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四篇】

发布: 2022-04-26 11:50:07   阅读: 次 【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4篇

第一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2012年03月21日 10:27:54 发布者:赵苏霞

民盟市委理论研究课题组

(此课题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摘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党派履行职能的根本力量,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派自身建设中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基层组织建设需要不断应对出现的新变化和产生的新问题。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基层组织能够持续开展活动是党派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应对新变化和新问题的新机制。

 

关键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活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几个方面[1]。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需要有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意识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广泛合作,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要能够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有利于执政党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以合作和协商避免政局不稳,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面对新时期对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新要求,各民主党派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的基本细胞,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基层组织作为政党组织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任务,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

 

一、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形势下,民主党派组织结构、范围领域扩大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民主党派成员年龄结构出现了两级分化,一大批成员已经步入退休年龄,针对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近十年来积极发展了年龄在40岁以下的新成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派成员职业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远超出于计划经济年代,近年来加入民主党派的海外归国人员也越来越多,党派成员思想的活跃性和稳定性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随着住房商品化,人们居住的自主性和范围越来越大,有时在同一个单位、隶属于同一个支部的成员联系起来也十分不便。

以北京市民盟为例,截至2010年底,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共有17个基层委员会、237个支部和4个小组,盟员达到了9400多名。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以上的成员占44%,而且绝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人员(如图1所示),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从加入民盟的时间长短来看,94%以上的盟员是改革开放后加入党派组织的成员,18%的成员入盟不到5年,15%的成员入盟在5年以上但不到10年(如图2所示),也就是有1/3的盟员是较新的成员。从文化程度和职称来看,大学以上占78%,获得学位的成员硕士以上占47%,高级职称占55%(如图3~图5所示),因此,成员的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个人能力。

 

图1 北京市民盟成员年龄分布情况

 

图2 北京市民盟成员盟龄分布情况

 

图3 北京市民盟成员学历情况

 

图4 北京市民盟成员学位情况

图5 北京市民盟成员职称情况

 

实际工作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着成员加入党派动机多样化、党派组织约束与成员本职岗位约束分离、党派工作性质与本职工作性质脱节等客观因素,在发展成员、管理机制、开展活动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传统行政管理格局的打破,党派成员构成的多元化与组织结构、组织化程度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提出了为适应新变化而做出调整的任务[2]。

 

二、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任务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作为参政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职能体现在联系广大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各民主党派的章程对基层组织的任务都有明确要求。例如,民盟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

1. 组织盟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民盟章程和民盟历史;

2. 传达并贯彻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根据上级组织的工作布置,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组织活动;

3. 反映盟员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所在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 培养推荐民盟的后备干部;

5. 关心盟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盟员做好本职工作,组织盟员参加面向社会的活动;

6. 反映盟员及民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7. 维护和执行民盟的纪律,讨论对盟员的奖励和处分;

8. 吸收盟员,收缴盟费。

9. 加强同盟员所在单位、系统、行业或地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地方组织的联系[3]。

基层组织把党派成员通过小组、支部、基层委员会等组织起来,使成员通过层级递进的各级组织参加政党活动,才使党派得以科学、完整地运作。大量党派成员都在基层组织中发挥作用,大量的党派工作也都落实在基层,只有基层组织建设得力,民主党派才会不断发展壮大[4]。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履行职能的能力是党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是要与组织松散化做斗争,与思想涣散做斗争,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克服面对的重重困难,以更加合理的机制促进党派基层组织履行职能。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民主党派成员的构成在不断地丰富,基层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离退休成员比例不断增加。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组织结构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些问题对基层组织发展和基层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组织发展与新成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合适的发展对象难以寻找

老龄化是各民主党派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及时补充新生力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但是,合适的发展对象难以寻找。例如,在高校符合发展条件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少,很多人读书阶段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些人潜心研究学问,对加入党派组织没有考虑;有些教辅人员比较热心,但由于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局限,需要适当控制发展比例。在校生特别是研究生与老师共同做课题,关系十分密切,有利于做发展工作,但受不能发展在校生的政策的限制,无法发展他们。民主党派成员以知识分子为主,各党派之间还存在人才竞争。

对策:加强对党派组织及优秀成员的宣传,由有影响力的成员多做工作。平时主动与党组织和统战部汇报和联系,获得党组织和统战部的支持,请他们推荐合适的人选。参政党没有一定数量的年轻成员则党派干部的遴选和培养都会面临困境,需要从高层争取政策上的突破,将发展范围扩大到博士研究生。同时,发展要坚持主界别为主、其他界别为辅的原则。

 

2.部分新成员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成员加入民主党派的目的性不明确,政党意识有待加强。有的成员加入民主党派只是出于某种个人考虑,或者是因熟人介绍想多结交几个朋友;或是想找个娘家、有个组织依靠;亦或是想借机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有的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民主党派。因此,参加组织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自我修养、思想认识相对滞后,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合作共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甚至某些成员加入民主党派的功利性太强。初期,这种目的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尚能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一旦目的没有达到,对组织的热情或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则一落千丈。有些人对组织缺乏信心和理解,甚至不参加任何组织活动,极个别成员甚至还产生了退出民主党派组织的念头。

对策:虽然民主党派急需吸收新成员,但也要把好关,不能因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发展的质量。充分发挥优秀成员的示范作用,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对于新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要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尽快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加强政党意识;要让他们有事干,有收获,能够持久地保持参与党派工作的热情;要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组织内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愉快地工作。

 

3.新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待提高

 老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对党派组织有高度的认同感,达到了热爱的程度。新成员大多是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或是具有较高学历在专业上有较大提升潜力的年轻人。他们对党派组织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参政议政的理解不同,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参与热情不同。特别是80年左右出生的年轻人对党派组织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关注他们,反映他们的声音,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平台和发表建议的渠道。党派组织在关注代表性人物的同时,也要关注默默无闻的成员。要为所有成员建立合理的参政议政与利益表达渠道。

 

4.年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年轻成员受个人发展阶段影响,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境遇的提高,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一些人没有意识到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自身修炼中还应包括有更高程度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担任了党派干部,还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

对策:引导和激励年轻成员关注国计民生,使他们认识到参政党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责任去发现问题和在关键点上助执政党一臂之力。同时,理解他们的处境,关心他们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保护好他们参与党派工作的热情。

 

(二) 基层组织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在基层存在一定的组织涣散的问题

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实际管理中,存在组织涣散的问题。一些成员有组织无纪律,长时间不参加组织活动,而党派组织对此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措施。个别成员从不参加活动,也无任何联系,组织上尚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

对策: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发挥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对党派章程的学习,强化党派成员的责任意识和约束意识。例如,民盟盟员有义务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活动,交纳盟费。盟员无特殊情况,连续一年不参加组织活动,不与组织联系,不交纳盟费,经教育仍不改正者,应予注销盟籍,由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民盟组织审核,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批准,报民盟中央备案[3]。

 

2. 基层组织中在职和离退休成员有待差异化管理

目前在职和离退休成员同在一个支部,在职成员和离退休成员所关心的事情有所不同,开展活动时话题各异;作息安排也不同,在职成员希望支部活动安排在非工作时间,而离退休成员希望安排在工作时间。因此,统一管理难度较大。

对策:可尝试离退休人员及在职人员分别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也可跨单位按地域重新组织,为离退休人员建立支部,便于就近参加活动。

 

3. 基层组织活动缺乏激励措施

统战部安排的党派活动经费基本是按人头平均下发,不利于对积极开展活动的党派组织进行激励。

对策:建议小部分经费维持原来的发放办法,大部分经费按基层组织实际活动情况进行奖励性拨付,激励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活动。

 

4.对新盟员的培养机制尚未健全

党派的市级和区级组织一般都会举办新成员培训班,着重在统战理论、党派历史教育、参政议政等方面对新成员给予教育。新成员一般都比较有热情,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能做些什么,后续新成员还需要获得更加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对策:基层委员会和支部应该加强与新成员的联系,主要是了解每位新成员的工作情况、思想状态、对党派组织的看法和要求,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到党派各级组织的活动中来。

 

(三)基层组织开展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部分基层组织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由于负责人工作较忙、支部成员居住分散、在职成员和退休成员的关注点不同、缺乏活动经费等原因,造成部分基层组织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一些支部由来自于许多单位的成员组成,组织活动比较困难,甚至入盟几年后还互不相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全都在业余时间来做,难以指令性地要求成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只能依靠个人思想觉悟,局限性较大。同时,在职成员的本职工作繁忙,虽有参与党派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但因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时常产生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造成了参与困难。而离退休成员参加活动有时间,参与积极性高,但受身体条件限制难以承担繁重的社会服务工作。

对策:可对人员较多的支部尝试分主题活动,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提高活动的参与度。由地方组织或基层委员会组织面向在职成员或离退休成员的活动,建立跨支部的横向联系,按照居住地进行属地式管理,解决因支部活动不足成员与组织越来越疏远的问题。

 

2.基层组织活动形式缺乏吸引力

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大部分成员一般不主动参与设计组织生活的内容,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开展的活动不能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工作背景下的成员,活动没有吸引力。

二是重传统、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内容较单调,缺乏新意。活动还是习惯于读文件、学章程、聚餐联谊等老一套,或从面上布置工作,活动局面始终打不开。

三是重动机、轻效果。有些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喜欢做表面文章,活动的开展只是给上级组织看,或是为了应付写总结,没有实际意义。活动出席率不高,有的即使参加了活动,也缺乏热情。

对策:群策群力,打破一直以来依赖少数几个人策划组织的局面,尽量多地使不同的成员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可以采取分片活动的形式,促进相邻的几个基层组织联合搞活动,使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可以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活动几个方面。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基层组织能够持续开展活动是党派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下面以北京市民盟基层组织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为例,总结一下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1. 思想建设是核心

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都年纪轻、学历高、见识广,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有主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要求和积极性,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但是,缺少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经历,对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从感性认知到接受程度上与老一代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政治把握能力较弱,对如何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缺乏应有的知识准备和操作训练。

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成员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的前提,是基层组织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发挥职能的根本。北京市民盟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已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包括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政治交接工作加强盟史学习、结合时代精神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盟讯和网站等扩大主流思想宣传力度等。

例如,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理论和中央重要文件,不断提高盟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过程中,每位委员都撰写了学习心得。2008年委员会集体学习了中共十七大报告,加深了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解,也撰写了学习心得。这些学习体会先后在《北大盟讯》上刊出,以推动基层委员会的盟员学习。通过理论学习,班子成员提高了政策水平;通过思想层面的交流,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

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积极动员全体盟员参与学校党委统战部和民盟北京市委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形势讲座等,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对于入盟积极分子,及时进行组织谈话。组织老盟员与新盟员座谈,进行民盟传统教育。

民盟西城区委多年来每当有重要文件出台,都组织区委班子成员、区委委员和支部主委集体学习,部署各个支部组织盟员进行学习讨论,并在《西城盟讯》、《西城民盟简讯》及西城民盟网站上进行宣传和学习交流。在每年区委委员和支部主委参加的暑期培训班上,理论和时事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拥有1800多名盟员、50多个支部的区级组织来说,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正确方向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坚持每年雷打不动的3次会议:一是由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盟员传达“两会”精神:二是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社会实践服务等工作做出全面总结:三是每年庆祝国庆节、中秋节和教师节时举行一次座谈会,大家畅谈一年来工作学习和各方面的收获。通过这些活动,盟员相互交流了思想,明确了下一阶段盟务工作的方向。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充分利用盟中央、盟市委及中科院京区党委提供的有利条件,围绕盟中央和盟市委各个阶段理论学习的要点、盟务工作的主题和中科院的中心工作,组织盟员特别是在职盟员开展学习培训和交流。“两会精神传达与学习会”已成为委员会每年的学习例会。参加学习的人员从原来的委员会委员,扩大到骨干盟员,使学习与交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年发展新盟员工作中年龄趋于年轻和“海归”人员增加的情况,委员会要求各支部加强对他们入盟前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活动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他们对盟组织的了解。

 

2. 组织建设是基础

人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民主党派如何组织成员投身于多党合作事业,组织建设是关键。组织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凝聚组织力量、发展新盟员、培养后备干部等,发展合格的新成员、不断培养后备干部是组织得以可持续发展、履行职能的关键。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在组织发展方面坚持稳步发展的方针,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同志入盟。而且,不仅注重学历的,更加注重人品。在后备干部培养方面,经过考察,把政治上坚定、学历高、人品好的盟员选拔为后备干部,把他们列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层干部的培养对象。每年派2名同志参加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朝阳区社会主义学院有关统一战线的理论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将做细做实作为近年来组织发展工作的一个着力点。从2008年开始,委员会建立了明确发展对象、落实到人的培养计划,并将计划名单提早报院党委备案。对于没有提出申请的代表性或优秀的人物及有意愿并符合入盟条件的优秀青年不仅保持长期联系,而且还邀请他们参加盟的活动;对已经提出申请的同志,安排他们参加盟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有的支部安排专人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民盟北工大委员会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把组织发展工作与加强盟的建设和参政议政的需要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发展程序,把优秀人士吸收到盟内来,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吸纳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学有专长、富有生气的中青年同志加入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盟组织的整体素质。同时,将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将以往全体盟员一起聚集搞活动的模式,改为将组织结构切分成三到四个分支部,单独收取盟费、设计工作项目、建立联系方法、结合实际独立开展工作,以期收到调动不同工作性质的盟员主动参与活动、增进集体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的效果和影响。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通过“工作重点”和“实践落点”两个点的设计运行,找准工作方向努力实践,通过具体活动突破民主党派工作方向游移、政党组织性质彰显不足的瓶颈,争取通过一两个有闪光点的工作项目,调动盟员积极参与学校整体建设。

民盟西城区委对支部提出了“重发展,力推荐,有活动”的要求,并专门多次召开了组织工作扩大会议。针对各支部老龄化程度偏高的情况,提高盟员的忧患意识、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盟员积极向盟组织推荐优秀人才,新盟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有新生力量的补充。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后,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除了坚持并扩大原有的专门委员会,每名区委委员还负责联系2个支部,力争使全区各支部都能活动起来,并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形式以利于广大盟员找到自身参与盟务工作的契合点。

 

3. 制度建设是保障

绝大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党派工作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紧张的情况下,要想使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够持续、正常地开展,一定要依靠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

民盟北工大委员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近年来逐步完善了组织发展制度、换届选举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学习制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盟费收缴制度等。

民盟北大委员会实行的制度是主委全面负责,副主委各有分工,委员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分工的同时强调相互沟通与协作,保证一些临时性任务也能如期完成。委员会每学期召开2-3次工作会议,商讨工作,沟通情况,每次会议均留下会议纪要,办公室秘书负责汇总盟务工作资料并存档。每次换届后重新印制新版盟员通讯录,通讯录包括:主副委及委员工作分工,各支部负责人,通讯录正文(姓名、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专业、学历、职称、职务、入盟时间、在上级盟组织及人大或政协的任职等),去世盟员名录。通讯录对委员会内部盟员之间的联络和向上级盟组织推荐参政议政合适人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通过制订相应的制度,组织日常盟务的开展。例如,规定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盟务会;每位委员每年提供5条信息;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每年开一次全体盟员年会,做工作总结、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每年春节前慰问老盟员;平时用电子邮件、短信和电话及时交流信息,通报情况等。

 

4. 基层活动使党派保持活力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职能的关键是要有凝聚力。通过开展活动才能体现组织的存在和价值,才能时刻提醒成员的党派身份,以及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党盟合作是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支撑。近两年,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先后承担了民盟中央帮扶的贵州省毕节市和河北省广宗县现代农业规划任务,此类课题涉及面广,只依靠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的力量难度较大,因此,采取了党盟合作的模式。通过中共党委统战部邀请中国农大多个党派的各方面专家共同完成帮扶工作。党盟合作扩大了民盟农业大学委员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民盟中国农大委员会在基层活动中十分注重活动内容与参政议政的关系。例如,今年民盟中国农大委员会组织了3次涉农活动。而且,重视为盟员本职工作搭桥,举办了在职盟员横向学术交流会,邀请盟市委和市农业局领导出席并做专题报告,这种交流有利于盟员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横向合作,发挥交叉优势,在科研上做出成绩。

为了使每个支部都能够正常开展活动,民盟西城区委对部分人数较少、老龄化严重、基本瘫痪的支部适当做出了一些合并和调整;对于有条件而活动开展不利的支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入手,促使他们发生了较大的改观;盟区委积极为各支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互相学习牵线搭桥、创造条件,促进联合开展活动,增强支部间的交流和沟通;对支部所在单位进行走访,与党委进行交流座谈,取得党委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尝试打破隶属关系,发挥新盟员的积极性,有计划地以新盟员为主,成立富有活力的新的综合支部;完善专委会设置,促进支部更多地参与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来。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的盟员分散在京区27个研究所,尽管委员会克服困难尽力保证每年搞一次大型活动和若干小型活动,还是不能满足各方需要。近年来,委员会学习和借鉴中科院京区党委推荐的其他党派“承办制”的活动经验,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委员会讨论确定年度大型活动主题,由各支部申请承办,委员会根据时间安排负责督办,并协助邀请嘉宾和负责与上级沟通联络。这样既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在承办单位吸引更多的盟外人员参加,扩大民盟的影响力。而且,这些活动普遍得到了承办单位中共党委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党盟合作和谐发展。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十分重视与周边民盟支部的交流合作,先后接待了民盟北京服装学院附中支部、民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支部、中国传媒大学支部、朝阳科技支部、民盟海淀区区委等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经常与周边的化工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影协等民盟支部联合举办联谊会、座谈会,交流各自的工作学习经验,使支部活动更加多样化。

 

五、结论与思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各民主党派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在社会深刻变革中坚持正确方向,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各民主党派不仅要有完整的组织结构,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上传下达,令行禁止。基层组织在联系广大党派成员、维系党派工作正常运转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基层组织建设关系着民主党派的生存与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能够应对新变化和新问题的新机制,因地制宜,保证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M].2007.

[2] 马东生.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3] 中国民主同盟章程(中国民主同盟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M].2007.

[4] 侯天佐.当前民主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大连干部学刊, 2010(12).

 

课题组负责人:刘玉芳  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

李怀方  北京市人大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民盟市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课 题 组成员:闻丹岩  民盟市委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学术出版事业部办公室主任

李  辉  民盟东城区委专职副主委

沈正华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刘有军  民盟朝阳区委副主委、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种  明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副主委

韩东海  民盟农大委员会副主委

付爱珍  民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字体:[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中央统战部 |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共市委统战部 | 北京市人大 | 北京市政协 | 民建北京市委  | 民进北京市委  |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  | 民盟上海市委  | 民盟天津市委  | 民盟重庆市委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9号 北京市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办公楼四层   邮编: 100035   E-mail: mmbjswxcb@vip.163.com   TEL: 82218131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访问次数3498871次 当前在线35人

第二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对浙江大学致公党成员的调查与思考

孙晓红;文果;

【期刊名称】《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随着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得到不断发展与壮大。与此同时,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影响了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及多党合作制度实践的推进。针对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党派成员发展的有效模式,增强和提升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作者】孙晓红;文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房地产管理处房改办;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同力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665

【相关文献】

1.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系社会的现状调查与机制创新——以浙江省十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例 [J], 黄天柱

2.关于贵州省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J], 陈康

3.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曾吴丹

4.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J], 夏庆华

5.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 [J], 孟灵源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三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考

作者:黄晓亚

作者机构:湘潭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9-4482

年:2001

卷:023

期:005

页码:89-91

页数:3

中图分类:D66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新时期;统战工作;高等学校;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主要 任务

摘要:任何一个政党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都要加强自身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针对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出现的新情况,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的骨干队伍,是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四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肖隆东

【期刊名称】团结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3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既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组织保证。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可以更好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中共各级党委与政府愈加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民主党派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为民主党派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各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政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党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组织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条件制约了领导班子建设

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多数不是专职人员,这是民主党派有别于中共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民主党派市级领导班子一般只有1名专职副主委(一些党派甚至无专职领导),其余领导班子成员都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这些兼职的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又多是各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本职岗位任务繁重。因此,各民主党派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班子成员精力集中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合力形成难的现象,影响了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能力的提高。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虽有分工,但客观上由于大多为兼职干部,且不熟悉党务工作,造成工作有分工,职责落实难,党务工作基本由专职副主委承担的窘境。而专职副主委也不可能包办所有党务工作,只能承担日常事务,因而使得党派工作机关化,影响党派组织活动、参政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人员、硬件设施和资金不足限制了基层组织活动的高效开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