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意见建议

2024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4篇

发布: 2023-12-12 10:40:04   阅读: 次 【   

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4篇

党委书记2023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023年以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xx党代会、xx全会、xx全会等重要精神,进一步强化了理论武装、筑牢了思想基础、锤炼了党性修养、提升了实践能力。在深入开展交心谈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我从六个方面逐项检视问题。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的文章4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篇1

  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多措并举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教育保障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1.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覆盖抓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实质与理论内涵,纬梢慌猩疃取⒂杏跋斓难芯砍晒=车亩缶褡魑枷胝谓逃闹匾滩模橹颊谓淌Ψ肿ㄌ狻⒊上盗薪舛痢=岷细餮Э谱ㄒ抵叮车亩缶裼谢谌胱ㄒ到萄А�

  2.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教育系统党委会“第一议题”,对标对表,狠抓落实。中小学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校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龙头”、支部“堡垒”、党员“先锋”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 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压实基层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化党建“双创”,引育高层次人才,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抓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推动民办中小学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4.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全过程。加强作风建设,指导各级党组织定期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指导省属本科高校深化巡视整改,开展新一轮省属高职院校和厅属中职学校巡察。紧盯各类违规违纪和“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育人氛围。

  5.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贯彻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实施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健全放权松绑与约束监督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扭转“五唯”倾向。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加强和改进博士后工作。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政治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6. 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政治安全。落实教育部学校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专项行动要求,加强师生健康监测与高校健康驿站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夯实各级教育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学校的主体责任,完善学校维稳安全考核制度,常态化开展重大决策稳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分阶段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发挥校园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大对校园周边隐患问题的治理。

  二、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 加强学校思政工作。按照教育部部署,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青少年读书行动,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XX省试点建设工作,实施高校“大思政课”“一校一品牌”创建活动,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帮扶机制。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讲好教育改革发展奋进故事,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8. 提升教书育人质量。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革命·XX行动”3个全贯通,大中小学一体推进、分段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心理危机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能力。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开展“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实践活动,努力降低严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

  9.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细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我省的若干措施,开展试点任务专项评估,推广宣传具有复制价值的典型经验。实施教育局长项目,瞄准重点难点问题破解发展瓶颈。加大教育“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各类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

  10. 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围绕“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3年内显著减轻”的目标,聚焦提质减负,抓好校内质量提升与校外培训监管。开展作业展评大赛、课堂创新大赛和精品课程评选,推动校内课堂革命。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治理,严防反弹。打击违规培训,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11. 大力发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排球、足球、篮球联赛及“合唱艺术节”,办好学生运动会和艺术展演活动,省市县校各级联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基地建设。

  12. 加强大中小学教材管理。落实教育部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年行动(2023-2025年)工作要求,指导各地各校加强教材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教材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规范教材管理使用行为。促进高校“马工程”课程应开尽开,教材应用尽用。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做好教材培训、使用跟踪。做好“扫黄打非”相关工作。

  13.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学校语言文字主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宣传活动。办好中华经典“诵写讲”和“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开展高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评估验收。强化市县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管理。

  三、促公平提质量,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4.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补齐普惠资源短板,持续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健全动态监管体系,提升治理水平,规范办园行为。加强骨干体系和试点基地建设,带动薄弱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建强教研体系,推进保教质量评估,推动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

  15. 推动义务教育更优质更公平。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提质扩优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擦亮“三个课堂”品牌,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能力提升。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要求,指导各市(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下功夫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创建一批德育工作示范基地。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发挥基础教育教指委作用,提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和推广应用。

  16. 推进普通高中“三项改革”。协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实施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加强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建设,建立教师结构性缺员补充机制。加强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能力建设,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导各市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推动县域高中办学水平提升。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省级实验区实验校、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17.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契机,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实施中职“双优计划”和高职“双高计划”。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紧紧围绕产业升级、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调整。支持建设市域现代产教园区和新型产教联合体。推进职业教育教指委建设。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完善职教领域德育工作机制,建设“三全育人”典型学校。推动职教思政课“教材、教师、教法”改革。推进职教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健全职业学校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积极扩大宣传。

  18. 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有特色发展。落实教育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行动、“双一流”建设攻坚战略行动。坚持“以本为本”,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大力培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成果;全生命周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赛事,推进“双创”学院(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合格评估和新一轮审核评估。“一校一策”推进“双一流”建设,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以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为契机,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发挥高校教指委、学科(专业)建设和研究生教指委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共同体建设。深入实施“四个主导”,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建设一批高校重点实验室,推进“数理”“生化”2个研究院建设,培育1至2项标志性原创成果。以秦创原为总平台,推动“三项改革”落地见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布局建设秦创原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强高校技术经理人队伍,办好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洽谈会,促进校企对接合作,加速成果就地转化。落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

  19. 提高各种类型教育发展水平。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提升国防素养。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加快发展老年教育。

  20. 做好招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做好2023年高考、中考、研考组考工作。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队伍建设,拓展就业渠道,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大学生基层就业行动计划,加强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和援助,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21. 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各学段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常态化教育帮扶、定点帮扶、“组团式”帮扶和“双百工程”等工作。改善安置点学校办学条件,提升配建学校办学质量。办好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发展涉农职业教育。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22. 持续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师德师风法规纪律教育。评优树模,宣传弘扬教书育人楷模等各类师德先进典型。深入推动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失德违纪教师并公布结果,完善师德监督长效机制。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启动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育行动,着力打造省内示范、国内有影响、群众认可的教育家型教师。

  23.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城镇优秀教师、骨干校长有序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加强考评与激励,让有经验、有称号、高职称教师上讲台、搞教研、传帮带。统筹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配备工作,着力解决紧缺薄弱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督查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制、教职工招聘入编等工作。为满编超编高校争取更多周转池计划,督导落实高校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配备入编。用好省属高校高级专家延缓退休政策,发挥高级专家示范引领作用。完成大中小幼教师系列和高校工程、实验等系列的职称制度改革。

  24. 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加强督导检查和动态监测,持续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长效联动机制,确保实现年度“不低于”要求。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有县(区)“全覆盖”,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25. 分层分类做好教师培养。落实教育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行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和基础教育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积极争取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并向乡村地区倾斜,对国培、省培项目进行全面统筹、全过程视导。探索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模式,实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为乡村教师建立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加强高校师范专业建设,办好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以XX教师发展研究院为龙头,开展一线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问题实践研究,培育1-2项标志性成果。

  五、深化改革加强保障,为教育事业发展增添动能

  26. 科学谋划学校布局与发展。将我省教育“十四五”规划与教育部教育强国战略谋划工程全面对接、一体推进。指导各地修订完善中小幼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实施年度建设项目,合理有序扩大学位供给。积极推动在铜川市部署本科高校、创建公安类本科院校,设置公办职业本科学校。落实国家关于合理确定高校办学规模、调整优化办学结构的政策要求,指导高校根据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健全学科专业招生结构动态调整办法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科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高校后勤服务指导,健全政策体系。

  27.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指导市县和高校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市县争取更多资源,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指导市县完善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统筹用好财政补助、服务收费、税费减免等政策。提升教育资产管理水平,指导所属预算单位严格各项资产处置,落实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落实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缴工作。做好教育审计工作,落实重大政策,加强经费监管。

  28. 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强化法人治理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改。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成果,防止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反弹,防范风险隐患,确保民办学校转公和政府购买学位平稳落地。

  29. 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按照教育部部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重点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充分赋能、有效公共服务、扩大国际合作等工作。推进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应用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做好XX教育扶智平台应用,推进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试点。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智慧校园示范校,做好XX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与应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做好教育事业统计与分析。

  30. 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创新执法形式,探索开展联合执法、协同执法、单向执法。配合立法机关完善地方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类法律的实施与喽健M平咝U鲁绦薅菇ㄏ低惩瓯傅难9嬲轮贫忍逑担晟品ㄈ酥卫斫峁埂�

  31. 深化教育督导工作。加大督政力度,做好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开展对市级政府履职评价考核;夯实市县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督促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持续推进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等“两项创建”督导评估,开展学校督导评估暨质量评价“316工程”。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双减”等专项督导。

  32. 加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教育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行动,完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机制,抓好丝绸之路教育合作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发挥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作用。完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中外双导师培养,创新国家公派人才培养渠道。完善涉外办学管理服务机制,强化退出机制。支持高校建设“秦岭工坊”等境外办学品牌。完善评价引领机制,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深化国际学生奖学金体制机制改革。建好国际汉唐学院和中国书法学院,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深入推进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

  33. 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模范机关、文明机关创建,深化委厅机关“对标五规范、争创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突出政治机关属性。保障老有所乐,提升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同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余热。指导教育系统做好机要、保密、值班、信息、信访、财务、档案等工作。持之以恒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在教育系统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篇2

  2023年是民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工作的开局之年,全会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领会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组织开展学习,指导各项工作。落实民进十三大决议,谋划和启动本届工作;以换届为契机,深化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内涵,注重能力,着力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重点,注重质量,积极履职尽责。工作要点如下,其中专项方案、计划等另行印发。

  一、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化政治交接,开展主题教育。制订和部署全会的主题教育方案,强化中心组作用,开展联系点活动,推进全会深入学习中共中央贺词精神、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民进会章会史和优良传统,扩大民进先辈高尚风范和“身边先进”的影响力,坚定历史自信和政治信念。

  二、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开展“作风建设”主题年活动。以民进中央和省级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为重点,全面贯彻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和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制订和部署主题年活动方案;研究制定本届主题年建设方案。

  三、全力服务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贯彻中共二十大部署,按照政治协商主题,发挥民进界别特色和优势,持续助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开展尊师重教公益活动;汇聚全会合力,积极推动共同富裕、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围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任务,深化港澳台侨联谊工作。贯彻政党协商制度和规定,完善议政建言工作机制;坚持双向发力,助力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主动开展政策宣传;完善专委会工作保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平台品牌影响;完成重点任务,制订政党协商、政协协商、重点考察调研、专项民主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议政活动、社会服务、海外联谊等年度工作计划,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做好民进履职宣传报道、知情明政工作。

  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和引导能力,统筹学习、宣传、舆情、理论研究和会史工作;加强各级组织联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合力。加强参政党建设理论和民进会史工作,强化理论研究会作用和队伍建设;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和舆情工作,把好政治关,扩大影响力。召开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研究和制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五、深入开展组织建设。总结民进十三大筹备工作,完善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结合换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五种能力”,贯彻民主集中制,开展作风建设,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发挥班子整体作用;推进队伍建设,实施队伍建设规划,强化“人才强会”,统筹推进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发展会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会员信息系统,实施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制度;推进机关建设,深入实施信息化建设规划;召开中央全会、中常会、主席会议、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和制定加强组织建设的意见。

  六、推动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工作。以会章修订为契机,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总结建章立制工作,研究和制定制度建设五年规划;把制度执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深入开展内部监督,强化督查和警示作用;加强纪律教育,完善处理处分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篇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2023年市发改委的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以重大规划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重大政策为抓手,以重大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统筹协调,稳定经济增长

  (一)推动经济稳健发展。完善经济运行月分析月调度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好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议,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供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参考。聚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支撑指标,加强与市经信、商务、统计等部门沟通衔接,强化精准调度,确保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基本同步。

  (二)促进服务业发展。聚焦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领军人才、示范园区等发展要素为抓手,全力推进落实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推进2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和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培训,加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培育力度,壮大全市规上服务业规模数量,力争一季度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

  (三)全力争取“开门红”。制定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协调经信、财政、农业、商务、住建、交通、金融、招商等部门制定具体工作举措,确保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筹备好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精心组织重点项目金融对接、专项债券项目前期攻坚、“进工地、解难题、促进度”等活动,召开重点建设项目“一项一策”推进会,力争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8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

  二、聚焦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四)狠抓项目开工。科学编制全市2023年省级重点项目、市领导领衔推进重大项目、市级重点项目、拟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等“四张清单”,完善重大项目观摩拉练机制,分板块每月举办重大项目观摩拉练活动,通过“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质不看量”,实地检阅各地项目建设成果。细化各地投资考核排名评比,将各地每月在全省同类县市区投资排名报送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组织人事领导,营造“加压奋进、竞进赶超”的发展氛围,确保全市全年完成投资850亿元以上。

  (五)突出重点推进。采取提前介入、平行推进、灵活处理等方法,加快随信高铁、襄信高速XX段、XX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协调有关部门提高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将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督办事项,持续完善开门见山直指问题通报机制和落实督办机制,定期通报项目进度,切实压实责任。

  (六)积极争取资金。抢抓国家稳增长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全力做好2023年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和新一批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储备,细化完善市直部门谋划推进项目、争取政策资金考核评比,做细做实项目前期,推动各地和相关部门着力在解放思想、项目包装、跑省进京上下功夫,在新一轮政策争取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聚焦战略布局,扩展发展空间

  (七)推进“十四五”规划。组织“十四五”实施情况调研,开展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科学研判调整“十四五”重点指标目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八)推进城乡融合。认真落实全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意见,完善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架构,统筹制定花园城市建设、壮大特色产业、流域综合治理2023年年度工作要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十项重大改革项目落地落实。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到59%。

  (九)促进区域发展。加强与襄阳都市圈对接,推动实施“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三年行动,联合打造“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牵头推进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建设,联合举办旅游推介会,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进“瓶颈路”拓宽、“断头路”打通,加快实现“襄十随神”城市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十)推进强县工程。落实县域经济发展“三百”工程,持续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组织召开镇域“小老虎”现场会,积极谋划县城产业发展平台项目,推进随县香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园、高新区青春化工园区、广水杨寨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支持XX高新区申报第三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四、聚焦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十一)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我市《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对标国内省内一流,全面推进典型经验复制和改革试点创建工作,着力做深做实“存量房转移登记+金融服务”、税务“信用+风险”监管体系、企业合规试点等优势改革项目,加大媒体公开发布营商环境问题征集公告的力度,对共性、重难点问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强力推动整改提升。

  (十二)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焕新”,推动专用汽车高质量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省工程研究中心2-3家。持续推进“数字XX”建设,聚焦园区提升工程、双创支持平台、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双公示”专项治理,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强化台账抽查,提升“双公示”及时性、正确率,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严重失信主体治理台账,持续推进“逢办必查”,组织开展信用联合奖惩,扎实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发展。

  五、聚焦流域治理,守牢安全底线

  (十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落实粮食收购政策,持续抓好粮食购销,常态化做好粮油保供,保证全市粮油市场供应稳定,持续加强储备管理,规范储备企业经营行为,落实国有粮库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

  (十五)守牢能源安全底线。全力做好电煤“公铁联运”协调工作,加快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确保XX电厂一期如期投产发电;积极争取新能源建设指标,加快推进国能长源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建设,推动随县徐家塆、广水花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加快提升配电网互联互供能力,积极支持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枣阳—宣城联络线项目建设,推进气化乡镇项目建设。

  (十六)守牢生态安全底线。认真落实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深化负面清单管理,协调推进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扎实推进碳达峰重点任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开展节能降碳挖潜行动,积极推动随县石材循环产业园、广水新煌循环资源产业园建设。

  (十七)守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完善调控机制,切实密切跟踪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深入开展市场价格调查巡视,扎实做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监测预警,加强《政府定价收费清单》动态化管理,加强成本调查监审,深入推进水电气暖收费清理规范,深化能源、水资源、公共服务价格改革,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教育、就业、养老、托育等民生项目建设。

  六、聚焦队伍建设,提升履职效能

  (十八)强化机关党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党组中心组、“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学习阵地,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告等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党的建设工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对身边的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抓早抓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开展“红旗党支部”争创和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持续开展发改系统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市场主体关切的问题。

  (十九)强化作风建设。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面对面、“强素质、提质效、严作风”《发改业务大讲堂》、“实干争先、敢为有我”好干部评选和年度“十大亮点工作”评选等活动,营造学用结合、务实重行、奋勇争先机关氛围。扎实推进发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健全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深入查找和坚决政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问题新表现,推动纠“四风”、去“四化”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二十)强化法治建设。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机关组织网络在线学习、专题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等多形式的法律法规学习。制定并实施“八五”普法责任清单,持续执行《市发改委“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法治学习、现场普法宣传等活动,坚持“法宣在线”学习常态化,确保年底考试学习率、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100%。深化实施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我委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十一)统筹机关运行。扎实开展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依法、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诉求,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信息宣传,准确及时解读政策,广泛宣传报道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统筹抓好工、青、妇、老干、人才、档案、营商环境、国家安全、机要保密、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逢四说事”、文明创建、爱国卫生、精准扶贫、志愿服务、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公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后勤服务等工作。

2023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汇编篇4

  学校2023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学校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秉持“追求卓越”的高职校精神,按照区工委“创新突破年”要求,始终坚持“一条主线”,聚力“三个强化”,突破“三大重点任务”,推动“六个全新跃升”,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一、坚持一条主线,构筑党建统领坚实阵地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突出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学习成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督查。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

  2.提升党建质量。推进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落实好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好“书记讲党课”活动。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行动,优化学校党支部设置,落实评星定级管理制度。强化党建品牌创建力度,建设模范党员工作室,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培养,做好工会工作。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持续加强警示教育,强化“清廉校园”建设,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二、聚力“三个强化”,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在增强立德树人实效上不断强化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突出工作方法研究。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班主任工作作风。组建“匠心班主任工作室”,带动提升班主任队伍培养。开展主题班会研讨、观摩、汇报,搭建主题班会课展示平台。开展“班主任德育论坛”,提升班主任管理业务素养。建立班主任培训体系,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创建主题班会教案、演示文稿资源库。开展校级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促进班主任基本功水平提高。开展“班主任节”、“感动高职校十佳班主任”活动,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班主任青蓝工程建设,推动班主任队伍良性发展。

  2.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发挥学校主导育人作用,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协同做好德育工作。联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建立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组织开展好家访活动,做好家校沟通。编发《家庭教育指导月报》,组织家长阅读学习。编发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和家长学习心得集工作。狠抓班级日常管理,班主任每日“四入”,每周“五查”,抓好“6S”每日简报。依托智慧校园,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健全“青蓝工匠”文化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3.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举行“文明中学生评选”,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围绕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组织开展活动。组织“三节”“四德”教育活动。落实学生“十个一”项目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检查落实。结合《青岛市中小学十个好习惯建议》,每月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成立国旗班,做好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安全规范等的养成教育,培育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开展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工作,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导向作用。

  4.抓实劳动教育。将动手劳动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设立五月为劳动月,形成学校特色“劳动月”活动品牌,评选“劳动小能手”。利用企业文化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模范担任德育兼职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组织志愿者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我为家庭(班级、宿舍)出份力”“我为社会做贡献”等志愿劳动。

  5.强化身心健康发展。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落实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校外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力度。开展在校生心理健康筛查,建立与完善心理档案。开展全校师生参与的“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做好新生适应心理辅导讲座,提高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做好《心灵成长导报》编辑宣传工作。

  6.提升美育工作水平。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提高早歌晚诵质量,唱积极向上歌曲,诵经典文化知识,进行1-2次经典诵读知识考试。强化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提高社会、家庭等各界对我校学生的认可度。

  (二)在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上不断强化

  1.深化“三教”改革。严格落实教育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案。做好省市精品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申报与建设。完善选修课程的设置与管理。严格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建设1门校本特色思政课程,培育1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组织开展思政教学能力比赛。完成10门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争取2门获评省级以上在线精品课程。成立各专业教学指导团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完成5个1+X证书项目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2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完善中高职一体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将五年贯通和3+2教学及转段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转段通过率100%。完成国际商务和软件技术2个专业的申报及准备工作。推进3个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工作。

  2.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推进深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暨村村播工程示范校项目”。扎实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完成10个1+X试点项目的鉴定工作,完成年度1+X项目的网上申报工作,做好各项目师资培训,争取将1+X证书与国家学分银行挂钩。组织好青岛市专业技能抽测与技能鉴定工作,落实双技能证书制度,严格规范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流程,提高技能鉴定通过率。开展校园技能节及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

  3.提升教研活动实效。创新推进校区联合、职普融合、中高职一体的教研模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以“有用、有趣、有效”作为课改目标,实现模式与教法创新。依据信息技术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网络课堂”和“企业课堂”教学。通过组织开展“示范课、精品课、汇报课、一师一优课、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常态化的“高效课堂”。抓好教师备、教、听、评、思等教学常规等环节,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运行机制。

  (三)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不断强化

  1.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将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必修内容。落实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健全教师荣誉激励制度,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整治力度,落实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引领自我发展。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评选、展示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大赛,争取获1-2个省级以上奖项。采取菜单化、个性化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梯队式发展。推进“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荐培养1-2名齐鲁名师或国家名师工作室成员,培养3名市级名师,推荐3-6名老师进入区市级名师培养工程。成立2个省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劳模工作室,5-8个校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并发挥电子商务专业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引领作用,探索培育2-3个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完成计算机专业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的申报工作。修订《教师入企锻炼管理办法》,通过入企锻炼、跟岗学习、专项培训等形成,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拓宽教师职业资格证的培训考取途径,使“双师型”比例保持90%以上。做好紧缺师资的聘任、引进与培训工作。做好“三定一聘”工作。

  3.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女教职工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学习报》,有计划提高女教职工的育人素养。选树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典型,发挥先进女职工代表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广大女教职工建功立业的激情。以寻找“最美家庭”为契机,倡导女教职工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去影响家庭,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开展“美丽人生·幸福女人”女职工心理关爱行动,组织“放飞心灵,幸福成长”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提升广大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意识。

  三、突破“三大重点任务”,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职教高考升学实现突破

  1.打造职教高考品牌。组建高考优秀教学团队,引入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加强联合教研、集体教研,确定高考本科增长点与辅导策略。建设考点习题、试题资源库。做好技能训练与模拟考试。严格执行各年级教学计划和月考制度,参与省联考、市模拟考试,运用大数据分析改进教学。定期组织好“三会”,形成高考合力。建立健全高考教学管理机制。对高考班学生实行动态个性化分析,确定分类辅导方案,做好学生分流和分层教学管理工作。

  2.抓准综合高中工作。本着“应转尽转、能转必转、定转早转”的原则,科学有序推进转段分流工作。实施“一班一案、一生一策”转段推进举措,转段比例争取达95%以上。做好综合高中学生分流的专业选择、师资配备和班级设置。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方向、家庭经济支持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精准指导选准特长发展方向。强力推进校际联合教研、集体教研,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检查、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考试三个“抓手”,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力度。聚焦高三分层、分类指导,提质增效。

  (二)技能大赛金牌实现突破

  强化参赛师生“金牌意识”,合理确定2023年国赛冲刺目标。鼓励参赛师生树立金牌梦想,师生签订责任状,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建立倒计时牌,增强训练紧迫感。组织好国赛出征誓师动员大会,增强参赛师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精准研究国赛规程、标准、试题、方法和场地等,科学制定训练方案,强化模拟测试、心理训练,主动联系强校对抗拉练、外出学习,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完善大赛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精心做好青岛市国赛选拔赛的备战工作。申请承办山东省互联网项目及山东省人社局的技能比赛。组织参加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技能比赛。

  (三)品牌建设实现突破

  提高品牌建设实效,完成山东省优质特色校项目验收工作。全面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有序推动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工作,迎接中期验收。继续做好山东省文明校园、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校园文化示范校的复评建设工作,打造优质文明校园特色品牌。强化专业引领,抓好山东省高水平专业建设。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珠山窑的建设工程项目争取通过验收。做好山东省品牌专业“电子商务”的验收工作。争创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

  四、推动六个全新跃升,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一)推动学校发展能级全新跃升

  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争取学校按照中高职一体化模式启动迁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培育新兴专业,提升产业匹配度。落实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高水平完成2023年达标任务。加强学校管理,开展校风学风建设专项行动,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抓好2023年度招生工作。

  (二)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全新跃升

  1.提升实习就业质量。结合市、区局现代学徒制总体部署要求和工作进度,深化产教融合,稳步推进第四批现代学徒制工作。加强“订单式”人才储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优质高效做好实习生就业工作。及时加强跟进与高精企业的对接,提升实习实训成效。强化就业制度,严格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缔结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或港澳台“姊妹学校”。加强与俄、德、法、韩等国家交流合作,探索共建海外实训、培训基地。与国外学校加强教学层面资源共享、课程合作及评价机制交流。借鉴国外经验,创新高效实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多形式开展互派培训和留学,推进优师计划项目。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项目,培育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发展“一带一路”“上合”“金砖”国家及新区友城的教育交流合作。

  (三)推动教育科研工作全新跃升。

  推进科研再出新成果。围绕立德树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科研培训,主动参与省市课题研究。做好山东省教育厅两个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做好山东省教学成果培育提升工作。做好科技部“面向中小企业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共享服务平台研发”的科技工程项目。组织发表论文10篇以上。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专利。拓宽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市、区电视台、报刊、学校融媒体平台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推动培训服务质效全新跃升

  开展职业培训和社会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和柳州五菱汽车公司的联系和合作,做好职工素养培训工作。推进学校和环球集团的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争取在培训模式和培训收入上有突破。加强与周边大专院校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在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拓展教师书法培训的范围和数量,争取学前教育教师基本功培训的承办权,为新区教师专业提升做贡献。努力拓展乡村振兴、社区居民文化艺术、退伍军人学历教育、村干部学历提高等新培训领域和培训项目,拓宽学校的服务范围,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五)推动智慧教育全新跃升

  推进智慧教育课堂建设。加强智慧课堂研究,丰富信息技术应用下的现代教学模式,打造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强化培训与考核,调动教师开展智慧教育的积极性。举行智慧教育教学节,推动智慧教育与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倡导加大智慧教育的互动,提倡使用智慧教育进行课堂限时训练,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进行个性化作业推送。加大智慧教育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在管理上的应用,推进数据资源助学、助教、助管、助研。

  (六)推动安全和后勤保障全新跃升

  1.营造平安和谐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平安校园数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赋能校园安全保障。加强部门联防联控,持续深化防溺水、防欺凌、消防安全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生存教育进课堂、进家庭。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改善学生膳食,争创规范化食堂和星级食堂。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巩固提升信访成效。

  2.加强健康学校建设。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提升完善学生卫生设施。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高效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校医水平,扎实做好近视防控,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优化“乙类乙管”防控,落实日常防控运行机制。加强症状监测,执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落实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提升校园防护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