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财税金融 >

意见建议

浅论金融犯罪的祸起萧墙

发布: 2022-08-30 14:00:16   阅读: 次 【   

    伴随着经济转型向纵深发展,在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的过程中,金融犯罪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以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城市为例,从*年以来的5年中,金融犯罪的数量每年以4.8%的比例递增,成为上海市经济犯罪案件中仅次于合同诈骗的第二大类经济犯罪案件。由于金融机构资金集中,犯罪分子一旦得手就可以“迅速致富”,所以倍受不法分子青睐。金融犯罪在发展中呈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出了许多新方式,但无论经济犯罪怎么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践来看,大量的金融犯罪都与金融机构的自身有关,或利益驱使,或管理松弛,或是工作人员与外部犯罪分子互相勾结实施犯罪,致使经济犯罪“祸起萧墙”。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犯罪的危害性也相对更大。所以,金融机构和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该充分重视金融犯罪,充分重视由于“祸起萧墙”导致大量金融犯罪的出现。
                  
                  一、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
                  
                  1、金融机构重视经济利益,忽视风险。当今社会,经济是中心,从而使得金融行业的作用非常突出,进而金融机构大量出现,导致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面临国外金融巨头的抢滩,国内各金融机构使尽浑身解数,导致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上近年来金融机构纷纷改制,加快了金融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为了寻求商业利益,金融行业甚至出现了恶型竞争。许多金融业经营机构重视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但忽视了资金的安全性,把注意资金安全性放在了次要地位,特别是商业银行注重以吸收存款来维持生存,在竞相揽存的举措中方便储户被放在首位,有效防范金融诈骗犯罪、规避金融风险却被放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导致金融行业中出现了如“利率大战”、“开户大战”、“储蓄大战”,盲目扩张分支机构和网点,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拉来储蓄和存款,加大了金融犯罪的发生几率。

                  
                  2、金融机构自身不重视金融业务的手续的履行。制度执行不严肃,有章不循,有禁不止,违反财经纪律和操作程序,给工作造成许多漏洞,许多银行逆程序审批,超权限审批,造成金融案件发生,南海冯明昌骗贷中国工商银行74亿元案件于此有关。近年来,百万元以上经济案件暴露出来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发案单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比如一次性划出高额存款,应当电话通知存款单位确认。一些金融机构对巨额款项的进出没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往往只在前台经过“接柜—复核”两道程序,一大笔钱就划出、取走了。存款单位有大宗款项存入或划出,都应当通知存款单位“照票”(用电话与存款单位法人代表核实款项、支票号),现在许多金融机构认为这一规定无关紧要,过于繁琐放弃了这一制度。而天津信托投资公司近年来由于严格执行了“照票”这一虽然“古老”但却行之有效的制度,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存款被骗的案件。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多头开户,一人多头注册公司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如果不严格履行审查程序,则风险就随之而来。现在通过一人多头注册公司等手段转移信贷资金在骗贷案中较为普遍。一些犯罪分子通过多头注册公司,一方面将骗取的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关联企业反复对转、账务互挂往来掩盖贷款的真实用途,挪作他用。
                  
                  大额的存放款要审批,要经常的内部稽查。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上海印钞厂贷款业务的信贷员黄谨,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上海印钞厂的存款放贷。其后,便通过私刻公章等手段,以上海印钞厂的名义,前后累计借款3.5亿元。为了骗局的顺利运转,黄谨等人以借新还旧的方法,先后归还了2.5亿元贷款,其余皆落入个人腰包。直到民生银行总行在内部核查时才意识到上海分行贷款给上海印钞厂的数目过于巨大,便直接派员到该厂核实,这起数目惊人的骗贷案终露端倪。仅仅一个普通的银行信贷员居然有本事把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数以亿计地往外转移财产。据工商银行一位信贷专家介绍,黄谨等人的诈骗手段其实非常简单拙劣、“只要按照各商业银行行内的规章制度操作,完全能够避免这样的事件”。

                  
                  3、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松弛,控制措施不到位。有些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防范意识差,偏重于业务开拓而轻视队伍建设,重网点建设而轻内部管理,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以致某些人长期不按章办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由此引发了许多大案要案;金融改革正处于过渡时期,各金融机构现有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有的已经过时落伍,有的与实际脱节,亟需修订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检查监督不严格,一些上级管理人员对一线业务的稽核检查不到位,满足于应付,检查力度深度都存在不足,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导致对隐藏较深的违法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致使许多不法分子长期隐蔽作案,屡屡得逞;内部控制松弛,措施不到位,各级岗位责任、营业柜组复核查点、贷款(理赔)集体审查、离任审计、公开办事等程序不健全,比如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不能定期交流,一人多岗,岗位之间缺乏互相监督制约机构。此外,还有些金融单位、部门的领导在处理系统内部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时,执纪不严,片面强调“内部消化”,从而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地进行金融犯罪。
                  
                  二、工作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上下勾结联手犯罪
                  
                  1、内外勾结,联手犯罪。近年来,一些社会上的不法之徒与少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相互串通、联手犯罪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银行内部职工或内外勾结伪造银行单证,主要是银行承况汇票、商业承况票两种,骗取资金或进行诱骗活动。特别是数额巨大的金融犯罪中,基本都有内部人员参与。这些内部人员除一般工作人员外,更有一些部门负责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参与作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周学智说,从已经结案的金融诈骗案件来看,没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内部“帮忙”,金融诈骗犯罪很难得逞。某银行行长不惜跳上前台,亲自出面为骗贷者积极活动联系担保单位,发放虚假贷款作担保使骗贷进一步升级。不仅挪用公款,而且违法发放贷款,用违法的方式掩盖违法的问题。在贷款的发放中,利用权势强令下属操作,通过化整为零、借新还旧等方式企图使问题隐蔽化。再看冯明昌骗贷案,如果不是冯明昌于中国工商银行南海支行人员内外勾结,冯明昌绝对不能顺利贷出74亿元的高额贷款。
                  
                  2、工作人员受利益的驱使违法乱纪。钱欲驱使,见利忘义,思想霉变,为了生活得更加“滋润”,于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经商、谋第二职业、炒股、内幕交易等犯罪纷纷出现。
                  
                  在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的储蓄所、营业所、分理处、办事处及一些业务代办机构,工作人员利用上级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进行资金的挪用,他们吸存不入帐,私开存单或给客户空头存单,挪用资金作案,或偷支储户存款,利用伪造假存款支取凭证,伪造印章,偷换印鉴,冒领存款或偷支储户存款,或偷支储户存款利息,利用职务之便或工作之便,模仿储户签章调换储户利息支出凭证,侵占存款利息。
                  
                  有的人是通过伪造客户印章、凭证、挪用客户资金,或者直接伪造客户印章,利用工作之便,再伪造银行凭证,挪用客户资金。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采取更改帐目盗取库款或直接盗取库款的办法,达到获取资金的目的,利用保管现金、库款、提款箱的便利更改帐目资金,或利用管库、守库、值班提取现金、送款等盗窃库款,还有利用银行内部制度执行不严格,各柜之间或网点之间现金出入库手续不健全、不记现金收付日记账、不按规定对帐复核等管理上的漏洞,采用入库不记帐或少记帐、出库不记帐或少出库、私自改动现金缴款报单等手段盗取库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