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黑龙江省奶牛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 2022-10-20 17:40:09   阅读: 次 【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奶牛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受市场等诸因素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奶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奶牛产业的现状,通过对目前奶牛业存在的问题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奶牛业;农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养牛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养牛业的发展。我国“十一五”计划和2001-2010年“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调整畜牧业结构向草食家畜生产倾斜,突出发展奶业。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发展奶牛生产的优势较大。全省有6500万亩草原,每年有150亿公斤的粮食可供转化增值,同时有450多亿公斤的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而且随着草地改良进程的加快,种植业结构的大力调整,饲草、饲料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为奶牛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黑龙江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北纬43度-53度,东经121度-135度。与荷兰、丹麦、美国北部各州及日本北海道等奶牛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处在被称为“世界奶牛带”的同一个纬度范围内,发展奶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环境。
 
    一、黑龙江省奶牛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比较重视,对奶牛饲养户出台了实行补贴、税费全免的政策。由于受政策推动、市场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和养殖效益的驱动,黑龙江省奶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受市场等诸因素的影响,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奶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生产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2004年以后,奶牛存栏数、鲜奶产量虽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已经逐步放慢。目前,全省并没有出现奶农的鲜奶卖不出去和企业拒收鲜奶的现象。
 
    目前黑龙江省奶牛的品种主要是荷斯坦,从全省奶牛养殖业的分布来看,双城的奶牛存栏数及牛奶产量居全省之首,奶牛存栏数约占全省的13%,奶牛存栏数从高到低前十名依次是双城市、杜蒙县、安达市、富裕县、肇东市、林甸县、甘南县、泰来县、北安市、汤原县。
 
    二、黑龙江省奶牛业存在的问题
 
    (一)牛奶收购价格偏低,农户效益下滑
 
    近年来,黑龙江省鲜奶收购价格一直比较平稳,长期保持在1.5元/公斤-1.65元/公斤。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其价格水平略有差异。根据各地区情况看,有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县(市)或者大中城市郊区的奶价相对高些,如哈尔滨市郊区、双城的奶价平均达1.8元/公斤左右,甚至2.1元/公斤,富裕、杜蒙的奶价在1.60元/公斤左右;无乳品加工企业且运输半径较远的县(市)的奶价低些,如肇源、龙江等在产奶旺季的奶价仅为1.20元/公斤-1.40元/公斤。进入2008年以后奶价虽有所提高,但饲料价格上涨严重,导致奶农效益下滑。以双城为例,小规模奶户的收奶价由去年的1.85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4元∕公斤,养殖大户的奶价由去年的2.9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元/公斤-3.10元∕公斤,而粗饲料价格由去年的420元∕吨上涨到现在的650元∕吨,饲料价格上涨明显超过牛奶收购价格。这直接导致了奶牛饲养成本较高,奶农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奶牛养殖利润不高将影响农户养殖积极性,阻碍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奶牛饲养水平低
 
    黑龙江省目前奶牛饲养规模偏小,大型的奶牛场比较少,技术水平较低。散养户养殖技术水平低成本较高饲养手段落后,单产量低,牛奶质量不高。黑龙江省奶牛单产平均仅为4.2吨,比北京、上海奶牛单产6吨-7吨低30%-40%,与发达国家奶牛单产水平相差高达50%以上。若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奶牛饲养标准化技术,加快奶牛饲养技术和模式的改造,黑龙江省奶牛单产还可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与其他畜产品情形相似,黑龙江省乳业生产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在鲜奶生产上,过大的分散经营尽管形成了一定的成本优势,但同时,因生产方式落后,使得动物疫病与饲料品质控制能力不高,牛舍卫生差,榨奶、储运设施达不到相应标准,相当部分鲜奶品质难以符合加工要求。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郊区则以集约化牛场为主,而黑龙江省85%的奶牛实行户养,户均规模为3头-5头,专业户为10头-15头,奶牛场和专业园区饲养比重很低。以双城为例,存栏数700头以上的奶牛场仅有两家。
 
    (三)奶农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由于大型奶牛场较少,散养户较多,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低。奶牛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无法与龙头企业抗衡,牛奶收购价格完全由加工企业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压等压价现象,奶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奶农的利润水平偏低,有的奶农不赢利甚至亏损,奶牛售价也迅速下降。
 
    (四)奶牛场环保技术差,废弃物处理能力低
 
    多数奶牛场对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理只能采取燃烧的办法,对环境污染严重。奶牛场每天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废弃物、甲烷、等都给奶牛本身以及周边的居民、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粪尿、污水、废弃物除部分作为肥料外、相当数量是在畜牧场周围,污物产生的臭气及孳生的蚊蝇,影响周边环境。
 
    三、黑龙江省奶牛业的发展对策
 
    (一)适当提高鲜奶收购价格,保证奶农增收
 
    上调鲜奶收购价格是提高养牛效益,稳定奶牛生产的重要措施。近两年来,饲料等投入产品多次涨价,而奶价却没有变化,个别地方甚至有所回落,使养牛效益明显下降。根据目前黑龙江省情况来看,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鲜奶收购价格。建议国家在目前奶牛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按照国际惯例,组织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品协会本着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进行协商,提高收奶价格,调动养牛积极性。政府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加工企业适当提高奶价。一旦大量奶牛被大量屠宰,结合养奶牛有生长周期长、培育成本高的特点,将对我国奶业发展极为不利。并且加强宏观调控,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对企业施加压力,呼吁奶业加工企业让利给奶农。同时要制定和完善我国中长期奶业发展计划,进一步规范奶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加快制定奶业质量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奶业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避免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奶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要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的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在奶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还应高度重视信息服务,要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及时收集国内外奶业发展的动态和市场信息,为奶农和奶类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通过规划和指导,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奶业发展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促进奶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养殖效益
 
    推动养牛业生产规模化,建设现代化养牛业。规模经营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目前黑龙江省奶牛饲养规模小,布局分散,不利于技术推广和专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这也是黑龙江省奶牛饲养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加速黑龙江省养牛业发展必须针对黑龙江省养牛生产主体现状,促进奶牛业向企业化转变,引导小规模饲养户运用市场规则转让、联合、兼并,形成有一定规模生产场,以规模保证效益,增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科技含量,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改变数量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确立数质并重的发展模式。规模养殖有利于提高牛奶的质量、产奶量,提高养殖技术。例如,养殖规模700头的牧场奶牛单产日平均为18公斤-20公斤,而小规模养殖户奶牛单产日平均为14公斤。并且由于大牧场牛奶质量好,牛奶收购价也比小规模要高25%。大牧场饲养技术高,牛舍卫生,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小规模养户由于牛奶收购价低,投入单位成本高,牛舍卫生差,奶牛产奶量低质低,经营困难。因此,规模养殖是必然的趋势。
 
    (三)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针对黑龙江省的情况,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是保证奶农利益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奶农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提高鲜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促进各级奶牛协会、奶农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户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标准化饲养、统一经营、互相服务、风险共担;要通过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解决小生产与统一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不断规范鲜奶生产与收购加工行为,确保生产、经营者利益的实现。同时参照欧、美、日等奶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山东省等地的经验,按照市场引导、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农民自愿原则,在奶牛集中产区和龙头企业周边,建立一批奶牛生产者协会或奶农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完善组织、规范运作,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制定共同的生产规程和经营规范,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参与价格的制定、合同的签订、质量的管理,为协会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涉及从良种供应、养殖到加工、服务各个领域,对农牧户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管理技术及运输销售等服务,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确保奶农和加工企业的利益实现。要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大城市郊区,双城、安达、呼兰、肇东、杜蒙、富裕等奶牛主产区推开。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厦门的奶业协会。厦门龙华集团为推进全县奶牛产业化,成立了长泰县奶牛协会,挂靠龙华公司,对加入协会的农牧户采取五包,即包饲养管理技术免费培训,包提供优质奶牛品种及优质牧草,包防病治病,包繁殖配种,包保护价收购鲜奶,并由公司担保,为增加当地养牛户收入,由公司良种基地负责对当地3万头土种牛进行杂交改良,使每头牛每年可产奶4000千克-6000千克,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近1万元,这种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巨大作用,走出了农业产业化成功的路子。
 
    (四)政府宏观调控给予政策支持
 
    要使黑龙江奶牛业迅速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市场的拉动,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和执行有效支持政策,搞好全方位服务,从而为奶牛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从乡、村机动耕地中拿出30%-50%用于青贮饲料生产,优先给予奶牛生产园区、奶牛生产专业大户和大场优惠政策;二是对奶牛规模饲养场和集约饲养园区,建设机械化榨奶站所占耕地,视作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在审批上放宽限制,收费降到最低标准;三是对奶牛场(园区)兴办的糖化饲料厂,给予低额定税优惠。各级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奶户的税赋水平稳定;四是在资金上提供支持。首先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要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或亚行贷款和黑龙江省利用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回收资金再周转使用,主要投入到黑龙江省奶源基地建设。其次充分调动工商企业、乡镇企业等社会各界发展奶牛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可用资金向奶牛养殖业注入。在引导农民自我发展,不断增加奶牛生产自我投入的同时,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把支持奶牛生产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力争四年内资金由群众自筹一块,银行贷款一块,集中用于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奶牛扩群,提高鲜奶生产能力。
 
    (五)为了确保鲜奶的营养与安全,尽快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产品质量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食品安全是关系社会安定和人身健康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面对开放、统一的国内外市场,必须把质量和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通过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强化饲料安全工程建设、健全产品安全监管机构等手段,确保鲜牛奶的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扩大绿色乳品产量的比重,维护产业信誉和社会安定。
 
    要达到无疫病、无污染、无残留的“三无”目标,首先要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要全面采用乳用动物健康合格标准、实行标准认证和重点疫病(结核、布病)监测制度,严格控制危及生产和生命安全的一、二类严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其次抓好饲料安全工程的实施工作,在建设好省级质检中心的同时,有计划地在重点市县建立分支机构,全面开展对饲用原料、配合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等的质量监测工作;建成完整监测体系,使饲料安全水平达到国际通行标准。最后全面施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行业主管部门要与技术监督与质检机构紧密配合,按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强化对饲料、兽药、鲜奶、乳制品的质量监管,确保黑龙江省乳制品奶源的安全。
 
    四、发展趋势
 
    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养殖方式是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养牛业发展趋势是养牛场数量越来越少,平均存栏规模不断加大,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提高资源利用率。衡量养牛业发展水平,最终是看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产业的效益,资源的消耗水平。衡量标准是单位粮食、草产多少奶,不是牛的存栏量,牛存栏量大只是资源负担的标志。黑龙江省草原的载畜能力已经大大低于家畜存栏量,舍饲养牛和高效率生产是减轻养牛业对环境的压力的必然选择。黑龙江省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日益严重,已经给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保护自然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养牛业,是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选择。同时培养高素质的生产管理人员是发展现代化养牛业所必需的。黑龙江省的养牛业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专业化程度很低,现代化的养牛业需要发展畜牧生产企业,形成专业的管理队伍和技术群体,同时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形成农村畜牧生产专业化队伍,保障养牛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嘉明.黑龙江省奶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观察与思考,2008(3).
    2、孔宪臣.加拿大养牛产业调研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2).
    3、孔宪臣.美国奶牛业的现状与黑龙江生奶牛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乳业,2002(2).
    4、刁显辉,王欣,刘玉峰.黑龙江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
    (作者简介:王杰,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德勇,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