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应用材料 > 学习探索 >

意见建议

县党政代表团_赴江、浙、黔学习考察报告

发布: 2022-07-28 17:20:06   阅读: 次 【   

尊敬的胡世忠书记: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经验,迈出“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坚实步伐,吉安县党政代表团前后赴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江阴市、贵州省湄潭县、贵安新区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学习了湄潭县中国茶城、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国茶海、兴隆镇接官坪小茶海生态有机茶园、坪上生态茶园、兴隆镇田家沟、七彩部落,贵安新区数据宝科技有限公司、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湖州市中国美妆小镇、湖州丝绸小镇,江阴市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华西村、长江村、领军人才创智园、兴澄特钢等地,深入学习借鉴它们在全域旅游、特色小镇、首位产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解放思想之行,是一次狠抓落实之行,是一次加快发展之行。通过学习考察,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别人能干,我们照样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的壮志豪情,也更坚定了实现“全市领先、全省争先、全面创先”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一、四地的发展特色和亮点

考察中,无论是先发地区的迅猛态势,还是后发地区的强劲动力;无论是改革路径的大胆探索,还是经济转型的创新推进;无论是现实成就的视觉冲击,还是未来梦想的恢宏展望,都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贵州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2个镇,3个街道,总人口50万,是久负盛名的“茶城、酒乡、烟县、粮仓”。该县有生态茶园60万亩,是贵州第一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名。

一是全力打造“茶旅”品牌。近年来,湄潭县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茶区变景区,湄潭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产、二产的同时,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打造了“一山(象山茶植物博览园)、一海(中国茶海)、一城(中国茶城)、一壶(天下第一壶)、一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一村(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等茶文化旅游景点,走出了一条茶旅、农旅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茶园变公园,按照“山地公园+乡村旅游+赏花游”思路,推出户外踏青赏花、茶园木栈道观光、乡村体验等各类旅游业态,满足了广大游客山地户外休闲和养生度假的需求,可以说以“采茶、制茶、品茗”为主题的公园随处可见。茶山变金山,目前,湄潭县茶园面积从5年前的30万亩增加到60万亩,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4.1万吨,综合收入从14亿元增加到50亿元,茶业综合效益跃居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二位。2016年湄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54元,小康实现程度达95%,是全省城乡差别最小的县之一。

二是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湄潭县七彩部落以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了“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的建设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发动群众组建了“金花村大清沟乡村旅游合作社”,73户组员皆为社员,以此平台对接并实施政府扶持的项目。与此同时,同步筹建了“湄潭县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组73户以黔北民居、生态茶园、有机稻田等生产生活资源入生态资源股,其中33户还以每户1万元入现金股,借助该地的自然生态优势,抱团开发乡村旅游。通过群众入股联心的方式抱团开发乡村旅游,既改变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2014年,“七彩部落”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1.1万元,而到2016年,收入就突破了3万元,支柱产业从第一产业迅速转变为第三产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三是注重发展全域旅游。湄潭通过引进高端人才、邀请专家“把脉”等方式,创造性提出“问茶山水·养生湄潭”、“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创建目标,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主攻方向与战略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建设,湄潭县从2008年就科学谋划编制了《湄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之后又相继出台《湄潭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国茶海旅游规划、翠芽27°景区旅游规划等一批控规、详规,对全县320个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进行总体规划,全面提升旅游整体形象。湄潭现已建成景区景点11个,在建景区景点5个,储备旅游项目10个;建成4a级景区2个、准五星级酒店2家。

2、贵安新区:贵安新区是国务院于2014年1月批复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20个乡镇,人口73万人。该区按照“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发展、十年建新城”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构建成为贵州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全国极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区。

一是高标准规划。贵安新区从建立之初就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遴选国内外知名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和专家对新区进行规划。在规划理念上,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注重山地特色和延续历史文脉,促进产、城、景、文融合;在规划编制上,推进“多规融合”,强化规划管控,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绿线、蓝线、紫线、黄线“三区四线”,塑造精致得当的城市空间;在特色塑造上,率先编制建筑风貌导则,通过对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深化,形成“现代本土、多元融合、清新亮丽、生态智慧”的独特风貌指引。

二是高起点招商。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高通、微软、ibm、新浪、腾讯等14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仅2016年新引进500强企业9家,新增4个区域总部入驻新区。聚集孵化平台11家、服务机构30家,在孵企业400余家。

三是高速度建设。自贵安新区成立以来,90天快速组建完成13个工作机构,400天高起点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400天建成新区城市道路框架,短短的三年时间,贵安新区白纸画图、白手起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余亿元,融资到位资金1160亿元,形成了“贵安速度”。预计到2020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可达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可达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可达5000亿元。

3、江苏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沪宁杭城市群几何中心,现辖10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人口124.1万人。连续14年位居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全国第一,连续9年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第一,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一是发展速度快。江阴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从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串串数字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这一“高速度”。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000.9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3030亿元,年均增长9%。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三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培育了全国百分之一的上市企业,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模式”。

二是产业规模大。江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大产业、大规模的裂变扩张。江阴市拥有销售超百亿企业20家、各类上市公司4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2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这次拜访的海澜集团,是江阴一家以服装为龙头产业,以精毛纺面料为基础产业的专业化大型企业集团,2016年完成营业总收入超800亿元,利税超8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20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6位、无锡地区企业纳税榜首。

三是科技引领强。近年来,江阴抓住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机遇,以科技为引领,重新组合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释放加速发展正能量。江阴市坚持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首批20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诺奖得主研究院4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7人、中国驰名商标26件、授权专利3.7万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2.98%、42.2%,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81家。

4、浙江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面积58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4万人。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湖笔文化的诞生地、丝绸文化的发源地。湖州真丝绸缎产量占全国1/3,绸缎出口占全国1/5。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3亿元,财政总收入3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5.7∶47.2∶47.1。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湖州市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实施意见》,在财政资金、用地保障、投融资改革、项目审批、专业人才引进等十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市本级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市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是强化金融供给。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全力拓宽特色小镇融资渠道。丝绸小镇通过“ppp”模式,组建二级开发建设运营主体,并与中丝集团(央企)和湖州本地龙头企业湖州丝绸之路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浙江丝绸金融产业链投资有限公司”。美妆小镇实行“公司+基金+政府”的运作模式,合力打造“政—产—融—网”四位一体的建设战略,目前已筹集第一期基金5亿元。

三是强化服务供给。在特色小镇建设范围内大胆探索审批制度改革,对特色小镇区域内的社会资本投资项目试行“零审批”制度和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试行企业非独立选址项目要素市场化供给机制和政府不再审批,以及“区域环评、能评+区块能耗标准、环境标准”替代项目能评、环评等具体办法。

二、体会与启示

这次考察的贵州湄潭、贵安新区等地的资源条件与我们相似,且湄潭的区位和交通状况比我们还处于劣势。过去我们总是根深蒂固的认为,贵州属于西部地区,贫困落后是它的代名词。然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发现,他们的发展势头比我们猛、发展速度比我们快、发展成果比我们好。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寻找原因。

1、思想解放,意识超前是最大动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思想有多新,发展就有多快。江阴等四地的跨越发展,关键在于用活了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打破“我难、我穷、我不行”的思维定势,换以“我行、我能、我成功”的创业激情,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震惊的发展奇迹。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表面看是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的差距,但实质上是发展理念、观念和方式的差距。如,湄潭县旅游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勇于突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差距转化成了优势。2016年,该县全年财政总收入仅有9.76亿元,政府却敢于负债100多亿元投入全域旅游等发展项目,真可谓“小财政”、“大旅游”。贵安新区虽然地处西部内陆地区,但却拥有着强烈的开放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规划理念新、开发模式新、组织架构新、运营机制新,在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进驻,为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验告诉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

2、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是最大法宝。2013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强调,贵州地处中国中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验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从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到2014年1月,贵州仅仅用半年时间就争取到国务院批准贵安新区成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精心谋划,赶超跨越,仅仅三年时间,生态城、产业城、旅游城等功能区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实现了“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的目标。此外,浙江湖州积极抢抓浙江省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利契机,第一时间出台了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实施意见给予政策倾斜帮扶,截至目前,已有湖州丝绸小镇、吴兴美妆小镇等6个小镇被列为浙江省创建对象,4个乡镇被列为浙江省培育对象。这批小镇的培育创建,有利地推动了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速了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经验告诉我们,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

3、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是最大支撑。改革开放是当前发展的最大红利。这次学习考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上述地区敏锐的改革意识、强烈的改革精神和超前的改革思路。如,湄潭自1987年成立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一直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主线不间断地推进改革,先后经历了“土地制度建设”、“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五轮改革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其中“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均衡减负、户户减负”等经验被国家政策所吸纳。湄潭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的“四确一建”改革路径,形成了“四确五定”的改革成果,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实践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有13处吸收了湄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验成果,特别是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分类和做法、资产的统一经营管理、股权设置方式、成员身份认定、收益分配、组织登记、政经分离等方面内容的文字表述与湄潭先前下发的改革试验文件基本相同。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必须持续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持续深入地推进先行先试。

4、狠抓落实,过硬队伍是最大保障。执行力就是推动力,落实力就是竞争力。工作不落实,缺乏团队精神,再好的决策、再美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在江阴,各级干部都始终把率先发展、勇争一流作为不变的追求,不迷茫、不犹豫、不懈怠,每到一处都感受到了江阴人民敢为人先的豪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克难奋进的勇气,每到一处都感受到了“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都感受到了江阴各级领导干部“永不畏难、永不言难,永不抱怨、永不懈怠,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拼搏干劲。再比如,浙江湖州干部在加快丝绸小镇的打造过程中,充分发扬“一颗红心跟党干、勇挑担子拼命干、多动脑子主动干、讲究方法科学干、带领群众一块干、做出榜样示范干、扑下身子安心干、同心同德合力干”的“八干”精神和“辛苦不心苦、流汗不流泪、压力不压抑、掉肉不掉队、干事不出事”的“五不”精神,打开了干事创业新思路,构筑了区域发展新格局,“十年造城、百亿投入,万亩熟地、新城崛起”,就是他们狠抓落实、攻坚破难的生动写照。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认准的路子就要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争论,不折腾,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压力所屈服。

三、思路和打算

吉安县近几年经济社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很大程度上是纵向上的自身进步。跳出吉安县看吉安县,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这次参观考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树立敢与大县比肩、敢与强县比高的争先意识,以“三个走在前列”为牵引,大力推进“两大战略任务”,发扬“落实、落实、再落实”作风,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懈怠、不折腾,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振兴发展新境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首位产业升级方面,学习借鉴贵安新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胆的退、大胆的让是为了更好的进、更多的得”的共赢理念,算大帐、算长远帐,加快构建产业链、技术保障、配套服务等三个体系。加紧出台《吉安县推进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意见》,设立首位产业发展基金,助力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首位产业做大做强。围绕首位产业和产值超50亿元、超100亿元以上利税贡献特别大的企业、围绕总部在吉安县上市的企业,在政策引导、技改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调整和出台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确保政策及时出台、补贴及时到位。集中精力加快吉安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速形成“中部声谷”。用活、用足、用好ipo绿色通道政策,与江阴等友好县市企业上市无缝对接,力争引进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拟上市企业入驻30户以上。

2、加快旅游发展方面,抢抓高铁时代即将来临的机遇“窗口期”,主动融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借鉴贵州湄潭“七彩部落”“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的运行机制,按照“主权在我、共赢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公司+基金+政府”发展新模式,深度挖掘吉州窑陶瓷文化内涵,加大吉州窑品牌营销力度。以签约引进浙商望舒基金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吉州窑陶艺小镇项目和设立3亿元中国吉州窑产业助力壹期基金为契机,加快推进吉州窑主题文化酒店、高端陶艺产业孵化园、大师工作室,吉州窑艺术馆等项目建设,打造1500亩高端文化陶艺产业园和以吉州窑景区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生态餐饮休闲区,着力构建集“旅游+陶瓷产业园+民俗民居”于一体的永和吉州窑陶艺特色小镇。

3、精准脱贫攻坚方面,明确2017年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紧紧抓住“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三大关键和“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三项重点,按照“全面坚持高标准,巩固提高作示范”的要求,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产业、安居、保障等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撤,继续推进县级领导联系到镇、县直单位帮扶到村、党员干部结对到户的结对帮扶制度,继续推行307个行政村第一书记驻村不动摇,确保高标准实现脱贫退出,确保2018年打造全省脱贫攻坚样板,2020年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尤其在产业扶贫上,把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和有效机制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防治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农产品销售体系等三个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在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富农户和贫困户上强化举措、持续用力,确保井冈蜜柚、横江葡萄等富民扶贫产业种得上,更种得好、卖得好。

4、打造生态样板方面,积极落实《关于推进美丽中国“江西吉安县样板”行动方案》,全域广泛开展“清、净、整洁”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确保农村白色垃圾、生猪养殖等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有效控制,确保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牢牢把握“清净整洁、线条有序、色块和谐、主次协调”四个美的基本结构,按照“和谐有序、富有生机、精益求精、高雅之气”的四个美的基本要义,在244个省级铺面点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增加356个美丽乡村建设点,确保2018年实现全县所有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认真落实“河长制”,铁心硬手抓好城乡水体和农村水库污染治理,力争所有水库承包退出,实现“人放天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