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从海淀应急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看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发布: 2022-06-13 13:40:14   阅读: 次 【   

信息化是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阅,也是对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挑战。面对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立充分见证了“中国速度”。而在海淀,这个中国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正在开辟以信息化助力应急管理的新模式。

据悉,2月9日,北京海淀“应急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由京东云与ai为海淀区政府定制部署,是全国首个正式落地的重点样板项目,对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具有标杆作用。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应急公共服务平台集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可以提供应急资源信息撮合、应急物资寻源、疫情动态播报、防护知识、远程办公、在线问诊等十余项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应急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涉及应急物资供求对接和物资管理、社区、园区疫情防控“智能体温筛查系统”、学校在线课堂搭建等各个方面(见表1)。

表1应急服务平台已上线服务内容

项目内容
应急物资1.应急资源信息发布;
2.应急物资寻源;
3.应急物资募捐通道;
4.社会应急储备物资上报;
5.应急物资需求申报
疫情提报1.安全出行查询;
2.疫情线索信息提报;
3.疫情期间出行及健康情况提报;
4.社区防疫助手
疫情动态1.疫情实时播报;
2.智能疫情查询;
3.辟谣合集;
4.疫情心理疏导
企业复工1.企业云桌面;
2.企业云会议;
3.企业复工复产培训;
4.金融/复产政策扶持申报
市民服务1.远程医疗;
2.在线课堂;
3.智能疫情助手

北京海淀“应急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疫情中,人们居家隔离正是有了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平台来满足基本生活品需求;
正是有了微信视频聊天实现网上拜年,弥补了春节亲人不能团聚的遗憾。在社区防疫以及企业复产复工中,也正是采用快速测温智能识别系统、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快速准确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做到迅速发现体温异常者,第一时间将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信息缩短距离、科技改变生活,一批批信息科技企业在疫情中化危为机、异军突起,就是对信息技术为改变生活所彰显的现代化魅力的有力见证。

对一个国家而言,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却是利国利民。应急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应急指挥救援等诸多领域,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来推动业务创新和动力变革,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联合攻坚,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做出贡献。为此,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能将信息技术这一治理手段,与协调、整合的整体性政府治理策略结合,解决碎片化问题。首先顶层设计要有整体性战略思维,尤其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以综合协调为主、多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任务,更需要树立全局观,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全面反映信息化需要考虑的问题,使政府应急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公民需求和具体问题。其次顶层设计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真正体现广大群众诉求和需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和生命安全。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所谓资源整合,就是要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规划和协调,搭建统一的应急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一个全面、准确、经济、高效的应急信息资源体系,从而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而应急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首先可以推动构建一个全国性的应急信息管理机构,从整体上统筹规划全国的应急信息管理工作;
然后再设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应急信息管理机构,搭建起上下贯通的组织保障。其次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交换平台,有效整合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常公共服务之间的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实现多部门异构数据集成,形成覆盖全面、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信息支撑网络。再次要持续不断的推动技术标准化和业务规范化建设,这也是美国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是加强科研攻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但在各地区、各级政府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还是要切实加强科研攻关,加强现代应急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先政府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的研发,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其次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人才培养以及信息技术研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应急领域科技研发能力,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