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计划总结 > 意见建议 >

意见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发布: 2022-06-06 09:40:20   阅读: 次 【   

今年是“十二五”重要的一年,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那么,如何确保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市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发展目标呢?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市工业园区转型跨越发展的途径,民进市委会对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表明,我市工业园区基本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发展势态良好,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规划、科学布局、研究政策、强力推动,走出一条集约化经营、集群式发展的路子。

一、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势态喜人

(一)园区体系初步形成。我市工业园区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2002年到现在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到集群的过程,多数园区都具有先建设后规划的特征,园区内企业、生产发展优势比较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15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开发区园区1个,县级园区13个。

各县(市、区)13个工业园区中,除阳城安阳工业集中发展区(阳城建瓷工业园区)有较规范的管委会外,其余都是由工业园区所在乡镇政府代管。最近,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巴公扩权强镇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但机构尚不健全,也没有规范的运行模式。除陵川礼义铸造工业园外,其余14家均编制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除阳城芹池煤化工业园外,其余14家均编制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区域环评编制方面,已完成区域环评的工业园区有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阳城安阳工业集中发展区、阳城芹池煤化工业园、阳城演礼工业园、泽州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泽州南村铸造工业园和泽州大阳铸造工业园8家,其余7家均未完成。

(二)产业定位趋向明确。各园区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进行产业定位和布局,逐步形成了电子新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煤层气、铸造、陶瓷等优势产业。现有入住规模工业企业63户,总资产816.1亿元,共有从业人员80450人,完成销售收入455.7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58%;
实现利税46.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工业企业的16.72%。

(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园区经济迅速壮大。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税收13亿元;
2012年,6大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到5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89亿元、税收15.7亿元,分别提高了61.76%、58.03%、20.77%。

(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匠工业园区金鼎煤机、中道能源落地;
南村新兴产业园区动工新建煤机装备制造项目,液压锚杆钻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晋城科通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从事电子衡器、自动计量控制、led显示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兰花集团在巴公装备制造园投资建设了华明纳米材料、清洁能源等企业;
兴高焦化集团在高平煤电化园区投资建设的融高太阳能、维高水泥等企业。各园区积极加快技术研发和改造力度,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有新突破。

二、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园区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约发展的因素日益凸显。

(一)机构有待健全,项目落地困难。管委会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由于大多数工业园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工业园区所在乡镇政府代管,而很多工业园区都存在跨几个乡镇的现实情况,协调工作难度大,加之园区管理机构编制、职能都不明确,运行很不顺畅。园区管委会还没有真正融入园区企业,更谈不上为企业协调服务。一些县(市、区)、部门对工业园区建设重视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还存在等、靠、看等思想。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园区用地非常紧张,严重影响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项目落地。天泽集团在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的项目用地已拖了几年,至今尚为完全解决。

(二)经济总量偏小,要素制约突出。园区内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比较少,支撑“十二五”发展的后劲不足。规划协调不清晰,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多数是先布局企业后规划建园区。园区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导致园区发展滞后,上级政策不能享受,资金、土地等环节得不到有效协调,推诿、扯皮现象得不到理顺,园区内的重大问题与地方纠纷长期影响限制了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服务不到位等情况。据了解,入园企业上项目,需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和规划局等三家单位分别进行土地测量,时间拖的长,企业还需重复投入,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程。

三、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园区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已成共识。为牢牢把握工业园区加速发展这一条主线,加快推进园区转型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创新领导体制。各县(市、区)要把园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调度,实行人、财、物等要素向工业园区倾斜。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精简园区内设机构。整合部门派驻机构,部门派驻机构的人事管理以工业园区为主,其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前征得园区的认可,有关部门要按照“放权、放活”的要求,充分授权派驻机构与园区相关职能机构,确保规划、报建等审批手续在园区内及时办结。三是完善财政体制。坚持谁投资、谁服务、谁受益的原则,激发各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培植新兴财源的积极性。

(二)优化规划布局

一是园区升级申报。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争取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明确区域规划。对园区的企业,从新给予高标准、高要求的系统定位,将现在的“一区六园”改为“一区八园”。建议调整一个园区(将阳城芹池现代煤化工工业园调整为阳城陶瓷产业工业园),新增两个园区(晋城市新能源科技创新园、泽州铸造产业工业园)。三是优化功能规划。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城镇化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两张皮”的问题。

(三)完善产业规划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努力构建特色工业板块。特别是要总结近几年来我市煤炭转型的经验,明确园区产业定位,通盘考虑全市产业布局。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依托园区现有产业基础,实施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创新驱动、合力推动,集中打造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核心产业基地。三是提升传统产业。我市拥有冶炼、铸造、陶瓷、丝绸、麻纺、汽配等传统产业,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增加科技含量,壮大和恢复这些传统产业,申报知名品牌和技术专利,入住工业园区,使晋城生产向晋城制造、晋城创造迈进。

(四)突出招商引资

一是精选招商对象。在招商对象上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要深入研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的投资方向,跟踪掌握其投资动向,建立沟通渠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实现重大项目的成功引进。二是优化招商方式。在招商方式上由点对点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招商中介机构,建立招商引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合作关系,拓宽招商引资的范围。三是强化招商力度。在招商力度上由全民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对于新的招商项目各园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

(五)突破要素制约

一是破解土地难题。要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要组织对工业项目用地进行一次彻底清查,严格落实《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鼓励“零增地”投资。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加大各级财政对园区发展的引导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乘数效应;
支持园区建立独立的投融资平台;
发挥企业融资主体作用,鼓励园区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私募股权、集合信托、产权交易等方式融资;
采取bt、bot、特许经营、共建、合作等方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等参与园区建设;
支持园区综合开发赚钱,政府将园区内的经营性用地安排园区经营,将拍卖的收入用于园区的自身发展。三是破解人才难题。要培养一批经济管理干部、企业家,要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的研发作用,把晋煤集团的研发中心和开发区的科技中心及科研所进行整合,人尽其才。

(六)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优化政务环境。省级园区要完善机构设置,健全行政职能,逐步建立园区政务中心;
规模偏小的园区要联合有关部门,组建全程代理中心。要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入园项目“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确保“园区事务在园区办结”。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要规范收费行为,园区管委会可会同物价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政策,编印涉企收费手册,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实行集中统一收费。要规范检查行为,部门入园检查应提前告知园区管委会和检查对象,严禁对同类问题进行多头、重复检查。要适应园区服务社会化发展趋势,引导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鼓励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园区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创业发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要建立市级领导挂园区、联企业、抓项目责任制,及时帮助解决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积极协调和理顺园区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等扰乱正常施工的违法行为,抓好征地拆迁安置,改善园区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

总而言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应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实行园区工作“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点评,一年一总结”。市园区办要定期组织对园区项目投资进度、投资效益、开工率、竣工率、合同履约率及规划执行等情况进行专题督查,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园区发展情况,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