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应用材料 > 经验材料 >

意见建议

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发布: 2023-01-23 18:10:07   阅读: 次 【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研究中央、省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确保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刚才,金沙县、黔西县绿化乡、大方县星宿乡负责同志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玉平同志通报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可以看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有力有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形成了共识。全市上下普遍认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一二三产优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二是明确了任务。各县区突出高速公路铁路、主要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重要水源地附近、25度以上坡耕地“五个重点区域”,锁定了183万亩以上的玉米调减面积,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362万亩的50.55%。如七星关调减30万亩以上,大方调减20万亩以上,黔西调减24万亩以上,金沙调减15万亩以上,织金调减21万亩以上,纳雍调减23万亩以上,威宁调减31万亩以上,赫章调减16万亩以上,百里杜鹃调减3万亩以上,金海湖调减5万亩以上。三是确定了示范面积。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副书记、分管副县(区)长的示范点普遍在5000亩以上,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分管副乡(镇)长的示范点普遍在1000亩以上,大多数确定了产业。卢林同志将示范点选在金碧镇,发展香葱5000亩以上;肖发君同志将示范点选在中水镇,发展苹果10000亩以上;崔英魁同志将示范点选在杨家湾镇和放珠镇,发展茶叶5000亩以上。四是突出了主导产业。各县区聚焦“一县一业”,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布局。如金沙规划茶叶30万亩,今年相对连片种植10万亩;百里杜鹃规划茶叶5万亩,今年相对连片种植3万亩;威宁规划苹果50万亩,今年相对连片种植10万亩;赫章规划核桃200万亩,今年相对连片种植10万亩;织金规划皂角30万亩,今年相对连片种植15万亩;大方今年相对连片种植皱椒20万亩;纳雍今年相对连片种植华龙菌草30万亩;七星关今年相对连片种植蔬菜10万亩;黔西今年相对连片种植酒用高粱6万亩;金海湖今年相对连片种植玫瑰8000亩。

从推进情况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示范点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区)领导示范点1万亩,有的7000亩,有的5000亩,极个别示范点还是多年发展成型的老点,“老戏新唱”。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有一个镇1000亩的示范点,规划了中药材、猕猴桃、樱桃、李子、桃子、葡萄、蔬菜、元宝松8个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不明显。三是发动群众不够。群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一些地方深入做群众工作不够,方法简单,组织不力,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四是形式主义抬头。据督查组反馈,有一个乡经果林示范点,在督查中镇干部说苗木已交给村干部,村干部说已交给村民组长,村民组长说已发给农户,但督查组发现苗木已到农户手里3天还未种植,极大地影响了苗木成活率。有的乡镇领导示范点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逐一认真研究解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看”

第一,从成效方面看。在历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发展平台逐步壮大。建成农业园区326个,园区从业农民37万人、辐射带动67万人,覆盖贫困人口20万人。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点9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专业合作社14064个,带动农户95万户。二是结构调整逐步向好。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从单一低效玉米种植”向“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转变,粮经比从2013年的47:53调整到2017年的42:58。据市农委提供数据,去年全市种植马铃薯523.1万亩、产量700万吨、产值100多亿元,蔬菜283.58万亩、产量618万吨、产值110.7亿元,食用菌4.73万亩(亿棒)、产量25万吨、产值23.5亿元,茶叶84.09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32.92亿元,经果林402.61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31.96亿元,中药材31.04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10.9亿元。三是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培育了“金沙贡茶”“威宁洋芋”“织金竹荪”“大方天麻”“赫章可乐猪”等“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系列公共品牌,先后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美誉,获地标认证30个、无公害认证272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有机认证36个,为“毕货出山”奠定了基础。四是助农增收逐步发力。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竹荪、生态畜禽、中药材等产业覆盖65.7万贫困人口,成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五是销售市场逐步拓展。在广州建立7个毕节农产品专销区,开设了展销中心和专柜;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得到强化,全市2429所学校采购本地农产品,陈二平辣椒、“彝姑娘”、天河酱醋等30多款产品走进了市内312家超市;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农产品商贸流通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第二,从不足方面看。截至去年12月,我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78万,约占全省394.8万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4335万贫困人口的五十分之一。今年1月4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我说“毕节的贫困,贫在人均占有资源上、贫在农业产业结构上、贫在玉米种植低效上”,引起大家的共鸣。这里我再解读一下这三句话。一是贫在人均占有资源上。按户籍人口密度计算,全国每平方公里承载144人,全省每平方公里承载252人,我市每平方公里承载347人。可见我市人口密度比全国、全省大,人均占有资源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二是贫在农业产业结构上。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2:38:40.8,全省为15.7:39.7:44.6,全国为8.6:39.8:51.6。我市一产比全国高12.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5.5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中占比最高。2017年,全省粮经比为37:63,我市为42:58,粮食作物比全省高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全省低5个百分点。三是贫在玉米种植低效上。2017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1136万亩,我市种植面积为362万亩,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据有关同志介绍,对同一片地测算,每亩产玉米400公斤,毛收入800元左右。若种植洋芋,每亩产1500公斤,产值1500元左右;若种植青贮玉米,每亩产4000公斤,产值1600元左右;若种植香葱,一年三季可收6000公斤,产值可达2.4万元左右。我市平均每公斤玉米售价1.6元左右,而东部地区玉米在我省的售价每公斤仅为1元左右,我们把有限的耕地种植低效玉米,很难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很难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以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调下来,把效益好的经济作物调上去,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步伐。

第三,从当前形势看。玉米产量结构性过剩是当前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从全国看,2015年11月,农业部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西南石漠化区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实行“粮改饲”“粮改豆”;2016年调减3000万亩;2017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全国调减1984万亩。尽管种植面积在减少,但2017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仍达2.1亿吨、同比增加xx万吨,巨大的增量形成了较大的库存压力。从全省看,去年以来,孙志刚书记多次强调“坚决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蔬菜等绿色优质产品种上去,为优化农业结构夯实基础”。谌贻琴代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将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我们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去年脱贫出列地区看,凡是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的地区,都圆满完成脱贫出列重任。如赤水市之所以2017年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脱贫摘帽县精彩出列,在于重点发展三个产业,走出一条结构调整的成功之路。即种好“一棵药”,发展金钗石斛10万亩,农民人均0.5亩,人均收入过万元;栽好“一棵竹”,发展商品竹林128万亩,农民人均6亩以上,成为全国第一大竹乡;养好“一只鸡”,发展乌骨鸡1000万羽,农民人均50羽,形成了“村村有特色、户户有联结、人人不掉队”的产业支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6%。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油茶、果蔬“四大产业”,覆盖了100%的贫困村、97%的贫困户,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江西省吉安县创新推广一户一亩蜜柚、一户一亩葡萄、一户一个鸡棚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做到不犹豫、不懈怠,千方百计把低效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坚决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场硬仗!

二、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干”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毕节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干部基础、发展基础,我对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满信心。

第一,强化目标任务抓调整。去年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已经明确,今年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83万亩以上。一要突出重点区域。根据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必须确保“五个重点区域”,即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主要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重要水源点、25度以上坡耕地不再种植玉米。二要确保退耕还林真退实退。183万亩玉米调减面积,不包括退耕还林地内违规种植玉米的区域。林业部门和各县区必须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条例》,坚决确保退耕还林区不再违规种植玉米。三要巩固已形成规模的烤烟产业。我市烤烟种植技术成熟、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去年“两烟”实现产值70.26亿元,税收34.68亿元,带动2.8万农户增收6502万元,是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重要支撑。必须坚决保住三年轮作150万亩的面积,不得随意调减。

第二,强化示范带动抓调整。玉米起源于墨西哥,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在中国大规模种植,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已成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解决温饱起到了积极作用。群众对玉米有着深厚感情,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低效的玉米种植已经不适应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乡村振兴的需要。调减玉米种植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怎么干?领导是关键,要抓领导决策、领导示范、领导推动。什么是领导?《说文解字》注释:领,“项也”,指脖子,引申为引领、统率之意;导,“引也”,引申为启发、引导之意。所以领导既要“领”、又要“导”,即引领、带领,引导、指导。一要抓规模示范。按照志刚书记“各级党委副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抓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经征求县区主要领导意见,今年的示范点即县(区)书记、县(区)长、副书记、分管副县(区)长各抓5000亩以上;乡镇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分管副乡(镇)长各抓1000亩以上。这里说的“规模”,是指相对连片,可以是由点到线到面,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如水城县百里猕猴桃基地就是沿路建成的。二要抓产业示范。面积调减下来后种什么?各地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区位、种植习惯等综合因素选择产业,不能“拍脑袋”决策,不能“拍胸脯”保证,更不能不管成效“拍屁股”走人。要突出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围绕脱贫攻坚抓产业,围绕全面小康抓产业,围绕绿色生态抓产业,围绕长短结合抓产业。三要抓管理示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完善示范点机耕道、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农机具、水肥滴灌系统、小型输送设备,提升机械化、节能化水平;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为方向,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加工包装实行全过程管理,把示范点办成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典范。四要抓效益示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要调出效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提升亩产收益,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实实在在体会到结构调整带来的实惠,逐步实现从“不愿调”“被动调”到“我要调”“抢着调”转变。

第三,强化资金支持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比较大,要有资金保障。钱从哪里来?我作了一个分析,有五个渠道。一是涉农资金。2017年全市“农林水”支出60.98亿元,整合专项扶贫、农业综合开发补助、林业改革等18项涉农资金56.17亿元。据财政部门同志介绍,2018年预计可整合的涉农资金在60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4亿元左右。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涉农资金整合权在县区,各县区要整合用好涉农资金,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扶贫产业子基金。省设立1200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目前我市获批限额192亿元、获批资金110.36亿元,占全省16%、9.1%,各县区争取力度大、效果好,但不能满足于现有成效。我市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理论上我们争取的基金也要达全省四分之一,大家还要加大力度主动争取,因为这个资金使用周期长、成本低、风险小。三是市级安排的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奖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园区建设奖补。各县区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百里杜鹃和金海湖要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其他县区要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恒大帮扶资金。恒大集团帮扶毕节产业扶贫资金达55亿元,各地要按照帮扶产业投向,高标准建设一批蔬菜基地和养殖场。各县区要加快完善大棚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尽早发挥效益。五是“特惠贷”资金。预计全市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获“特惠贷”资金105亿元左右,目前已贷出60亿元,还可以贷45亿元左右。金融机构和县乡要用好用足用活这个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会后,各地要对“特惠贷”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全面评估,对存在较大风险的要果断采取措施,确保资金安全。今后的“特惠贷”资金,原则上要引导群众入股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

第四,强化国有产业投资公司抓调整。要聚焦96.78万贫困人口,发挥国有产业投资公司的主体作用,做大主导产业,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一要把贫困群众利益联结起来。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好国有产业投资公司,采用量化折股方式,把所有贫困户的土地入股(或租赁)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把村集体所有的山、水、林、田、路、湖入股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把各类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贫困群众通过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促进稳定脱贫。二要做大做强国有产业投资公司。国有产业投资公司肩负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肩负着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重任,肩负着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的重任,所以,国有产业投资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各地一定要为国有产业投资公司“配硬人”“拿硬钱”“配硬件”,使其能够“打硬仗”,最终实现“硬发展”“大发展”。“配硬人”,就是要选出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人员;“拿硬钱”,就是要舍得拿出优质资源,拿出真金白银,保证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建成实体公司;“配硬件”,就是要为实体公司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为公司正常经营提供保障,提升对外形象;“打硬仗”,就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战中能打仗、打胜仗。

第五,强化市场主体抓调整。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一要注重能人带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如黔西县绿化乡返乡创业人员彭勇,2015年自己掏钱组织群众到四川考察脆红李种植,回家后仅用一年时间,就种植脆红李800亩,2017年初挂果,亩产超过500公斤,亩收入1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全乡已种植脆红李1.3万亩。纳雍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徐富军,通过领办现代农业,带动2万多农户发展玛瑙红樱桃11万亩,辐射带动县外发展5万亩,盛产期年产值达2亿元,户均增收9000多元。像这样的致富能人,大家一定要善于发现、敢于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效应。二要注重招大引强。近年来引进的龙头企业中,有的已经发挥带动作用。如威宁自治县利用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天气,引进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目前建成的4个工厂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左右,直接解决就业2000余人;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968个大棚,全部投入使用后,可解决1500名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左右。可见,农业招商一定要选择技术实力强、市场前景优、经营信誉好、有社会责任心的龙头企业。

第六,强化市场导向抓调整。市场需求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要拓展销售市场。一方面,要做好市内市场。市县两级政府分管领导要抓好统筹,安排分管部门的食堂采购本地农产品,实行“订单采购”;县、乡政府领导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加强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实现市内农产品“订单化”生产。另一方面,要拓展好市外市场。市商务局、农委要加强引导、做好对接,努力提高毕节农产品在广州江南果蔬市场销售专区利用率。同时要注重重庆、贵阳等周边市场的拓展。市县两级要出台鼓励办法,支持电商企业开展涉农电商业务,鼓励电商平台建立产地直采模式,做好线上推广和线下服务,做大做强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二要完善流通体系。商务部门要加快推进市级冷链物流枢纽中心、8个县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1000个种植基地预冷库建设,力争2018年总库容达xx万吨、2019年达xx万吨,加快构建“冷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三要强化品牌建设。抓好“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品牌管理,大力支持织金竹荪、大方天麻、威宁洋芋等公共品牌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各地一定要树立品牌共享、抱团发展理念,以优势品牌为引领,支持同类产品共用一个公共品牌,如可乐猪、金沙贡茶等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的品牌,市里要出台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四要加强质量管理。发挥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可追溯体系。要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目录制度,提升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

三、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好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场战役,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抓落实作为根本保障,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第一,抓住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工作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县区和乡镇具体负责抓示范点的几位同志,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今年示范点建成、建出特色、建出成效,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带动班子成员、带动干部、带动群众。要按照省委提出的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工作,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设计科学、工作部署到位、干部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问效问责到位。第二,抓住群众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和重要活动的成功,都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场革命,群众是这场革命的主体。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思想引导,向群众讲清楚“种什么、怎么种”,算清楚“成本账、收入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抓好技术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保障是关键。我市有4370名农技人员,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为他们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平台和舞台。市人社局、农委等部门要研究出台农技人员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考核办法,将他们在结构调整中的业绩作为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让他们把作品彰显在示范点上,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把成效体现在群众增收致富的笑脸上。

第四,抓好宣传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正确引导舆论十分重要。各地要注重宣传方式,坚决杜绝出现类似“你敢种、我敢铲,坚决消灭苞谷杆”等过激标语;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用,坚持正面引导,统一口径,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宣传基层一线的先进集体、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报纸上有栏目、电视上有图像、网络上有页面。

第五,抓好督促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实效,必须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要按照“全随机、全入户、全数据、全留痕、全负责、全反馈、全整改、全通报”督促考核机制,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方式,市里重点督查县(区)4位领导示范点、轮流抽查乡镇示范点,县(区)重点督查乡(镇)4位领导示范点;市县要对示范点进行“月排名、季通报”,督查结果同时报纪检和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成效好的,要通报表扬;对工作推动差的,要采取下发工作提示单、通报、诫勉等方式进行问责。

同志们,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事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我们一定要上下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场硬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决打赢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硬仗!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