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科技教育 >

意见建议

县财政局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发布: 2022-11-21 16:00:09   阅读: 次 【   

县财政局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共永平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永平县委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党办发〔2012〕9 号)精神,笔者参与了永平县财政局 “四群”教育活动的民情调研工作,具体负责博南镇坡脚村民情调研,现将调研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调研工作情况

  永平县财政局的调研联系点为博南镇坡脚村委会。从4月11 日起,我局干部职工38人分三批先后到坡脚村委会,与博南镇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及坡脚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座谈,了解坡脚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挂钩联系农户家中,详细了解联系户的经济来源、收入渠道、发展思路以及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坡脚村基本情况

坡脚村位于永平县城东南部,距镇政府及县城约4公里,交通方便。西邻银江大河,与曲硐村相邻,北邻320国道,与苏屯村相靠,东南部与初一铺村相接,大保高速公路从南边穿过。辖平村、关麦地、坡脚3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全部分布在穿村而过的苏青公路两侧。现有农户435户,总人口1620人,其中男性781人,女性839人,农业人口1520人,有劳动力124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04人,残疾人35人,从事第一产业的有960人。全村国土面积7.8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10米,年平均气温16.7C,年降水量919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094亩,其中水田900.68亩,旱地1194.9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39亩,拥有林地2860亩,经济林果地2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32亩,主要种植核桃、冬桃等经济林果;水田面积242.51亩,其中养殖面积10亩;草地1000亩;荒山荒地15000亩,其他面积4300.49亩,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全村人均纯收入754.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5元。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劳务输出为主,是一个坝区贫困村。

三、发展现状

(一)生产发展现状

多年来,坡脚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动力在农闲期间外出务工。种植业以优质稻为主,辅之以核桃、木瓜、板栗、烤烟和蔬菜种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属于县上的产粮大村之一,可以说种植业从古至今是全村的支柱型产业。2011年,种植业收入411万元,占总收入的54.5%。养殖业基本是从事家禽养殖,养殖品种以生猪、肉牛、黑山羊为主,家禽以养殖鸡和鹅为主,大多数是传统的养殖方式,规模小,效益低。2011年,畜牧业收入190.86万元,占总收入的25.31%(其中,年内出栏生猪1580头、肉牛310头、黑山羊400头)。另外,林业和渔业也有一定规模,但没有形成产业。坡脚村有外出务工的传统,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12000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9人(占劳动力的4.7%),在省内务工22人,到省外务工37人。总体上看,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主要产业中粮食生产受目前市场价格等大环境的影响,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贡献效果不明显,养殖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外出务工档次较低,只解决了农民手中有部分“活钱”,但不能形成支柱型产业,对农民增收作用不大,同时村内至今没有一家有规模、有效益的龙头企业。

(二)村民生活现状

坡脚村地处城郊结合部,随着近几年县城建设和苏青公路的建成通车,村民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到镇公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多数为硬化路面。虽然近年来全村的交通与通信得到明显改善,但因发展不平衡、传统生活习性和落后生产方式等原因,全村还有近一半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太大变化,还是在贫困线边缘徘徊不前。归纳起来,贫困类型主要有三种。

首先是条件型贫困。全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传统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虽已村村通路,但路算不上等级,存在坡度大、弯道急、抗灾能力弱等特点,部分路段睛通雨阻,承运能力低,从而造成与外部资源交换的成本较高。

其次是结构型贫困。产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大部分地方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作物较少,产业化培植不起来,加之缺乏技术培训与服务,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技术落后,耕作粗放,致使粮食作物产量低。

第三是素质型贫困。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偏低的制约,加之群众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广大贫困群众致富脱贫无办法,发展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发意识低,自学性差。

四、制约发展的因素

尽管坡脚村在交通、区位、传统生产等方面有较好的条件,但依然严重制约全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弱。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村民思想依然存在以粮为主的思想,按传统的习惯耕作,认为“粮多则富”,不会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不善于把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区位优势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虽处城郊结合部,离县城较近,交通方便,但村里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还需硬化,水利设施特别是河域治理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位优势的发挥。同时,干部和村民还未充分认识这一区位优势能够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缺乏利用优势发展经济的带头人。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民增收产业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不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注重种粮,其他经济林果发展缓慢,同时养殖业未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分散经营突出,劳务输出层次和质量不高,以粗放型劳力为主,技术型少,同时管理组织和培训没有上日程。

(四)全村近半数村民,生产发展观念落后,生活条件没有改善。虽然各级部门不遗余力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但村民等、靠、要思想依然较为突出,没有迸发出靠各级扶持加上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动力。由于村集体无集体经济支撑,支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在培养致富带着人、致富能手、对村民进行劳务输出的管理和技能培训方面几乎空白。

五、发展优势

(一)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对坡脚村的政策支持有力度。由于坡脚村地处我县东大门,是进入永平的必经之地,所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对于改变坡脚村面貌,建设新坡脚村的决心大,在2007年村整治的基础上,2008年又列入“千村推进”,如此大政策支持在坝区村中是罕见的。

(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永平县城东部,有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永平大保连接线穿村而过,大瑞铁路也将经过坡脚村,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根据《永平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坡脚村已列入永平县的城市规划范围,北有县工业园区苏屯,西邻县仓储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曲硐,发展潜力巨大。

(三)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大。全村的农田以高、稳产农田居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不仅适宜于发展高稳产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同时,由于坡脚村平均海拔1610米,也适合各种经济林果、烤烟、茶叶和蚕桑的栽培。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高稳产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泡核桃、冬桃、茶叶、烤烟种植。养殖业方面同样优势明显,可借助近曲硐农副产品加工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和家畜养殖。

(四)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宜于扩大劳动力转移。坡脚村一向有外出务工的传统,而且口碑好。劳务输出能够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所以只要努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就能打造出劳动力输出品牌。同时由于外出人员与市场经济接触较深,也能反过来促进全体村民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和经济发展。

六、发展建议

(一)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力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发展壮大已初见成效的示范产业,挖掘和开发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务输出及“农家乐”,不断扩大和延伸现代农村的内涵。

(二)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挖掘劳务输出潜力,通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劳动力科技素质,提升劳务层次,实现务工人员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使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创造更多的产值,打造出坡脚劳务品牌,提高劳动报酬的水平。

(三)加快工业发展。抓住县委、县政府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工业产业,推动工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工业“3年倍增、5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坡脚村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坚持“非禁即可”的原则,用足用活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及企业资本参与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核桃、红豆杉、木制品、名特食品等农林产品加工产业。

(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花卉苗木种植业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农业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坡脚村的种苗种植在县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农民也积累了种植经验。由于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我县花卉苗木种植业一直发展不快。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在我县开展,为花卉苗木生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机遇。耍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基地+农民”、“公司+农户”发展新兴产业,村民就可以靠土地租金、工资等增加收入,

(五)发展肉牛养殖业。肉牛养殖业一直是坡脚村的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以散户散养,自繁自养,自产自消,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与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很不吻合。要充分发挥地处回族聚集区,肉牛养殖需求大的优势,通过专业合作社等方式采取规模养殖,集约化生产,进一步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业。

(六)打造旅游业。近年来,我县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基本条件已具备。按照 “边屯古驿·水乡永平”发展思路,着力打造“边屯文化”,充分挖掘风土人情,以农家乐、乡村体验等方式为载体,不断发展壮大坡脚村旅游产业发展,寻求破解城郊结合部发展难的突破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