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经济发改 >

意见建议

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发布: 2022-10-18 14:20:37   阅读: 次 【   

应该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但中国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却有不同意见。就拿日本来讲,一些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消极,冷嘲热讽,比如指中国人均GDP还差得很远,转型中的问题很多之类。就连印度学者在谈到目前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时候,也自我辩护:虽然我们很穷,但是民主却很发达。等等。

  这些声调虽然反映出一些国家对的偏见,甚至于一些妒忌心理。但是我们从中还是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讲,这些年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近些年来,负面因素在不断增加,矛盾开始在累积。如果征求人们的看法,可能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认可我们是一个经济强国的看法。

  应该讲,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发展到世界第二位,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理应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人们期望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受益。而一个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一、  必须重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这些年的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不可持续的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上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消耗。据一些专家估计,全国要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将是非常艰难的。

  从苏州来看,苏州及周边地带,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但这一称号现在已经名不符实了。据统计,苏州的耕地面积从1983年的560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352万亩,24年减少208万亩,特别是后十年平均每年减少10.9万亩。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6亩,大大少于全省人均1.02亩和全国人均1.35亩的水平,甚至少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0.79亩的警戒线。而且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考虑到各县各镇各村自己开发占地,问题可能还要突出。苏南其它各地的情况大致相同。

  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历来河湖众多,人多地少,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加上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已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除了直接威胁粮食供应安全问题以后中,今后可供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已经不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很令人担忧。

  另外,长期的开发,使当地原有的气候也开始发生改变。据初步研究,苏州现在的年平均气温已有所升高,大概与20年前温州的水平相当。过去,香樟树在苏州生长不良,容易受冻。如今,香樟已成为苏州最主要的行道树和景观树,一年四季生长都很好。植物是气候的风向标,它生长情况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气候变化的情况。

  再来看一看世界的形势。最近哥本哈根全球防止气候变化峰会开幕了。虽然中国作了减排承诺,但还面临世界各国的压力。平心而论,按照中国的减排计划,即便完成这一目标,中国碳排放的峰值也将在2030-2040年出现。期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长期处于全球首位。而全球气候变化的拐点将在近几年出现,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可以指责发达国家过去的气候欠债,也可以捍卫我们发展经济争取幸福的权利。但是,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置身度外,如果不及早谋划,未雨绸缪,我们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牵制和影响。

  二、必须防止社会环境的恶化,重视共平正义的申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住房、汽车、旅游等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成为现实。但是,人们的社会认同却不高,幸福指数不高,有种“怨恨”心理。德国社会学家舍勒提出“怨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在中国,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当今社会中“腐败”蔓延和“社会分配不公”已经极大地挫伤了普通人民的积极心,各方面的矛盾者可能变为社会不稳定的摧化剂,成为社会上的“定时炸弹”,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酿成大事。应该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善良的,平和的。他们崇尚勤劳致富,知识改变命运,但他们反对的是巧取豪夺和为富不仁。

  有人为当今的中国社会的负面性归纳为三句话:价值观扭曲、是非感混乱、潜规则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如果我们不能引起重视,重塑社会道德规范和申张公平正义。那么,即使我们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那也是不能给人民带来真真正正的幸福。拉美国家的现状就是最好的参照。

  三、必须消除体制性障碍,全力打造服务性政府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有其特别之处,就是中国的政府主导性特别突出,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同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隐忧。具体讲有三个原因:

  1、各级政府掌握一些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比如资金、技术、项目、市场的分配权,现在往往还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之间。一方面,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一些在其它国家看来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奥运承办、抗震救灾、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但是,与此同时,在强势政府的引导下,全社会的资源都被动员用于一些并非必要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真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如医保、社保、教育就被放在次要地位不被重视,造成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还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滋生寻租情况。政府官员腐败很多就来源于此。

  2、各级 政府还存在严重的唯“GDP”论。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主要原因就是片面强发展速度,忽视了其它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在把GDP的增长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能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作为考量干部实绩的标准,那么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是十分困难的的。

  3、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市场经济,也就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又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又处于探索的过程中,许多方面还在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说,市场经济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否则必然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四、必须注重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人,事在人为。只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大家的创造性,再大的困难都能想办法克服。

  从苏州来讲,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苏州总结提出“三大法宝”,即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而要发挥人的作用,主要是要抓好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从古到今天,经济发展与人文荟粹是紧密相连的。历史上江苏就是科教发达的地方,人们普遍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高,明清两代的状元,江苏就占一半以上,现代两院院士中江苏籍的也是最多的,这与江苏例来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在全国走在前列,与此不无联系的。

  下一阶段,我们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过程中,更是需要大批经过良好教育的优秀人才。虽然,现阶段,我们对教育和教育体制有多不满意的地方,这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只有依靠教育、并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人才才会源源不断涌现。我们的转型升级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