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关于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精选范文4篇)

发布: 2022-05-10 14:40:16   阅读: 次 【   

领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ǐnɡ yù,有生物学概念,数学概念等多重意义。出自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诗,不但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造型艺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4篇

【篇1】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

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登录

【篇一: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

一、项目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全省贫困户信息的全面、准确统计;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面公开、监督管理;对扶贫过程进行有效跟踪、管理;对扶贫结果进行实时查询;为扶贫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积累有效的基础数据,为全省扶贫的大数据趋势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省级、市级扶贫主管部门对扶贫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统计,扶贫信息的精准推送,为扶贫工作提供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三、功能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贯穿贫困户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扶成效评价、意见反馈、大数据分析等整个扶贫全过程;在贫困户精确识别阶段可实现扶贫信息公示、评选结果反馈、建立贫困户档案和数据库等功能;在帮扶阶

段,可为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包括贫困户信息管理、阳光操

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在帮扶成效评估和意见反馈阶段,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评价和网站在线反馈功能;通过对系统运行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提供对贫困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贫困户分布等的关联性分析,趋势分析、预测,综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导辅助决策,统计报表等功能。

具体来讲,基于“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全省四级一体(省、市、县、镇)的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外网网站、各级人员使用的手机app客户端、扶贫事权管理系统和扶贫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主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3.1精确识别

在此阶段,“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1.1信息公示、结果反馈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所有档案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村委工作人员可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包括pc端网站和手机微网站)、手机app等新方式结合传统纸质文件公示“贫困户”名额、发布申请评选须知、公示申请人名单等信息;在网站上公示、公布结果;提供网络留言反馈功能,方便对评选结果有异议的民众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反馈自己的意见。

贫困户确定流程

3.1.2建立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贫困户评选结果,工作人员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为每户贫困户建立自身的贫困户档案,档案信息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表》和《贫困户需求情况表》。通过这两份信息表的建立,实现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规范化。通过档案的建立,实现全省范围的贫困户信息全面统计和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实时的基础数据。

贫困户档案建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中各类档案信息,可谓扶贫工作的“活字典”,可几分钟内生成贫困户台账,随时对扶贫工作进行跟踪动态管理,效率比过去要高10倍以上,并且更全面、更准确。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思路,可以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动态化、常态化的对基础信息进行校正。

3.2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利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扶贫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是保障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pc端平台和手机app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优势。在此阶段,

“精准扶贫信息化

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2.1完善贫困帮扶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每户的具体帮扶情况建立《贫困户帮扶情况表》,完善帮扶进程过程及帮扶结果统计,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中的贫困帮扶档案。做到对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过程可跟踪,帮扶结果可快速统计查询。帮扶工作可根据帮扶进展情况实时调整,为下一步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实时的数据支持。

3.2.2贫困户信息管理

通过前期采集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建立起“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全省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帮扶结果等实施动态管理。

贫困户信息数据库

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3.2.3阳光操作管理

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及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情况、

使用情

【篇二: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操作指南】

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操作指南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特制定《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操作指南》。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省财政厅、兰州银行合作,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做的专属金融产品。各县政府与兰州银行共同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

二、贷款要素

贷款的使用由县级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指导乡村两级确定贷款户、贷款额度和期限,由县级政府统一汇总、审核后,向省财政厅、兰州银行申报贷款需求,并按银行要求提供必需的资料和信息,省财政厅提供全程全额贴息,逾期利息不享受贴息。

(一)贷款对象

贷款发放的对象是甘肃省已经建档立卡的417万人、97万户贫困农户。缺乏致富能力的贫困户,其贷款额度可以由农村合作组织、致富能人等使用,但必须就带动该农户增收脱贫签订书面协议,具体办法由县政府制定。

(二)贷款用途

本贷款用于支持借款人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由县级政府审核项目可行性。

(三)贷款金额

贷款金额由县政府按照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确定,以户为单位,每户金额为1-5万元(含)。

(四)贷款期限

由县政府按借款人资金用途确定,期限1-3年(含)。

(五)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如遇调整,在次年1月1日统一调整。

(六)还款方式

借款人承担本金及利息的偿还责任,本金及利息收取方式由县政府确定,允许提前还贷。

(七)风险控制方式

县级政府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风险负全责。要积极探索、完善确权、评估、登记、交易、保险等配套措施,建立贷款农户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宅基地使用权、农业设施等向乡村两级提供反担保的机制。要教育农民增强风险意识、信用意识、法律意识,对不良贷款户要纳入

黑名单管理。

三、业务流程

(一)贷款委托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由兰州银行委托县政府统一发放、回收,县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责任主体,县长是第一责任人。

由各县政府指定符合国家法规、监管制度等要求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及信用良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制度、具备接收委托资金资质和能力的单位作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承办单位,其在兰州银行指定经办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作为精准扶贫委托贷款资金给付和回收专户。

县政府承诺安排资金按期全额偿还贷款资金,并承诺在委托协议履行期间保持其政策的连续性,不得因政府领导更替等原因中止或变更协议执行。

(二)额度审批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实行计划管理。县级政府逐级审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额度后,由县政府统一汇总、审核,将审批公函及《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汇总表》2份(县政府盖章签字,纸质版和电子版)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县域上报的实际需求审定分县年度贷款规模。

根据省财政厅审定的额度,以及提供的总额度审批公函、《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汇总表》2份(县政府、省财政厅盖章签字,纸质版和电子版), 兰州银行进行审批,与县政府签订《兰州银行精准扶贫委托贷款协议》,明确委托资金金额、期限及权利、义务等。

(三)贷款办理

县政府承担精准扶贫贷款借款人审定、合同签订、发放、管理、检查、收回(或催收、诉讼)、档案管理等责任,制定本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业务流程、操作规定、风险防控措施、担保方式、业务管理方法等,建立专门负责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各级工作组,并对每笔贷款实行责任到人的包干制度。贷款资金仅用于县政府为甘肃省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帮助其增收脱贫。贷款发放必须符合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及金融监管相关要求,不得挪作他用。

县政府应将本县贷款办理流程、申请地点和方式等,通过各类渠道宣传告知贫困户、能人大户及合作组织等,并建立良好的县域信用环境。

1、借款申请人通过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填写《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申请及审批表》,按要求提交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及担保。村委会审核汇总后,提交

乡镇政府复核,再报至县政府进行审批。

其中,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农村合作组织、致富能人等,个人通过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申请,合作社、公司等组织通过经营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申请。按县政府要求,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资料并提供担保措施。乡镇政府审核汇总后,还需填写《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带动关系汇总表》,报县政府进行审批。

农村合作组织、致富能人等因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而需要使用贫困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额度的,须事先经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意,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带动贫困户应享受贷款总额。县政府审核带动事项真实、致富能人或合作组织具有偿还资金的能力和意愿、信用良好,出具书面审批同意书,在县政府的主持下,贫困户、致富能人或合作组织、县政府三方共同签订“脱贫增收三方带动协议书”。“脱贫增收三方带动协议书”应约定三方借款、还款、资金使用、带动、监管等主要权利、义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致富能人或合作组织承担的带动义务、目标;二是致富能人或合作组织应无条件承担到期全额归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本息的责任;三是致富能人或合作组织应根据贷款金额提供足值、有效、合规的担保措施,并办理相应担保手续;四是资金总额、期限、利率以及支付、偿还方式等贷款要素;五

【篇三:精准扶贫管理系统】

4月29日,经过半年多的自主研发、调试安装,昭通市精准扶贫管理系统正式开通上线,这标志着我省首家“互联网+扶贫”管理系统正式落地。

昭通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 场,全省471万贫困人口中,昭通有111.95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近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市针对贫困人口地 域分布广、数据量大、难以客观及时反映工作进展等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互联网+扶贫”开发力度,从去年9月份开始自主研发扶贫开发管理系统。在 结构上按照“块数据”的要求,先后完成了软件的源码开发、数据录入、内测调试等工作;在应用上突出“监督对照”职能,旨在为考核“挂包帮”单位帮扶绩效、 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不同辖区统一评比等提供精准参考。

经过半年多的研发和调试,扶贫开发管理系统成 功开通上线。该系统由管理员后台数据库、扶贫工作人员pc管理平台和使用方便的app端口三个部分组成,将助推精准扶贫管理实现身份精准、措施精准、评价 精准。结合建档立卡工作要求,把贫困家庭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信息和人的精确对应,为精准决策、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系统还能自行对这些数据进行动态管 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数据的真实客观、可靠可用,特别是能对业绩评价提供参考。

该系统下设扶贫动态、爱心帮扶、惠农信息、扶 贫数据四大模块,是集信息交流、爱心对接、农村电商、数据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扶贫动态模块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爱心帮扶 模块为爱心人士和受助对象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使社会扶贫力量得到高效释放;惠农信息模块融入农村电商平台,有助于农特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扶贫数据模块能 客观及时反映市、县、乡、村、社、户、个人脱贫进程全貌,有助于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

据悉,该系统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整合本土技术人员研发设计完成,大众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下载安装系统app后,以授权手机号码登录系统进行使用。

省民政厅近期已对我省社会救助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配合省扶贫办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系统的数据对接。

据介绍,云南省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将于今年6月1日前,与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全方位无缝对接,实现低保对象数据与扶贫对象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对扶贫对象还将实行年度动态调整,已脱贫对象(家庭)按程序予以退保,同时,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未脱贫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篇2】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

甘肃省精准扶贫网址

【篇一:甘肃省出台“1+17”精准扶贫方案】

甘肃省出台“1+17”精准扶贫方案

在2015年6月9号召开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成为最大亮点。这套组合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1”

《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7”

17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分别是:

1、《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3、《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4、《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5、《异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6、《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7、《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8、《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9、《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0、《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11、《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2、《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3、《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4、《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5、《干部人才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

16、《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17、《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你知道是什么吗?

1

2

3

4

5

【篇二: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方案学习提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省“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学习提纲

在6月10日闭幕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通过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形成了“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从而用一套纲举目张、总分结合、成龙配套的“扶贫盛宴”,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瞄准精准扶贫的“滴灌”口,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为我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省上要求力争到2017年底,甘肃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市、区)实现脱贫并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1+17”的“1”指的就是《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意见》的总体要求是:紧盯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城乡一体化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区域开发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

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六个精准”,即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其中,

对象精准就是规范建档立卡,以58个片区县为主战场,兼顾17个“插花型”贫困县;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实行脱贫销号,加强政策衔接,将返贫人口及时列为扶贫对象,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列出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明确脱贫措施,找准贫困群众最期盼、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详细计划、建立工作台帐、实行挂图作业、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

目标精准要求从2015年到2020年,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后三年巩固提高,到2020年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

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容精准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三个方面。其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村道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电保障、信息网络、异地搬迁、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壮大富民产业包括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会事业包括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救助保障。

方式精准包括改革扶贫机制、融合双联行动、创新投入方式、强化金融支持和统筹社会帮扶。

下”制度,拟提拔的干部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健全惩戒约束机制,对在扶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

任务、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不能重要且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追责。

保障精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和转变工作作风。

“1+17”的“17”指的就是有具体目标任务指标,涵盖组织、交通、住建、水务、教育、扶贫等14个部门工作,包括水、电、路、房、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电商等在内的17个专项扶贫方案。其中,饮水安全主要涉及水务部门,要求2015年解决全省农村180.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2017年前全面解决建档立卡的1107个贫困村、118万人的饮水安排,对未通水到户的26万贫困户全面通水入户;到2020年底,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使贫困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农电保障主要涉及供电部门,要求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尚未通动力电的891个贫困村、2404个贫困自然村动力电覆盖问题,实现贫困村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到2015年底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3.91%;到2016年底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交通扶贫主要涉及交运部门和发改部门,要求2015年至2020年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3万公里、“千村美丽”

示范村村组道路建设工程1万公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万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共5万公里;到2017年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全国提前三年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危房改造主要涉及住建部门和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求从2015年开始,每年完成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4万户;到2017年,完成包括庆阳、平凉、会宁革命老区14.9万在内的42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到2019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63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易地搬迁主要涉及发改部门和住建部门,要求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力争2015—2017年完成62.4万群众异地搬迁任务,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生态环境主要涉及国土、水保、林业、农业、畜牧、环保等部门。一是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要求到2017年,完成贫困县商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5万亩,完成规划的8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到2020年,在贫困县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10万亩,完成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有效预防地质灾害。二是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要求到2017年,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贫困地区森林覆

【篇三:甘肃省精准扶贫学籍证明】

甘肃省精准扶贫(职业学历教育、贫困大学生补助)

学籍证明

兹有学生 (姓名) (性别),系我院(校) 专业全日制 (中职、高职、大专、本科、预科)生,于 年 月入学,学制 年,身份证号 ,学籍号 ,现为我校 年假在校学生,具有我校正式学籍。

特此证明!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二代身份证复印件

院校(章)

年月日

甘肃省扶贫开发局监制

【篇3】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

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篇一:(新甘肃)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答复 word 文档】

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及大数据系统

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答复

一、大数据

1.大数据平台建设能否做成15个不同的模块,由行业部门去填?

答:不可以。这次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是以2015年100万预脱贫人口数为基数,是以户为单位填写,行业部门的信息都在这一户中体现。填表问题,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填写。

2.国家建档立卡数据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平台能否对接?

答:可以对接,需要请示国务院扶贫办允许后才能实现。

3.大数据系统中入户调查表格复杂,能否简化?

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与行业部门协商,简化表格。

4.2015年预脱贫100万名单,能否调整?建议把2015年的预脱贫人口100万,不能关死,要能进能出。

答:2015年100万实名制,总规模不变,不少于100万人,具体名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进行调整。

5.省办能否专门成立部门,具体协调精准扶贫工作,设定政策解释人,公布其电话,各县区有问题可以随时进行咨询?

答:我们向扶贫领导小组汇报,建议由相关行业部门尽快确定联络人,负责解答。

二、建档立卡

1.贫困县、村、人口的脱贫标准、如何验收不明确。 答:目前国家还未制定明确标准,我省正在制定过程中。

2.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和五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这概念不明确;金昌市低保户实行城乡一体化,低保的标准提高了,低保户是否可以不全部纳入。五保户、低保户中一二类是否绝对从系统中剔除。审核脱贫指标2800元,而一二类低保收入超过了2800元,有一定的冲突,建档立卡工作怎么处理?如果三四类低保进入建档立卡,人数就会超,这些人数省上认可吗?敦煌市民政上下达了9800人低保人数,但没有等级区分,而我们扶贫口下达的贫困人数是2800人,这个数字悬殊比较大。怎么解决?民政上下达五保户和低保户人数比我们贫困人数还多,现在又说要控制规模,为落实进多少出多少的制度,就会出现五保户和低保人数把我们贫困人数顶出现象,怎么处理?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一、二类低保户享受政策后,实现了政策性脱贫,但这部分农户仍然属于乡村内最贫困的群体。是否可以按照返贫处理?

答:建档立卡农户

的纳入不分一般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属性,只要在这个村中是最贫困的群体,由民主评议选出纳入;系统中的低保户、五保户的人均纯收入按实际情况录入。实现政策性脱贫的五保户、低保户可以退出建档立卡系统,户中有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特殊情况,暂不退出;但不能搞“一刀切”全部进入或全部退出,因为

我们系统中大部分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是人为压缩到2736元以下的。所以贫困户的退出、农户的返贫不要管是何属性,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一切权力交给本村的群众去评议选出。

3.国务院扶贫办的系统能否24 小时开放?

答:根据阶段性任务的需要,省办与国务院扶贫办协调开放, 数据不能随意调整,系统不能随意开放。

4.扶贫户和贫困户在政策上概念的如何区分?

答:贫困户的定义国家还无任何解释。目前,建档立卡中贫困户包括一般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扶贫开发对象是指《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概念:“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有发展意愿的农村人口”。

5.返贫人口的重新识别与统计如何调整?

答:请认真参阅甘扶领办发〔2015〕19号文件中关于返贫的具体要求。

6.国家统计局下发的脱贫数据与我们掌握的实际脱贫数据不一致,造成这个被脱贫的局面怎么办?2014国家统计局给敦煌下的扶贫计划比我们的2013年多出了3000人,国家统计局下的这个人数与我们的计划人数接不上,我们工作下一步怎么延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答:以2014年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核定的数字为准 。

【篇二: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

一、项目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全省贫困户信息的全面、准确统计;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面公开、监督管理;对扶贫过程进行有效跟踪、管理;对扶贫结果进行实时查询;为扶贫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积累有效的基础数据,为全省扶贫的大数据趋势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省级、市级扶贫主管部门对扶贫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统计,扶贫信息的精准推送,为扶贫工作提供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三、功能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贯穿贫困户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扶成效评价、意见反馈、大数据分析等整个扶贫全过程;在贫困户精确识别阶段可实现扶贫信息公示、评选结果反馈、建立贫困户档案和数据库等功能;在帮扶阶

段,可为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包括贫困户信息管理、阳光操

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在帮扶成效评估和意见反馈阶段,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评价和网站在线反馈功能;通过对系统运行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提供对贫困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贫困户分布等的关联性分析,趋势分析、预测,综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导辅助决策,统计报表等功能。

具体来讲,基于“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全省四级一体(省、市、县、镇)的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外网网站、各级人员使用的手机app客户端、扶贫事权管理系统和扶贫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主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3.1精确识别

在此阶段,“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1.1信息公示、结果反馈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所有档案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村委工作人员可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包括pc端网站和手机微网站)、手机app等新方式结合传统纸质文件公示“贫困户”名额、发布申请评选须知、公示申请人名单等信息;在网站上公示、公布结果;提供网络留言反馈功能,方便对评选结果有异议的民众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反馈自己的意见。

贫困户确定流程

3.1.2建立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贫困户评选结果,工作人员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为每户贫困户建立自身的贫困户档案,档案信息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表》和《贫困户需求情况表》。通过这两份信息表的建立,实现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规范化。通过档案的建立,实现全省范围的贫困户信息全面统计和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实时的基础数据。

贫困户档案建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中各类档案信息,可谓扶贫工作的“活字典”,可几分钟内生成贫困户台账,随时对扶贫工作进行跟踪动态管理,效率比过去要高10倍以上,并且更全面、更准确。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思路,可以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动态化、常态化的对基础信息进行校正。

3.2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利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扶贫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是保障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pc端平台和手机app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优势。在此阶段,

“精准扶贫信息化

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2.1完善贫困帮扶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每户的具体帮扶情况建立《贫困户帮扶情况表》,完善帮扶进程过程及帮扶结果统计,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中的贫困帮扶档案。做到对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过程可跟踪,帮扶结果可快速统计查询。帮扶工作可根据帮扶进展情况实时调整,为下一步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实时的数据支持。

3.2.2贫困户信息管理

通过前期采集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建立起“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全省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帮扶结果等实施动态管理。

贫困户信息数据库

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3.2.3阳光操作管理

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及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情况、

使用情

【篇三: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2014.05.25)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臵、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

6、责任精准。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三、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精准化识别

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1、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全省552万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农户。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省、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通过“一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

——有村情档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

——有问题台账。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

——有需求清单。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

——有村级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人

力资源开发等实施计划。包括贫困户增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覆盖带动计划、科技单位和人员技术指导方案等。

——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

——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二)集中力量,针对性扶持

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对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

1、专项扶贫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两后生”培训等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结果紧密联系。到2016年,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并大力实施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开发;到2018年,互助资金加上“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实行对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贫困家庭全覆盖;到2015年,马铃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要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2、行业扶贫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贫困村作为“项目区”,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单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多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形成攻坚合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到村更要进村入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安排项目、投放资金、检查效益、承担脱贫任务。

3、社会扶贫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

扶贫单位,将贫困村、贫困户作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解决突出矛盾和迫切问题;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推进天津、厦门等省外发达地区的市县乡村、企事业单位与我省贫困县乡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和与扶贫工作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扶贫攻坚,深化“民企陇上行”行动,通过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支持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与贫困村一对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各方面力量,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通过设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爱心捐助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为基础,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社会扶贫资源配臵机制。

4、金融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为金融服务修渠引水;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和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金融部门要将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确保到2015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机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缩小存贷差等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15

【篇4】甘肃省民生扶贫领域监督平台

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

【篇一:运用大数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运用大数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运用大数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一、建设背景

根据四届市委常委会第130次会议明确由市委脱贫攻坚办负责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建设意见和省扶贫办“鼓励各地市州县在省扶贫云平台上,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的要求,自行投资开发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子扶贫云和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相关系统,并引入更多的开发者定制特色扶贫个案应用,激发更广泛的扶贫工作创新,既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又不失灵活性,便于各地市特色扶贫工作和个案扶贫措施在全省快速复制推广”要求,我市于2015年12月开始启动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建设。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布置在市规划馆,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建设:一是遵义特色的软件开发;二是液晶拼接大屏及电子操控设备;三是临展区装修改造(保持规划馆整体风貌)及布展。总指挥部与市委常委会议室、市政府常务会议室联通共享。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并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指挥调度做到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并可实时通话直连,实现数据与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连接,利用手机进行实时展示和信息推送(默认直接下属单位主要领导的信息推送),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动态化有效管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省扶贫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遵义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通过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考核”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升大扶贫战略实施精准度,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匹配、精准帮扶与精准管控。通过大数据手段,动态掌握扶贫工作中真实、可靠、全面、及时的数据,真正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致贫原因搞清楚、把动态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合理评估贫困人口状况及扶贫项目效益,为科学制定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通过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说贫困,组织一支教育的、医疗的、产业扶贫的、种树的、种茶叶队伍来参与互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引领身边人。

二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展示干部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对一帮扶,确保不脱贫不脱钩;展示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情况,确保每一户都有一人就业。

三是通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径图,利用大数据,从市到四大区域到15个县(市、区)再到乡镇、村,逐级细化,为每一户贫困户建立“贫困指数”,甄别出最贫困的乡、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户,使贫困深度看得见、摸得着。

四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和责任体系,到村到户到人,运用大数据手段调度展示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人的帮扶干部、爱心人士或企业,做好“谁来扶”的遵义答卷。

五是通过建立遵义脱贫攻坚信息云平台,让每个市直部门、每个县(市、区)甚至乡镇、村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工作动态信息,并由各级指挥部审核筛选后将重要信息及时推送到各级领导手机客户端上(设定阀值),各级领导可以回应互动,批示直办,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工作实时指挥调度。

六是通过建设民生监督子系统,以扶贫项目、资金为重点,拓展到所有民生项目资金,对工程进度、资金拨付等进行实时监管,最终实现“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真正做到把最精准的资源集中在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变传统扶贫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大数据助力下的扶贫全过程精准管理。

七是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每季度晒一次各县(市、区)、各乡镇(省要求市考核乡镇)、各市直部门脱贫攻坚成绩单。该子系统链接省扶贫云绩效评估云服务。

八是通过建设扶贫专线部门热线子系统,对群众来电进行登记录入、梳理交办、跟踪督办、回访考核,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九是通过设立《遵义脱贫》电子书栏目,真实记录遵义脱贫攻坚足迹,客观总结遵义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展示遵义脱贫攻坚成效,努力形成遵义脱贫攻坚品牌。

二、目前存在的瓶颈和困难

一是我市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主要依托省扶贫云提供的我市数据,但在与我市其他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上存在不畅,数据的使用更多是内部循环,远达不到实现广泛数据共享的目标。二是我市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与大数据相关产业没有实现互动,对我市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技术运用上还有所欠缺。

三、未来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我市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快速、便捷和高效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同时也对扶贫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必须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培训高素质人才,实现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到人;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一)利用“大数据”,做好目标任务对接。“大数据”是幅地图册,它告诉我们贫困对象在哪里,有多大规模?“大数据”是个检测仪,它告诉我们致贫原因及贫困对象的诉求是什么?“大数据”是条连通器,它告诉我们驻村干部怎么布局安排,连通着帮扶人与受扶对象;“大数据”是一工作平台,为扶贫开发的转型、创新、实践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开发利用“大数据”,要做到与目标任务相对接,与专项规划相连接,服务于整村推进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金融扶贫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着手扶贫开发新的部署安排提供了参考。

(二)运用“大数据”,高效服务扶贫工作。要在确保数据安全与贫困对象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大数据”向各级扶贫部门授权开放,向各行业部门专网开放,向社会有限度开放,做到数据共享共用,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服务,使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充分运用,使扶贫效果得到提升。

(三)活用“大数据”,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大数据“为驻村帮扶工作找到了因户施策的依据,驻村干部可根据一家一户的建档立卡情况,针对性地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可使帮扶工作具体化。同时,一家一户的建档立卡情况也为制订和完善驻村帮扶的考核验收提供了参考,在实施基本考核制度的前提下,可弄清驻村工作队的具体扶贫效果,可实打实地进行督办、考核、验收。

(四)善用“大数据”,提升扶贫管理水平。精准扶贫的实质就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行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以达到扶贫效率最优化、扶贫效益最大化,就需要经常性、动态性地更新管好“大数据”,开拓善用“大数据”。扶贫对象的脱贫返贫,决定着“大数据”的动态变化,必须做好一年一度的“大数据”更新管理工作。特别要善于用活“大数据”,建立健全与之相联系、相适应的各项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制度,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

【篇二: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2014.05.25)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臵、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

6、责任精准。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三、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精准化识别

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1、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全省552万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农户。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省、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通过“一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

——有村情档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

——有问题台账。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

——有需求清单。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

——有村级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人

力资源开发等实施计划。包括贫困户增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覆盖带动计划、科技单位和人员技术指导方案等。

——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

——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二)集中力量,针对性扶持

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对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

1、专项扶贫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两后生”培训等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结果紧密联系。到2016年,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并大力实施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开发;到2018年,互助资金加上“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实行对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贫困家庭全覆盖;到2015年,马铃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要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2、行业扶贫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贫困村作为“项目区”,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单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多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形成攻坚合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到村更要进村入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安排项目、投放资金、检查效益、承担脱贫任务。

3、社会扶贫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

扶贫单位,将贫困村、贫困户作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解决突出矛盾和迫切问题;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推进天津、厦门等省外发达地区的市县乡村、企事业单位与我省贫困县乡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和与扶贫工作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扶贫攻坚,深化“民企陇上行”行动,通过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支持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与贫困村一对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各方面力量,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通过设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爱心捐助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为基础,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社会扶贫资源配臵机制。

4、金融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为金融服务修渠引水;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和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金融部门要将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确保到2015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机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缩小存贷差等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15

【篇三:精准扶贫系统建设方案书】

精准扶贫系统 建设方案书

第 1 页 共 1 页

一、 概要

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包含以下两部分:

扶贫办集群门户网站(简称扶贫门户)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3 页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