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建立社区防洪应急机制的思考(王迎春)

发布: 2022-10-01 15:20:12   阅读: 次 【   

 

中图分类号TV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 4637( 2006) 05- 0039- 02

 

2003 年春天肆虐北京以及全国的“非典”疫情,使我国各级政府受到严峻考验, 凸现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存在的不足。总结战胜“非典”的经历, 从中也得到一些启示, 其中一点就是要完善城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广大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将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案迅速地转化为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 是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原因,河流、湖泊等区域在较短时间内水体突然增大, 造成水位迅速上涨, 淹没平时不上水地方的现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或及时防范, 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 乃至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和威胁。北京广泛分布着泥石流易发区, 如遇暴雨, 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 山区洪水进入平原地区, 由于平原地势平坦, 又多低洼地区, 排水不畅, 易受洪涝灾害。从1949 年至1990年先后发生9 次较大洪水灾害。尤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 财富聚集, 基础设施发达, 一旦遭受洪涝袭击,损失将十分巨大。目前北京市防洪减灾体系已具一定规模, 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主要河流、水库、蓄滞洪区都制定了洪水调度方案, 但决不能因此低估洪水的威胁。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特大暴雨频繁的现象, 加之近年连续干旱, 公众防御洪水的意识有所淡化, 知识较缺乏, 专业技术人员防汛经验欠缺等防汛工作的不利因素, 务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要真正有效防范洪涝灾害, 紧紧依靠政府是不够的, 要真正做到“安全减灾进社区”, 做到“政府有预案, 百姓有准备, 个人有行动”。要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不仅需要社区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还要大力向老百姓普及防洪减灾方面的科学知识, 使他们有所知、有所行。目前这方面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笔者认为社区防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

 

1 设立社区防灾应急规划小组

 

成员由社区的管理者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 规划小组主要负责获取相关信息,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制作通讯联系记录, 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制定避险转移方式、路线及地点并组织避险转移,组织生产、生活恢复与重建等工作。

 

2 获取相关信息

 

(1) 社区防灾应急规划小组要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和同级管理部门的应急机构的相关信息, 经常联络,沟通信息, 互通情况。

(2) 了解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人员、财产情况,检查可能遭受洪水灾害地区的设施, 落实在发生洪水时人员和财产转移安置计划。

(3) 用专业网络查看雨水情、工情等防汛信息,必要时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联系, 获取更多的信息。

 

3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落实汛期向社区居民通报信息的手段和措施, 一旦接到避灾建议, 能确保立即通知居民、企事业单位避灾和撤离。

 

4 建立通讯联系方式

 

通讯方式可包括以下几种: 通讯员、电话、传真机、卫星、本地区局域网、标牌、手势等。规划小组首先要制作社区通讯录, 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登记联系电话( 最好有备用电话如手机等) , 企事业单位登记主要部门联系电话及主要负责人电话。

 

5 制作避险转移方式、路线及地点标识、标记并组织避险转移

 

在突发洪涝时, 首先要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保护文件、设备、居民贵重物品安全。疏散转移避险需要制定转移路线、地点及转移交通方式等,这些都需要做详细的规划。确定主要和辅助性疏散路线及紧急出口以及避险地点, 保证路线、出口及避险地点有显著的标志及良好的照明条件, 张贴标志, 并请有关专业人员来评估避险转移路线和避险地点的可行性; 疏散转移到避险地点后, 要及时清点疏散人数;确定疏散转移时需要的水、食物以及药品供应等。

 

6 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培训

 

要定期开展相关避灾知识培训, 培训的方式要切实可行, 可以通过张贴宣传画、宣传栏、手册、咨询、讨论、抽卷问答、给在校学生上课、演习等多种方式,或在科普馆设立“真实体验”项目。采取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①个人角色及职责; ②危险以及自救保护行动等方面的知识; ③通告、报警以及通讯的程序; ④突发洪水时反应程序及寻找家人的方法; ⑤撤退转移避险的程序等。

 

7 组织生产、生活恢复与重建工作

 

洪水退去后, 要组织生产、生活恢复与重建工作:

 

①排列恢复运作的先后次序; ②继续保证全体人员财产安全; ③统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洪灾损失; ④进行抢救财产行动; ⑤对损坏的物品做详细的记录, 与保险公司联系赔偿事宜; ⑥恢复与水、电、气有关的设施设备等, 以保证水、电、气等的正常工作, 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作者简介: 王迎春( 1969 —) , 女, 工程师。

 

来源:《北京水务》20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