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提升三明市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

发布: 2022-10-19 16:10:12   阅读: 次 【   


    摘要:人才的缺乏已严重阻碍三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与人才需求分析,提出提升三明市产业集群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
 
    一、产业集群与人才需求的关系
 
    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由于缺少人才而缺乏持久的竞争优势
 
    奥地利经济学家蒂奇(Tiehy)借鉴佛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能力应该放在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周期中来考察,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产业集群的发展总要经历这4个阶段,但是不同的产业集群存续周期的长短是有较大差别的。从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来看,一些产业集群甚至尚未经历成熟阶段就步入了衰退阶段。我国的产业集群由于缺少人才,往往使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较短,难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给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浙江温州桥头纽扣产业集群由于缺少实用性技术操作和管理人才,导致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年来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如果劳动力资源具备现代企业所需的技术性和先进性,产业集群仍然可以焕发出生机,延长其生命周期。我国目前产业集群由于缺少人才使得某些优势难以形成持久稳定的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由于缺乏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无法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不少企业购置了高精尖设备并引进了高新技术,有的企业却出现了买得起先进设备而无“先进性”人才操作的局面。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工人不足,各行业在人才引进中不约而同地遭遇到研发人员紧缺、技术工人难找、人才流失严重等人才危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国内一线的技术工人有7000万,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术工人结构成典型的金字塔型,与发达国家高级技术工人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我国高级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25-35岁的技术工人只占技工总数的20%,其中我国仅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缺口就高达60多万。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基本上都是靠企业自己培养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产业集群无法持续。
 
    (三)产业集群的提升需要技术自主创新性人才
 
    技术自主创新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人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产业集群的发展关键是要有技术自主创新的人才。由于产业集群直接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因此,要求劳动主体不仅要具有操作的技能,而且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即他们必须是受过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型劳动者。在受过中、低等教育的人口中,失业率是10.5%,而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的失业率则为3.8%。这个数据说明,知识经济的产业集群与工业经济有着很大的差异,产业集群的劳动主体其劳动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机器的附属物,而是利用智能型劳动工具,变革复杂的劳动对象,以自己的智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只有培养技术自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过程的发展。显然,一流的工人就是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人才,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二、三明市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
 
    (一)三明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为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振三明工业雄风,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三明市委、市政府立足三明的优势和特色,提出建设“4+1”产业集群(即冶金及压延、林产工业、机械及载重汽车、矿产品、生物医药)的战略举措。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发展,“4+1”产业集群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已撑起三明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2008年1-4月三明市“4+1”产业实现产值191.71亿元,比增45.5%,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65.5%,拉动工业增长27.3个百分点。冶金实现产值95.89亿元,可比增幅51.4%;林产实现产值44.41亿元,可比增幅30.5%;机械实现产值24.78亿元,可比增幅59.7%;采矿业实现产值21.65亿元,可比增幅45.4%;生物医药实现产值4.91亿元,可比增幅51.9%(以上数据资料来源于三明市统计局信息)。
 
    (二)三明市产业集群人才培养现状
 
    1、“4+1”产业集群发展遇到人才缺乏,特别经营、管理、外贸、物流、制造业等人才不足问题。目前,三明市的产业集群大多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而成,其主要特点是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以获取外部效益为主,不少企业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甚至只能把低质低价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企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统计,三明市5个职工中仅有1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工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5。在人才的专业结构上表现出如下特征:(1)经营管理人才缺口大。三明市产业集群中私营企业的比例不断增高,不少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需要引进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2)外贸人才缺口大,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经济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我国对外贸易权限的下放,使得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大。(3)物流人才缺口大,三明市物流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急需培养大批高级物流人才。(4)制造业技术人才缺乏,三明市“4+1”产业集群中有3个分布在第二产业,其中尤以制造业的集群居多,导致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主要集中在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最紧密的技工类人才上,因此,产业集群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必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2、服务“4+1”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层次不够高,高技能人才短缺,流失严重。据调查的企业反映: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操作型人才多,设计型人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三明市职业教育目前还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的多数是操作型人才,而三明市目前唯一一所由市政府主办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因成立时间短,存在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培养的人才离三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伴随着三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明市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也侧重于服务“4+1”产业集群,师资队伍往往很难及时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存在分流、转向、再培训、提高的问题,“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平均只有20%左右,难以适应“4+1”产业集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市劳动部门2006年末统计,全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118435人,其中高级工5449人,技师1256人,高级技师仅有34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仅占5.69%。高技能人才流失一方面表现在部分企业因异地搬迁扩建造成人才流失,另一面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因“4+1”产业集群中的部分企业待遇偏低、用工行为不规范,特别是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造成三明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区就业的比重平均不到总人数的20%。
 
    3、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一方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技能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实训基地和实验设备。受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多元投入机制缺乏的影响,目前三明市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紧张,学校仍主要依靠多招学生增加投入,陷入“多投需要多招,多招必须多投”的窘境。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到“4+1”产业集群企业实践,只能到普通操作岗位顶岗实践,企业不愿意也不可能将精密设备交由学生进行实习,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了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效果。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三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产业集群规划,培养企业需求。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纳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一方面,可以完善产业集群构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与产业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在同一产业集群中,院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共享教师和技术专家等人力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和实训条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实现企业需求与院校能力的对接,既给高职院校带来项目,又为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这将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高职教育找准定位,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促进三明市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高的教育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政策却与此相反,普通高等教育拨款额高,高等职业教育拨款额低。政府应对高职教育加大投入,努力营造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扶持,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加大政府投入、拓宽经费来源。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三明市目前唯一的市属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三明市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和人才保证的重任,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3、依托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建设三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三明市公共实训基地以服务三明经济为目标,根据三明市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现状,结合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适应三明市产业集群升级和技术进步要求,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培养三明市急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三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开展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师资培训,提升实训教师的技能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实训所需的场地和设施设备,切实提高实训质量。三明市公共实训基地可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由市政府和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出资,在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挂牌,由市劳动保障局管理
 
    (二)学校层面
 
    1、建立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群。根据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需要,高职院校认真制订专业建设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专业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以精品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扩大服务面,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水平。
 
    2、加强校企合作,将高等职业教育引入园区。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高职院校有机融合于产业集群化大生产之中并成为其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将高职教育引入园区通过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实验实训条件、形成集团化办学效应,提高园区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项目合作将企业引入学校的运作机制,最终形成工学结合的最高形式——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与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协作,共同服务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利用人才荟萃、交流广泛、信息灵通、交易成本较低,以及行业协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优势,整合全行业的资源,积极为政府、会员企业和社会服务。在推进产业集群的进行中,行业协会作为产业集群一个重要支撑机构,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通过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国务院最近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高职院校一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融入海西、加快三明“4+1”产业集群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动三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琳.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挑战[J].税务与经济,2008(4).
    2、彭移风.浙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特征与高职教育结构优化[J].经济讨论坛,2006(18).
    3、崔秀明.行业协会组织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
    (作者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