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工作报告 > 调研调查 >

意见建议

关于XX区域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现状的调查

发布: 2022-11-14 11:20:09   阅读: 次 【   

 
  2004年5月在XX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全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了甬港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经过7年的发展,市场已成为新碶、大碶、XX三街道废旧物资经营户集中交易经营的服务平台,年交易额达4亿余元。并已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为改善城区环境、推进我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无证无照经营情况日益泛滥,严重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良性发展,进而引发各类社会性问题。对此,区人大代表已通过提案及代表意见,反映及要求解决此状况,根据刘文科区长的指示精神,近期区供销社成立了调查小组对XX区域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形成书面材料,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目前霞浦区域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基本现状
  现从事再生资源经营者的大致有三类:一是甬港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有照经营户,共72家。由于市场内管理严格、监督到位,经营活动比较规范,基本能做到守法经营,按营业执照范围回收再生资源。二是个体私营回收站点。这类站点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以家庭作坊式经营,回收各种废品。三是数量更加庞大的无证无照回收站点和以捡破烂为生的群体,他们占据违法建筑、居民空置房屋等,以回收生活废品为主。区供销社调查小组对XX街道甬港废旧物资市场以外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情况进行了串街走巷式的搜索调查,调查发现仅XX街道区域范围就有无证无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近120家,其中水俞村38家;山前村29家;通山村20家;珠江沿路11家;宝山村7家;书院村6家;河西村3家;河东村、霞西村、上傅村各2家。回收站点固定从业人员近300人,主要为江苏、安徽户籍人员。90%经营地点为租赁当地房子,还有10%则是在329国道及铁路旁非法搭建的小屋。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10%左右已形成大规模回收企业,地磅、压块机、打包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有具有,主要收购废钢铁、废旧家电等。其余为固定废品收购点,大部分以夫妻店模式经营,以收购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生活类废旧物资为主。
  二、无证无照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泛滥的影响
  1、严重污染环境。在这些非法回收网点中,绝大多数站点设在XX街道小街巷或村道社区的居民区,回收废品存放也大多数只是搭建的简易棚内或长期露天堆放,有的废品回收站点还在废品堆放地对收购的旧机件、旧油罐等进行拆解处理,甚至有的既收购废品又拾荒的流动回收人员,常常为了对回收物品的携带方便,对居民遗弃的生活垃圾只取其有回收价值较高部分,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品则乱抛乱丢,有的还对一些废旧胶包金属随街进行明火加热剥离拆解处理,造成附近居民居住区内污水、污油到处横流、乌烟瘴气,“脏、乱、臭”现象十分严重。
  2、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这些收购点将各种纸箱报纸等易燃废品堆放在路两侧,或堆放居民楼墙根底下,其中有七成以上存在无消防水源、无消防器材、管理杂乱等严重消防隐患,这些废品仓库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各类特大火灾事故,危及附近居民人身安全。
  3、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废旧品回收站点,收购电力、通讯、城市公用设备件(主要是电览、电线、道路窨井盖等)。由于无证无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为贪图蝇头小利,不问废品来源,对一些环卫、绿化等公共设施和公安部门规定的禁卖物品照收不误,废品收购点甚至成了不法分子的销赃窝点。严重危害了我区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4、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群众投诉多。调查中据附近居民反映这些流动收购人员每天大清早就在楼下吆喝,高音喇叭、吆喝声,吵得周围居民心烦意乱。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更受不了这个噪音。每天早上不到7点来钟就开始吆喝一直到晚上8-9点才消停。还有的回收点在小区绿化带和通道上堆放大量的废品,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5、严重影响废旧物资回收业的良性发展。在甬港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内72家经营户每年缴纳租金给市场,并严格按照营业执照范围回收废旧物资。而场外无照经营户却不受任何约束,并竭力压低收购价格。据保守估计,市场每日流失废旧物资(主要是废钢铁)投售数量近200吨,经营额50万元。场内经营户怨声载道,认为合法经营户反而无生意可做,因此,有的经营户甚至也把主要经营业务放到市场外经营,造成恶性循环。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
  1、缺乏执法力度。目前我国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再生资源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管理,涉及公安、工商、环保、规划、城管、供销社等部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目前,工商、公安、工商、环保、城管、供销社等部门对废品回收行为都有相应的管理职责,但各自发挥的作用有限。公安机关只有在废品收购中出现了较严重的违法行为,才能介入调查。工商部门只管核发营业执照,对从业人员无法掌控,对违法经营中的非法行为缺乏监管,对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流动摊点更无从管理。回收摊点的流动性强、交易隐蔽,没有明显的经营工具和物品,城管部门取证困难,处理难到位。供销社只对进入甬港废旧物资市场经营户经营行为监管,对经营户违法经营没有执法权力,对无照回收者更无震撼力。
  2、利益驱动促使摊点增多。废品收购基本没有成本投入,却可以获得一定收益,成为流动人口无业人员获取收入的重要选择。一个几百户的社区有的能养活四五个摊点再加上个别摊点收赃销赃获得的不法收入,这些利益驱动使回收摊点不断增多,监管难度加大。
  3、经营者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从业者人数众多,人员构成也非常复杂,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从业也没有资金和技术壁垒,回收渠道混乱,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电力和城市公用设施经常被盗,有些回收摊点甚至成了收赃销赃的渠道。
  4、创建文明城区过程中,“破烂王”转移至城乡结合部。新碶街道在创建文明城区过程中,加大了对无证无照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整治力度,导致他们大部分转移至城乡结合部,尤其是XX街道现象严重。
  5、专项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各部门每年都会定期进行联合整治行动,每次整治行动效果十分显著,可是随着整治行动结束,各种非法经营行为又慢慢抬头,缺乏经常性监管。2004年,大矸、新矸、霞浦三个街道在大矸庐山村流动收购人员集中居住点发放流动收购证364只。由于几年来这些人员不集中居住,不实行“三统一”,不到社区按规定流动收购,热衷于到拆迁地段收捡,大利大收、小利小收、无利不收,城乡结合部位成为他们居住、交易窝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为真实的“破烂王”谷。成了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整治对象。
  四、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监管部门及职责,建立一支统一、务实、高效、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部门分工负责,制订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形成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
  2、强化沟通,协调配合。各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应加强对辖区范围内流动收购人员的管理,有效遏止无证废品收购人员进入小区。与流动收购人员签订管理协议,落实管理措施,明确相关责任和要求。
  3、堵疏并举,加大整治力度。一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整治专业执法管理队伍力量,由区有关职能部门牵头,会同公安、工商、城管、供销社等部门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行联合执法,坚决取缔所有无证无照的非法废品回收站,加强流动收购人员的规范管理。二是推进社区回收站建设,努力实现95%以上的社区(村)建立生活废品回收站。按仑政办[2006]173号文件《关于XX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要求,按照“合理布局、方便投售”的原则,由区供销社统一规划社区回收站设置,明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和监管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区政府应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及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使这项工作做到规划落实、职责明确、机制完善、顺利推进。三是逐步实施流动废品收购人员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持证上岗。为流动收购人员提供价格低廉的公寓,统一安置区内流动废品收购人员,并要求他们统一着装,统一车辆,分块经营,凭证上岗,统一管理。对流动收购人员实行双向定点投售挂靠式管理,回收的生活废品和旧货必须交往所挂靠的社区回收站或甬港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做到日收日清,尽量减少对居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强化对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举办各类再生资源从业人员培训班,通过遵纪守法、行业自律、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素质,逐步实现95%以上的流动收购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
  4、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三查三看”,对前阶段整治成果进行梳理检查。查整治成效,看是否达到验收标准;查经营现状,看是否出现回潮现象;查后续管理,看是否建立长效机制。二是严格标准,对存在问题的收购站点一律重新清理整治。大力清理整治无证无照、违章搭建的收购站点、未通过工商审查仍在经营的废品收购站点、经过整治又出现回潮的站点以及变相从事废品收购的企业。三是强化后续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健全信息举报、建立健全社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联动查处机制;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机制。
  5、设立公开举报电话。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宣传发动,促进良好氛围,设立一个公开的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在居民小区里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及时处理群众投诉问题。做到随报随查,彻底扼杀无证无照非法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以促进我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