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关于白山黑水学习情况和研讨材料【二篇】

发布: 2022-05-05 08:30:11   阅读: 次 【   

白山黑水,拼音是 bái shān hēi shuǐ,意思是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出自《金史·世纪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山黑水学习情况和研讨材料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白山黑水学习情况和研讨材料2篇

【篇1】白山黑水学习情况和研讨材料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白山黑水下的歌者

—浅谈端木蕻良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学院: 文学学院

班级: 09汉语一班

姓名: 王虎平

指导教师: 王晓芳 职称: 助 教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23 日


白山黑水下的歌者

——浅谈端木蕻良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摘要:乡土情结是一种作家对于故乡和家园的渴望与眷恋,它长期郁结于作家的心中,既挥之不去又难以释怀。作为一个从白山黑水中走出的东北人,对故乡深层的爱变成了端木蕻良难以释怀的乡土情结。在现代文学史上,端木蕻良是最具代表性的东北乡土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普遍散发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本文主要以地域性为支点,分别从乡土呈现状态、独特性和成因探源三个角度对端木蕻良小说中的乡土情结加以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端木蕻良;乡土情结;地域性

目 录

一、 端木蕻良乡土情结的呈现状态………………………………………………(1) (一)咏唱诗性故乡山水…………………………………………………………(1)

(二)塑造地域性人物本色………………………………………………………(2)

(三)渲染本土性民间习俗………………………………………………………(3)

二、 端木蕻良乡土情结的独特性…………………………………………………(4)

(一)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的主题倾向…………………………………………(4)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的精神内蕴…………………………………………(5)

(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文学追求…………………………………………(6)

三、 端木蕻良乡土情结的成因探源………………………………………………(7)

(一)东北黑土地文化的熏陶……………………………………………………(7)

(二)客居他乡的抑郁情怀………………………………………………………(8)

(三)社会历史变革与时代思潮的影响…………………………………………(8)

参考文献 …………………………………………………………………………(10)

作为表达人类普遍乡村情感的乡土文学,其最主要的精神内蕴便是深藏于作家内心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土情结,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里,长期郁结于作家的心中,既挥之不去又难以释怀,是一种作家对于故乡和家园的渴望与眷恋,不会因时空的变化而消退。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同样是出于对故乡白山黑水的深层之爱。他是以土地和人的苦恋倾慕的行吟诗人自许的,在他与文坛崭露头角的岁月,几乎是朝朝夕夕思念着和招祭着科尔沁旗草原和鴜鹭湖的精魂。端木蕻良出生于一个叫鴜鹭树的小村子,可是他的童年和少年大部分是在附近的城市昌图度过的,昌图是辽宁西部肥沃平原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在历史上这一地区属于科尔沁旗草原。曹家家境殷实,是当地巨室大户,拥有一两千垧的土地。他的乡土情结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端木蕻良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纵观他的文学创作,其体现乡土情结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和《大地的海》,短篇小说《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遥远的风沙》、《浑河急流》等。作为真正意义上乡土作家的端木蕻良,被称为东北文化中的“大地之子”,但历来对于他小说中的乡土情结的研究与评论较少,即便偶有几篇,也仅仅是从东北文化或是土地意识角度阐述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在此我主要从地域性出发,分别从乡土表现、独特性和成因探究三个角度对端木蕻良小说中的乡土情结加以简单的探讨。

一、端木蕻良乡土情结的呈现状态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根据地,无论你身处何地何境,对于故乡的深厚情结,依然是你永远的精神后盾。鲁迅有让他一生怀念的绍兴,老舍有残缺不完整的的北京旧址,沈从文有让他魂牵梦绕的湘西世界,贾平凹有他一生追寻的商州。东北的白山黑水是端木蕻良的根据地,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据地,更是他心灵的根据地,是他的精神家园。虽然端木蕻良十六岁就离开家乡,再未回乡居住过,但他对那片土地的关怀与热情没有丝毫的消减,在他心中是那挥之不去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层浓厚的乡土情结。

(一)咏唱诗性的故乡山水

以科尔沁旗草原为代表的白山黑水对端木蕻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尔沁旗草原不仅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更成为他永恒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养分和创作灵感。端木蕻良曾说过“我活着好像是专门为写土地的历史而来的”,科尔沁旗草原便是他书写的重要部分。

正是怀着对故乡山水发自内心的深层的感情,他书写的科尔沁旗草原是雄浑辽阔而又富饶肥沃的“大地之乡”,这里有青山绿水,有辽阔无垠的土地,有彪悍豪爽而又淳朴善良的白山黑水人民,自然也产生了让他魂牵梦绕的乡土情结。正如他在《科尔沁旗草原》写清晨放马的片段:

“跑过下坡,大地又转成平铺的绿野。青山不在天边,绿水不在天边。这一切,留给万里草原平铺去,平铺去,一碧无垠”。

在这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不是“青山”,不是“绿水”,而是“一碧无垠”的平铺着的“绿野”。

这种对于大草原蓬勃与野性的描绘,寄托着端木蕻良对于大地母亲的礼赞,展现大草原所具有的的那种不可思议的美,使其充沛着一种野性的青春激情。端木蕻良是以一个背井离乡的流浪者视角,对故乡辽阔秀美的山水、古朴美好的风俗和纯真善良的人们给予诗性的礼赞与颂扬;以孩子般清澈的眼光回望饱含温情的故乡,用雄浑沧桑的笔调,营造诗性的草原情境,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乡土故事,并将这种乡土礼赞,化为浓郁深厚的乡土情结,纠缠在作家的内心深处。

(二)塑造地域性人物本色

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但它往往是以“人”为中心来反映生活的,并把“人”置身于一定的地域之中,使所塑造的人物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特殊性。端木蕻良在创作中就是将人物放在东北这个特殊的环境之中,展现人物的与众不同,用极具地域性的人物来表现作者对故乡浓浓的情结。在端木蕻良的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形象、农民形象、小资产阶级形象、妇女形象以及自我形象和土匪形象等。其中最具地域性的是土匪形象的成功塑造,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

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胡子”精神,也造就了端木蕻良笔下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土匪一般是来自于社会下层的最普通的老百姓,由于社会的黑暗和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落草为寇,在他们身上既有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正直与善良,又体现出一部分土匪所具有的野蛮与残忍。因此,人们历来对于土匪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善”“恶”之分,其实他们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他们放荡不羁为所欲为,无疑是“恶”;另一方面又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理所为“善”。端木蕻良塑造的土匪形象在显示其“恶”的一面时,给予更多的是同情与赞美。

作者笔下的土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集“善”与“恶”于一身的土匪;一类是充满豪气的义匪。《遥远的风沙》里的煤黑子与《大江》里的李三麻子是第一类的典型代表,对于这种既能创造英雄情结又无恶不作的土匪,作者在感情上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他们俩都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土匪,在被收编后依然不服从管理,甚至干着一些丧失人性的勾当,但关键时候,在与日寇的交战中表现得异常勇猛,为了战友、为了战斗的胜利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类便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老北风这种名副其实的义匪形象,他有土匪的背景,但从不像李三麻子和黑煤子那样打家劫舍、祸害百姓,是土匪中的义匪,在他身上体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风范,具有鲜明的道德良知。在民族处于危难之时,他毅然投身于救国之中,参加保卫民族的战斗中,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人物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而“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的性格的发展变化”。正是由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环境才造就了独特的土匪形象,端木蕻良就是用故乡的本色人物来展现对乡土的别样风情。

(三)渲染本土性民间习俗

由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等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民间习俗,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本土特点。在传统与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教化和熏陶。文学来源于生活,端木蕻良正是在这种民俗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端木蕻良在其小说中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有关科尔沁旗草原的风俗画,利用各种各样的民间习俗活动来渲染乡土的民族性,其对于狐仙崇拜、祈福求雨和跳大神等民俗场面描写的极富生活性和民族性。

在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中就多次描绘狐仙崇拜和跳大神的场面。开篇作者将读者的视线引到二百年前,展示鴜鹭湖地区大地主丁家的发家史。黄河水灾,山东大地瘟疫流行,死亡的威胁迫使人民逃向神秘的关东平原。在逃荒途中,丁老人以灵官附体的术数,治愈了在瘟疫中失去幼子的疯妇,被视为“半仙”,丁半仙在死后葬于早已自己勘定好的被称为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代代相传,“狐仙”就成了丁家乃至方圆百里的共同信仰。小说在后来的叙述中,丁四老爷为了扩大基业,扩充土地,勾结知府残害另一位横行于一乡的大地主北天王,使北天王的土地一夜之间就变换了主人,全都记在丁四老爷名下,最后又借跳大神的李寡妇之口使这份横财“合法化”—狐仙所赐,用这种方式愚骗百姓,达到一己私欲。

“一间破狼破虎的小马架,两道红烛高烧。四周围定了铁桶似的人,大神临风似的跳上跳下,震恐、不解、急切、紧张的情绪,通过了每个人的心灵,大家都注意的看着大仙的一举一动,像在那里懂得了自己的命运,也懂得了丁四老爷的命运”。

这些民间迷信场面的描写,一方面表现出农民的愚昧与落后,另一方面渲染了作品的气氛,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性,构成了奇特而又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这种关于乡土的民间习俗的描写,牵动着读者的心,更牵动着端木蕻良的乡土情。

二、端木蕻良乡土情结的独特性

端木蕻良是一位扎根于土地的小说家,他的一生都是为土地而歌。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位作家,能像端木蕻良一样对土地爱得那样深沉,他的一切创作灵感几乎都与那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息息相关。源于对于土地的独特情结,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于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的主题意向,招示着他那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的精神内蕴和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文学追求。

(一)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的主题倾向

中华文化突出的特征就是祖先崇拜,它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信仰,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归依和寄托,它远比一般的宗教崇拜更为深入人心,这是人类进行精神寻根的最佳通道。

端木蕻良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贵族家庭,父母都是满族人,满族人大多信仰萨满教,而祖先崇拜恰好是萨满教最主要的崇拜形式。从小自母亲口中初步了解了满族文化与萨满教,以及在后来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这种萨满教的祖先崇拜意识逐渐渗入端木蕻良的心灵之中,使其成为他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主题意向。这种祖先崇拜无时无刻部激发着白山黑水人内在的欲望和冲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们的思想。在端木蕻良的小说中往往表现为扩张土地、开创基业的家族意识,而创业者则理所应当的倍受家族几代人的尊敬与崇拜,同时这种家族意识突出表现那种对于土地充满着原始色彩的占有欲望。

其在《科尔沁旗草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丁家的发家史便是这种思想的现实表现,各位执掌门户的创业者无不让人感到其野性欲望与盛气凌人的情绪。虽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丁家由盛而衰,丁家人那种野心勃勃的开拓与冒险意识依然充斥着丁家的每个人。即使像日逐苍老且濒于困境的丁宁之父,也不甘老守田园,希望到外面的世界再搏一把。对于父亲的这一想法与举动,丁宁虽然担心年迈父亲的安危,但因同在这种祖先崇拜和家族意识的熏陶下,他能够理解父亲,并给予很大的支持。

端木蕻良将乡土之情融入文学创作之中,用独特的主题意象表现出来,使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烙上乡土情结之印。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的精神内蕴

在中国文学近千年的进程中,爱国主义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屈原怒沉汩罗江的报国情怀到文天祥“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守节不屈,文学无不寄托着华夏儿女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情。作家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在其行文中充分的体现,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形成经久不衰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

生于战乱长于战乱的端木蕻良,纵使多么热爱自己的土地,也不得不背井离乡,用文学与行动展现他的忧患意识与爱国之情。他的小说对于大地与人的独特描绘蕴涵着对于故乡及至祖国的浓浓之爱。

端木蕻良生活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倍受外敌侵略的时代,这样的现实造就了他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就是从丁家由盛而衰写到国难当头、民族觉醒,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于祖国亡国和故乡同胞的深情。《浑河的激流》、《鴜鹭湖的忧郁》和《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短篇小说更突出地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浑河的激流》表现日寇入侵,个人、家庭、社会紧密联合在一起,将深厚的爱国情感充分的彰显出来。《鴜鹭湖的忧郁》用沉郁哀婉的笔调表现出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为纪念“九·一八”五周年,作者创作的《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以儿童般纯真的视角追问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粥的答案。

可以说端木蕻良小说中抒写的大地之子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是与对家乡的爱融为一体的。

(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文学追求

来自于东北大草原的端木蕻良自幼对于广大雄阔的东北地域、强悍坚韧的人民、粗犷豪放的民间习俗有着由衷的崇敬与热爱,这对端木蕻良的心理人格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其在文学追求上表现为阳刚的一面,同时出生于豪门大族的端木蕻良受到中国古典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熏陶,以及在抗战中后期,生活艰难远离故土亲人的抑郁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于阴柔之美的文学追求。

在端木蕻良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中,读者就很鲜明的感受到端木蕻良对于阳刚之美的文学追求,如《科尔沁旗草原》的“草原”,《大地的海》的“大地”和《大江》中的“大江”,无不具有一种宏大的辽阔感,同样,端木蕻良在短篇小说中也注重对这种壮阔阳刚之美的描写,如《遥远的风沙》、《雪夜》和《浑河的急流》中,作者对塞外草原、关东雪夜和森林河流的生动传神的描写,无不表现出一种阳刚壮阔之美。其次,端木蕻良小说的表现内容和主题模式最能体现出宏大叙事与阳刚之美的文体特点,其表现的基本内容是时代政治、历史状况相关的民族抗战类“刚性”主题,如《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遥远的风沙》和《柳条边外》等所表现的本身就是具有史诗性的民族抗战,有时作家为了突出这种宏大主题,故意将其推向极端化、悲壮化的境地,甚至将其涂上一种带有东北原始野蛮性的地域文化色彩,从而有别于其他作家,如在《憎恨》和《科尔沁旗草原》中东北地域中那种极端野蛮的原始的做法突出表现在东北地主对土地与女人的霸占上。

同时端木蕻良在文学追求上也存在着阴柔俊秀之美,它同阳刚之美一样贯穿于创作中。端木蕻良常选择一个新颖的视角,用凄婉俊秀的笔调展现开来,或抒情或写意,都不失为一种阴柔俊秀之美,如《鴜鹭湖的忧郁》抒写的是一首沉郁、哀婉的土地咏叹调,小说开篇展示了一幅婉丽而迷茫的平湖月色。在色泽、音响和情调的渗润涂染之中,显现了鸟、木、湖、月的模糊轮廓,浮升出一种朦胧萧清的诗的意境。这种写景笔致,是重情调、求意趣、务神韵的,它倾吐着作家刻骨铭心的“对土地爱情的自白”。再者还有写回忆故乡童年往事的温情之作,体味回忆中的美景美情,如《早春》、《初吻》等。

当然,这种阳刚宏大之风与阴柔俊秀之美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从而在整体上构成了端木蕻良独特的文学追求。作为白山黑水的歌者,端木蕻良将这种文学追求置于小说创作中,展示别样的乡土情结。

三、端木蕻良乡土情结的成因探源

乡土情结是端木蕻良心灵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激发他在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力。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源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黑土地的热爱,来自于东北黑土地文化的熏陶,同时长期流离失所客居他乡的抑郁情怀更增强了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而社会变革的影响与时代思潮的熏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其乡土情结的最终成熟。

(一) 东北黑土地文化的熏陶

所谓黑土地文化,是指白山黑水下的人们所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北作家。严家炎先生曾谈到“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区域文化这个中间环节而起作用的,即使是自然条件,后来也是越发与本区域的人文因素紧密联结,透过区域文化的中间环节才影响和制约着文学”,作为从白山黑水走出的在黑土地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端木蕻良,无疑在其创作上有所表现,并成为其文学创作的精神源泉。

黑土地文化突出表现在对于土地的认识与感情,以及东北人民那种雄廓苍凉的人生情志。端木蕻良的乡土意识正是受黑土地文化的熏陶,才使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崇拜达到了宗教般神圣的程度。土地似乎成了他的生命之源。

“在人类历史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土地,仿佛我生下来的第一眼,我便看见了她,而且永远记起了她……土地给我生命的固执,土地的沉郁性,猛烈的传染了我,使我爱的深厚和真实,使我也像土地一样负载了许多东西,我或者好像专门为了写出土地的历史而来的”。这样浓烈浑厚的情愫,使“大地之子”的浓浓乡土情结与故乡融为一体,黑土地文化熏陶的东北人民更对建构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产生重大的影响力。正如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里所说到的:“我爱故乡,不仅因为她那神话似的丰饶,难于置信的美丽,异教徒的魅惑,而且还因为故乡人民的粗犷、慓悍、勤于劳动,富于反抗斗争精神感动着我”。东北人民这种不愿受压迫与束缚以及那种粗犷、慓悍,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人格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塑造了端木蕻良的性格,从而也建构了端木蕻良乡土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二) 客居他乡的抑郁情怀

大凡中国人,当远离深爱的故乡,客居他乡或人生理想陷入迷茫,或生活道路坎坷曲折时,总会有强烈的怀乡情结,心与情交汇成深沉的乡愁,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

抗日战争以来,特别是抗战中后期端木蕻良不得不离开那片他永恒的心灵栖息地,辗转滞留于大后方,处于生活艰难、形势恶化又远离故乡亲人的沉闷忧郁的环境与心境中,和其他流亡到大后方的作家一样,端木蕻良此时的情绪由高亢转向沉郁。这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在追忆和怀旧心理的驱使下,写《早春》、《初吻》等充满忧郁的温情之作。东北沦陷十四年,端木蕻良怀乡眷土的抑郁情怀也相伴了十四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东三省很快沦陷,端木蕻良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可现实的不如意,使这个曾经豪迈的东北汉子平添了太多的忧郁。随后由于全国战事的蔓延,端木蕻良辗转于武汉参加了所谓的抗战文艺大军的行列,但好景不长,武汉沦陷,此后到抗战胜利之前,端木蕻良又辗转于重庆、香港、桂林。几年的颠沛生活与对祖国的忧患,使自己的抑郁情怀挥之不去。

同时,在流亡期间,他与妻子萧红的感情历程也使这种客居他乡的抑郁情怀更加牢固。处于流亡与逃难的他们,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对于生活过于幻想,使二人的感情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再加上在颠沛中相伴左右的妻子萧红因医生误诊,而病情恶化,与世长辞。此时的端木蕻良倍感人生悲凉、孤独、感伤抑郁沉闷,甚至绝望的情绪充斥于他的整个心境。

长期的漂泊生涯的经历与自己情感上的不如意,使端木蕻良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形成的抑郁情怀必然渗透和溶于他的作品,将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对故土的爱,于是在他的许多作品都虔诚地描绘着东北黑土地。

(三) 社会历史变革与时代思朝的影响

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也是客观环境的产物,它是在社会历史变革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时代潮流的召唤下,像许多青年学子一样,怀揣着对于新世界、新生活的憧憬,端木蕻良离开养育自己十几年的白山黑水,踏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端木蕻良的学生时代是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九·一八”事件的爆发,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同时端木蕻良个人生活就此而发生巨大变化。虽然不同于在战乱中逃离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前就离开东北的,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日寇的侵略使端木蕻良同样失去了自己的家乡,失去了在自己的故土上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端木蕻良的青年时代的美好的理想就这样被日寇的野蛮侵略击碎,因此顿时一种对国家、对故乡甚至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涌上心头,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失落,这失落如悲哀的影子般紧紧地纠缠着他的身体。端木蕻良的思乡之情顿时变得从未有过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怀乡情怀更激起了他对白山黑水的浓郁情结,并对他以后的生活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在端木蕻良在天津上学期间,对其后来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当时的天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思想文化相当于发达,这里不仅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影响,还有来自俄国和苏联新文学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因东北沦陷而兴起的本土“乡土文学”主张,更是对流亡在外的东北青年知识分子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段时间,端木蕻良阅读大量文学经典,贪婪汲取着优秀的文化成果。在端木蕻良考入清华的那年又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决心用文字来唤起民众,用文字来寄托他的思乡之情,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端木蕻良开始给鲁迅写信,鲁迅从此成为他文学与思想的领路人,在鲁迅影响下,特别是在乡土小说方面,他回首已被追忆的故乡山水、风土人情,在对麻木愚昧的故乡民众进行批判。同时表达自己对于国民性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实践着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思想主张,并用四个月的时间写下了他第一篇具有土地情结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端木蕻良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对那养育他的白山黑水发自内心的挚爱,使它的作品与土地结下了永恒的“情结”。

总之,端木蕻良之所以对故乡白土黑水的咏唱,归根于对故乡浓浓的情愫。正如作家自己所说:“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寸皮肤都着土粒,我的手掌接近土地,我的心便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这足以看出作为大地之子的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审美内蕴。

现代文学的乡土小说都普遍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凝结着一种亲近而又遥远的的乡土情结。白山黑水下的歌者端木蕻良的小说渗透着祖先崇拜和家族意识的主题倾向,充满着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内蕴,体现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文学追求,这与东北黑土地文化、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端木蕻良的乡土小说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那种浓浓的乡土情结,更是对大地母亲美好明天的期盼。笔者探讨尚浅,见识微薄,望有识者加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2010.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马伟业.大野诗魂——东北作家群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4]端木蕻良.我的创作经验[J].万象.1944(5).

[5]端木蕻良.大地的海·后记[M].上海:生活书店,1938.

[6]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J]. 时代文学.1941(5)

[8]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9]季水河.文学理论导引[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10]王富仁.端木蕻良小说·前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The Singer of Changbaishan and Heilongjiang

—Introduction to Duanmu Hongliang ’s Agrestic Complex of His Novels

Abstract: The native complex is a writer of desire and attachment for the home, its long-term stagnation in the writer"s mind. As an out from the mountains of northeast person, deep love for hometown become Duanmu Hongliang’s native complex.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i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Northeast China, the creation of the novel is generally exudes a strong local flavor.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region as the fulcrum, were to be simple discussion to Duanmu Hongliang’s agrestic complex of his novels from the local present , uniqueness and causes.

Keywords: Duanmu Hongliang; local complex; regional

【篇2】白山黑水学习情况和研讨材料

课题课型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新授课
课时

授课年级
1课时初二
授课人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1、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能够运用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交通的关系。
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工业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我国的东北部,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吉辽)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地形、河流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板书设计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年一熟
机械化程度最高、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低温冻害提供商品粮最多的
粮食生产基地雨热同期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程度高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交通与工业分布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师】请看视频《我的家在东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师】我们来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形图1、位置【提问】
东北三省在我国的哪个方位?
东北三省在我国四大地理区的哪区?东北三省濒临哪些海洋?
【补充】看情况补充日本海的问题(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从东北三省的纬度如何?
2、范围【师】
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全称、简称)?【师】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读图,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师】我们发现东北三省是被山脉环绕的,东北三省的内部是什么地形?【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师】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山环”指?
“水绕”指?
生活
【生】欣赏
【生】
在我国的东北部北方地区渤海和黄海
纬度较高
【生】
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
【生】在图上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生】平原
【生】东北平原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俄罗斯朝鲜朝鲜
【生】
“山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环绕。
位置范围
地形、河流


“沃野千里”指?
气候
土壤
农业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生】温带季风气候【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

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生】冷湿的气候。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河的纬度高。
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因。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生】黑土地【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
为“黑土地”。
【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
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

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
地形: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