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旧城镇趟出农民增收新路

发布: 2022-10-29 11:40:47   阅读: 次 【   

旧城镇趟出农民增收新路  

  

近年来,云南省威信县旧城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发展变化了的镇情,跳出旧城看旧城,梳理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逐年跃上新台阶,趟出了一条符合旧城发展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  

旧城镇位于威信县北部,镇域面积163.9平方公里,辖7个村145个村民小组6673户29339人,耕地面积3122公顷(其中水田1482公顷,居全县之首),林地面积8860公顷,森林覆盖率49.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财政穷镇、工业弱镇,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多年来,该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发展过多项产业,由于不切实际、市场潜力差、缺乏后劲等原因,所发展的产业基本夭折,非但没有起到促农增收的作用,还产生干群对立情绪。近年来,该镇痛定思痛,趋利避害,扬长补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镇情进行再审视、再认识,准确把握旧城区位明显、气候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心”三管其下,请来专家为旧城发展号脉把方,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比较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多种经营促农增收”的工作思路并付诸实践。  

在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该镇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在全镇打造了粮食样板、蚕桑科技、稻田养鱼三个“科技示范园区”,力求通过示范带动破解发展难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松林、旧城、马安3个村为重点打造粮食样板示范园区, 3个村2007至2009连续3年大春粮食产量年均增长9%以上,高出全镇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通过示范带动,全镇良种普及率从2007年的95%上升到2009年的100%,良法普及率从2007年的81%上升到2009年的95%,耕地复种指数从2007年的81%上升到2009年的95%,推广水田微耕机320台,机耕面积从无到有扩大到1.5万亩。以旧城村苦坛沟、蚂蟥坳、鲁家湾、花秋湾等4个村民小组为重点打造蚕桑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区内有桑园面积1000亩,桑园管护、蚕房建设、养蚕技术均处于全县领先水平,2009年示范区内村民李永松曾创下夏蚕单产54公斤的全县最高记录。通过示范带动,该镇蚕桑产值从2007年的18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70万元,三年翻了两番。以马安村犀牛一社为重点打造稻田养鱼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养鱼稻田100亩,鱼窝、田埂用水泥砖支砌,内外粉糊,配套建设引水沟渠,经测产表明,示范区内养鱼稻田亩产鱼115公斤,稻谷亩均增产100公斤。通过示范带动,全镇发展大面养鱼稻田1000亩,亩产鱼65公斤,稻谷亩均增产50公斤。  

在打造科技示范园区的过程中,该镇高度重视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工作,避免重蹈覆辙,少走弯路,如发展蚕桑产业摸索的试点推动、组织发动、典型带动、挂钩促动;发展稻田养鱼产业总结的项目倾斜式、跟踪服务式、示范带动式、发动讨论式等工作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了良好效果,为发展产业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运用这些成功经验,该镇在畜禽产业、经济林果、非公经济、人力资源开发等经济工作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为此,该镇坚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将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挂起钩来,把优势资源向重点村组倾斜,起到了明显的激励带动作用。近年来,该镇累计建成农村人饮工程54件,安装管道29万米,主要分布发展畜、禽、蚕桑养殖的村民小组,既解决了人饮困难,也解决了养殖用水难题。以天蓬土地平整、天星水库干支渠修复、河坝片区开发、蚂蟥坳异地搬迁等工程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修和恢复排灌沟2.2万米,治理河堤1570米,新建农耕连户路135公里,平整土地8500亩。目前,全镇5万亩耕地中已有1.5万亩耕地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灌、路面硬化的目标,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该镇传统农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趟出了一条富有旧城特色的农民增收新路子。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4230万元,比2007年净增6120万元,年均增长21%,预计2010年可达1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比2007年净增1069元,年均增长22%,预计2010年可达2740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围绕“立足比较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多种经营促农增收”发展思路,该镇计划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稻田养鱼、优质大米、甜苦竹、蚕桑等产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