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应用材料 > 经验材料 >

意见建议

2022年平安乡镇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 2022-09-17 10:00:15   阅读: 次 【   

凝心聚力  探索创新  力求实效 扎实做好维稳工作  创建平安和谐XX  
XX乡党委书记 XXX 2009年9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发言的题目是“凝心聚力,探索创新,力求实效,扎实做好维稳工作,创建平安和谐XX”。XX乡辖11个行政村,其中4个朝鲜族村。总人口1.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占42%。乡党委下设26个党支部,其中村级党组织11个。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43.7万元,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7759元,增长27%。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4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9%,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过半。  

几年来,XX乡党委、政府以“兴富民产业、建生态家园、创和谐农村”为主题,始终将平安建设摆上重要日程,通过组织发动、教育管理、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凝聚了人心、提振了精神、转变了作风、破解了难题,在全乡上下营造了“创建大平安,构筑大和谐”的浓厚氛围,呈现出“三高三少”的态势,即群众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理解支持程度越来越高,不满情绪越来越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信访案件越来越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三个到位,组织发动群众,凝心聚力,提振精神,加快发展  

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必须广泛而有效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与党委、政府一道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是坚持产业谋划到位,用富民产业吸引群众。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拓展致富渠道是做好群众稳定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只要产业对头,方向对路,农民自然而然的就将心思用到了发展上。我们结合乡情实际,围绕资源、区位、民俗等优势,确定了食用菌、绿稻、蔬菜、劳务、民俗旅游五大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提出,符合我乡实际,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形成了由以往单一以水稻种植为主,向蔬菜、旅游、劳务等产业转变的多元化增收格局。目前,全乡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11个,规模流转土地2万多亩,注册了“中国雪乡XX大米”、“XX晶米”、“XX村优质米”等品牌。累计转移劳动力4100人,年实现劳务收入8000多万元。落实了30万袋以上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区4个,15万袋反季节特色小区1个,消灭了4个食用菌空白村。投资350万元建成了占地3.5万平方米、黑龙江东部地区最大的提子种植基地。XX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增长15%以上。二是坚持环境改善到位,用优美环境改变群众。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人、带动人、鼓舞人。XX乡将改善乡村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清新靓丽、环境优雅、祥和舒适的新农村景象。几年来,全乡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环境改善。今年又确定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6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目前,我乡通村公路100%硬质化,7个村村内路实现全部硬质化,7个村修建了9个农民休闲广场。全部村屯主要街路实现了100%绿化美化亮化。三是坚持氛围营造到位,用良好风气影响群众。深入开展“生活宽裕、庭院整洁、邻里和谐、文明守法”新农户培育工作,改进村风民风,激发村民勤劳致富、讲究卫生、倡导文明、遵纪守法的积极性。借助青年建功新农村、文明村镇、巾帼示范户和幸福新农家等载体开展“学知识、长本领、创业绩”、“卫生清洁日”、“比团结、比文明”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村广播、标语、口号、发放明白纸等宣传教育形式,倡导新风尚,宣传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先进典型。通过宣传,使每户家庭都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做得到,一人带全家、一家带十家、十家带百家,使新风尚走进每个农户,影响每个人,渗透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全乡培育新农户近千户,南拉古、北拉古、河南等村新农户已达全村户数的60%以上。  

  二、做到三个规范,教育管理群众,规范行为,提高素质,树立风尚  

加强村民教育管理,提升村民素质,规范群众行为是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村民教育引导工作,坚持做到三个规范,逐步树立了文明和谐的新风尚。一是规范村级议事决事程序。2007年我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的村级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书记兼村代会主席,努力使党的意志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决做到农民群众要求的积极办、农民群众同意的认真办、农民群众想不通的缓办、农民群众不同意的坚决不办。村级治理新模式的推行,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仅2008年我乡便通过村代会议定“一事一议”项目16件,资金额度达到238万元,并全部得到了有效落实。二是规范“两公开”程序。具体做到明确“三个责任”,坚持“五个规范”。即明确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和村党组织书记的“具体责任”。规范内容、规范形式、规范时限、规范程序、规范管理。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每季度由主管领导逐村进行检查,并照像存档,保证了各村“两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目前,全乡村务公开面达到100%,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达到90%。“两公开”的严格实施,消除了个别群众对村级组织的怀疑和不信任,一些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一些久拖不决的矛盾迎刃而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干部作风转变了,群众情绪理顺了,社会秩序稳定了,经济建设也发展了。三是规范群众行为,全面实施村规民约。为了增强村民的自律意识,规范群众行为,我乡11个行政村于2008年全面实施了《村规民约》。每个村村规民约都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村代会表决通过后,大家共同遵守实施,真正实现了“大家定规则,大家来执行”,有效提升了村民素质,树立了良好风尚。  

三、创新三项制度,密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破解难题,构筑和谐  

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群干群关系,对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创新开展了“双五”工作机制、“三联系”工作制度和“三不怕”工作制度,推动了机关作风转变,拉近了与群众距离,消除了隐患,解决了多件信访积案。一是创建“双五”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推行了以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五包”、“五最”为主的“双五”工作机制。 “五包”制度,即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对所包村做到包食用菌产业发展、包村屯绿化美化亮化、包大中棚育秧技术推广、包信访稳定、包环境卫生整治。“五最”,即必须掌握村里最大的信访隐患,如何化解矛盾、搞好稳控;最困难户基本情况,如何帮扶;最大种植户情况,今后发展方向;最大养殖户情况,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大;最具带动性劳务输出户情况,今后该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通过“双五”制度的实施,强化了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双五”工作机制开展以来,机关干部基层办实事30余件,协调解决难题20多个,加深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乡村和谐。二是开展“三联系”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联系”制度,即“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乡党委7名委员联系全乡26个党支部和85名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全乡478名党员,党员联系广大群众,构建了一张信息沟通及时、应急处置迅速、干群关系密切的工作网络,使乡党委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民声、倾听民意,并迅速做出反应和处置。三是实施“三不怕”制度,破解信访难题。在做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的基础上,做到“三不怕”,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①不怕矛盾,积极解决。每周对全乡信访稳定情况进行一次全方位排查,对排查出的信访矛盾和问题,全部建立台帐,逐案落实包案领导、办案单位和责任人、办结时限。勇于走进矛盾,主动化解,对原乡企退休提出的职工提高生活和医疗待遇问题进行了政策解答。②不怕花钱,必须解决。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敢于花钱买稳定。针对乡政府原临时工作人员陈学军等5人要求办理养老保险是多年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为避免形成上访,乡财政拿出3.6万元,协调市劳动局为其办理了养老保险,使此案彻底解决。针对乡址30户居民饮水难问题,乡政府投入4万元打井一眼,投入1万元铺设管网,投入4.5万元架设电力设施,使这些居民吃上了放心水。③不怕纠缠,耐心解决。对于刘新波享受五保仍索要低保的无理请求案件及空挂户刘晓英要求分地不符合政策的纠缠案件,我们对其采取思想渗透、说服教育的方式,耐心做工作,指定专人,死看死守,确保此类人员不出省进京。通过“三不怕”的实施,已解决信访矛盾13件,结案率达到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