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范文 / 日期:2025-03-13 / 浏览:36 / 评论:0

  美国人的热情和自信让我们相信“外向>内向”,然而内向不是问题,也不是弱点,它的价值可能被我们严重低估。如果你的孩子是内敛的,你不应该期望他成为麦当娜或者风云华尔街,但你要相信他或许可以成为下一个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

  文 / 林杰,内容来源于网络

  ……………………………………

  在全球公认的外向型国家美国,善于表达和交际的性格更受推崇,我们在学习美式教育的同时,也在学习美国人的热情和自信。但是,外向真的优于内向吗?也许,"外向>内向"只是我们对美式教育的错误解读。

  一位内向学生的故事

向你介绍我作文范文(向你介绍我作文怎么写)

  2001年6月的某一天,纽约市华尔街区的一所学校的大讲堂里坐着近百位身着毕业礼服的学生,台下几百张笑脸,格外灿烂,他们都是为参加这场毕业典礼而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在那个容纳了几百人的讲堂里,一名略带外国口音的毕业生,发表了毕业演讲。这个人就是我。

  现实中,我是一位内向型人。从留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意识到周边的同学比我优秀,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美国同学的外向、热情的性格:课堂内滔滔不绝,课堂外谈笑风生,而且美国的学校似乎都在为这些人鼓掌,因此我下决心转型:我要变得更加外向,更加优秀。

  努力10年,依旧内向

  我努力了10年之久,我的确进步了:提高了英文,学习了踢踏舞和击剑,爱上了写作等等。但是我还是失败了:我依旧是原来的我,依旧内向,善听不善言,喜欢一对一交流,不习惯鸡尾酒派对。

  我困惑了:为什么优秀了,却还是无法克服内向?在美国工作的几年时间,我零距离接触了美国学生、中国学生、墨西哥学生、西班牙学生等等,我开始有意比较那些特别外向、热情的学生和特别内向、严肃的学生,观察两者产生的实际价值。

  外向的美国学生(其实至少30%美国人也是内向的),看似创造了课堂的活跃,但是实际上真正拥有内涵思想的并不多。内向的中国学生,看似沉闷,但往往一语惊人(当然也存在着不思考的中国学生)。

  通过五年的观察,我终于醒悟了:不是我转型失败了,而是我从一开始就错了。我错误地认为外向型要比内向型更加优秀。这也是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对美式教育的错误解读。

  对美国价值观的误解

  美国是一个公认的外向型国家。从小学到哈佛商学院,到世界500强,似乎都是外向人在主导。美国同时又是超级大国,科技、军事、教育都走在世界前沿,它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让人认为最理想的个人状态就是善于交际、谈笑自如,因此我们向往美国人的那种活力和热情。

  但这种价值观并不适合所有人。研究显示,亚裔人群和欧裔人群的信息处理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两者在参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前者在安静的环境下表现理想,而后者更喜欢有声地解决问题,比如讨论和讲述。强迫亚裔学生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实为强人所难。

  内向的价值

  这个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相对于交谈,他们更喜欢聆听;相对于参加喧嚣的聚会,他们更倾向安静的阅读;他们致力于创造却不愿自我推销;他们宁愿一个人独立工作也不喜欢加入到小组的头脑风暴之中。

  如果我们大肆倡导“外向至上”,就会严重打击了内向群体,甚至给“内向”贴上了种种标签,让人感觉到这是一种缺陷,需要修复。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是留学生,那么十有八九学校老师曾经给你的孩子提过这样的建议:“你在课堂上有些安静,如果能够积极发言,那么可能会取得更多进步”。

向你介绍我作文范文(向你介绍我作文怎么写)

  但殊不知历史上的思想、艺术和发明,大都来自内向之人,因为他们更能懂得如何与自己的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虽然,他们常常被贴上“安静”的标签,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相对论的提出、个人电脑的发明、肖邦的《夜曲》、梵高的《向日葵》、J.K.罗琳的《哈利·波特》等等。

  事实上,美国社会本身也经历了一场转变:从之前的重视个人品质到现在的重视个人性格。之前的社会看重的是自律、荣誉、内敛,即内在的东西。现在的美国社会注重“个人性格”,强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即外在的魅力。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

  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大家仍旧会倡导独立、冒险、自由等价值观,但是内向不是问题,也不是弱点,它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潜能被严重忽略。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该出手的时候能出手,该上台演讲就要有模有样。但回到台下,我们还是可以做原来的自己:喜欢一对一交流,喜欢独自写作,不习惯于鸡尾酒派对,也不需要强迫自己转型。

  如果你的孩子是内敛的,你不应该期望他成为麦当娜或风云华尔街,但要相信也许他可以成为下一个J.K.罗琳。

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长处,外向的人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掌声,内向的人更擅长思考和阅读,我们没必要勉强自己向另一种性格去完全转变。推荐大家看看Susan·Cain的作品《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看了之后家长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教育心得。不过,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内向也好,外向也好,都需要父母采取恰当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赶快加入我们的教育公益讲座吧,和教育专家面对面沟通,将孩子的麻烦青春期变成教育契机!

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回复关键词“教育讲座”预约!)

  更多精彩文章

  学会接纳不同,才能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少点痛苦

  孩子, 这才是我送你出国背后的真正用意

  绝对超出你的想象!运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深度好文)

欢迎加入国际部初中家长交流群↓↓↓

打赏

感谢您的赞助~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