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在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上的讲话

发布: 2022-11-04 16:10:04   阅读: 次 【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卫生工作和“十一五”卫生发展成就,明确“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部署2011年卫生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汤涌、副市长黄晖以及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委宣传部领导亲临会议指导,汤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2010年及“十一五”卫生工作回顾
    2010年是地级亳州市建市10周年,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医改全面启动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认真贯彻“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的总要求,全面实施基层医改,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2009年11月,谯城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并获成功。2010年8月,改革在三县全面实施。目前,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我市基层医改工作受到省政府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一是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公益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辖区居民提供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建立全员聘用的用人制度。全市核定编制4871个,竞聘上岗3618人,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分流安置 2361人。改革后,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93%,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比改革前提高10%,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比例提高了24%。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素质和专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在核定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建立了“两级考核、两个挂钩”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各县区开展了绩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调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较医改前平均下降30%。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效遏制了开大处方、滥用药的不良现象,群众医药费负担明显下降。
    五是初步建立财政补偿机制。通过破除“以药养医”,建立政府补助和业务收入相结合的补偿机制。各县区成立国库支付中心,建立国库收付系统,基层医疗机构所有收支纳入国库支付中心管理,初步实现了保障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基本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待遇有保障、机构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六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2010年全市新农合参合人口462.07万人,参合率91.36%,全年累计受益471.56万人次,总受益率102.1%,基金累计支出6.27亿元,占当年应筹资总额的90.58%,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47%。全部乡镇卫生院和1126个村卫生室实行了门诊统筹。完善了三级新农合管理和服务网络,与省级平台全面对接,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控、网上审核、即时报结。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启动新农合就诊 “IC卡”,方便了农民报销补偿。
    二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新进展。全市政府举办的97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31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按规定选用补充药品。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同比下降14.1%,药品实时结报率95%,全年让利患者1272万元。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4个乡镇卫生院和598个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建设任务提前完成;80个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任务,实际完成93个,完成率116.25%;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931个村卫生室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市8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全市共培训农村卫生人员1674人。
    四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顺利实施。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2010年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3.15万份,其中城市30.58万份,农村112.57万份;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553万份,全市一类疫苗接种187.65万剂次、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19.55万人次、慢性病管理19.84万人、重型精神疾病管理1.56万人;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23.03万人次; 0-36个月儿童基本保健服务32.61万人次。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发放叶酸20.6万瓶。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37.61万剂次,乙肝疫苗补种19.11万剂次,接种率均为95%以上。全市共免费婚检51517对,婚检率85.09%。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补助,计划补助51160例,实际补助57984人,完成任务率113.34%。认真实施农村改厕项目,7300座改厕项目任务提前完成。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535例。
    五是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组织学习省政府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和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全市10家公立医院开展院级临床路径业务知识培训,市人民医院10个科室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断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六是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涡阳县中医院、利辛县中医院新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加强中医“三名”工程建设,华佗中医院开设“国药堂、名医堂”及治未病中心,全市开设26家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组织开展“亳州市首批名中医”评选工作,共评选18名亳州名中医。积极争取并成立2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共评选8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成立亳州市肿瘤康复中心,实施中医药“红宝石”治疗计划,已初见成效。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中医护理技能竞赛,成功举办全国百名知名中医院院长论坛暨道家养生文化论坛,收到较好效果。
   (三)各项卫生工作统筹推进
    在实施基层医改,完成各项医改工作任务的同时,全市各级卫生部门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一是卫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医院新院区项目一期工程病房楼已建成16层,门诊楼、医技楼主体完工。市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项目已经封顶。利辛县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其他县区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也按序时进度要求稳步进行。
    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有力有效。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顺利完成35.26万人份甲流疫苗接种任务。突出抓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全市未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及时有效控制蒙城县霍乱疫情,防止了疫情扩散蔓延。切实加强艾滋病、疟疾、结核病防治工作,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2010年民生工程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项目,实际救治艾滋病人833例,救治结核病人582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积极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谯城区古井镇杨楼村被省爱卫办命名为“安徽省卫生村”,古井镇及所辖减店村被评为省级卫生创建工作先进镇。
    三是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切实加强。深入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医护人员“三基”岗位练兵竞赛活动,提高医护人员“三基”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文明卫生创建和标准化建设,定期组织暗访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在利辛县召开现场会,切实加大创建力度。目前全市82家乡镇卫生院文明卫生创建达标,17家卫生院基本达标,创建达标率96%。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服务能力和规范化建设,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保障了血液质量和安全。2010年我市再次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
    四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卫生执法加大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开展2010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成“问题乳粉”清查销毁工作,开展“地沟油”专项检查,保障群众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卫监1号行动”,共检查公共场所247家,抽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382人,对110家公共场所提出整改意见,立案处罚50家。“卫监2号行动”,共深入90余家企业摸底排查职业危害情况,帮助企业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开展非法牙科诊所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全市共查处无证行医524户次,立案并依法取缔288户,其中移交公安部门8件,罚款40余万元。
    同时,卫生科教、卫生宣传和党务党建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顺利完成30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在2010年全省17个市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考评中,我市卫生工作获得良好等次第二名,受到通报表扬,同时被省卫生厅授予2010年度“实施卫生民生工程优秀奖”。在“药博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工作和政协提案办理方面分别受到市政府、市政协的表彰。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去五年,是我市卫生事业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五年,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不畏艰难,不辱使命,战胜了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霍乱疫情,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主要目标任务。五年来,卫生事业发展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迈上新水平。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市紧急救援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新院一期工程、市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建设全面启动。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利辛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涡阳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谯城区华佗中医院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或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新院区建设,改善和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市改扩建44个乡镇卫生院、1143个村卫生室和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实现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90%的城市人口,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新农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我市启动新农合制度试点,2008年起实现全覆盖,参合人口逐年增加。新农合参合率由2007年的86.6%提高到2010年的91.36%,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010年的15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问题。
    三是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共计684.25万人次,医疗机构收治住院共计42.11万人次,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6.9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7.2日,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为99.37%,各项指标较“十五”期间大幅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0/10万左右,控制在较低水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12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由45.22/10万下降到26.27/10万。
    五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得到加强,中医特色和优势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对保民生、促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要缩小同全省发达地市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必须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
结合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积极推进卫生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要通过全市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十二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城镇人口100%,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10‰,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比“十一五”末提高0.5岁。
    围绕上述目标,我市“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八项。
    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形成充分体现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落实预防为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二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积极探索“三保一助”保障管理体制。优化医疗保障流程,提高补偿标准,不断提升受益水平。
    三是疾病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加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强化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卫生应急能力。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体系,提高市、县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十二五”末,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县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四是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以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医疗卫生机构准入和运行管理。完善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监督管理机制。“十二五”末,各类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卫生监测合格率达95%。
    五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三名”(名院、名科、名医)、“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诊治水平。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预防保健方法,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六是重点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华佗中医院新院、市精神病医院及皖北亳州全科医师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加快谯城区人民医院、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中医院建设、城南新区民营医院新建项目进度。完成涡阳县中医院新院项目建设,建成利辛县人民医院新院、第二人民医院。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七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卫生人才“五个一百计划”(聘请百名名医、引进百名名医、评选百名名医、培养百名医师、百名医师支农),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探索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高层次医疗、卫生管理、科研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全科医学教育。
    八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统筹卫生信息化资源,以应用和整合为重点,建设卫生应急管理、新农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基本药物管理、综合医疗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电子病历管理、卫生行政电子政务八大信息网络,实现卫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以上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希望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努力使之成为符合本地实际,与上级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规划相衔接,体现时代特征、响应奋力崛起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各县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请于3月上旬报市卫生局备案。
    三、全面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和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加强卫生执法和医疗服务监管,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
    一是建立持续稳定的保障机制。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稳定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工作。坚持“两级考核、两个挂钩”的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卫生服务。
    三是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合理用药。组织开展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临床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能力。
    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情况、运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情况、政府补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新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与机制持续、有效运行。
   (二)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新农合覆盖面,加强新农合政策宣传,确保参合率达到95%以上。今年参合农民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各县区要进一步提高住院和门诊报销的比例,提高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二是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公开定点医疗机构参合住院病人费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开展新农合医疗机构校验,组织开展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督查,重点督查费用高、上涨快、有群众举报的定点医疗机构。组织临床专家抽查病历并评审,督促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
    三是启动支付方式改革试点。落实省卫生厅《关于新农合住院按病种付费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支付总额预算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分批启动两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
    四是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推行IC卡或二代身份证就诊,实现全市参合农民看病就医 “一卡通”。加快村卫生室联网进度,继续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加大新农合经办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落实力度,确保实现“车辆配到县、队伍建到乡、网络连到村、IC卡发到户”目标。
   (三)切实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民生工程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年内实现全市每个建制乡镇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文明卫生创建活动,确保年内所有乡镇卫生院文明卫生创建达标。巩固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创建活动,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县级以上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卫生双千工程”,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救治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四)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
    一是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免费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服务内涵,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项目进度。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居民个案和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料利用率。
    二是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农村生育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认真落实2011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确保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切实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和“降消”项目,重点抓好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四是认真实施控烟项目。落实卫生部关于2011年起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加快控烟力度,实现全市医疗卫生系统100%禁烟的目标。
   (五)切实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做好甲型H1N1 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发生暴发疫情。认真实施艾滋病防治政策,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对新发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进一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力争实现疟疾发病率在去年基础上再下降20%的目标。切实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常规免疫和消除麻疹工作,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二是认真实施中央、省财政公共卫生项目。各县区卫生局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明确各项目资金使用总额和核定办法,尽快将资金预拨到位,规范使用,及时报账。要在接到上级项目实施方案15个工作日内,制定具体项目执行方案,将项目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执行单位,明确项目序时进度、责任人、资金分配计划和监督考核方法。同时,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拨付资金。各县区卫生局要加强督导检查,规范项目实施,提高项目质量,加快报帐进度,确保如期实现项目任务。
    三是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大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及其装备建设。完善市、县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及信息报送、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及紧急医学救援,定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认真落实“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加快县区中医院新院项目建设。蒙城县中医院、华佗中医院新院建设年内要确保动工,涡阳县中医院、利辛县中医院要完成新院建设任务。各县区要加大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和中医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招募招聘工作力度,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建设步伐,年内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 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的目标。要加强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确保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中医师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深化以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中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动中医护理优质服务活动,启动应用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开展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利辛县中医院、涡阳县中医院要开展省级示范中医院创建工作,蒙城县中医院、华佗中医院要积极参与全国示范中医院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七)加强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管理
    一是加快市医院新院项目建设。这是2011年全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务必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内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市医院要尽快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年内申报 “三甲医院”评审。各县区也要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推进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控制单病种费用。继续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积极推行优质护理、预约诊疗,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用药、检查和诊疗行为,持续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改善。进一步强化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措施,探索建立第三方协调机制,严格规范医院投诉管理,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血液安全监管。优化现行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和内部运行机制,争取建设高标准的献血屋,提高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医院临床输血科规范化建设,强化临床用血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四是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加强二级综合医院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科、老年病科、康复科、病理科等薄弱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立改革带来的实惠。
    五是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对守法经营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社会资本举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加强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引导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八)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执法
    一是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设,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打击力度,加大违法医疗广告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的监督管理,对获得许可批件产品的监督覆盖率不低于50%。对辖区内所有住宿场所和30%的沐浴、美容美发场所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九)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和效能建设
    一是加强卫生行风建设。规范医师、护士定期考核管理,严格执行医德考评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质。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加强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卫生系统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进一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处理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二是加强卫生效能建设。各县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效能意识,优化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能。大力加强卫生政务、事务公开工作,完善投诉受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为民、务实、勤政、高效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卫生工作既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目标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实现 “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