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应用材料 > 研究实验 >

意见建议

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特色产业研究

发布: 2022-10-21 17:40:05   阅读: 次 【   


    摘要:文章在分析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走自主创新与发展特色产业道路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基于特色产业自主创新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特色产业;自主创新;建议
 
    非公有制企业是是武陵地区经济中富有活力的新的增长点。“赢得竞争优势、夺取领先地位、获得更大效益”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新景观。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只有基于特色产业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三大优势,即本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一、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与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
 
    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中间力量,其提供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2005年高新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万家,高新区全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亿元,在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占到80%以上,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在专利发明、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贡献率虽还远未达到上述水平,但它们已经成长为本地区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支有生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地区国民经济以年均约9%的速度增长,而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接近20%。目前,武陵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接近50%。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发展高技术产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武陵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在武陵地区新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紧迫的战略性课题。
 
    二、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武陵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2%,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部研究经费的约30%,既低于国内的40%,更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同时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目前,武陵地区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不想创新。有关资料表明,武陵地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几乎没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7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创新的投入产出方式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二是企业既定生存发展模式选择也制约了创新内在动力的形成。创新能力很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很少。三是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第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不敢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缺乏创新管理的基本经验,无力应对创新的巨大风险,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而且,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平均寿命不长,也致使创新动力不强。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等死,一旦创新就快快找死”。
 
    第三,缺乏创新人才,研发能力有限,企业不会创新。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仅靠自身的力量太过薄弱,而企业间及产学研的经常性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不能通过在“实践中学”的学习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提升。产品换代升级慢,更新周期很长。
 
    第四,金融体制不配套,融资困难,企业不能创新。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武陵地区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中都遭遇融资瓶颈。而且受美国金融震荡的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的资金供应链还会越来越紧。
 
    三、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基于特色产业自主创新的途径
 
    第一,立足科学发展观,在武陵地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武陵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自主创新的方向。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严重存在着对资源过度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因此,在新纪录项目的申报、审定和发布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新纪录项目的导向性,重点挖掘那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有着重大价值的重大创新项目。引导企业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阶段,经济稍发达地区应加大原创性研究投入,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改善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而相对落后地区则应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培育和完善市场体制,注重中间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第二,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武陵地区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粗放型增长方式及其导致的结构不优、支柱不强、产业不高、效益不佳是制约武陵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因此,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重新构建武陵地区的支柱产业。武陵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与优势产业的生产力布局相衔接,考虑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从本地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承受力出发,利用武陵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组合。为此,一是发展能够发挥资源要素优势,尤其是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并适时淘汰一部分优势不明显、市场前景不乐观且与东部发达地区难以竞争的产业;二是发展加工业,促进主导产业由资源输出型向资源加工型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提高比较效益;三是发展具有高回报的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与周边地区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区域内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四是发挥武陵地区科研、教育和人才优势,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企业的形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以科技力量推动武陵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第三,武陵地区各省市应根据比较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了促进武陵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应根据武陵地区各地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能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经过改进、更新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工艺;二是高技术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扩散,不断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和优势,将传统产业提升为新的产业群体。
 
    第四,增强融资能力,建立良性的投资基金运行机制。融资能力不强、用资力度不足是造成武陵地区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从中央项目人均投资来看,武陵地区获得的政府投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差甚远,资源优势无法借助资金支持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该地区落后的关键。目前中央投资只占基建基金的20%左右,在国家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要求增加政府投资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单靠政府的投入,必须鼓励吸引计划体制外的民间资金和武陵地区以外资金的注入,建立武陵地区的良性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为此,一是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筹措能力,大胆创新,广开多种筹资渠道,如集资办厂、集资修路、加快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通过股票市场或发行债券筹集发展基金,通过搞活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实力,构造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有序流转的内在机制;二是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国内资金来武陵地区投资办厂,适当放宽产业限制,鼓励东部产业向武陵地区转移,既要发展高层次的科技产业,也要积极接受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建立完善和高质量的招商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形式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来武陵地区投资兴办企业、设立子公司或购买经营状况欠佳的企业,加大外资对武陵地区投资的力度;四是建立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证券、股票等资本市场,建立武陵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银行、投资公司等多种投资机构,加强对民间资金的集中利用,充分发挥好这些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武陵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第五,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企业间的竞争问题是21世纪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企业间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提高这一能力,必须建立科技创新体制,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首先,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就必须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和技术进步主体,为此,需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构建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企业创新机制,利用约束机制,使企业及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没有冒风险犯错误的动机,减少企业家落马现象。其次,利用激励机制,发挥创新者、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改革现行科技管理体制,鼓励当地科研院所联合大专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社会化步伐。
 
    第六,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培育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武陵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是知识、技术的差距,而且存在教育差距。培育和吸引人才是提高武陵地区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武陵地区各省市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抓好人才的保护、引进、使用等工作。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加优惠政策,广泛吸引高级人才。要根据人才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各种合理要求,建立并完善对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和相应政策体系,使知识的价值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改革利益分配制度,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入股,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员利益分配机制。
 
    第七,重点突破,加快武陵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武陵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在四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一是北部地区以恩施、黔江经济带,中部地区以张家界经济带为主,形成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从而带动武陵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整体推进。二是以武陵地区的恩施、黔江、张家界、吉首、铜仁五大中心圈,使其成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三是通过武陵地区资源富集区的带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如在湖北省的恩施、建始和巴东建立铁矿基地;在贵州省的铜仁建立汞矿基地;在湖北省的恩施、湖南省的张家界建立制造业基地;在武陵地区建立以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基地;依托武陵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建立武陵地区独特的生态旅游圈;依托武陵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水电,选择相应的工业园区,建立一批有色金属开发利用及机电制造业基地。四是利用武陵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如恩施市、张家界市等,建设中心区域经济加工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促进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在强调武陵地区必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发展武陵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仅要利用好武陵地区的资源和市场,还要利用好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市场。科技优势不等于创新优势,关键是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知识创造能力并不决定一切。比如北京在知识创造方面有鹤立鸡群的优势,但创新能力上却落后于上海。广东的知识创造能力在东部地区仅有中游实力,但在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突出优势使之仍有较高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武陵地区各地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弥补弱势,发挥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与武陵地区合作,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支持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参与武陵地区产业的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陈烨.发展恩施特色经济的思路与财税对策[J].当代经济,2007(10).
    2、陈烨,杨秀奎.论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成本管理[J].知识经济,2008(10).
    3、陈烨,杨秀奎.论武陵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市场论坛,2008(6).
    (作者单位:陈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刘峻,恩施州地方税务局清江分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