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驼巷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发布: 2022-12-28 12:40:07   阅读: 次 【   

驼巷村位于原州区张易镇西北方向,距城区2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0.4平方公理,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883户3188人,属回汉杂居村。全村耕地面积11325亩,人均3.55亩。这个昔日山旮旯里的贫困村,曾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支书马如俊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村部拉一吨煤,甚至是买几支笔、几个本子都要向镇上伸手要钱。2013年,驼巷村成为自治区重点扶贫整村推进村,该村紧抓扶贫开发的机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争资金、搞试点、做文章、找出路,经过近四年的探索与实践,2017年驼巷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57.5万元,预计2018年底将增加到80余万元,成为原州区乃至固原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好的村,也创出了一条可借鉴有启示意义的新路子。

驼巷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服务创收型”的发展模式“稳赚钱”

2014年,驼巷村在帮扶单位市财政局的帮助下,争取自治区财政厅资金300万元、固原市扶贫办资金20万元,共320万元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起步资金。面对如此数额巨大的资金,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村集体班子慎之又慎。固原市财政局下派第一书记、扶贫队员和村“两委”班子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反复考察论证,最终确定“服务创收”的发展模式。一是利用其中的220万元成立驼巷村村级发展资金互助社,以五户联保,低于当期银行利率(如2018年利率为5‰,同期农村信用社利率为7‰左右)的方式向本村有贷款意愿的贫困群众投放贷款,贷款额度为5千至5万元,时间为1至2年,这样即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贷款难的问题,又为村集体带来了创收,一个周期下来不但没有出现1户逾期不还的,而且每年利息收入近10万元之多。二是利用其中的100万元购买了收割机、覆膜机、旋耕机等大型农机及配套机具12台套,并成立“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本村群众以低于市场价20%的费用进行农机作业服务,对外以市场价进行创收。这样既解决了本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的“种地难”问题,又为村集体每年创收近5万元。从2014年开始,这两项服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左右且稳赚稳拿,自此,驼巷村集体经济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

(二)“产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广赚钱”

从掘得“第一桶金”后,驼巷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信心更加实足。2016年,该村又争取到国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200万元,探索以养牛为主,其它种养殖为辅的“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集体经济更加活泛持续。2017年3月,由现任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实地考察、选址,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成立“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并实施种养殖项目。一是投入150万元发展育肥牛产业,走“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利用本村有养牛传统和村支书本人就是养牛“行家”的资源,申请设施农业建设用地13.8亩,建设750平方米的现代化牛棚1栋,110平方米晾草棚2座,276平方米饲料加工房1间,150立方米青贮池2座等各种基础设施,并于2018年3月正式运行。投资33万元购进育肥牛30头进行育肥,预计10月份出栏,除去雇工、饲料等开销,每头牛最少按2000元收益计算,预计收入6万元以上。二是投入7万元发展野兔养殖产业。将本村移民迁出区200亩复垦地围栏后建设野兔饲养区,2017年5月投放野兔107只进行养殖繁育,目前野兔总数近500只,预计年底收入5万元。三是投入7万元发展种植业。村集体原有土地150亩,去年年初又流转50亩,发展小杂粮种植,2017年出售小杂粮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左右,今年200亩土地全部种植青贮玉米用于村集体育肥牛饲料。

驼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奥秘

剖析驼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其奥秘在于创新实施了“能人引领多元经营精细管理”的发展模式。

(一)能人引领,各方给力

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否,带头人的作用不可小觑。驼巷村集体经济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果,离不开村支书、第一书记、帮扶队员等各类能人的引领带动。2014年在最初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时,村支书马如俊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综合本村实际经过反复考量,最终决定成立“村级发展资金互助社”保本金赚利息;成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置资产赚服务费,为村集体掘回了“第一桶金”。事情往往会在干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萌生新的想法。2016年底,驼巷村又争取到国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马如俊有20多年的养牛贩牛经验,他养的牛体型大,产肉多,且有稳定的购销渠道。他认为发展养牛业比较稳妥,和村两委一班人协商后决定搞育肥牛养殖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集体养殖的肉牛膘肥体壮,即将陆续出栏。马如俊本人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该村目前的第一书记褚广继是原州区农牧局草原站下派干部,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思路、有想法,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提出在因地制宜基础上,稳扎稳打,积小赚为大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野兔繁育及小杂粮、青贮玉米种植都是他的建议。近期,他又和村支书考察养鹿的项目。

(二)因地制宜,多元经营

2014年,驼巷村拿到320万元的第一笔扶持资金时,村两委班子起初对这一笔“巨款”怎么花还没有思路,该村的帮扶单位主动聘请专家帮助做了规划设计,计划利用全部扶持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业。但村两委班子坐下来认真研究以后,认为本村既没有秀丽的山水,又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加之张易镇驼巷村地处高海拔山区,一年中的大半年都是寒凉气候,发展旅游业有瓶颈制约。于是,村两委班子硬是顶着压力否定了这个规划,而是选择了适宜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随着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不断壮大,该村并没有把所有资金都押在一个“赌注”上,而是把资金分散开来使用,多元化经营,多条腿走路。既有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农机服务中心带来的稳打稳收的“服务性”收入,又有养牛场、野兔场及种植业等效益较高的“产业性”收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既适宜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又能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起到分解补给作用,使刚刚起步的村集体经济长足稳定发展。

(三)精细管理,重在细节

驼巷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模式不只是达到了规范,而是极尽精细。一是对村集体账务进行精细管理。聘请固原君源会计事务所的一名专业会计对集体经济的所有往来账务进行规范管理,并严格执行层层签字制度。重大开支必须上合作社理事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通过。二是对经营活动进行精细管理。当初驼巷村农机服务中心成立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认为集体的资产未必能管好用好,更别说挣钱了。但在当时扶贫队员褚兴民的亲自主持下,对驼巷村的农机服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农机每次使用必须由农户申请,村主任开派车单,农机中心理事长依据派车单派出农机具。驾驶人完成作业从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交予村会计进账。服务面积用gps现场读取,农户也承认,排除了纠纷。农机每年春秋季各保养一次,理事长亲自监督农机保养的细节。农机从购入使用至今,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且为村集体累计创收20余万元。三是对产业发展进行精细管理。办养殖育肥场后,为了精确计算投入产出比,村支书和第一书记请教畜牧专家,设计了育肥牛成长记录卡,对育肥牛从购进第一天就进行建档立卡,一牛一档,内容包括编号、品种、年龄、性别、体重、毛色、购进日期及成长发育记录、育肥记录、疫病记录、防疫记录等。从生长发育全过程直至屠宰,每月详细记录一次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数据并对胸肋、背腰、四肢、毛皮每月打一次分,综合考评生长状态。出栏后,跟踪测出栏活重,净肉量,计算屠宰率。养殖好不好全部用数据综合考评,投入产出有了“明白账”。

驼巷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示

截止2018年4月底,原州区11个乡镇151个村共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达到7464万元,最高的村投入200多万元,最少的20万元,发展资金实现了“全覆盖”,如何发展成了“新命题”。因此,驼巷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成功实践,对我区很多仍在苦苦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的村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能人引领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前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许多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的村,往往并不完全是因为自身条件差基础薄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思路、有干劲、有公心的能人带动。而驼巷村正是由于有了村支书、第一书记及扶贫队员等一帮能人的“火车头”带动,加之村两委班子的同心协力,群众的积极进取,发生了灿烂的化学反应,才使得驼巷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二)多元经营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精髓。驼巷村在深入分析村情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服务创收型”和“产业带动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既搞贷款、农机等服务,又搞小杂粮、养牛、养兔等种养殖,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使产业灵活多样,又能分散市场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避免了产业单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局面,让经营活动更加持续长久,最终使村集体经济获得了长足利润。

(三)精细管理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

“细节决定成败”。驼巷村两委班子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败与否,关乎国家扶持资金安全,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决不能有丝毫马虎。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精细的管理机制,从聘请专业会计进行财务管理到为每一头牛建立档案跟踪监测,无不体现对资金的安全运行、对投入产出成本核算的精细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化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