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党委党建 >

意见建议

在创先争优中抓好特色党建

发布: 2022-10-28 15:40:12   阅读: 次 【   

发挥比较优势 创新方式方法

在创先争优中抓好特色党建

 

鄂托克前旗地处鄂尔多斯市西部,位于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地广人稀,曾经以农牧业为主,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1%,农牧业人口占70%,1936年即建立了党的组织,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就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鄂前旗居弱图强,立志跨越,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动力工程和必要保证,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跨越式发展战略”为统领,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正在使鄂前旗成为一块资源富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蓄势待发地区。

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创先争优,城乡联动,创业就业,富民强旗”为主题,以“前旗跨越,争当先锋”党建品牌为目标,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重统筹、建机制、构和谐,积极选树“农村牧区”等“五个层面典型”,谋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等“五个重点突破”,确立“一套好思路指路”等“五个一”目标,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开展,为全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筑牢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一、开展党员“一助一”活动,落实创先争优总目标

经过建旗30年的改革发展,鄂前旗开始进入全面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旗委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放在“突出工业抓发展,统筹城乡促和谐”的大局中去审视、谋划和推进,组织全旗党员干部开展“一助一”扶持农牧民创业就业行动,切实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争创总目标具体化。实践工作中,全旗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联系点嘎查村农牧民为主要扶助对象,每人结对扶助1户以上农牧民;机关党员和干部,以单位所包扶嘎查村农牧民为主要扶助对象,每人至少结对扶助1户农牧民。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托有关人口转移和创业就业政策,遵循禁止开发区重点抓,进行搬迁转移;限制开发区和优势开发区抓重点,实行土地、草牧场流转,进行插花式搬迁转移;暂时无法转移的,根据实际情况就地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就地创业。在“三区”规划原则下,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农牧民转移创业就业3000户近万人。

2010年5月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各镇、各部门党组织把结对扶助农牧民创业就业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将政策扶持与服务帮助有机结合,目前全旗76个单位1274名机关党员和干部与1790户5350名农牧民结成对子,协调小额担保贷款1300多万元,建立创业就业公司24家,组建创业就业合作组织70多个,建立创业就业基金8个,已实现创业就业540 人,初步达成创业就业意向2566人,切实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优化组织设置,搭建创先争优新平台

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的活力在于创新。创新党组织设置,实现多元化、灵活化、实用化,使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与服务功能合理衔接,更加灵活、管用。在这方面,鄂前旗打破地域、行业和部门界线,在农牧区社区成功运行了“区协、镇管、旗统筹”的“村居联建”引领模式,率先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推广开来,统筹整合人、财、物等公共资源向农牧区延伸,现代文明向农牧区辐射,生产要素向社区集中,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打造城乡统筹的“节点”,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在机关、企业实行包扶部门与生态自然恢复区结对嘎查村党组织“双联共建”模式、机关大系统“协作共赢”党组织设置模式和“村企共建”党组织联动模式,实现阵地联用、活动联搞、规划联制、制度联建、实事联办、群联心,使党组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新社会组织中创新推行了“支社链接”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合作社、协会和产业链上,将党组织与合作社的优势“强强联合”,实现互促共进。

三、狠抓“双学”建设,牵住创先争优“牛鼻子”

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鄂前旗把提高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素质作为创先争优的关键环节和切入点,强化主体意识、整体素质和服务功能,“五位一体”创新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双学”活动。

一是培训中心集中学。依托旗农牧民培训中心,在市场交易日集中开展农牧民党员、群众的培训学习,年培训4万人次,形成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增收靠市场”的格局,使培训中心真正成为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实训基地。二是党校阵地系统学。把农牧民党员和农牧民纳入全旗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在党校每年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党务干部、转移农牧民等多层面培训班,增加巡回宣讲,开展“前旗大讲堂”等活动,旗、镇、嘎查村(社区)党员干部每年要轮训一遍以上。三是远程教育生动学。以创建全区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旗”为目标,经常性地通过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现代方式,组织党员和农牧民开展观念更新、技能升级培训。特别是把组织编写的《党员杨飞教你种菜致富》、《马鞍桥羔羊育肥致富经》等一系列乡土教材免费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并制成《草绿羊肥 富川》、《创业摇篮》等课件,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和流动播放车播放,以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教会农牧民致富的现实方法。四是体验培训实践学。整合培训资源,探索建立体验式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前旗的“红、绿、金、黑”等革命传统、生态文明、民族文化和以煤为主的特色资源,按需施教,学用相长。五是借助外力开放学。与山东潍坊党校、宁夏党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组织近1000人外出观摩学习;安排5名机关后备干部到宁波、唐山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派出13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到银川市社区挂任副书记,吸收借鉴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了带动发展、引领致富的能力。

四、构筑区域党建格局,实现创先争优常态化

创先争优活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激发党的创造力、提高党的执政力的系统工程,途径在“争”和“创”,关键在基础和平时,实现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之落地生根。鄂前旗注重从构筑区域党建入手,在经常性上下功夫,在连续性和长期性上求实效。

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基层党建责任机制。制定《基层党组织第一责任人抓党建工作责任制》,打破单位和行业等界限,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组织召开全旗党建责任人抓党建述职交流大会,通过述职交流、民主评议、领导点评等措施,加大基层党建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突出常态化的服务主题。在旗直包村部门组织开展“带责连心”行动,采取“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方式服务基层群众,通过自筹资金、协调投入和党员干部捐款等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农牧区架电修路、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百名科级后备干部挂职联动助推跨越发展行动”,一次性选派103名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嘎查村、社区和旗直部门挂职锻炼、帮办事务,受到基层欢迎、群众满意。三是设计常态化的活动载体。在嘎查村开展以党员作用发挥经常化、活动阵地建设标准化、领导班子配备合理化、党建工作规范化为内容的基层党建“四化”创建活动和以阵地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文化为核心的“党建文化凝心”活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社区以“一社区一品牌”为目标,坚持共驻共建,提升城镇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机关深化“六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专业型、勤政型、和谐型)建设,落实“五四三”工作机制(明确机关党组织做到出好一个思路把方向、抓好一个学习重武装、破解好一些难题凝心力、设计好一系列活动促落实、开展好一个评比抓激励“五个一”,机关党组织第一责任人尽好“第一个思想到位、第一个心中有数、第一个出思路、第一个抓落实”“四个第一”责任,机关党员干部做到“三个一”,即做出一项承诺强党性、做好一份本职工作出精品、领带一户群众共创业,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带头和统筹作用),提高服务效能;国有企业开展文化、餐饮、医疗、法律、婚介“五进”企业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设立党建示范街、党员示范岗。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和载体,保障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经常化、长效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