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七篇)

发布: 2022-12-28 18:40:09   阅读: 次 【   

【篇一】

在**县**镇**村,说起**,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之所以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是因为**这几年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先后在**镇**村、**镇**村、**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在创业的路上干出了实绩,赢得了赞誉。

党建有活力脱贫添动力

201*年4月,受省水利厅党组选派,省水利厅烟水处副处长**走马上任**县**镇**村担任第一书记。**村是**县贫困山区中典型的贫困村,初来乍到,**发现该村主要致贫原因是村党组织领导弱化。

走访中**发现,村支书**是**村有名的蔬菜种植能手,有威信有技术有市场,但这几年一直注重自己的产业发展而忽略村党支部的建设和支部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为了重启**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和他组了个“书记”组合,不管是抓村支两委的工作还是管理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有他俩并肩的身影。渐渐地,**发表的见解多了、关心的问题广了、提出的规划考虑群众了,也切合实际了。大部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的印象也由“不得力”变成了“很给力”。

201*年11月,**鼓励**组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用村干部入股的资金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让贫困户抱团参与发展,达到贫困户就近就业和产业分红双赢。201*年,蔬菜基地让全村**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一举甩掉了村里的贫困帽。

思路打开了出路变宽了

201*年6月,**随省水利厅驻村扶贫工作队调换至全省极贫乡镇**镇的深度贫困村。一直以来,**镇**村的经济作物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村民的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思路打开了,出路变宽,**在发展产业找到了突破口,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趁势种起了800亩的中药材。**多山地,**就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一面协调100多万的产业发展资金,一面引进xx丰盛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10万羽林下养鸡项目,一面鼓励村民在院子里养殖本地鸡。现在,村子已有70余户贫困户从林下养鸡项目中受益。

产业兴起、产量增加、群众的收入也多了起来,村民们开始觉得这个第一书记不一般了。贫困老党员张玉清也搭上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快车,种下的西红柿今年预计增加10000元的收入。

201*年至今年初,**先后为**村、**村梳理发展项目10个,匡算投资近5000万元,涉及基础设施、党建扶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

“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今年2月,**县新一轮的驻村第一书记派驻开始了,省水利厅帮扶的**村急需能人啃下这块硬骨头。**在**镇刚刚带领**村脱贫,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驻村刚结束,家中孩子还小需要照顾。省水利厅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见到**时,他刚刚完成了**村种草养牛项目场地平整工作。

“这是省水利厅水保资金整合项目,投资700万元,养牛规模500头,覆盖全村165户805人。”**介绍说。

总投资800余万元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部落地实施、总投资700万元的种草养牛项目破土开工……对**村,**着力编制了一份长期脱贫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强化基层党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破解产销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天道酬勤。在**努力下,如今的**村、**村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群众富裕,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今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面对诸多荣誉,**本色依旧:“在脱贫攻坚路上我将永不停歇,竭尽全力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篇二】

xx,男,36周岁,中共党员,现任xx市城市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开展驻村工作三年来,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各级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同志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以担当奋进诠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和使命,谱写出新时代驻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从初次接触到深入了解,脱贫攻坚中,他坚定了完成使命的决心和信念。

xx年4月,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xx赴沿河县黄土镇雪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xx年4月,他服从组织安排,调往思南县瓮溪镇场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都说扶贫工作艰苦,可他一干就是整整三年,从市直机关干部到贫困村到第一书记,他在工作的点滴中锤炼着党性,转变着思路,而他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绝不能让自己的家人一直过苦日子。山坡多、平地少,可耕面积粮食产量低,这是xx进驻场井村的第一印象,面对贫困群众的期盼眼神,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光和热,在脱贫攻坚中,打出一场场胜仗。三年来,他访遍了全村500余户村民,为广大贫困户、低保户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并依照精准识别和查缺补漏的工作要求,完成贫困户的走访并档案资料的完善。

连日的入户走访,让xx不但访遍了全村500余户,更是熟悉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家庭情况,而乡亲们也渐渐把他当成了无话不谈的自家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愿意和他说,遇到事情都找他商量。在他看来,自己就是老乡们的话务员,无论清早还是深夜,总是有接不完的电话,拉不完的家常。村民老黄在儿子娶妻办酒席上遇到了困扰,他在电话里与老黄一起拉起家常,想办法;村民老廖和女儿共同生活,他挂断电话急忙跑去家中调解矛盾,既顾小也顾老。

面对卧床8年的残疾贫困户,他积极与市残联对接,为其增加残疾补贴、购买轮椅,他把群众的苦当做自己的苦,时刻为群众排忧解难;面对儿子外出失联的孤寡老人,他积极联系仁爱眼科医院,为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并坚持经常到老人家看望,从挑水劈柴到为老人争取危房改造名额,他把老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时刻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三年的工作中,他带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成为了当地贫困群众的贴心人,也坚定他完成使命的决心与信念,在村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从宣讲政策到对症下药,脱贫攻坚中,他践行了驻村干部的职责和担当。

对于脱贫攻坚,他有着更为独到的定义,农村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而他不正是在穿针引线的那根针吗。那是初到农村的点滴过往,勤走访,唠家常,认真记,仔细想,村里老少爷们逐渐认识了这位驻村干部,而作为“外来户”的他也摸清了村情,找准了问题,成了大伙的“自家人”。从申请协调解决农户及贫困户危房改造实施项目的财政补贴,到积极开展xx—xx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为整村安全用水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到紧盯项目落实和入户安装,从组织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素质,到积极争取派驻单位帮助,村两委购买办公设备,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效率,从组织开展贫困户入户慰问到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完善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在脱贫攻坚中,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把好了脉搏,找准了症结,让当地扶贫工作驶上了快车道。

从运筹帷幄到培植产业,脱贫攻坚中,他贡献着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他深知,产业扶贫就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依托产业发展形成摆脱贫困的“造血”机制,就可以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为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他积极对接协调政府一事一议项目工程款500多万元,完成了11公里通组公路的开通并硬化,为全村产业发展修好了“致富路”。

那是谋定而动的日日夜夜,他与村班子同志一道核算扶贫数据、商讨办法,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计算、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讨论,加班到深夜是常事,嗓音到沙哑也成了正常。从积极与司都坝辣椒厂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了全村100多亩,亩产值3000余元的辣椒定单种植到开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成占地850亩的脐橙套种百香果的主导产业项目落实,从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数万元收入的思南黄牛养殖项目落地,到即将实施的投资300万元的青毛猪种猪养殖项目。一场场从“输血”到“造血”的攻坚战中,他都将自身和村两委同志的智慧与力量发挥得淋淋尽致,在发展中壮大集体经济和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今天,各类扶贫产业的兴起发展让他所战斗的地方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而他自己仍将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带着责任、带着思想、带着方法、带着感情,在扶贫脱贫的攻坚战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脱贫攻坚是一场舍小家顾大家的战斗,为了做好驻村工作,他离开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一头扎进了农村,而此时,从出生5个月就必须和在另一城市工作的母亲辗转奔波的儿子才刚刚跟随妈妈的工作调动回到家乡。三年来,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可他却辨认不出记录孩子成长照片的先后顺序;父母一天天变老,可他却不能总在身边照顾尽孝。

面对独自照顾家人的妻子,面对早已年迈的父母,面对正在成长的孩子,忙碌的他总是满心愧疚。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妻子将自己母亲接到家中一起照顾孩子;xx年秋季,不慎感染“手足口”病的儿子高烧不退,妻子连夜将孩子送往医院而此时他正在村里开展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渐渐地,孩子习惯了他常年在外的现状。面对家人,xx也曾感伤,可妻子的提醒让他鼓足了干劲与担当,“为老百姓办事,要尽心尽力办出成效”。面对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重托,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一道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脱贫攻坚,心在路上,用情用心、收到成效。他将与他身边的广大党员干部一道,一如既往地用奉献和担当,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脱贫目标点燃新的希望。

【篇三】

xx乡新正村地处新宁县西北干旱走廊,全村12个组,386户,1679人,是一个共有建档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313人的重点贫困村。

xx年3月,县委党校给村里派来了一位女“书记”。从此,村里的人们常常看到:山间小道上,有她四处奔波的匆匆脚步;村组院落里,有她访贫问苦的忙碌背影……

她——就是县委党校派驻xx乡新正村第一书记xx。

舍小家,顾大家,责任重担扛肩

在新宁县委党校,作为办公室副主任的xx一直是党校的“管家婆”,每天忙忙碌碌做着那些琐碎而繁杂的工作。

xx年是新正村脱贫摘帽之年,但全村尚有40户160人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要想顺利脱贫摘帽,必须把这剩下4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拿下来。而容易脱贫的基本上在前几年经过帮扶退出了,剩下的这40户基本上属于深度贫困户,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紧要关头,县委党校原来派驻新正村的第一书记因为年纪大、身体差,提出不再担任第一书记。校委只好决定重新选派第一书记。但校领导心里清楚:学校在编17人,4人退二线,2人临退休,再加上xx年以来学校一直承担三个重点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现有的干部基本派下去担任扶贫工作队员了,谁来接替这个第一书记?校主要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觉得办公室副主任xx非常适合。因为xx虽然是个女同志,但为人正直,性格开朗直率,工作责任心强,凡事能为他人着想,平时在办公室,不管是份内份外的事情,只要能够做的,她总是没有二话、从不推托。不过校主要领导也有一点担心,按照有关规定,驻村第一书记必须保证在村时间不少于二十天,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她是否愿意下去,校主要领导心里没有底

当校主要领导找到xx,动员她下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她刚开始确实有点犹豫。一方面办公室本身事情多,做起来就疲于奔命,有些工作自己不做没人做,如果下村扶贫,等于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自己作为一名女同志,在村吃住二十天确实有诸多不方便。更让她感到有压力的是,因为女儿今年下半年要读高三,所以丈夫对她下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事情极力反对,甚至扬言:“你下去当第一书记,我就和你离婚!”。一边是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期盼,一边是家庭的需要、家人的反对。“大家”的责任和“小家”的亲情,就像天平两端的托盘,重重地压在xx的心头,让她难以抉择。那几天,思想斗争一直在心里交织着。然而令人钦佩的是,在经过一番艰难思索之后,xx年3月26日,xx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在组织需要的关键时刻,毅然放下了“小家”,顾起了“大家”。她耐心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舍下下半年读高三的女儿,带着被褥衣服,住进了偏僻的新正村,挑起了第一书记的重任。

刚开始,村民们看到来了位40来岁女同志当村里的第一书记,便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有的甚至私下嘀咕:“女人家屙尿过不得篱笆,一个女同志,能做得么子事出啰。”迎着村民们怀疑的目光,xx暗暗下了决心:为了不负此生,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入村后,她一方面认真学习扶贫知识和扶贫政策,使自己迅速从“门外汉”变成“老里手”。另一方面带着雨伞、手电,走院落,入农户,了解村情民意。为尽快熟悉全村和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她每天清早6点多就到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有时一直走访到晚上10点多,回到村里还要整理资料

,躺到床上时常常是凌晨1点多。4月4日,是国家法定的清明节假日,xx却把它用在了贫困户的走访上。因为天气炎热和过度劳累,下午5点多,她突然呕吐不止并晕倒。回家吃了些药,第二天身体稍稍好转,又马上投入了脱贫攻坚战斗中。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她就把全村386户群众,户户上门走访一次以上,村里的贫困户,更是走访三次以上!

一天,县委党校主要领导到新正村调研扶贫工作,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叫曾兰婆的村民,顺便问她:“你认识xx吗,工作怎么样呀?”曾兰婆发自内心地答道:“我认识唐书记呀,她是个好人,我不是贫困户,但她也到过我家里好多回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xx对村里群众的疾苦了如指掌,村民们也都认识叫xx的“女书记”

聚人心,增合力,筑强堡垒立潮头

贫困村一般有三个典型特征:地理位置偏,村级班子散,党员作用弱——这也正是新正村的真实写照。

新正村由原来的新安、正田两村合并而成,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6户,1679人散居在一个方圆3.55平方公里的偏僻山旮旯里。xx入村时,村支两委班子处于“合村不合心”的状态,再加上支部书记喜欢搞“一言堂”,村干部相互之间存在不少矛盾。全村65名党员中,部分党员先锋意识不强,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个别党员甚至与村里“唱对台戏”,给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xx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把困难当作考验自己党性的“战场”,把压力当作砺炼自己能力的“熔炉”。经过深入调查后,她深深明白: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想把村里的精准扶贫搞起来,必须建强支部,为村里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为使村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书记的xx主动当起了“双面胶”。一方面多次上门找每一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促膝谈心,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内心隔阂,解决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多次召开村支两委交心通气会,组织班子成员谈心谈话,统一思想。同时明确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班子成员头上,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村支部书记王惠阳原来家住城里,在村时间不多,村里工作基本靠“遥控指挥”,其他村干部意见较大。xx入村后,积极做他的工作,现在他主动住回村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上,而且工作方式也有了很大转变,村里大事小事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不再搞“一言堂”。支委委员文德忠因竞选村委会主任没有成功,心里不平衡,从去年5月份一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不按时参加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xx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多次晚上到他家做工作,在连续登门三次以后,文德忠终于放下心结,不仅积极参加支部会议,还主动建言献策。还有原正田村的老支部书记王晓芳“人退党性退”,参加支部活动不积极,xx主动找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工作,使王晓芳老党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不仅按时参加党员大会,还主动担当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

为了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第一书记的xx在村里大力推行“三化”管理,即:村务管理民主化、组织生活正常化、党员作用先进化。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她先后指导村里召开村支两委会议20余次,对关系村里发展的大事、难事、实事,一律采取“四议两公开”的办法进行民主决策。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等党建工作制度。在每个主题党日上,xx都发挥自己党校教员的优势,根据不同的主题,给党员上一堂生动活泼的微党课。此外,她还给每名党员家里制作了“党员之家”牌子,与每一名党员签订了抓党建促脱贫承诺书,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党员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挑选出致富有门路、帮人有热心的王歧格、王岐林、王惠松等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担任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新正7组的党员王贵明,从事青蛙专业养殖。xx年他成立了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包括2户贫困户在内的4户农户在xx乡花桥村租用农田106亩,开展全生态的稻田蛙鳅养殖,预计年收入可达60万元,带领贫困户共奔脱贫致富路。

办实事,解难事,真扶实帮出彩头

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只是手段,增加群众获得感才是目的。要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就必须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能受益的大事、实事,解几件群众信得过摸得着的难事急事。

新正村是一个偏僻山村,村里的基础设施一直比较落后,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xx与新正村村支两委一道,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到了xx乡唯一的一个扶贫工作亮点村建设指标,预计将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村里的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她还与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到县水利局进行衔接,争取自来水项目,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勘察设计,正在进行投资预算。大堡之圳落马桥段,在xx年的特大洪灾中被冲毁,由于大堡之圳属于市水利部门管理,不归新宁县水利局和防汛办管理,一直得不到修复。今年的汛期即将来临,给居住在水渠下方的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xx同志知悉情况后,多次到现场进行察看,多次向xx乡防汛站、县防汛办进行汇报,陪同相关领导在损毁水圳段查勘。经过县领导的调度和协调,目前该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圳已由xx乡人民政府出资进行了修复。

要想脱贫快,扶起产业来。在以xx为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新正村开始走上一条产业兴村之路。他们发动群众利用本地优势春季种植脐橙150余亩,准备秋季再扩种350亩,将脐橙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引导群众种植烤烟100余亩。除了为村里找准一条发展之路外,他们还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先后帮助贫困户王小平、王祥平、王征和等发展牲猪、牛养殖产业;帮助贫困户王瑞旦发展蜂蜜养殖业;帮助贫困户王征桂、王征棉、文世龙、文德国发展中药材槐米、博落回种植等。在此基础上,xx还带领村支两委到本县的黄金乡百宝村考察竹狸养殖产业,准备由部分村干部先行试养,成功后再在贫困户中推广。

xx同志从来都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要老百姓提出的合理要求,她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们。新正村12组与温塘村相邻。xx年以来,温塘村老是把垃圾运到新正村12组入组公路旁的山坡上,一到热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而且由于地势较高,给12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用水带来严重影响。12组村民多次诉求无果。xx驻村后,多次到xx乡政府进行协调,最终引起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召开两村协调会,使这一拖了四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群众交口称赞。王会高、王会健两兄弟在承包的责任田上产生了纠纷,找到了xx,要求村里进行调解。xx放弃了周末休息,组织村委会为他们进行了调解。村民曾兰婆因为宅基地的事与邻居文世龙产生了矛盾,xx也多次与工作队上门为其协调。63岁的贫困户王瑞旦,在90岁老父亲的赡养上受到了村民的误解。他来到了村部,找唐书记诉说心中的委屈。xx与工作队的同志一起与其交谈了一个半小时,慢慢地帮其解开了心结,高兴地回家了。

只要付出真心,总会换来民心。驻村帮扶的艰辛和汗水,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今,只要xx走在村子里,总有老百姓盛情的邀请:“唐书记,来我家里吃顿饭吧!”偶尔回到单位,同事们看到累得瘦了一圈的xx,又由衷地送她一个雅号: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

【篇四】

作为一名一直奋战在基层农村的普通党员,xx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xx,女,汉族,中共党员,1997年6月入党,现分界村委村党支部副书记、分界村委副书记。我时时刻刻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思想上不断进步

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教育和党课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自觉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工作中热情奉献

工作中xx始终坚持“身先士卒,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路线,将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利用党员会、代表会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

在党务工作方面,xx有严格的标准,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发展先进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为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后备军。一方面她认真继承并严格执行党章与镇党委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以拓宽视野、提升文化品位为目的,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鼓励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她坚持贯彻群体性与广泛参与性原则,分类开展活动,扩大活动参与面,将尽可能多的村民吸引到活动中来,获得收获提高。

三、生活中平易近人

在生活中,xx充分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甘愿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对待群众,我是村干部,也是朋友,更是亲人,村民们的心里话总愿跟我说。关心群众、热爱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与群众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当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耐心地开导,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四、村政建设

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二年多来,xx积极配合村书记工作,全村本着“我奉献,我快乐”的信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镇的中心工作和上级组织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群众携手共创了平安和谐东郝村,切实开展安保工作,有效促进了村域社会面的安全稳定和和谐文明。为我们南永青村的平安,贡献了力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坚持服务支部,服务群众,xx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群众、团结同志,并在实际工作中扎扎实实的工作,实事求是,勤奋敬业。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尽心尽职。

【篇五】

下车镇规划办主任兼下车镇仲集村党总支书记xx。这是一位曾经获得村党建工作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的共产党员。带领规划办创先争优,他大刀阔斧,努力开拓,全力推动下车镇新城镇建设发展步伐,仲集村康居示范村在全市名列前茅!他和规划办全体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满怀信心地迎接xx年度的工作任务,推动下车镇重点项目的建设,显示出建设美丽下车镇的强大决心!

这一位,是规划办主任,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他还是一名白面书生,但现在,他黑了、瘦了,这是他多年坚持奋斗在艰苦的镇村规划技术服务前沿的深刻印记!他曾是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工作第一人,先后深入下车村、仲集村整合村庄规划;当前,他担当着农村危房和城乡风貌改造规划建设的重任,没有地形图、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基础资料,一年多来,他带领技术小组,带着沉重的技术装备,在山坡河岸、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落,开展地形测量、测算房屋立面……一系列琐碎的工作,饱蘸了汗水、饱含了艰辛,他做到了,并且,做好了,xx年,1300座农村危房完成改造,受益农民喜迁新居,笑声传遍了全镇的每个角落!

如果把我们下车镇城镇规划事业比作一座大厦,那么,我们庄严地请党检阅:下车镇规划办的党员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我们是牢固的柱石、我们是硬朗的钢梁、我们是小小的砖块,我们在一起,就构建成了坚实的下车建设大厦!

xx同志当村支书几年来,始终以共产党人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讲政治,讲正气的作风要求自己。每次出门为村里办事,从不铺张浪费。为了管好集体,他立法立威,先从自家和自己的亲戚罚起,树立了正人先正己、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榜样。我们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坚持做到“三严三实”,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去凝聚人、感召人。

伟大的事业需要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我们要以xx同志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六】

“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这个年轻后生,好样的!”永寿县永平镇杨桥村老支书王永寿这样概括他们村的“第一书记”xx。xx年6月驻村以来,开展“双包双实现”帮扶工作,xx年6月驻村期满后,他又主动请缨留在村上,开始担任村“第一书记”。他加强村级党建工作,改善村内基础设施,谋划产业发展等一件件实事做起,赢得群众的普遍赞誉,受到组织的认可。xx年7月,xx被咸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建强班子,把龙头舞起来

杨桥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个别干部工作热情不高,脱贫信心不足。每天晚饭过后,xx都会把村里的党员干部集中到村委会,讲党课、集中学习,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学习。针对老党员行动不便的情况,采取上门送学,不定期通过手机短信向党员发送党的最新政策信息。为树立村干部新形象,他带头义务劳动,带头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和群众事务代办机制,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及各项规章制度,在村干部中形成了“一心为民、干事创业”的共识。

“这个第一书记到村后,没有请过假,村委会找不到他,群众家里一定能找到,这个不干出样来不罢休的硬汉子,把我们都‘逼’起来了。”杨桥村支部书记张兴亮说。在xx影响下,全村7名党员全部带头参与入股肉牛养殖和中药材种植,3名党员带头发展辣椒种植。去年xx还拿出工资为5户贫困户购买了4000元猪仔,并动员党员干部向6户特困户捐款,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使干群关系更加亲密。

改善设施,把环境美起来

“既然来干,就一定要为群众多办实事。”xx说,他是带着激情和责任到村任职的。他先从改善村子基础设施下手,积极争取资金,为18户贫困户安装了太阳能,为村上安装了宣传栏5个、宣传版面26块,精心打造了文化一条街。针对群众文化娱乐单一的情况,争取到健身器材10件,文化器材16件,并请专业人员来村进行表演培训。

杨桥村水源是从外村引入的泉水,由于没有大容量的蓄水池,导致水资源白白浪费。xx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起草项目申请报告,逐级申报,争取项目30万元,建成一座500吨的桥蓄池,并给每户群众果园布设了输水管道,实现了群众多年来梦想实施果树灌溉的心愿

杨桥村东邻槐林,南邻双鹿园牡丹基地,村中有70亩樱花园,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果能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路,杨桥人也能通过旅游脱贫。”xx经过充分调研,发现这里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潜力很大。说干就干。他及时向永平镇及有关部门提请了道路建设报告,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争取到855万的道路建设项目,消息在杨桥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对这条“致富路”翘首期盼。

发展产业,让群众富起来

xx年5月,在xx的努力下,通过争取各类资金,动员群众自筹,组织党员为特困户捐资,投资139万元,建成了杨桥良种肉牛养殖场。目前,牛场建成牛舍5栋,存栏达到155头。在实施过程中,他还探索出“支部协调服务、群众自主管理、贫困户自愿出资、盈利按股分红”的合作养殖模式,全村贫困户参股率达到100%。

“年龄大了在外不好打工,现在在牛场喂牛一天就能净挣70元,年底还有分红,这就不愁把日子过不好。”贫困户贾占仓说。据了解,预计今年杨桥肉牛养殖场能繁殖牛犊50头左右,贫困户人均可增收3000元。

同时,xx争取资金3万元,为全村贫困户购买了肉鸡,帮助群众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了解决群众销售难题,他通过微信在朋友圈宣传销售,自愿当起爱心订购员,免费送货上门。细心的xx为了让贫困户和买家放心,每成交一笔都会让贫困户打一个收条,写清楚成交的金额交给买家。在他的帮助和宣传下,在各地肉鸡滞销的情况下,杨桥的土鸡在春节前已销售一空。

现在,xx已完全融入到农村的工作及生活,成为一名老道的农村干部,贫困户的知心人。由于一心扑在杨桥村的各项工作上,家里七十多岁老人生病住院,他没请一天假去陪护。“老人会理解我的。”提起这件事来,xx心里满是对家人的愧疚。他说,脱贫已经进入攻坚战阶段,产业必须整合起来发展,移民要结合政策实行搬迁,重点解决好兜底贫困户的生活难题,这样才能确保群众彻底脱贫……

【篇七】

xx镇吴庄村位于xx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全村辖6个自然村(楝树岗、韩庄、徐庄、陈庄、吴庄、八座庵),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14户,3657人,耕地面积5670亩,是xx镇8个贫困村之一。该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到村后,他迅速走遍全村的79户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并深刻认识到贫困村脱贫关键是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结合村情提出“建产业、强组织、亮新村”的工作思路,以“四个突出”落实脱贫工作,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吴庄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一、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为解决吴庄村基层党建薄弱,发展缺乏带头人的问题,一是积极联系单位,完善村委会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并按组织要求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三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认真当好全村“两学一做”的带头人,组织和带领村支部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标杆、树榜样,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四是“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xx年4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60余场次,现场培训16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是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群众全程参与到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让吴庄村呈现出户户要发展、全村要脱贫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一是自来水架起了暖心桥。在驻村走访调研过程中,当他了解到当地群众大部分家中打的都是浅水井,水质不好的情况后,便积极与各级领导沟通交流,最终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安全饮用水提升工程,建成后全村将吃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截至目前,已建成通水200余户。二是泥泞小道铺出了致富路。xx同志深深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吴庄村新建村级道路近3公里,为村民出行、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吴庄村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三是真诚帮扶结成了穷人亲。针对贫困户情况,积极与局领导进行沟通,并根据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不走人的原则,制定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了25名党员干部帮扶队伍,每月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79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今年春节前,在xx同志的积极筹划下,城管局驻村工作队带着慰问品到村开展新春扶贫慰问活动,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龙须面、花生油、被子,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五是全力打造阵地建设。在村上,xx同志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积极争取将村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向城管局争取资金2万余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空调、电脑、桌椅、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

三、突出因户施策,确保脱贫成效

作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xx同志带领村“两委”根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强制命令,在贫困户房屋改造上,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危房改造。在生产就业上确定了转移就业和发展种养殖业,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的住。1、增收类:去年为19户贫困户发放种养补贴42900元。为79户贫困户办理了益农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年分红达1500元;为31户贫困户办理了股份帮扶,每户年收益达1030-1100元;为32名贫困户办理了公益性岗位,人均年增收可达3600—6000元。2、保障性政策:落实五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等各项扶贫政策,已协助疑似残疾人员16人办理残疾证;新增低保36人,危房改造4户。3、发展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头等大事来抓。吴庄村是传统的农业村,过去一直是种植小麦、花生、玉米。在八座庵自然村北侧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了xx水产养殖合作社,有效解决10余人贫困户就业;在韩庄自然村西侧建设了扶贫车间,xx手套加工厂已经签约投产,可以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两个扶贫项目将有效推进吴庄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贫困户的持续稳定增收。

四、突出基础设施,确保新村建设

xx年贫困村整村推进(楝树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经完工,总投资350.2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42.74万元,贫困户“七改”投资39.5万元,对全村79户贫困户全覆盖,村容村貌治理投资60万元,文化墙(1000平方米)投资8万元。投资12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一个。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群众收入要增加,乡村风貌也要焕然一新。针对贫困村情况,xx同志带领村“两委”多方联动,发动群众筹资投劳,使吴庄村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生产用电,有文化广场,有宽带网等,逐步实现了

“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美丽小乡村。

xx同志自任职于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以来,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整个吴庄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在“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岗位上,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勤于学习、廉洁自律,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员和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清正廉洁形象,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中作出了表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