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2010宣传工作要点

发布: 2022-10-07 08:20:20   阅读: 次 【   

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刘云山同志提出福建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国示范和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学习年、调研年、创新年、管理年、发展年”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加快推进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深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探索建立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引导干部群众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创新方法、完善途径、拓展阵地、健全制度,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主题活动。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作表率,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上党课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巡听(旁听)制度、季度通报制度,召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党员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定期推荐重点阅读书目和宣讲目录,提高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整合学习资源,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国民教育体系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的作用。召开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宣传推广一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典型,在党内和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办好《闽北纵横》、《南平社会科学》、《学习》、《形势报告》等理论刊物,充实《闽北日报》“探索”、大武夷新闻网“理论前沿”和“南平社科”、南平电视台“闽北观察”和“理论宣传之窗”等栏目。提升理论学习会、形势政策报告会的质量。总结推广理论大讲坛、基层党课观摩点评活动等理论进基层经验,指导培育各县(市、区)理论进基层示范阵地,进一步提升建阳市“省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的工作水平。召开全市理论进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编辑《理论进基层工作经验汇编》。办好“社科普及周”活动。深入开展“六个为什么”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正面阐释和深度引导,帮助干部群众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充实“理论专家库”和业余讲师团宣讲骨干队伍,抓好高校、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中学政治教师等理论骨干的培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社科联“联”的优势和社科界“智囊”的作用,围绕市委三届七次会议精神,精心谋划,整合有关力量开展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调研论证,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更多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的发展成效。加强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推进各县(市、区)尽快成立社科联,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二、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氛围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全面宣传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保增长与促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宣传我国、我省、我市在经受重大考验、克服重大困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组织开展“坚定信心、应对挑战”主题宣传,充分报道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成效。  

加大绿色腹地建设宣传力度。围绕国务院《意见》正式出台一周年等关键节点,结合“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重点围绕提升思路、创新发展优势,转变方式、增强发展实效,突破瓶颈、转换经济半径,精心运作、建好中心城市,关注民生、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生动展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良好的形势、趋势、态势和气势。突出做好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重大意义和具体思路的宣传,做好高速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宣传。持续做好南平机制的宣传,争取反映南平机制的专题片《南平突围》尽快播出。精心组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福州特奥会、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宣传报道,认真做好“两会”新闻宣传,统筹做好地震灾区重建和我市对口援建工作的宣传。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主题宣传、典型宣传、会议报道和舆论监督,强化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和热点引导,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细化应急预案,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健全新闻舆论管理互动联动、突发事件新闻处置等机制,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导向准确、导向正确。加强阵地建设,努力拓展《手机报》覆盖面,掌控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严格媒体广告管理,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创新和监管,做好安全播出工作。继续办好闽北日报“热线新闻”专栏、南平电视台《南平新闻》和《今晚九点半》的“民生、亮点”系列、广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和电视访谈节目《热线面对面》,开设“民生会客厅”网络访谈节目,疏通社情民意。加强与中央、境外驻闽新闻单位,省直新闻媒体以及兄弟设区市新闻媒体的协作,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内外齐动的大宣传格局。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新时代海西精神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继续开展向“双百”人物和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办好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我评议、我推荐身边的好人”、“第三届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评选等活动,编辑《南平市第二届道德模范事迹集》,制作《第二届感动闽北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宣传光盘。持续开展廉政文化“七进”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邵武、武夷山要力争进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延平、建瓯、建阳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浦城、顺昌、光泽、松溪要争创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政和要争创市级文明县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批文明示范中心镇、中心村。开展“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活动,推进文明行业创建。深化生态文明创建,开展“洁我家园”、“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福州特奥会为契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进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继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落实我市志愿服务活动规划,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体系,持续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设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推进志愿服务经常化、规范化。深化“情暖闽北、文明关爱”、“结对济困”、“文化扶贫”等实践活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全国、全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健全组织机构,分解落实任务,建立完善工作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阳光少年”评选推荐和优秀童谣推广传唱活动。深入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继续保持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低俗之风、取缔“黑网吧”、净化荧屏声频、清理非法出版物、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行动的高压态势。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做好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  

强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开展回顾“十一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美好前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高层次、有特色的形势政策报告会。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评选表彰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召开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以政研会组织为依托,确定一批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开展调研,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共铸诚信”等活动。  

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面上展开、向纵深发展。稳步推进闽北日报社、南平广播电视台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大“大武夷新闻网”和“闽北互动论坛”的平台建设,深化新闻网站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南词剧团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加强有效监管。积极开展县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统筹做好全市电影管理职能调整划转工作,确保平稳有序、从速进行。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我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武夷山影视城、闽北历史文化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等项目的发展步伐。精心组织“印象大红袍”宣传推广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项目品牌、扩大舆论影响;同时,以该项目为平台进一步发掘闽北文化元素,推动武夷山旅游业、茶产业的发展,打造武夷品牌,提升全市文化产业项目水平。积极推进数字茶博馆、武夷动漫学院等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产业项目建设。对全市文化产业进行专题调研,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依法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举办第八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南平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营造和谐的整体转换氛围,推动整体转换工作顺利实施。加快推进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作,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新农村大舞台”、激情文化广场的文化服务功能,深入开展“三下乡”、“全民读书月”活动,加快县市博物馆、图书馆、市体育中心等文化项目的建设,推动形成覆盖城乡、高效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强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做好涉台文物申报,建立文物普查数据库和馆藏文物数据库,推广“南词进课堂”的优秀文化传承活动。  

精心组织文艺创作。组织首届“南平市百花文艺奖”评选,积极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参评全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系统总结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南平分活动场暨第二届南平艺术节活动。组织开展“绿色南平”一景一歌创作活动,开始筹划反映我市民俗风情的舞台表演艺术节目,举办“闽北情”闽北音乐作品专场演唱会、闽浙赣皖四省四市第七届民间艺术节、第四届农村艺术节。积极扶持发展业余话剧团,创作一批反映本土文化特色剧目。继续完善一套书、一首歌、一把壶、一台戏、一部专题片、一本画册、一张城市名片、一场有影响的节庆活动、一位形象代言人的“十个一”工程。做好《红色摇篮》电视剧的宣传推广,尝试电视连续剧的创作。认真谋划庆祝中国共产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文化活动。  

五、拓展对台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不断提升闽北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对台宣传和文化交流。以举办“第三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北文化。加强与“世界朱子后裔联谊会”的联络沟通,组织好《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海峡两岸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和纪念大会、朱熹故里参访团赴台交流、两岸及港澳“朱子之路”研习营以及相关论坛、研讨会等活动,扩大《朱子文化》的发行面和发行量,支持申办侨刊乡讯《武夷山》。发挥茶文化、大圣文化、郑成功文化的作用,加强武夷山、阿里山“两山对接”,组织各种对台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挖掘闽台“五缘”新内涵,突出宣传福建和闽北籍乡亲建设宝岛的发展业绩,表达台湾同胞参与海西建设的意愿,增进两岸人民感情。  

大力实施“走出去”宣传战略。借助高端媒体宣传、加强高层次合作,着力打好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第二届海峡论坛、武夷山旅游节、“5·13”、“6·18”、“9.8”等对外宣传战役。加大对闽北的文化内涵、品牌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南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重视发挥在外闽北籍人士和社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桥梁纽带作用。  

深化“采访线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及实施细则和《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坚持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做好境外记者的来访管理及服务工作,加强对基层干部提高应对境外记者能力的培训。增强与重要外宣媒体的互动联动,精心策划选题,有计划、分期分批地邀请、组织有关外宣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到我市各地开展主题性对外宣传活动,展示海西绿色腹地新风采。进一步健全完善外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民间组织的外宣作用,形成对外宣传整体合力。  

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切实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组织好重点新闻网站、团结引导好重点商业网站,加大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适时举办网络媒体“闽北行”采访采风活动。研究探索引导网民的有效办法,构建网上舆论引导新格局。按照“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网络新闻处置机制,健全网络舆情提示函制度、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网上阅评机制,探索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牢牢掌握网上舆论话语权主导权。加强网络阅评员队伍建设,举办网络宣传管理干部培训班。   

持续推进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主流网站,充分发挥大武夷新闻网和武夷山新闻网等重点新闻网站的主力军作用,做好大武夷新闻网升格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市筹建新闻网站。推动重点新闻网站创办特色频道和特色栏目,提高新闻网站传播网络文化的原创能力。打造网络文化精品,着力培育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类网站,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  

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健全完善市县之间、市委外宣办(网络办)与市直各有关部门之间的网上舆论处置联动机制,形成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综合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技术手段建设,建立全市主要网站基本情况和日常联系档案数据库,完善网站备案制度和黑白名单制度,加快互联网新闻监控系统建设,形成人机相互配合的网上监看机制和分层分属地分部门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依法加大惩治力度,抓好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论坛、社区、博客播客、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手机视频等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业自律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尽快建立健全县(市、区)网络文化工作机构。  

七、严格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  

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依法有效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着力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确保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完善落实新闻出版管理有关规定和制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依法取缔、封堵、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做好版权保护工作。加强对都市社会生活类报刊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高校课堂、讲座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的管理,加强对各种研究会性质的社团、民间文化工作室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管理。继续治理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和虚假广告,整顿规范广播电视购物节目、栏目。  

强化舆情信息和调研工作。按照“围绕大局、把握大势、关注大事”的要求,加强舆情信息直报点建设,畅通舆情信息汇集报送渠道,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及时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动态,汇集反映社会舆情、网上舆情和境外涉华舆情,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按照“跟得上、贴得紧、能管用”的要求,建立健全调研规划、调研协作、考核激励、成果汇集转化等工作机制,加强对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意识形态领域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突出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八、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机关党建“三级联创”工作,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做好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采取上派下挂的方式,加大干部人才交流锻炼力度,积极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组织好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调训工作。  

积极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探索出精品、出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批文化领域各门类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完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备市级以上各类协会会员资格的全市宣传文化人才数据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加强与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外宣、改革发展、调研和舆情信息业务等培训班,召开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人事科长联席会。深化拓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育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企业政工职称申报、新闻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农村文化协管员、农村文化辅导员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