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工作报告 > 调研调查 >

意见建议

少数民族山区通村公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 2022-09-18 08:50:11   阅读: 次 【   

**县少数民族山区通村公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对于加快少数民族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通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文化和物资交流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快民族乡山区通村公路建设,改变**民族山区通村公路建设落后的现状,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积极思考,采取有效对策措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通村公路建设。下面就以我县华山瑶族乡为例,对抓好少数民族山区乡通村公路建设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一、基本现状  

华山瑶族乡是**县的一个偏远山乡,总面积3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3118人。至2008年底,全乡未启动一条通村公路建设。今年,该乡通过抢抓通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机遇,加大向上争资立项工作力度,广泛动员村民筹资修路,已启动3条通村公路,其中:小溪5.8公里通村公路于今年5月26日峻工,中华村4.1公里、黄家村2.4公里通村公路正在建设当中,届时,该乡通村公路落后的状况可得到有效改善。总的来说,该乡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还是存在发展滞后,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这也是许多少数民族山区乡共同存在的问题。目前,全乡仍有5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占村级数的85%,其中已修但还未畅通的有2个村。大多数村都是一些“羊肠小道”,给广大瑶族同胞出行带来极为不便,直接影响全乡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规划问题。由于地理因素,华山还没有有效的村级规划,中心村地位不明显,全乡自然村数量多、分布散,道路总里程长,村道布局呈现“发散型”,村级道路的专项规划也相对滞后,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造成通村公路建设成本高、效能低、重复建设等问题。另外,断头路影响通村公路建设。与华山乡接壤的塘市镇是华山乡瑶民外出必经之地,该镇贤江村至贤江水库存在一段断头路,贤江村至田乾村路段仍未水泥硬化。这两条路是华山乡老百姓出行的主要干道,塘市镇这些段头路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华山乡村民修路的积极性。如华山乡里白村有些老百姓称,只要塘市镇的田乾村修好了路,里白村的1.1公里通村公路就可以开始动工。  

     2、资金问题。通村公路建设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缺乏。华山乡属大山区地形,境内沟壑纵横,修建公路投入的资金比平原和丘陵高35%左右,加上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有限,需要地方配套,而县财政又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每建设1公里农村公路,就需要30万元左右,按照省、市、县每公里补助16万元,另外还有14万元的资金缺口,资金缺口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村公路建设的进度。另外,村民居住分散影响筹资。由于山区居住分散,许多自然村就是寥寥居住着几户人家,甚至有些居住户是“独占山头”,修通公路,他们会认为对自己受益不大。抑或有些村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严重影响村民的筹资积极性,特别是给集体资产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3、施工条件问题。华山属偏远小山乡,对于通村公路建设,施工条件特别艰苦,有些地方缺水、缺石、缺沙,这些施工用的原材料都要到山外面去运,运输成本极高,也就相应提高了建设成本,对于工程施工承包者来说,更愿意去承包那些施工难度小,外部环境优,建设利润高的工程。尤其是对于工程款问题,更是不愿垫付,对收回投资成本信心不足。  

     4、管理问题。通村公路建设要实现长期效益,还在于质量管理和养护管理。目前,该乡通村公路建设操作简单、规范性差,施工队伍杂,技术指导力量薄弱,很难对建设质量做到有效监管。通村公路只建不养或难以养护等问题较为突显。  

三、民族山区通村公路建设的有利条件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2、广大干部群众修路热情高涨。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就是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在今年召开的**县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和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时,就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多件关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都认识到加强通村公路建设,是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体现。县委、县政府实施村村通工程正是民意使然,人心所向,时代要求。当前,群众有呼声,政府有举措,基层干部有行动,合力推进新一轮通村公路建设的高潮已经兴起。  

  3、通村公路建设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的路通了、宽了,水能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电足了,各种农业机械将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通行条件的改善,优化了投资环境,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逐步实现了一村一品。三是增加农民收入。过去由于交通非常不便,农副产品运输困难,成本增加,无形中减少收入。如有些地方在修路前农民卖一头猪,仅人工费就需要50—80元,路修好后,按户均一年卖5-8头猪计算,就能多收400多元。四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路通后,农民走宽敞路、坐公交车、喝自来水,沟通信息打手机,学习科技就上网,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五是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搞经济面向世界,学政策看中央文件。实践证明,大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切入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四、推进少数民族山区通村公路建设的对策措施  

**在加快民族乡通村公路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走“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养并重,加快发展”的路子,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及交通部门的主导作用、乡政府的主体作用、村级集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  

 1、结合乡村实情,搞好规划设计。 **少数民族山区乡通村公路建设,必须坚持规划优先,确保有序协调发展。按照通村公路建设新要求和新标准,结合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做好通村公路在各个实施村的建设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是坚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做到四结合。坚持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与示范村整治工程相结合,坚持与农村资源开发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统筹规划,与通乡道路建设相结合,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到“先通后畅”。在满足通村和车辆等交通工具通行要求的前提下,实施生态建设,避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以老路拓宽为主,尽量减少拆迁。贫困村按照先通后畅、逐步提高路面质量的原则,先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实现通村公路的村,可以有条件的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使通村公路等级一步到位。三要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发展,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好乡镇 “出口路”的建设,一手抓好农村“经济路”的建设,使乡村通道发挥实效。四是坚持量力而行,对通村公路分步实施,合理制定好建设方案和计划。研究制定通村公路建设方案,把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与交通量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虑,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和利用旧路资源。  

 2、研究落实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 通村公路建设的核心是政策问题。通过研究落实政策,引导好、调动好、保护好各方的积极性。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乡、村两级组织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制定相关资金补助政策。补助政策要体现三个原则:首先是先建后补与工程进度同步补助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实行验收制度,验收达标或按时完成工程进度才给予补助。其次是“谁困难补助谁”原则,加大对有资源优势但又属于贫困村的补助力度。再次是“谁积极奖励谁”原则,对修路积极、工作先进的村给予项目奖励,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二是积极争取有利于通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一套长效稳定的建养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用足用好政策,特别是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我们在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学会运用这种民主的办法,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四是尊重农民意愿。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防止和避免增加农民负担,依法征地拆迁,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通村公路的建设与日常性管理结合来。   

 3、多方努力筹资,用好项目资金。结合**县情和政策优势,多方努力筹资,积极探索并建立多元化的通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积极走出去,尽最大努力争取省、市、县对口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广开门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并捆绑使用好这些资金。二是发动全民聚积社会资金。在不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农民自愿集资投劳,争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捐款,动员在外工作人士为家乡的交通建设作贡献,形成“一方建设,多方支援”的局面。三是使用资金精打细算。加强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按规定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格控制支出,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或挪用。支出过程中,做到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复测算,制定好用款计划,保证每笔资金都发挥最大作用。  

4、加强资金监管,规范工程操作。对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做到工程有设计,施工有资质;建立监督、社会监理、施工单位自检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和“建设、施工、监理”的责任制,对通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安全、基建程序,严格把关监督,不定期地对公路建设进行检查,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民主决策、公开办事、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通村公路建设工程。组织群众进行民主选举,选出威信高、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组成工程建设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在工程的招投标和施工中,坚持程序公开化、决策民主化,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  

 5加强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工作体制。成立相应的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通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检查、监督、协调、指导工作。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保证通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二是建立考核机制。通村公路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乡村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三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交通部门要积极主动,不等、不推、不靠,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合作,抓好乡村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水务部门要做好防止水土流失的规划;财政部门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乡镇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县委统战部  

张 华  

2009年8月24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