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监督管理 >

意见建议

浅谈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落实

发布: 2022-12-06 16:00:08   阅读: 次 【   

浅谈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落实 


  风险是指“面临的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用公式可表示为:风险=损害发生的概率*损害的后果。风险包含三个要素,即损害结果、发生的概率及现实状态。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药品因其与生命健康的关联性,药品安全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药品生产质量是药品安全风险的源头,加强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基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新的课题。基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切实加强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落实。
  1、宣传培训,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风险管理。
  1.1、宣传动员,增强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提出了“质量授权人制度”、“变更控制”、“纠偏处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等风险管理内容,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程序,但这些程序多束之高阁,停留在理论阶段,未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有的企业还未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且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知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结合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贯彻实施,结合近来来药品生产企业发生质量风险的具体案例,广泛宣传动员,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质量风险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2、加强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能力。
  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已经开展风险管理的企业多数依赖个人经验的进行认知和判断,难以科学系统地开展风险管理。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对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系统科学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质量风险管理的能力。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干预、风险交流、风险管理活动评价5部分。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已知的风险与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别的过程。当前应拓宽风险识别的范围,铬超标胶囊药品事件已经告诉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风险不局限在企业内部。风险识别领域应该扩展到生产前,销售后。风险评估是分析风险的性质、特点、频度和严重程度。根据已知的有关规定和可接受的标准要求,应把风险分三个区划。风险的广泛可接受区,企业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合理可行降低区,企业应采取风险控制,使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低水平上,达到靠近可接受水平。风险不容许区,企业必须采取风险控制。风险交流是对风险信息进行交换的交互过程。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包括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团体进行全面的、持续的相互风险信息交流,转化为患者可理解的信息。
  2、加强监督,落实生产企业药品风险管理责任。
  2.1、把药品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内容。
  建立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机制。结合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检查企业是否制订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是否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纳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文件系统。要检查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情况,考核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的意识需要经过培训成为员工的理念,使员工理解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树立风险意识,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整改,问题严重的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建立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实行分级监管,开展质量信用的警示约谈。
  2.2、开展个性化的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检查。
  药品质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药品按各自批准的工艺组织生产,药品生产中存在着不同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在风险管理中,生产企业应该结合各自的特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开展情况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检查。检查企业时,要关注企业风险识别是否涵盖了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在检查企业风险评价时,要关注是否围绕关键工序、特殊工艺、人为因素、混淆和污染的防止等重点因素开展评价,是否作出风险程度的划定,并开展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3、重点检查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是一门科学,已经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时要重点关注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分析工具科学完整地再现管理过程的各个步骤,从而有效地分析、评估风险,从根本上降低或减少风险。
  2.3.1、失败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FMEA是可靠性设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工作项目。是用来检查潜在失效并预防再次发生的系统性方法。也是风险管理最常用的工具之一。FMEA是一种对工艺的失败模式及其结果或产品性能町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的评估。一旦失败模式被建立,风险就被消除、减少或控制。  FMEA可用来排列风险的优先次序,监控风险控制行为的效果,也可用于分析生产过程以确定高风险步骤或关键参数。
  2.3.2、过失树状分析(FTA)
  FTA是对产品或工艺的功能性缺陷进行假设的分析方法,是用于确定引起某种假定错误和问题的所有根本性原因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与因果图结合使用,依赖于人员对工艺的理解.以确定错误因素。  FTA可用于找到投诉、偏差的根源,确保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不带来其他问题。
  2.3.3风险分级和过滤
  风险分级和过滤是一个用于比较风险并将风险分级的工具。它将每一个基本的风险问题尽可能地分解开,以包含风险中蕴含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各因素进行权重或对风险分值作删减的形式进行,从而将风险分级以利于管理。风险分级和筛选使管理者能够定性和定量的评价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采取对应的纠正预防措施。风险分析的工具还有失败模式、影响和关键点分析(FMECA)。危害源和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危害源可操作性分析(PHA)。支持性统计学分析等。通常一些用来组织数据和简化决策来构建风险管理的简易的技术也会得到应用,如流程图、因果图、过程映射、检查表等。风险分析管理工具也能与统计学分析工具结合应用。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工具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的过程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工具进行应用。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挑战。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既反映药品生产企业风险控制的程度,同时反映出药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3、创新方法,促进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措施逐步落实。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既有的不同企业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存在相似的共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创新方法,采取有效手段,促进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
  3.1、开展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监督抽验和稽查。
  合格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但出厂药品的质量直接反映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每年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进行针对性的抽样检验,产品抽验基本达到制剂生产品种的全覆盖,对检验不合格的药品,依法查处。并根据日常检查发现、协查、举报线索和外地药品抽验结果,开展药品生产环节的稽查,严厉打击药品生产企业的涉药违法行为。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3.2、推行质量受权人制度
  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落实企业的质量第一责任,要进一步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并引导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完善职责明确、由下至上、相互制约的内部质量责任制。
  3.3、实行新产品研制和受托加工的报备管理制度。
  针对药品生产企业新产品研制不规范及委托加工中有混淆和交错污染的风险,制订《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研制和受托生产情况报告办法》,实施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研制和受托生产情况报告制度。建立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研制的检查制度,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在注册核查的现场检查时提供产品研制的过程检查记录。同时,对企业受托生产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非备案的受托生产产品与药品生产防止交叉污染和混淆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纳入行政检查评价体系之中。
  3.4、深入开展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质控工作。
  药品检验是药品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为提高企业药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和精密性,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强风险管理,要深入开展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召开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会议,部署了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要求各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检验实验室进一步树立检验质量控制意识,形式多样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一是对可以开展重复性试验的检验项目定期开展重复性试验,实现检验结果的重现性。二是有选择性地开展同一标本不同检验方法的比对试验,对复核有疑问、重复性试验结果波动较大且有其它检验方法的要进行比对试验。三是定期开展对各检查岗位人员的检验质量评价。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考察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能力和水平,采用选定检品,在不告知结果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按《药典》标准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并上报检验结果和原始记录,集中进行检验质量的评审,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