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学科馆员制在中国的十年

发布: 2022-10-10 19:10:09   阅读: 次 【   

(广东商学院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23)
摘 要:论述了学科馆员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现状和 特点,以及应如何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推进。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完善条件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8—0203—03
1 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目前在国外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中已普遍实行。学科馆员制 度是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它以学科为对象、依托具有某一专业 背景,熟悉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资源聋用手段,并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 及获取文献能力的图书馆专门人员,与某一学科建立对口服务。

学科馆员的职责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学科馆员的职责被鲜明地概括如 下: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教学培训,院系联络。这四项职责的定位是非常到位的,全面明确 了现代学科服务所包含以及延伸的四大方向。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是为了保证学科馆员主动与 对口的部门和教学、科研人员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精准的、针对性的、高层 次的专业服务。这种制度具有主动性、开拓性,它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及 互动机制,是读者们的“导航之舟”和“沟通之桥”。学科馆员制度这一服务模式引入了服 务营销的理念,即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准则,其内涵体现了以 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思想。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期越来越短,信息量则越来越多,其中充斥 着许多重复的或者无价值的垃圾信息,用户如何才能在海量的文献信息中快捷高效地找到对 自己有用的信息则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焦点。而学科馆员制度正是这种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代表了图书馆由“资源主导型”转向“服务主导型”的发展方向。   
2 学科馆员制在中国
2.1 发展过程

中国对学科馆员的研究其实并不落后,早在1989年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对此进行学术探讨,如 毋益人在《河南图书馆季刊》上撰文,论述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此后研究成果不断 出现。但直至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宣布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才正式使这项研究变为了现实 ,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2000年以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图 书馆也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此后进入了发展的小高潮,目前已经有超过一百所高校的图书 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这里面既有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也有像红河学院这样 的由师专升格的本科院校;既有北京大学这种综合性大学,又有理、工、农、医、商各类大 学:如山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等。2003年中国科学 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专业图书馆领域尝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将国内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从高 校延伸至专业性图书馆,为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2005年在北京召开了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研讨会,对3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作了总结 和交流。可以说近年学科馆员制度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神州。
2.2 现状与特点 
2.2.1 组织机制不固定。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专职式,另一种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兼职式,但总体上 来讲基本上都是以兼职式为主,大部分高校采取分散管理的模式,学科馆员无固定岗位,隶 属于图书馆各个服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我国很多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还采取了与图情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南开大学等,图情教授的工作是:协助图书馆开展工作,代表本院系向学科馆员提供 重点研究方向、科研课题、信息需求等,同时代表图书馆向本院系师生发布最新的服务信息 。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相结合的协作方式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而且图情教授的人数大大超过 学科馆员的人数,如清华大学图情教授与学科馆员的比例是45∶8,南开大学是15∶6,西安 交通大学是13∶3。
2.2.2 人数少,服务领域广。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数量大部分在20人以上,其服务 对象以二级学科为单位,保证了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学科馆员,甚至有些一流大学的图书馆 学科馆员工作已经负责到人,如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指定每个学科馆员为几个教授服务, 为他们随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反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数量则偏少,人数安排在2 ~20个之间,平均每所图书馆约有10名学科馆员,可见学科馆员的人才在中国是极度缺乏的 。正是因为人数少,所以我国学科馆员服务的对象基本上以学院或学科大类为单位,通常一 两个学科馆员就囊括了某学科所有的服务内容,服务领域很广。 
2.2.3 服务层次不高。虽然目前已有百余所高校的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大多数 院校在具体实施上多停留于表面,学科馆员深层的内涵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与运用,与国外 图书馆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科馆员能够很好地 完成常规性的工作,如资源的宣传与使用培训,收集各个院系的建议与意见等,主要侧重于 学科联络和用户需求,但更深入的文献开发利用服务工作则还处于摸索阶段,基本不深入到 专业学科的具体研究过程。可以讲,学科馆员在中国目前的实践当中只起到了“沟通之桥” 的作用,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导航之舟”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我国的学科馆员的 工作方式单一,大多数以电邮或电话咨询的形式为主,只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几所高校 开展了实时咨询,但也只是局限于校内用户。工作时间非常单一,均为图书馆的正常工作时 间,读者想寻求帮助时受到了很大的时间限制,不能随时得到所需的帮助。
2.3 初见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从已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来看,学科馆员的初步实践,对广大读者来说,是深受欢迎的 ,而且明显提高了院系师生对图书馆的服务的了解与认同,同时为提高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 作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讲,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使 业务工作得到相应的细化,个人能力也得到发挥与提高。然而,从国外对学科馆员的实践经 验中看出,学科馆员制度其实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现在是存在了那些问题阻碍了它的 发展呢?
2.3.1 从外部环境看,在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具有相关的图书馆法的保障,图书馆的建 立、管理、经费来源、人事任免、培训机制等管理体制都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完善的管理体 制加上图书馆员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图书馆里精英分子的学科馆员的社会地位和 待遇之高,更是可想而知的。而在我国,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加上图书 馆事业长久以来都是一项不太受重视的事业,所以至今仍没有一部关于图书馆方面的专门的 法律法规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为保障,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都不太稳定和充足, 人事权力亦有限,无法自主引进人才,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培训制度,因此对人才的吸引 力不大。这些无疑都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就缺乏了发展学科馆员制度 的“良好土壤”。①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大多采用分散管理的模式, 优点是每位学科馆员都有较大的工作自主权,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大的缺点:无法形成知识团 队,无法及时共享好的工作经验,同时给学科馆员工作任务的布置、执行及工作业绩的考核 等管理方面带来了困难,使得整体工作效益得不到显现。②正是因为学科馆员制度的先进性 ,使得很多高校仅仅为了提高自身的形象而赶风,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这部分高校并没有考 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和利用学科馆员制度,而是照搬国外的或者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先 行者的经验和模式,导致这部分高校的学科馆员制度只能流于形式。③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 的馆藏结构由于数字化建设慢,经费少,馆际间及与国外重要数据资源机构间互动少,在信 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难以拓展,以“信息及时推送”为基本特征的学科馆员工作无法有效 展开。④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相结合的协助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不大。图情教授虽然能弥补学 科馆员专业方面的不足,但因他们本身承担着院系的教学科研任务,在协助图书馆工作的时 间上和精力上都难以保证。其次,图情教授往往只熟悉自己专长的研究领域,而且观点上难 免带有片面性,不能代表院内其他同仁的研究方向,如果学科馆员只以图情教授的研究作为 主要参考依据,便会以偏概全,不能得到最全面最科学的意见。
2.3.2 从学科馆员自身看,由于大部分学科馆员是兼职的,使得其工作任务显得尤为繁重 ,加之作为学科馆员的要求又高,令学科馆员难免顾此失彼;学科馆员人数少但需要服务的 对象多,服务领域广,使得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国可以真正达到学科馆员选拔条件的复 合型、高素质人才凤毛麟角,使得现有人员自身素养的缺失往往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学科馆员对用户的了解和研究还不够,使得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服务;部分学科馆员的服 务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不具备良好的服务营销素质,又或是不具备良好的协调公关能力; 没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培训机制不健全,使得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学科馆员工作难以开 展。
3 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科馆员制度继续发展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经过阶段性的实践摸索才会成熟。问题的发现应使我们更加深入 地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改进的方向和完善的途径,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科馆员制度持续 发展。
3.1 加快推进图书馆法的制定和实施,提升图书馆事业的地位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先导,以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为条件,然 后才具体组织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作为现代化图书馆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形式,同样需要合 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发展的保障,这有利于形成一套稳定的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我 们应该积极推进图书馆法的制定和实施,为图书馆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保障。

另外应从观念上改变图书馆的地位,应将图书馆看作教学科研的重要机构,领导层和管理层 应大力扶持,重视关心,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科馆员本身也应该改变观念,必须牢固树立 “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位学科用户服务,同时应有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   
3.2 加强交流,根据自身实际设计适合本馆的学科馆员制度

已经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均有不少体会和经验可以提供交流, 我们应该加强各方的及时交流,如在专业刊物上展开讨论,以及定期召开研讨会和网上交流 等,使大家都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另外,不能生搬硬套外国又或者是国内其他已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的模式,应该根据校 情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馆制宜地去设计和实施适合本馆的实施细则。

同时,有必要将学科馆员分为两级,一级为负责专题咨询的资深学科馆员,他们应熟悉本馆 有关学科的馆藏情况,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相关信息资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具有分类、整理 、组织和分析、判断、综合信息的能力,熟悉自己所服务的学科的理论和发展现状、发展趋 势,能够以二、三次文献的形式向用户推送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研究;二级学科馆员则要 求对自己服务学科内的专业的理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掌握各种信息的检索方法和技能, 能以各种形式如举办讲座等将图书馆的新服务、新资讯宣传出去。对以学科为主、研究为主 的研究型大学,应同时选拔两级学科馆员,呈阶梯式使用,这样做既能全面发挥出学科馆员 制度的优点,又能提高服务质量;对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学科馆员的服务重点应放在与 教学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上,对本校的重点学科应有所侧重,因此,应首选二级学科馆员。
3.3 健全管理制度,成立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

每一新兴职业的诞生都需要有自己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而使这一新 兴职业的从业人员有“法”可依,因此,对于学科馆员这一新兴职业来讲,成立学科馆员工 作委员会是很必要的。由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学科馆员的工作,在工作职责、具体 工作内容、选拔条件、人员考核和培训计划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其中应着重建立 学科馆员的从业保障制度,在适当的条件下,逐步推进图书馆系列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 施,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科馆员的人员素质。
3.4 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馆员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时刻保持着对新信息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这就必须不断通过培训和学习去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应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如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式,让学科馆员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建 立相应的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学科馆员通过在职自学、短期进修班等方式系统学习学科专业 知识。对于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只有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会出成效,也只有这样 才可以使学科馆员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从而真正成为相关学科的信息专家。

人才供应的后续性则直接影响到学科馆员制度的能否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我国图书馆学的 现状,我们应分步调整图书馆学的教育体系:一是根据我国图书馆的数目和从业人员的比例 重新设置图书馆学教育点,没有的地区要设立,已有的地区要加强;二是把图书馆学教育提 升到研究生的层次,招收一定比例的非图情专业的学生攻读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学位,同时 开设图书情报双学位教育,注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5 调整馆藏结构,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既要有丰富的印刷型文献资源,还要有相应充足的电子资源作保障。 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数字资源方面还很欠缺,馆藏结构大部分以印刷型文献为 主,电子资源只占其中较小的一部分,特别是很多高校还没有相应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计划 ,这使得学科馆员在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难以拓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调整馆藏结构的 发展,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另外,世界上大多数的文献资 料是外文的,这些文献资料是读者了解当今世界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和窗口,因 此,我们应大力加强与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加快外文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使学科馆员能获 得最全面、最新的信息资源。
4 结语

总而言之,学科馆员制度要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我国本身基 础的薄弱要求我们不能只看一时的效果,应该时刻坚持肯定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努 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去保证学科馆员制度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丽娟.国内4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情况的比较与分析[J].农 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
[2] 郭庆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设置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
[3] 马谦.扬&弃——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的再思考[J].现代情报 ,2007,(12).
[4] 王晓敏.学科馆员制度走向形式化的深层原因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 7,(2).
[5] 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 8,(2).
[6] 范爱红、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J].大学图 书馆学报,2008,(1).
[7] [ZK(]薛非.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 7,(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