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创先争优论文:创先争优树新风服务群众促和谐

发布: 2022-11-06 18:30:11   阅读: 次 【   

摘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广泛开展这一富有成效的活动,是新形势下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于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改进服务群众形式、提升服务群众实效,按照“五个好”标准,从探索新机制、形成新认识、获得新成果方面提出了“五风”举措建议。  

关键词:创先争优 群众工作 五个好 五风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要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诉求的渠道,努力使干部队伍形象有新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有新改善、执政能力建设有新加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丰都。  

第一,着力强化思想意识,树主动服务新风。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服务群众的动力才会足。开展创先争优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意识,使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要强化宗旨意识。“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为自者,众去之。”近年来,先后开展“三讲”学习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育干部、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把造福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梳理不符科学发展、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条条款款,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做到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给群众之所需,让群众切实感受真心服务,心情更加舒畅,自觉接受管理、积极参与管理。二要强化超前意识。牢固树立“今天不待明天”观念,坚持思考在前、协调在前,以早动促主动。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要及时发现、弄清根源、把握规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要把群众工作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有效性。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等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三要强化法治意识。以法断事、依法行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要坚持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群众工作始终,积极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的氛围;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正确处理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第二,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树攻坚服务新风。毛主席曾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要善于将群众的发展意愿有机融入到科学发展观中,在促进致富、帮扶解困的过程中化解矛盾,赢得民心,真正体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共享”。一要真心助民致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要把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优先目标,坚持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加快铁路、高速公路、长江二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注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帮助解决农户增收致富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产”目标。二要真诚为民谋惠。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十二大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创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化。三要真情为民解困。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扎实做到城市低保人员、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救助工作,落实对困难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民生实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协调改革发展中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真正做到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第三,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树优质服务新风。“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改进服务群众方式方法,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本领的根本。要紧紧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切实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感情层面要先导。要带着“情为民所系”的深厚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多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了解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建立与群众“零距离沟通”的机制,做到“呼声怨声指责声,声声入耳;好事难事热点事,事事关心”。面对群众,力戒言语俗气、态度傲气、身子娇气、精神暮气,做到“长相知,不相疑”,从内心深处唤起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之情、爱戴之情、信任之情,以心暖心,以情动情,用真挚的交流、真诚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服务层面要利导。要带着“利为民所谋”的执着精神去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就要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办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要利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各项惠民的政策,努力做好项目增收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便民事,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简化办事手续、制定便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在服务中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三是渠道层面要疏导。要带着“权为民所用”的负责态度去做群众工作。尽管现在社会矛盾较多,但解决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只是由于长期的“围追堵截”或者是群众上访问题责任不到位,一级转一级,推语扯皮,矛盾才会沉积。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在群众工作中,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防范矛盾积累激化,使群众的情绪得到理顺、纠纷得到化解、困难得到解决。比如:可以通过开设“民声在线”信息平台、实行“开门大接访”、开设热线电话、公开手机号码等办法,拓宽群众工作渠道,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树和谐服务新风。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阵地,是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从基层抓起,打好基础,充分调动和激发工作活力。一要抓好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创新开展“三级联创”、“共产党员示范城”、“共产党员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深化“联村党支部”、“回乡创业党支部”、“乡土人才超市党支部”建设,不断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面;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不断壮大基层群众工作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真正把城乡社区打造成为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二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实践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要结合群众工作对能力的实践需求,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养作为工作重点,在党员干部自身上下功夫,在水平上做文章,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抓源头提升群众工作的效能;要按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的要求,借助实施“以城带乡”、大学生选派计划、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村等,加大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工作、乡土人才后备军培养选用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工作力量,优化基层干部结构。尤其要借助今年的乡镇党委换届,认真选好配强乡镇领导干部特剧是乡镇主要负责人。三要完善基层群众工作网络。积极整合信访、维稳、综治、民生保障等群众工作资源,加强县级行政服务大厅、乡镇农民服务站、村级活动室等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深入推进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律”进村进社区,努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群众工作网络,形成群众工作大家共同做、就近做、随时做的良好局面。  

第五,着力健全长效机制,树规范服务新风。群众工作是一项永续工程,必须着眼于长远和根本,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一要建立健全干群沟通对话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党群对话沟通制度。要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制度,坚持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意见,定期组织机关干部下访,完善信访代理制、群众来信绿色邮政、专线服务电话、县长信箱、网上信访等多种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开展人民建议专题征集活动,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完善大众传媒参政机制,在坚持管媒体的前提下,努力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反映现实、传达民意的工具,成为吸纳群众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正常渠道。要健全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为完善党的方针政策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高度关注群众意愿、群众情绪、群众利益,公正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群众的利益诉求,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对群众诉求一定要及时反应和处理,避免因工作环节过多、反应太慢,出现群众情绪激动、不信任感增强,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被动局面。要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听证、评议等制度,对群众反对意见较多和意见分歧较大的,要慎重决策,确保作出的决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状况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完善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合法权益。三要建立健全群众民主参与机制。要完善新社会组织的民主参与机制,扩大和深化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增强新社会组织的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要完善咨询、智囊组织的民主参政机制,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党群沟通,完善各类咨询、智囊组织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在推动和改进党群关系上的积极作用。在领导班子的考核评议、民主测评领域,要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面,对县、乡镇领导班子和成员要重点考核基层基础工作和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要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真正把群众公认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主要依据;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和交流,要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注重群众对干部的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