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农业农村 >

意见建议

关于我县项目农业建设的思考

发布: 2022-09-10 09:20:12   阅读: 次 【   

项目农业是以农业项目为中心,整合农业生产经营的机制、科技、资金、市场和农产品、土地、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联接农业和二、三产业,推进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升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近年来,我县积极加强项目农业建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践表明,项目农业建设在我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项目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我县农业经济相对于工业经济来说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生产与市场脱节,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等。只有加强项目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才能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1、项目农业是增加农业投入的优良载体。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自有资金的积累、政府财政预算支出、金融机构贷款。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农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入数额有限且形式单一。要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就要构造多元化投资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资金投向农业。农业项目是农业资金的优良载体。重点发展一批基地型农业项目,吸引外地资本投资外向型农业;从政策、金融扶持等方面,激活民间资本投向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流通企业;发挥本地农业产业优势,完善利益分配及风险共担机制,鼓励农民投资规模种养殖项目。“围绕农业做项目,资金跟着项目走”,发挥项目农业的融资功能,对缺少资金的农业是必须且十分有效的。

2、项目农业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首先,项目农业是科技应用型农业,它的发展需要将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对自然资源治理改造,综合利用,拓宽农业生产空间,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其次,资本的增值属性要求经营主体采取一切手段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农业投资者必然要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开发、加工,延长生产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因此,项目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资本的增值属性决定了项目农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需求。

3、项目农业建设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加强项目农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能够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通过产业化经营,让农户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的个体经营的农户与工厂化大生产连接起来,扩大了经营规模和产品批量;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能够将农户与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统一加工销售,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了农民的销售成本;完善购销机制,农业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农业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生产基地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从总体上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及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4、项目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根源在于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逐渐与市场脱节,导致初级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附加值低。当前必须加强项目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通过企业加农户的形式,把分散的农户和变化的市场连接起来,遵循一定期限内需求决定价格的规律,由市场需求引导农户的生产活动,提高农产品的出售价格,同时通过企业的多次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随着农业企业的发展,能够大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5、项目农业建设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农户无法自觉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导致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周期性过剩、地区性趋同及质量水平降低。加强项目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克服个体农户分散决策的盲目与低效。企业获取利润的投资目的决定了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开发项目和原材料收购导向,通过价格等调节手段,及时有效地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农民,促使其自觉调整生产结构,从而有效调整本地区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

二、我县加强项目农业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我县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紧紧围绕做强支柱产业、做亮区域特色的思路,把发展项目农业与培育市场主体、构筑发展载体和开展农业招商有机结合,项目农业建设初见成效。

1、突出农业高效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围绕进一步“做强支柱、做大板块、做亮特色”的思路,向农业内部要效益,加快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步伐。目前全县已形成15万亩桑园、10万亩“双低”油菜、45万亩小麦、50万亩水稻、20万亩蔬菜五大种植基地和1.8万吨蚕茧、4800万羽家禽、100万头生猪、80万只山羊、10万亩水产品五大养殖基地。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了支柱产业发展。全县大力实施省级桑蚕原种繁育基地县蚕种冷库改造、县蚕种催青中心改造升级等项目,切实增强蚕桑生产综合实力。紫菜养殖、特种水产养殖、蔬菜设施栽培、食用菌生产、畜禽养殖、林牧一体化种植等“一镇一品”不断得到提升。

2、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发展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和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数占全市总数的22%,市级龙头企业5家,预计2006年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完成利税1.2亿元,同比增长均在20 %以上。

3、拓宽投资渠道,农业投入大幅增加。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农业建设的“推进器”。围绕产业招商和定向招商,全方位对接上海市场,有重点地对接山东蔬菜、畜禽加工贸易,积极吸纳浙江民资。2006年1-11月份,吸纳县外民资5.1亿元,合同外资7464万美元,到帐外资2704万美元。目前天成饲料和康德生物公司正在筹划建设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小区。鑫缘茧丝绸集团在**镇新丰村建立现代蚕业科技示范园,在全县建成万亩标准化蚕茧生产基地2个,千亩蚕桑生产丰产方30个,在全县新上了25台套国内一流的循环自动烘茧设备,新扩建现代化茧站10座。今年计划新扩和更新桑园1万亩。重点申报一批种养生产基地、产业化经营、综合开发、河道疏浚及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土地治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大项目和优势项目。

4、完善产品质量体系,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全县“营养、安全、无公害”绿色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个、无公害农产品62个、国际食品行业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49个,30多个农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被省政府列为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品品牌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有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13个。鑫缘茧丝绸集团是南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名牌的企业,“鑫缘”牌白厂丝和真丝绸产品分别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鑫缘”真丝绸成为中国丝绸行业五大品牌之一。天成公司的“天成饲料”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海波牌紫菜通过美国有机食品协会质量认证,成为我县第一个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

5、创新利益联结形式,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全县围绕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市场、技术服务带动的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努力协调行业内部经营行为、加强行业内联合与合作、搞好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个,社(会)员数1万多人,固定资产4.8亿元,经营服务总收入11.3亿元,纯收益1.6亿元,返还社(会)员收益8000多万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2.7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辐射生产基地面积154万亩,其中种植基地116万亩,水面面积38万亩。

三、关于我县加强项目农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1、开展产业招商。资金是项目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县要抓住长三角地区资本转移的机遇,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引导更多的资本流向农业。目前我县农业产业优势主要集中于优质稻米等传统种植业、蔬菜蚕桑栽培、畜禽、水产及海洋特色养殖等方面。要围绕我县产业特色,整合生产要素,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重点发展以稻米、小麦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农产品进超市为目标,扶持一批蔬菜包装加工企业;强化畜禽养殖户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引导本地农户投资肉蛋加工企业,力求形成品牌;改良蚕桑品种,提高产量,同时鼓励企业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品种;引进开发海洋产品医药、保健价值的高科技企业,提高海洋特色养殖的科技含量。

2、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项目农业建设的重要部分。没有农业生产基地的规模与质量,就没有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质量。按照市场需求,培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生产格局。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加强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区、双低油菜生产示范区等基地的建设,增强规模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项目农业的实施主体。龙头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是项目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市场适应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带动示范作用。要注重提高龙头企业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为农服务的能力、处理与农民经济利益的能力。

4、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纽带,是项目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根据环境条件、产业性质、龙头企业及农户的特点进行深入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已成为项目农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部分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积极探索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资金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等形式,逐步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要用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业对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双方的经营行为,从而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以保护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保证项目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项目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还比较低。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一要切实加强产学研联合。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需求,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二要坚持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基础工程。要加快制订现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指导农民推广应用;三要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采用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推进农产品加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培育农产品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