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应用材料 > 考察推荐 >

意见建议

习总书记陕西考察调研网评五篇

发布: 2022-06-29 19:50:06   阅读: 次 【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要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抓双线作战,靠民族智慧,拼经济环境,硬务实作风,形成“六稳”“六保”“板凳效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坐正“平板凳”,稳步推进“双作战”。板凳“长短腿”势必导致坐面“高低肩”,双腿齐平板凳方可直立稳坐。当前,国内仍存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做到脱贫攻坚的攻势不减,将减贫战略和疫情防控“双线”平稳推进。要分类施策、据实施策、精准施策,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有力举措筑牢疫情防线,啃下脱贫路上“硬骨头”,积极预防疫情影响下的返贫可能,把疫情影响下的“不稳定户”稳定住,把脱贫成果巩固好,在稳步推进“两条线”中,持续控好“稳”的“面”。

坐实“矮板凳”,俯下身子“解民忧”。在陕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大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乐坐“矮板凳”,俯下身子听诉求,扑下身子做实事,要关心和保障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保民生、稳就业、抓统筹,用好治理智慧和能力的“锤子”,把为民之力“挥舞”出来,把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压实”,既在“沉下去”中导出“民忧问题”,也要在“浮上来”中导入“解题成效”,“矮”中攀“高”,“沉”中走实,兜住民生底线,为“六保”“六稳”提供坚强保障。

坐热“冷板凳”,全力打造“热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产业发展要着眼实际,“精准滴灌”,还要储备长远,“挖凿深井”,要坐得“冷板凳”,才能充分“赋能产热”。要把产业发展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引进人才、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培植孕育发展新动能,补足链条“缺口”,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产业链的“韧劲”,确保链条不松不断不开口,建立更加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持续发力形成发展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坐稳“硬板凳”,扎实练就“硬作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既定目标任务带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想要赢战,先要迎战,对决胜之战中的“拦路虎”,要出拳还得真打,要“真姿态”不要“假心机”,要“真功夫”不要“假招式”,要“真咬牙”不要“假盆景”,要锤炼硬作风,坐稳“硬板凳”,狠纠“四风问题”,以实为出实绩,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后疫情”时期,要用“硬板凳”强支撑,让作风建设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锻造出敢担当、真作为的干部队伍,统一思想、行动、力量把“六保”“六稳”工作落实好。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板凳法”贯穿其中,用“板凳效应”的“四两”拨动“六保”“六稳”的“千斤”,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时的指示精神,抓党建促生态建设,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绿色理念、在制度上明确划定生态红线,在举措上详实制定长效机制,建好思想、制度、发展防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拧紧思想“总开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把绿色发展理念树牢了,才能拧紧生态建设“总开关”,筑牢生态安全的思想防线。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引以为戒,切勿重蹈覆辙。引领广大党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的指示精神,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学习心得分享会等活动,重点学习国家省市县关于生态建设会议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及讲话精神。加大宣传力度,依托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手段,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明确划定生态红线,守住制度“高压线”。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唯有遵规守纪、严守制度,才能守住制度“高压线”,筑牢生态安全的制度防线。近年来,制度“篱笆”扎紧了,环保督察的“脚印”走遍了,各种“掠夺式开发”、不“可持续利用”、破坏资源的自私行径受到应有的惩罚,各种不作为、乱作为也被套上了“紧箍”,生态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实践中得以践行落实。这些成效的取得都离不开“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察,以及很多地方把生态建设工作写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办法中,作为重要的一项。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带头讲政治、守规矩,做爱护环境的表率。

详实制定长效机制,形成发展“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既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也能够为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只有把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制定详实了,才能形成发展“助推器”,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怀,要有“环境生产两不误”的发展理念,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鼓励企业发展有益于生态环保且可持续的产业,监督各类生产性企业使用环保设备。要保护好所在地区现有的自然资源,做好日常养护,严防外来破坏,为域内人民营造“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生态福祉”。

【篇三】

4月21日下午,雨后初霁,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满山绿意,茶香扑鼻。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走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身旁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支书。这一刻的画面被瞬间定格,“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跃然呈现。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出现在产业扶贫第一线,共抓扶贫,这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无声地诉说着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蕴藏着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密码。

“五级书记”同框,这“必胜”密码是我们上下同心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一直以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为了这份牵挂,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驰而不息高位推进,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张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的“五级书记”同框照片,正是对这份牵挂的最美见证,也是对我们上下同心决战决胜坚定信念的无声诠释。“五级书记”同框,告诉着我们从中央到地方,每一位党的干部都从未懈怠,始终上下同心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怀着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推进、集中力量攻关,用血与汗的实际行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书写出脱贫攻坚“必胜”密码。

“五级书记”同框,这“必胜”密码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国者,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执政的根基,是国本所在。这次回陕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翻过秦岭考察了他曾劳动生活7年之久的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考察了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铜川市耀州区照金村,考察了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平利县,一路走来,无论关心移民搬迁还是关注群众就业,乃至为产业脱贫“带货”……总书记情之所系,念兹在兹,都是希望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这一张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的“五级书记”同框照片,正是对这份真情的生动表达,也是对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充分彰显。“五级书记”同框,告诉着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田间地头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地方,更是党的干部开展脱贫攻坚的阵地和课堂,要想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就必须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根本使命,始终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方能书写出脱贫攻坚“必胜”密码。

“五级书记”同框,这“必胜”密码是我们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19.5万名第一书记驻村,77.5万名干部帮扶,不拔穷根绝不撤退……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这一张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的“五级书记”同框照片,正是对这份成绩的点赞认可,也是对我们小康路上一个不落庄严承诺的有力回答。“五级书记”同框,告诉着我们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还存在一位贫困群众,就一定会有党的干部秉承“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用心用力用情帮扶,书写出脱贫攻坚“必胜”密码,确保全面小康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

上下同欲者胜!“五级书记”同框,吹响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冲锋号,每一位党的干部都要用心领悟其中所蕴藏的“必胜”密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如期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郑重承诺。

【篇四】

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总体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越到最后时刻,越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革命尚未成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继往开来、久久为功,舞好脱贫攻坚“三板斧”,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脱贫攻坚路上行稳致远,要舞好思想教育这“板斧”。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不可否认,在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的情况下,少部分地区和人口迟迟不能脱贫,归根结底是思想出了问题。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想着坐享其成;
部分地区扶贫不深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扶贫就是简单拨点款、给点优惠政策,这种思想观念必须纠正过来。政府搭台,还需要百姓唱戏,贫困户要乘着国家扶贫的东风顺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力更生;
政府也要深调研、真扶贫,真正将党中央“反四风”的要求落到实处,不能让扶贫流于表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让贫困地区的思想不再“贫困”,将往日“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代际贫困,彻底铲除贫困土壤。

在脱贫攻坚路上行稳致远,要舞好就业创业这“板斧”。近日,党中央提出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其中就业均排在“六稳”“六保”之首,这足以看出就业对国家各类事业的重要性。同样,就业对于决胜脱贫攻坚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就强调,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因此,各地要形成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良性沟通机制,政府要发挥好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帮助企业扩大招聘范围,招募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的就业能力。因地制宜地建立扶贫车间、创办扶贫工厂、发展农家乐,挖掘贫困地区的潜力,不断推动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资源扶贫等领域向纵深发展。大力倡导“就业脱贫、创业致富”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在自家地里就能当老板,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的可持续。

在脱贫攻坚路上行稳致远,要舞好政策支持这“板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帮扶干部一定要有长期坚守阵地的思想准备。许多贫困县摘帽,只是基本收入达到标准线以上,但真正造成地区贫困的教育、产业、基础设施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所以,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的帮扶政策必须保持不变,不仅要保持稳定的国家政策,而且还要根据地区贫困形势持续创新,以“精准滴灌”的方式,点对点地持续发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不容易,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要拼尽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常抓思想教育、促进就业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舞好脱贫攻坚“三板斧”,奋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篇五】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萧县等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至此,安徽省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为中国第十五个实现脱贫的省份。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脱贫攻坚各条“战线”上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是你们让全国人民看到了“皖”众一心、战不旋踵奔小康,汇聚磅礴力量、赢战决战总攻的决心和实力,“五一”劳动节这份“荣誉”属于你们。

底子稳+路子准,紧盯“剩余”不偏离。安徽省自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聚全省之力、汇各方之智,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体制机制,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确保剩余8.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保持总体稳定和后续工作中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重中之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重要前提是“两不愁”质量水平和“三保障”突出问题是否提高、能否解决。脱贫攻坚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保障过程和结果扎实务实,必须靠“一把手来抓,抓好一把手”层层传导压力,抓好“时间关”“质量关”“长效关”。在驰而不息抓好贫困地区“双基”建设中,集中资源、强化保障,创造社会综合效益。

担子重+法子好,拔出“穷根”不动摇。应对疫情带来新的挑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至关重要。打蛇就要打七寸,拔“穷根”、实现“两战赢”就要在巩固成果精准发力上下功夫。统筹兼顾复工复产、春耕备耕,高标准严要求保障脱贫攻坚政策稳定,重点监测“三户一体”重点人群,提高产业扶贫力度和带贫能力,有力推进乡村法治、德治、自治能力,杜绝因疫返贫致贫现象发生。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稳住农业生产经济“基本盘”,坚持底线思维,因时因势在扩内需、抓项目上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各个关口,补短板、强弱项贯穿在“扶上马送一程”精准帮扶始终,切实解决体量“大而不强”、品种“多而不优”等共性个性问题,既能有效治理“病根”,又能高效拔出“穷根”。

步子快+样子明,持续“造血”不放松。脱贫步子快,全靠产业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其中这个“业”,是脱贫攻坚“歼灭战”的关键之处,也是百姓“安居”的“定心丸”。安徽省致力于战贫是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建优势产业链,设置科学合理的就业岗位,推进就近就地就业,为扶贫项目保驾护航、提质增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建设100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要继续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持续作战、持续“造血”,激励全省在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任务目标中,让产业“粘性”更强、就业更稳,做好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的“后半篇文章”。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实惠便利,真真切切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对广大扶贫干部的莫大鼓舞,今年“五一”劳动节,我想把所有“荣誉”都给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