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三篇

发布: 2022-05-22 16:40:08   阅读: 次 【   

目标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mù biāo,意思是指的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也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如:沈从文《题记》:“由我自己说来,我所有的作品,都还只能说是一个开端,远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3篇

【篇一】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刘天问2021考研政治《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全文考点摘要

【天问注】本篇将全文中的五条原则全部摘录,重点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去年没有的新提法,是对国内外新形势的应对,尤其是国外形势的变化。

对于考研政治复习,《建议》全文可视为是毛中特的中特部分的最新考点补充,并且占中特的重要考试权重,《建议》与中特部分考纲中大多数知识点直接对应,本篇文章只摘取了与2021考研政治考点关联比较大的若干知识点,理由如下:

数字经济。比较新的提法,容易进选择题

双循环。目前看,多选题的概率大于分析题,需要继续观察。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均属于五位一体第四部分,这社会文明部分从过去十多年看,是分析题的高频出处。社会治理非但不会因为去年考了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大题而降低了可考性,反而因为今年的现实生活状况增加了可考性。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

15.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篇二】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基层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要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一是一心向党,意在X。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自己的理想和担当诠释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十四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国之远景,民之愿景”,基层党员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把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居民需求。

二是一心有为,意在矢志不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基层党员要向革命军人学习,秉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将敢做敢拼、日益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力量,成为各自工作岗位上最优秀的标兵,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壮大承担起一份责任和使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不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三是一心吃苦,意在奋发有为。“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北斗导航、蓝鲸号海上钻井平台、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实力、中国发展。

在工作中基层党员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理想为魂,以信念为魄,在奋进中继续奋进,才能挺立起精神的脊梁,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

【篇三】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一、十三五和十四五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一)指标体系有所调整,新增安全保障维度和6个指标

1、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4个维度24个指标(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纲要草案从5个维度20个指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址、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纲要草案中新增了安全保障这一维度。其中安全保障主要包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0亿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考虑到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能源生产总量为39.70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方面只需要维持现状,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大幅提升。

3、除上述两个指标外,纲要草案还新增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四个指标。

其它指标还包括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GDP超过17%等。

(二)调整了4个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各年可以单提

纲要草案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如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调整为增速)、研发经费入(调整为增速)、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专门针对高价值)等4个指标。其中和之前一般会明确具体GDP增速和GDP总量相比,十四五规划并没有具体提出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和所要达到的经济总量,而只是明确要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但各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会视情况提出。

(三)删除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等没有必要的10个指标

纲要草案删掉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固定宽带家族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已经很普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数(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专门强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棚户区改造套数、劣V类水体比例、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森林畜积量等10个指标。

与此同时在科研经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强度力争高于十三五实际水平,同时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四)2035年远景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个之前已经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4、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二、抽丝剥茧抓重点:关注26大行动、13大工程和8大长效机制

(一)6万多字的纲要草案需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词,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行动”、“工程”、“建设”、“纲要”以及“长效机制”等等,这些所谓的行动等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资金或付诸统一行动,带有极大的政策导向。

(二)根据我们的梳理,全文中共有值得关注的26大行动、13大工程、11强国建设、6大纲要和8大长效机制。其中,比较重要的主要有“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贸易强国”和“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等。

(三)相较而言,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等八大长效机制更为值得关注。

三、关注与金融、资本市场有关的29个相关表述

纲要草案中总共有29个表述与金融、资本市场有关。以下几个值得关注:

(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

(二)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

(三)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四)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

(五)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

(六)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七)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

(八)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

四、关注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两个重点

除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外,金融安全战略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一)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控制或降低宏观杠杆率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政策导向,这一导向在纲要草案中被再次确定(控制宏观杠杆率应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最明确的政策导向)。实际上2020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以来的杠杆率上升速度之快已经到了需要引起足够担忧的地步。未来五年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的情况下,与之相伴随的违约潮和不良资产处置浪潮将不可避免。

(二)强调“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惩逃废债行为”

其实宏观去杠杆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之间也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前面是包含后面的。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明确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地方政府债务手册(2020年版)),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又和国企改革之间有关系。

事实上近期监管部门亦在窗口指导金融机构在授信时的前提条件是不得新增隐性债务,而2021年2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公司债新规要点全解)亦明确提出“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五、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明确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纲要草案明确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些新变化。特别是纲要募集在内部环境方面阐述的篇幅较少(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基本聚焦创新领域。

(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十三五规划为“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二)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构成威胁。

(三)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大篇幅阐述,纲要草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仅是一笔带过,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内外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情况下,纲要草案明确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

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纲要草案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力争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体看,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一)攻坚重大创新领域、攻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

1、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2、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

3、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二)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超过8% 

1、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2、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三)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央企研发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政策。

2、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

3、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

确保央企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强化金融支持:畅通科技型企业上市等各类融资渠道

1、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

2、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实际上2019年6月17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便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子基金。启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这项工作由科技部与财政部负责)。

3、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4、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

(五)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1、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请注意这里将安徽合肥纳入(背靠中国科大),且其地位和北京、上海和大湾区同等,值得关注。实际上在近年政府重视和政策利好等背景下,近10年内安徽完美演绎了“中部崛起”,省会合肥也成为最强“风投”。

2、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

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一)补充短板:依托行业龙头攻关,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

(二)锻造长板: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培育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等

1、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我国在这些领域有优势),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2、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高价值、高附加值),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

3、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

4、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龙头企业。

5、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6、培育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和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医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7、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三)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推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向制造业倾斜

1、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

2、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之前对于很多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监管还曾给过窗口指导。不过十四五规划并没有提及制造业贷款比重,而只是强调要扩大规模。

3、允许制造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4、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八、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GDP从15%提升至17%以上

纲要草案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较十三五提升了2个百分点。同时纲要草案还提出要“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

可以看出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家是鼓励头部集中(兼并重组)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特别是在产业基金和政府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方面。

这里需要明确十四五规划给出的几个概念:

1、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以及海洋装备等领域。

2、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主要指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GDP达到10%,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数字援助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0%提升至10%,并推动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务等数字援助。同时规划也单独用一篇4章来阐述。

1、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2、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

3、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4推动数字经济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等场景应用。

九、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四个表述

1、健全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

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实际上这一提法始于2013-2014年。

化解过剩产能是资源再配置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长效机构便是更多以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来化解,而非过去的行政命令式,以消除产能过剩现象屡治屡现的根源,具体可能包括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减少资源配置行政干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等。

2、首次提出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

资本市场方面曾提出“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而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则是首次提法。所谓的中长期资金主要是股权类资金和中长期贷款,一方面是鼓励保险、理财、私募等中长期资金不断进入实体经济,同时我们预计后续监管部门也会对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比例提出相应约束性要求(如纳入MPA考核等)。

3、实施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之前的建议稿已经提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纲要草案则提出要“实施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政策重点,并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高层会议中频繁出现。不过,我们观察到十四五规划、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未再提及“房地产长效机制”表述,这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在2020年应该就已经基本确立。

房地产长效机制具体是指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包括2020年下半年以来相继推出的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以及土地集中供给制度等),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4、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1)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力度和赤字率水平,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构建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调节收入分配和减轻消费者负担的税收制度。

(2)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

(3)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4)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鉴于居民债务水平不断提升,且已经向发达经济体靠拢,后面的政策导向整体应以稳为主。

5、全面促进消费

(1)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我们理解这意味着限购等政策约束会逐步放开。

(2)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

(3促进住房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4)采取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等措施。

6、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

(1)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这里的要素应主要是指土地这块,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来增加。

(2)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7、拓宽投资空间,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发展

(1)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2)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3)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以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形成的固定资产。

(二)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实施贸易投资整合工程

(1)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通过这种方式既可提升全球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亦可以提升国内市场对全球资源、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为我所用。

(2)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3)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

2、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相关业务开放,推动境外投资立法。

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1、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即“三集中”)、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建立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动态发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

这里的“三集中”主要是指(1)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3)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这一过程中着重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不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和处置无效资产、低效资产。

2、注重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履职,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2、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

(三)提高直接税和直接融资比重,股票发行实行全面注册制

1、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以及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2、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深化新三板改革。

3、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其中发行长期限国债的目的是筹措长期资金、构建利率期限结构,也为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以及养老资金提供更多投资标的。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则有助于将隐性债务显性化、并盘活存量资产。

十一、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1、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2、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3、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二)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1、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中常住人口折算比例,中央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分配主要依据跨省落户人口数量确定。

2、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落户较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

3、建立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

4、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三)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

1、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调节作用,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2、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3、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主要包括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互助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例如,通过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

十二、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一)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二)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

(三)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十三、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纲要草案提出要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如负面清单等),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一)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二)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和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运输等政策,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三)推进福建、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