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专题党课 >

意见建议

专题询问纪实

发布: 2022-12-06 17:10:07   阅读: 次 【   

问“溪”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樟树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侧记  

“请问:我市草溪河综合整治是从哪年开始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过一、二期的治理后,为什么今年入春以来,草溪河的水质还会多次恶化?至今为止,治理现状怎样?预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12月27日下午 ,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办主任黄辉一番“连珠炮”的提问,有备而来,拉开了我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的序幕。  

序  幕  

在2012年2月份召开的樟树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就把对草溪河的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作为今年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代表们的一致赞同。草溪河作为樟树的“母亲河”,全长 29.8公里 ,贯穿城区,与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沿线企业产能的大量增加、城市管网排污有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渗漏甚至直排情况日益严重,使草溪河的水质日益恶化,特别是夏秋时节,臭味熏天,群众戏称为“龙须沟”。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草溪河综合整治力度,连续多年列为全市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进行了整治。市人大常委会也顺应民意、密切关注,先后采用了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意见建议办理等监督手段积极跟进,但收效不明显。草溪河水质仍不时发黑发臭,市民意见很大,纷纷要求加大对草溪河的整治。  

整  治  

自2010年全国人大首次对中央决算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以来,由于专题询问能直指问题、直面交流、直接深入,监督的刚性更强,已逐渐成为各级人大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方式。对草溪河的综合整治列入人大监督计划后,市人大相关部门随即制定方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沿线群众进行了实地检查、调研、视察;对沿线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邀请治污专家对污染原因进行会诊;多次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听取涉及草溪河综合整治的相关部门情况汇报,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在着力改善草溪河水质上做了不少标本兼治的工作,引清水、治污水、堵漏水、添活水,水质有所改善,市民也比较满意。政府及相关部门力争用一个好成绩来回应人大的询问。  

询  问  

“草溪河经过前期综合整治,城区水质好转,但下游水质仍然较差,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由于草溪河河床坡度太小,加上未及时清淤,如何解决草溪何的源头活水?”“沿线工业企业有没有排污不达标?有没有偷排情况?”人大常委会委员们一个个尖锐问题的提出,相关部门开诚布公的回答,使专题询问进入到高潮。  

对草溪河进行专题询问,支持了政府工作,回应了市民的关切。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陈国斌带领市政府办、城管局、环保局、水利局、城建局、工信委、畜牧水产局主要负责人和相关科室同志近30人,提早来到会场,对本次专题询问的重视可见一斑。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草溪河综合整治情况的报告后,委员和代表们立即围绕草溪河污染的原因、现状、采取的措施、治理的效果和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近10个问题,提问者不留情面,应询人不回避问题,双方你问我答,再追问再回答,整个会场气氛凝重而热烈,可以说,问出了深度和水平,答出了责任和承诺。最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勤强调,草溪河污染成因复杂、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治理难度大,但不管困难有多少,我们一定要把草溪河治理好,给市民一个交待,不但要治标、而且要治本;不但要短期见效,而且要有长期根本的好转。询问始于问,但应不止于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询问会上委员和代表们提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要明确草溪河综合治理的主体,不要九龙治水,各不负责;要加大沿线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的监管,不留死角;要从根本上解决草溪河水能来能排的问题,即要加快引进源头活水、加大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等。市人大常委会对专题询问意见建议落实情况还将密切关注,跟踪督办,使草溪河真正能成为樟树城市的一个亮点、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整个专题询问历时二个半小时,20多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意犹未尽。陈国斌副市长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感谢大家的真知灼见,市政府一定会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在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加大相关职能部门执法的力度上下功夫,全面彻底地把草溪河治理好。  

市电视台、樟树通讯等新闻媒体也及时向全市人民进行了全面报道。专题询问把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融为一体,增加了政府工作和人大监督的透明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了政府部门解决复杂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升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刚性和权威性。委员们纷纷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在今后的监督工作中,还应加大对涉及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密切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的力度。  

   

链接  

专题询问让人大监督更具刚性  

程序更具规范性主题更具针对性 意见更具约束性  

从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常委会的专题询问已经逐步走向机制化、规范化,成为经常性的监督方式。同时,这一模式也逐渐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所采用。  

监督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常委会的神圣职责。专题询问,就是人大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推进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能解决到位的需要。  

专题询问是人大在监督手段和形式上的创新,它要求政府部门负责人必须到会回答常委会委员们的提问,与委员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专题询问主题的针对性更强,所涉及的工作更为具体,因此形成的监督力度也更大、实现的监督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有计划、有准备、有重点、有交流的监督模式,专题询问为常委会委员们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委员们实现了意见的集中表达和集体监督,这既有利于表达意见的一方和负责解决问题的一方相互理解各自立场和态度,也有助于委员们切实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人大常委会的尊重。  

专题询问必须“一针见血”,才能起到监督实效。为避免刚性的“责问”成为柔性的“查问”,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做到监督项目“任务、人员、时间”的三落实。有的常委会委员就表示,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怎样能够保证质量是今后工作当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专题询问没有规定严格的刚性制度和硬性效果,弹性还比较大,但相较于以往的监督手段,还是有明显的进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专题询问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人大工作与政府工作同步推进  

在全国、省、市开展的专题询问中,主题基本围绕着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决策、保障民生中的重大事项、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展开。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专题询问的主题,确保了专题询问更富实效。这让常委会的工作与政府的工作实现了同步推进,政府将工作做到哪里,人大就将监督开展到哪里。  

为了让人大的监督更具实效,更能切中要害,就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善于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提出务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地对政府工作开展监督。  

监督更具强制力和约束性  

如何让专题询问避免成为人大代表和部门负责人之间的“茶话会”?如何让专题询问中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切实反映到政府工作之中?就需要加强同“一府两院”的沟通,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交换意见,督促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  

按照专题询问的有关程序要求,政府部门的答复情况将作为审议意见和建议转送政府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也要报告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询问作为监督的新手段和模式,在监督力度上比以往有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提升的空间,应该增强专题询问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当专题询问得不到满意答复时,可以依法启动更具刚性的监督手段,专题询问或许可以看成是为将来启用更具刚性和约束力的质询制度所作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