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旗帜凝聚力量数字见证辉煌

发布: 2022-11-11 16:20:13   阅读: 次 【   

旗帜凝聚力量 数字见证辉煌

   

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从此掀起了崭新的篇章。历史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既是中国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也顺应了时代潮流,更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据史料记载,中国共产党在湘乡的最初组织于1924年2月成立,即中共湘区第三特别支部。从此,党组织把人民的利益与党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以共产党员为代表的湘乡无数志士,为人民获得解放和自由流血牺牲。在地下党的不懈努力下,1949年8月湘乡获得和平解放,从此,劳苦大众心目中树起了党的旗帜,认定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

  一、艰苦创业——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历史跨越

  解放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湘乡经历了三年艰难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年艰巨的经济调整时期和11个“五年规划”致力发展时期,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建立了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实现了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的历史跨越。

  (一)国民经济快速恢复。解放后的湘乡,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经济基础极端薄弱,财政经济濒临崩溃,1949年财政收入仅为33.9万元。如何摆脱贫穷落后,人民选择了共产。以湘乡市委为代表的各级党组织,担当了建设湘乡、发展湘乡的历史责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影响深远的三大任务。一是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党员数量由1949年的542人,发展到1953年的1745人;二是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三是以铁的手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党心、民心释放了强大的创造力,湘乡成功完成了生产资料改造和私有制改造,征收、没收耕地42.5万亩,79.5%的农民分得了土地。1956年底,湘乡共发展手工业合作社1628家,组织互助合作社754个,入社农民57.46万人。这是湘乡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湘乡市委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配合上级将一批省属企业落户湘乡,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经过以后的多次调整与充实,工业、农业基础地位确立。1977年,湘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058万元,为1949年的3.7倍。广大群众从内心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顽强抗争和英明抉择,体现了她把握历史大势、引领社会进步的雄伟气魄和卓越胆识。

  (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二五”时期后,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全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昂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生产能力建设。所完成的一系列促进生产力解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为提高生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尤为著名的水府庙水库、韶山灌区等大型工程,既是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集体协作力量的彰显,更是共产党丰碑永存的象征:

  电力电网建设——满足了工农业生产需要;

  交通通信建设——助推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

  工业技术的科技创新——促进了新型工业化整体推进;

  城市城镇承载能力建设——拉动了三产业迅猛发展……。

  这些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生产力,既为壮大市域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还将成为湘乡今后的资源优势。

  (三)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各届湘乡市委始终坚持能力建市、实力强市。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党的富民强国战略在湘乡得以成功实施。国内生产总值在1987年实现第一个翻番目标的基础上,又于1992年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0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61.7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不足80元,增加到2010年的19930元。 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湘乡列全省第12位、全国第314位。

  (四)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一直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摆在首位,人民生活由贫穷到温饱,到富裕,到总体小康的阶梯上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82元,比1954年增51.53倍。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7290元。湘乡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上亿元从1949年起用了34年,而2010年存款余额达96.44亿元,比1999年增加10.80亿元。城乡居民已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迈进。农村楼房普级率达95%,人均住房面积超过80平方米,94%的城市居民拥有自己产权的住宅,人均住房面积29.9平方米。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己的崇高理想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统一,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选择了美好生活和光明前景。

  (五)卫生教育成效卓著。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发展,疾病控制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湘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94‰,低于11‰的国家控制标准。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可达77岁。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得到全面发展;“两基”目标提前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应用技术教育进入大众化;政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的双轨制,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2010年湘乡每10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600人,比1953年增加7585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湘乡成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发展。1978—2010年全市经济以年均12.8%的速度稳步增长。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

  (一)农村经济持续繁荣。1979年2月上旬,市委召开为期10天的四级干部大会,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启。各级党组织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稳妥进行改革,所推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长期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突出以产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式稳步推进,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异军突起;以牲猪产业为龙头的循环经济逐步形成。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0.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92.4%。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4.37万吨,增加到 2010年的54.87万吨,亩产由292公斤增加到462公斤,分别增长36.84%、37.3%。

  (二)工业带动成效显著。经过30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技术引领、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科学管理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工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新兴产业和园区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已达到170多家。

  改革开放,提高了各级党组织驾驭和掌控工业发展的能力。湘乡市以战略眼光发展的龙头企业,以集团化运作经营,使全市工业从条块分割向协同运作转变,从资源分散向优化配置转变,从单纯国内业务向国际国内业务协调发展转变。建材、制革、冶金、机械、食品、化工六大支柱产业促成新型工业化强劲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0.92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37.66%,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份额达到50.83%,工业已成为拉动湘乡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三)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湘乡自一九八六年建市起,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广大市民目睹城市变迁,之所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自改革、开放、搞活的巨大威力,来自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全市人民打造魅力龙城的强大执行力。

  自湘乡列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范围内,湘乡市提出了主攻“两翼”、推进“三新”、建设“两型”的发展战略。把城市发展作为经济龙头,不断加大扶植和投入力度,使其成为拉动发展的最强动力。据匡算,近10年来,围绕城市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达223亿元,其中“十一五”时期140亿元。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1.8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等城市建设改革,走出了城市发展带动、优势产业带动与先进文化带动并重的城市建设新路,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产业布局——提高了城市发展后劲;

  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

  新城开发——拉开了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框架;

  人文景观——增添了城市活力;

  排污净水——改善了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构筑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互动平台。

  (四)交通建设成就辉煌。湘乡交通网络的辉煌业绩,犹如一幅气势膀磗、雄伟壮丽的画卷,展现出在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指引下,湘乡改变山河的累累硕果和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为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全市把交通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设投入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近年来,境内5条主干线公路,2条高速公路以及城区、潭市、水府旅游区3条连接线,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全面铺开,总投资122.11亿元。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扩张,促使人流、物流规模总量快速增长,至2010年,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4610公里,比1978年增加3300公里。大交通建设不仅使湘乡与周边乃至全国其它经济区域进行沟通,而且为生产要素集散发挥了关键作用。大交通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十一五”时期达到232.18亿元,年均增长25.3%。大交通激活了商贸流通,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46亿元,同比增长16.6%。

  三、小康建设——统筹发展强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后,抓民生、促发展成为了湘乡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人民群众从党和政府兴办的民生事业感受到,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坚定选择。

  (一)城乡统筹整体推进。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发展方针,湘乡市在统筹发展总体规划上,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体化发展,同步实施。既注重解决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和长远利益的关键问题,又注重城市对集镇、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城乡利益均衡,缩小城乡差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十一五” 时期规划发展的90多个重点项目中,涉及城乡统筹工程占三分之二,投资总额70多亿元。

  (二)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近来年,湘乡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党务、政务,坚持民生工作与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多予少取让利于民。如何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还利于民,让利于民。取消农业税,免除乡统筹、村提留,落实了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以及减免学杂费等政策,群众从获取的直接利益中诠释了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社会保障惠及全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廉租房及就业再就业和照顾零就业家庭就业等保障制度的建立,折射了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

  (三)民生事业不断发展。各级党组织秉着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市直和驻市各部门单位长期入村扶贫扶调,既促成了民生事业全面落实,又提高了党的威望。二是着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坚持公共财政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提供资金保障。改造后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水平、医疗条件、医疗能力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称赞此举结果为三赢: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共产党得民心。三是着力建设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17亿元,其中各级投资近4亿元,进行了覆盖全市农村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使旱涝保收面积扩大到56万亩。投资4亿元,基本完成了乡村农电整改,解决了农村用电难问题。十五”“十一五”时期,各级投入农村道路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建设“畅通工程”硬化村道2280公里,畅通率高达99%。

  (四)民主建设促进和谐。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与小康社会建设至关重要。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以民主促和谐的社会管理格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级政府所推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及所采取的对权力运行制约的监督措施,消除了社会疑虑和不稳定因素。通过民主方式让人民表达意愿,公民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谐、包容被广大群众所认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主政治、道德法律,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维护民主和社会稳定的责任。通过建立党要管党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扬了党内民主,凝聚了党心民心。 

  四、经验启示——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0多年奋斗,我们见证了辉煌,更从辉煌中得到了体验: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列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核心力量,不愧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中流砥柱。

  60多年奋斗,我们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有机统一。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善于把解放思想的成果体现在发展思路、发展政策、发展措施上。

  (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湘乡解放前后状况的对比凸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才能发展中国,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犹豫和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要立足市情,从实际出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既坚持全市一盘棋,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又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走出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经济建设中,不断建立有利于湘乡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注重招大、引强、选优,借外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把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性融入发展这个硬道理中。把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引入科学发展轨道。就湘乡而言,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接产业转移,真正做大做强“湘乡制造”品牌,使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优化升级的过程。

  (五)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动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所在。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取福址的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群众诉求上访改变为干部下访作为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突破口,深入基层了解、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愿望,以此架起沟通党声、民声桥梁。

  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既要从90年的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中吸取力量、坚定信念,同时又要正视湘乡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目前,湘乡市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经济结构的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改变;工业生产质量、效益还不高;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粮食安全存在隐患;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湘乡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建设工业强市,打造魅力龙城,共创和谐湘乡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