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以自主作业为桥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李龙华)

发布: 2022-10-28 11:00:12   阅读: 次 【   

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未来作准备,今天的学习方式将决定明天的生活方式。世界汽车大王卡耐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新的学习方式要培养的,正是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为学生幸福的明天着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与时俱进的抉择,是对新世纪教育的要求。为此,在高段语文教学中,我重视了自学课文的学案设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让学生与课文对话,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以自主作业为交流的平台,在师生间、生生间展开广泛的对话,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品质。实践证明,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交流对话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指导自主作业,培养自主探究  

叶老曾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的理想,教师就得开放教学的思想,开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开放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能力等的限制,如果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让他们放任自流地学,就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让课堂更富有效率和民主化,为把写作业实实在在地引进阅读教学课堂,从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着眼,让学生写得具体,写得充分,写有实效,我遵循“目标引领、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的教学思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以“静态学习”的方式呈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好学案引领学生自能读书,把自主阅读和自主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与课文发生对话,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  

我把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的“目标引领”学案设计为:  

一读:朗读(2遍以上),要能读准生字字音,分辨并记住生字字形,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思: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写得怎么样;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学习;提出在学习中的疑难困惑问题(1个以上)。  

三练:1、字词训练。抄写一类生字(两遍),找最相似的形近字1-2个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用生字组词或扩词;挑选多音字(1-2个),根据不同读音组词;抄写好词(5个以上)佳句(2句以上)积累;自选词语(2个以上),写出它们的近义词、反义词;挑选新词或常用词语(2个以上)造句;找出新词或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写出自己的理解。  

2、句子训练。挑选疑难句子或重难点、关键句子或留有广阔思维空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悟、理解;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挑选句子(1个以上面)缩句;改文中的反问句为陈述句;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各1句以上)。  

3、段的训练。挑出最喜欢的段或感受最深的段,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4、修辞。抄写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段,并练习仿写。  

 “一读、二思、三练”的“目标引领”学案由教师打印好,每生复印一份,要求贴在语文书的第一页,便于随时翻阅,起好一个阅读导向作用。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文,把一些词句等训练明确化。不是每一课,每一次作业都要照此面面俱到。依据课文特点、学生经验能力,允许学生增删目标,丰富目标,不同学段、不同的课文写出的自学作业可有所侧重。凭借这些“目标引领”内容,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作业行为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学生遵循“目标引领”内容展开自主学习,读有指向,思有目标,练有内容,学生就能做到边读边思边写,不断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时的教材就变成了一个例子,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凭借。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学生结合“目标引领”的内容,挑选了“天涯海角、安慰、凄凉、寂寞”等词语进行积累,就“陆续、简陋、危险、野蛮”等词语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用“畏惧、恐惧万分”等词语进行了造句练习,挑选了“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等句子写出自己的感悟,提出了“鲁滨孙在住所前插下杨柳桩子,这对防御野人起了什么作用呢?” “开头说鲁滨孙遇到困难一点也不畏惧,为什么后面却又说他遇到了野人后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生活”等有价值的问题。“预习提示”的问题: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问题大,有一定的难度,是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人物品质的一个重点。从写的作业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只能达到五、六层。于是我就把他作为第二课时合作探究的重点,来达到对人物品质的把握。  

一读、二思、三练”这样的自读导向,贵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实实在在地动笔。由于提供的是如何学习课文的方法,作业的具体内容多由学生读中决定,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可说是放手又不放任,是主导与主体、扶与放的有机结合。这样的作业练习,保证了读书、思考、写作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发自内心与教材(课文)发生对话,与作者发生对话。学生自读中的感悟,学生冥思苦想后的豁然开朗,学生在学习中捕捉到的灵感,享受顿悟的欣喜,不是教师的精彩讲解所能有的。学生的读、思、写,凭的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又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作业,既是在积累语言,又是在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言训练实在。写出的自学作业,可以说是酸、甜、苦、辣的结晶。这样的自主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必能陪伴学生一天天走向知识的殿堂,让学生不断品尝到自我成长的快慰。由于每一次作业都有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在闪耀,都不同程度地呈现了学生思维的果实,挖掘了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伟大,学生自信、自强的意识就越来越强。  

多读多写,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过程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的有效的学习。学生在读书中的自悟,写出的对词、句的理解,以及还有哪些句子不懂,哪些地方不明白,向教材发出的质疑和问难,无不体现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有力地培养着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在自我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二、达成交流对话,培养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深化;自主探究结果好比是作文的素材,合作探究好比是对这一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如何将自主作业转化为教学的资源,让它产生更大的激励功能,我认为进行交流与对话是关键。因此,我让阅读课的第二课时主要以“动态学习”的方式呈现,以自主作业为凭借,让它成为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连接课本与师生的一座桥梁。这时,教师要着力营造的是一种交往互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相争论时激情飞扬,在质疑解惑后惊喜万分,让爽朗开心的笑声溢满课堂,让师与生、生与生在互动中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  

首先,在同学间开展交流。方式是同桌或小组内进行作业检查、交流。借助自主作业的检查、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反思自我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促成自我与文本再次对话,对自主作业进行修改、完善。  

其次,针对疑难、困惑,在同伴间、小组内展开对话。在对话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想交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解疑、解惑,共同进步、成长。  

第三,在此基础上,在班级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又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交流对话的步骤、内容、方式通常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由学生1—2人读自主作业,在全班交流、欣赏、评议。  

2、重点抽查了解自主作业中挑选并理解的词语、句子及阅读中有独特感受的句段。如句子“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一同学是这样谈自己的理解感受的:“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没有任何人与他进行沟通,没有人与他交谈。这样的生活的确很难过下去,不过鲁滨孙还是凭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生活着。” (《鲁滨孙漂流记》)  

 3、就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疑难及困惑,鼓励学生提出来或向教师发问,然后组织有效的讨论、交流活动。教师也可围绕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时提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使教学的重点目标得以落实。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前四个自然段多次描写到“冷”,这是为什么?在讨论中,学生就逐步明白了“冷”既指自然环境“冷”,又指社会环境“冷”(坐马车的人、小男孩、爸爸等),这样一来,对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挖掘也就更丰富了。  

4、交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方法上的感悟。  

这四个方面交流对话的内容,不是平均用力,通常把二、三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要努力消除学生对话中羞怯、畏惧心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理解、看法,讲出自己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让不同的观点产生碰撞。教师要顺学而导、适时点拨,既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又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做到“精要点讲”,开启智慧,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正确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就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不论是同桌或小组内进行的作业检查、交流、对话,还是在全班开展的广泛交流与对话,合作探究的意识熏陶蕴藏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对疑难及困惑展开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探究的品质。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趋正确,更趋全面,更趋深刻。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学生就一定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习得有用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心灵和精神得到有效的充实。  

   

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交流对话” 教案一例

 

《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学生按学案指向,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抽查“自主阅读”情况。

1、朗读。你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吗?

2、能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吗?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预习提示”问题: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学作业”中各自做的情况,互为补充,使答案渐趋完整。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主要从吃食、居住、安全、孤独等四个方面)。

2、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段中感悟出来的。

3、你对文中哪些句、段还比较感兴趣,挑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4、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同学和老师提出来的吗?先在小组内提出,讨论、交流;小组解决有困难的,再全班讨论、交流。

四、总结课文。

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如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

1、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启示。

2、教师谈自我启示,提出希望、祝愿。

五、拓展作业。

1、以《鲁滨孙回国后》为题,续编故事。

2、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