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副市长在201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 2022-11-30 09:50:08   阅读: 次 【   

副市长在201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总结全市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市政府对召开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刘市长对开好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就做好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强监管、保安全,抓标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监管方针,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放心。2012年,全市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9%,兽药合格率为75.3%;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合格率为76.1%;没有检测出“瘦肉精”成分。二是标准化生产有力推进。全市已制定涵盖粮作、经作、水果、畜牧等主导产业的农业地方标准(规范)9个。2012年,全市兴建粮作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区122个、166.79万亩,建成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27.17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258个,申报创建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3个,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不断加快。全市已完成昭阳、鲁甸、巧家、永善、绥江、威信6个县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定面积达320万亩;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9个,“三品”年产量达到xx万吨;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个(昭通苹果、溪洛渡花椒、马楠半细毛羊)。四是检测体系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级检验检测站1个,县级检验检测站1个;在建县级检验检测站5个;立项待建市级检验检测站1个、县级检验检测站4个;启动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已在鲁甸县12个乡镇建成并运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逐步健全,为及时有效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有效实施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虽然我市工业化落后,污染较少,山青水秀、天蓝土净,农产品质量总体上绿色生态。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来看,伴随着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传统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渐减弱,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的技术性壁垒的作用在逐步加强。近些年,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阻碍国外农产品进口,设置了更高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经常由于经济实力和实验条件有限,很难达到要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也相继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如果不尽快改变我市农产品质量状况,农产品生产销售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从近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来看,如果产品的质量安全出了问题,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把整个产业搞垮。比如三鹿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150亿元,但毒奶粉事件后企业身价毁于一旦。还有2008年的蒙牛“三聚氰胺”事件、2010年的海南豇豆高毒性农药残留超标事件等。从我市自身情况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更是任重道远,一是安全隐患多,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农业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农业生产环境局部逐步恶化、农产品生产者安全意识不强、农业投入品不合格、农业生产操作不规范、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许多隐患;二是标准化率低,传统生产凭经验种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标准化应用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一些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没有完全落实进货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登记制度,农资质量优劣及农资流向难以确定,优质农产品未能体现优质优价,农业标准化的推行任重道远;三是监管能力弱,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等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四是检测水平低,我市目前农残检测仍然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这种低检测水平经不起先进地区的市场检验,不能为执法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012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昭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年例行监测的州市之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在昭通抽检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皆为100%;但第三季度在昭通抽检时,蔬菜合格率仅为88.9%,另有一个猪肉样品磺胺间甲氧嘧啶严重超标,检测值达1850微克/公斤。对此,国家农业部陈晓华副部长致信省政府孔垂柱副省长,孔副省长和刘市长专门作了批示,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果断措施,加大监督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因此,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充分把握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民生民利、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乃至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为支撑,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为重点,切实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力争用6年时间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由全省中间水平提升为全省先进水平。具体目标为:2013-2014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50%以上达到无公害标准,“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130个以上,农贸市场鲜活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2015-2016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全市主要农产品65%以上达到无公害标准,“三品一标”认证累积达160个以上,农贸市场鲜活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2017-2018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45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80%以上达到无公害标准,“三品一标”认证累积达190个以上,农贸市场鲜活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在农业生产中全面推行。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宣传培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当前,全市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消费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为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广泛宣传安全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加强自律,倡导消费者消费有无公害、绿色食品等认证标志的农产品。二要积极开展专题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执法人员开展农残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等农业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农资、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等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三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各级农业、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无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给予教育和打击。尤其要加大对典型伪劣农资案例的查处打击力度,开展现场说法、现身说法,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方的目的。
(二)加强标准化工作,将标准贯穿农产品的全过程。标准化的本身就是农产品质量的规范和内容。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质量安全。多年来,昭通农业更多领域是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富有较强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地方农业标准还很缺乏,目前全市制订地方农业标准仅9项。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昭通现行的农业标准体系,除了生产领域的不足外,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地方标准更是严重缺失。在下步工作中,一要加快制订和完善标准。根据昭通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逐步建立一套切合我市实际的农业标准体系,用标准规范采收、分等分级、贮运产品、检测质量,用标准引导消费、促进销售,使农业标准能切实贯彻到企业和农户。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注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或技术法规相协调。二要推进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和建设苹果、天麻、林产业、畜牧业、粮食、烟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的要求,加快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三要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体系比较完善的生产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鼓励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在绿色有机认证方面,到2016年要达到大县至少新增3个、中等县至少新增2个、小县至少新增1个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四要积极培育著名商标。完善企业为主、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商标战略,增强企业商标意识,引导做好商标注册、使用、宣传和保护工作,积极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16年,全市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60个以上,优质农产品国内知名品牌2个、云南省著名品牌10个,每县区至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个。
(三)建设检验检测体系,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一要加强监管机构建设。2009年,市级在市农业局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是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政机构成立十分缓慢,目前,11个县区仅有鲁甸、巧家2个县县级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仅有鲁甸1个县在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市、县、乡三级无论是机构、技术力量,还是仪器设备、监管人员,都不能满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各县区要尽快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做到县农业局有监管股、乡镇有监管站、村和市场有监管员,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都处于质量安全监管之下。二要加快检测站建设。目前,全市市级检验检测站建成1个(畜产品检验检测站)、立项待建1个,县级检验检测站建成1个、在建5个、立项待建4个。没有立项的县,要尽快争取早日立项;立项待建的项目,要做好建前筹备工作;在建的项目,要严守纪律,保证质量;建成的项目,要尽快完善机构,充实人员,严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三要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注重抓紧建立一支高效的监管队伍,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地监测、生产指导、技术培训、行政执法、抽样检测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机构没有落实之前,要先确定人员专职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村级农技员和动物防疫员要同时承担起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
(四)抓实关键环节,对农产品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范围,消除监管盲区。一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我市农业投入品进货渠道乱、经营门店多、品牌名目杂,极不利于农产品安全生产。要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农资市场监督检查,督促进货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登记制度的落实,规范农资经销行为。二要加强生产过程监管。经常深入主要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水产品、畜牧养殖基地,了解农民安全用药情况,指导建立生产记录,严查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加强用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的宣传和规范安全用药的培训,加强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保障上市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三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对城区主要蔬菜批发市场开展每日农残抽检,对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开展不定期的农残抽检,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严防农残兽残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四要加强“三品一标”监管。对“三品一标”依法实施标志管理,加强获证产地和产品的抽查抽检,逐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从鼓励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
(五)健全工作制度,切实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危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手段,制度是保障,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工作制度: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分工及职责,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行为,要求涉农企业(大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承诺,并按照承诺内容主动履行责任。三是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要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来源,确保农业投入品证件齐全。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要建立供销台帐,农业生产者要建立投入品使用档案。要合理存贮和选用农业投入品,按规定处理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期整治制度。各相关部门要以种植业产品、饲料质量安全、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禁用药物、农资打假、“三品一标”等为主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业部门要通过督查、抽检等手段,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和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风险隐患进行分析、评估和预警,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报告,依法向社会公布。六是应急响应制度。完善和细化应急响应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全市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应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危害。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切实做到反应快、定性准,处置得当。
三、强化领导、密切配合,全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通力协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同时,建立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次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尽快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局面。
(二)落实工作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计划及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农业部门要肩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组织实施有关农业产业技术标准,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质量检验检测、组织申报和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发改部门要负责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项目建设;工信部门要组织实施农药、化肥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农药、化肥生产管理;公安部门要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农产品犯罪案件,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查处暴力抗法案件;财政部门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经费投入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等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环保部门要协调解决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商务部门要抓好流通行业特别是畜禽定点屠宰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供销部门要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努力实现农业投入品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工商部门要抓好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及农业投入品市场经营秩序的整顿;质监部门要抓好加工环节农产品质量的监管,配合做好地方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食药监部门要抓好餐饮服务环节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各级纠风办要对具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做好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三)加大财政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市政府连续几年都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各县区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条件建设投入,保障日常工作经费,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工作有场所、监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切实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四)强化督促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确保责任落实、工作扎实、成效实在,市政府将不定期派出督查组对各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各县区政府也要加大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督查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对行政不作为、工作不力、推诿扯皮、造成重大事故和不良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时期农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紧急行动起来,从当前抓起,从重点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全市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