【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译文:“……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仅仅传授学生知识并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完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工作近乎“传道者”。“传道者”需要做的就是让众人“信其道”,那么“传道者”之“道”与“师者”之“道”有什么共同点抑或是区别?通过《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下简称“简史”)一书中“宗教的法则”这一章节的阅读,笔者体会如下:

一、宗教的“普世特质”

西方宗教的发展经历了“泛神论”到“多神论”、“二元论”最后由“一神论”统一,然而所谓的“一神论”其实也是一个万花筒,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西方宗教将有着不同解释甚至矛盾的思想结合,并且吸纳了各种不同来源的仪式和做法,这样的现象在宗教学上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综摄(syncretism)。“简史”一书的作者——尤瓦尔·郝拉利认为很有可能,综摄才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宗教。

宗教是除金钱和权利之外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因为所有的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它们也十分脆弱,而且社会规模越大就越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构架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可以说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这种超人类秩序具备让各种社会和政治秩序合法化的功能,因此宗教需要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

二、宗教的“推广特质”

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犹太教的一个神秘教派,该教派信徒想说服犹太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这个教派最早的领导者之一是来自塔尔苏斯的保罗,他认为宇宙的至高神有私心偏见,对人类并非莫不关心,而且他甚至还化为肉身,为了人类的救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事不该只有犹太人知道,而应该让全人类都了解。于是,就有必要将关于耶稣的好事(也就是“福音”)传到世界各地。

保罗的这个想法开枝散叶,基督徒开始组织了对所有人类的传教活动。而在一场史上最意想不到的转折下,这个犹太教的神秘教派接掌了强大的古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成功,成了另一个一神论宗教的典范,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了伊斯兰教。就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一开始也只是某个偏远角落的小宗教,但它又以更快速的脚步,打破了阿拉伯沙漠的隔绝,收服了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的庞大帝国。自此之后,一神论的概念就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崇尚自然法则的“佛教”

在东方出现的宗教与相信神灵或者其他超自然对象的宗教有所不同,这些信仰也认为有某种超人类秩序控制着这个世界,但他们所崇拜的这个秩序是自然法则,而不是什么神圣的意志。其涵盖范围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儒释道”三教,其中最为盛行的是佛教。佛教的开山祖师释迦摩尼思索了各种人类苦痛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式,最后他体会到,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厄运、社会不公或神祗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郝拉利也说道:佛教这种前现代的自然法则宗教还是无法摆脱神祗崇拜,因为大部信众无法达到涅槃境界、不为名利所困,日常生活里多半还是追求着世俗的成就。

四、人文主义宗教

有神论的宗教,重点在对神的崇拜;至于人文主义宗教,重点就是对人的崇拜,或者讲得更明确,是对智人的崇拜。在人文主义宗教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自由人文主义和社会人文主义两个教派。自由人文主义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因此个人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简单来说也就是“人权”。而社会人文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个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因此他们认为神圣的不是每个人个人心中的声音,而是由所有智人这种物种构成的整体,他们追求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平等。

这两个现代教派注重的都是“人性”,“人性的自由神圣”、“人人平等”,归根结底这种对人的崇拜也是对神的崇拜。

通过对宗教概况的了解,回到最初的问题:“传道者”之“道”与“师者”之“道”有什么共同点抑或是区别?很容易找到的区别是其受众,由于受众的不同导致“传道”内容的不同,笔者认为传道者侧重于“人文思想”,教师教书育人侧重于“自然科学”。不过笔者也认为两者并不是没有关联:

一、韦纳归因理论——向内寻找的思维方式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自我努力程度”在归因理论中十分重要,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不够则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向内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佛教向内寻求宁静的思维方式相似,虽然从本质上佛教的内修是为了脱离苦厄,而归因理论则是希望通过正确的归因从而进一步获得成功,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是有关联的。

二、现代宗教与教育的关联

现代宗教崇拜的是人,也即“人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我们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现代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并注重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关注孩子的“个性”。这样的观点与“简史”中对自由人文主义教派的描述有着内在的联系,自由人文主义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每个智人都有着人性的神圣本质,正是每个人的内心让全世界有了意义。

社会人文主义教派崇尚的“人人平等”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适用的。体现在教育中最显著的是:对于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优异而偏重,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而忽视他。

宗教是统一人类的重要思想,目前我国主流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大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这也许与国内多种宗教并存,以及自由信仰的整体氛围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祖先崇敬的是自然法则,而不是什么神圣的意志。追寻“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和佛教“内修”的思想吻合,这也许是国内盛行佛教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