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发布: 2022-10-26 19:50:08   阅读: 次 【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注意力”而存在的眼球经济,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将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推动整个三产业的和谐发展。作为现代旅游中的新生物,乡村旅游短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集少数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县,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起步较晚等因素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县情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一、   优势突出,时不我待  

一是旅游政策强劲。去年召开的十二届县委第三次、四次全委会,都将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两次全委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分别指出“突出‘苗俗、生态’两大主题,加快把****建成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旅游精品线的重要承接点,打造成全市休闲度假和体验养生重要目的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1+6+10’旅游体系,培育乌江画廊核心品牌,打造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电站、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神龙谷等6大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副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装和销售”。因此,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将是县委、县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国务院3号文件,更是对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2008年8月21日,我县与****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签订了《****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合同,由此正式标志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档升速。  

二是旅游资源富集。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因此,****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然景观。正如熙来书记来彭时讲到,“越穷的地方很可能越有旅游资源,因为越穷的地方工业项目越少,越没有污染,越干净,而且,大山深处很难走到,环境保护得很好”。同时,我县文化资源富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斑斓多姿的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形成了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三是旅游市场广阔。根据一份乡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近50%的参与者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呈现出高学历、中等收入水平、苛求交通方便等特点。从外部市场看,****位于****市东南部、距****主城260公里;渝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距****主城180公里,车程在2小时左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日趋突出,满足了旅游参与者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自驾游群体对旅游交通的要求。对外交通的彻底改善,将会从根本上拓宽外部市场,吸引更大更广的群体参与。从内部市场看,我县潜在旅游群体巨大,特别是到各乡镇的油化公路建成后,更多的市民愿意选择在周末外出游玩。  

四是旅游基础扎实。近年来,****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先后打造“乌江画廊”风光旅游、“阿依秀水”激情漂流、“摩围景区”生态体验、“鞍子苗寨”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景区,并已吸引大批旅游观光者。作为依附大景区、大景点而存在的乡村旅游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有了更多的消费群体。  

二、开发现状,亟须规范  

一是市场开发秩序混乱。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农民。因此,整个市场缺乏统一管理,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农家乐”等低层次建设多,特色开发少。以我县保家镇为例,在1000亩左右的桃花园内,共有近20户人家从事“农家乐”经营,其中70%为非正规经营,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接待条件;其余的6家经营者同样存在规模小、特色少的现象。开发缺少规划、开发秩序混乱、市场管理缺位等因素,破坏了旅游资源、制约了旅游发展步伐。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先行。然而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盲目过快追求经济效应的现象,在旅游设施没建好的前提下,就对外接待客人。无法配套的基础设施,削减了游客的旅游积极性。没有充足的客源,很多小规模经营者只好勉强维持,更不可能加大投入、做大做强。  

三是市场经营意识淡薄。盲目开发初级市场,没有深度挖掘特色,也是阻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加上缺乏经营新观念,吸引不住客人,配套服务不健全,配套产品未开发,旅游活动单一,客人回头率低。   

四是策划管理人才匮乏。一方面,经营者文化层次低、素质差,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的包装,更没有营销策略可谈;另一方面,从业者也都为附近村(居)民,未接受过专业培训,自由散漫思想严重、旅游服务意识较差。  

三、深度挖掘,提升品质  

一是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是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在开发过程中要更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同时,也要精心打造属于本土的旅游产品,从挖掘、设计、包装、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做好文章,把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特产、工艺品等展示出来,销售出去,增添乡村旅游的回味性。  

三是充分用好“少数民族”品牌。从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看,吸引游客眼光的不仅是绮丽秀美的山川,也需要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充分展现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演说、表演、图文、书籍等方式将民族的历史、习俗进行全方位演绎。酉阳打出了“摆手舞”和“木叶情歌”的品牌;秀山亮出了“花灯歌舞”的特色。作为全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用好少数民族品牌时,可充分突出苗族特色。苗族有着神秘的巫术文化和其它民间绝活,如傩戏等,这些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民族歌舞表演、民族历史介绍、反映生产生活习俗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打好“乡村”、“苗族”两张牌。  

  总之,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又好又快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是我们共同努力方向。打造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快乐****”建设增添新的筹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