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工作报告 > 实践实习 >

意见建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烟草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 2022-09-24 17:30:12   阅读: 次 【   

摘要: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烟草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烟草企业的活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如何利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从而有效地推进烟草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烟草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047-02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科学发展观同样也是推进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从而为广大烟草企业建立一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烟草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的长期倡导和员工的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企业文化建设是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放在烟草行业中同样也适用,由于国家专卖体制迟早都会放开,广大烟草企业必须正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烟草企业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构筑烟草企业独特文化力。另外,近些年来,随着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竞争态势的激烈化,企业文化对烟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力也显得越来越大,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升级为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力的较量,“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成为成功企业发展的模式。因此,培育优秀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滋养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烟草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种战略选择。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通过培育和建设烟草企业的独特文化,有利于增强烟草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烟草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烟草企业中的广大员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有一种精神在支撑企业。文化及其建设对一个烟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工会组织对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二、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政策导引下,各地烟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发掘和把握。企业文化权威学者爱得加沙因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层次划分,其中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企业领导者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的领导与广大职工集体形成的文化精髓[4]。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变得毫无意义,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烟草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2.企业目标的功利化和短期化。烟草企业当前各单位法人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领导干部任期不长,短的两三年,长的七八年,这就导致部分企业领导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部分企业领导往往片面地认为企业是经济组织而忘记其社会细胞功能,往往过分注重企业的经济价值而遗忘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对公众、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这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悖。无形之中导致企业文化的错位与变味,也导致员工无法对企业文化形成有效认同。这些企业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获得利润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牺牲公众利益而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大地损害了企业在社会公众和广大员工心目中的形象。而企业法人代表的频繁更替也会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思维理念的混乱,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旨不明确,企业文化建设难以形成一致性和连续性[3]。
  3.职工参与度不高。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是涉及企业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咨询公司的事情,也不是企业中一部分人员的事情,它来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职工不积极参与,文化就难以形成合力。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解决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广大烟草企业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领会浸润其间的哲学意蕴,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效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着实推进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广大烟草企业可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下列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1.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这一问题。烟草企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善于抓住和解决牵动企业文化建设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构建工作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企业文化价值层面以及企业文化基本假设三者之间的关系[1]。努力塑造和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理念,从而有效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这就要求广大烟草企业在实践中有效积累和提炼企业的领导与广大职工集体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精髓,明确企业文化的内在核心与灵魂。同时,要求广大烟草企业加强对广大员工的组织教育,并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以加深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组织开展“学习企业文化,传达企业精神”的活动,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层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其他主题鲜明突出的文化活动,让员工在寓教于乐中理解企业理念,培育团队精神。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全体员工能够从思想上理解、接受、认同企业的这些核心理念,进而在实际操作中高度自觉的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组织开展弘扬企业凝聚力和员工艺术素养的娱乐活动,把文化娱乐融化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的普及和渗透,最终使广大员工真正把握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从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5]。
  2.针对企业目标的功利化和短期化的问题。广大烟草企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既考虑现在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规避企业目标的功利化倾向[1]。另外,广大烟草企业可以通过在为企业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的基础上发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从而对企业领导的经营目标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出现功利化和短期化的倾向。这就要求企业在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又大胆进行民主管理,成功建立起各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拓展了民主管理的渠道。主动协助企业行政搞好企业决策、管理以及监督的民主化,在涉及企业重大决策、经营方向以及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上,都能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思维理念和主旨,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6]。
  3.针对职工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广大烟草企业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把经济社会发展看做动态过程,深刻认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善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从广大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做到兼顾广大员工的利益,保持各方利益的综合平衡,提高企业文化在员工心目中的认可度,调动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7]。另外,广大烟草企业可以有效运用各种宣教工具和载体,向广大员工大势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内涵,从而将企业文化置于广大员工的内心深处,使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达成共识,自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贾建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J].科学社会主义,2005,(6).
       [2]罗争玉.企业的文化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万少清.中国烟草企业文化:不得不迈的“五道坎”[J].中外企业文化,2007,(6).
  [4]张根起.加强烟草行业特色文化建设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J].河北企业,2008,(1).
       [5]刘红燕.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5,(26).
  [6]邹胜开.加强工会民主管理 促进和谐企业建设[J].求实,2008,(52).
  [7]黄书进,黄牧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马克思主义与实,2006,(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