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意见建议

安徽烟草商业2022年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发布: 2022-10-08 12:10:08   阅读: 次 【   

2007年,全省烟草商业经济运行突出显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突出体现了行业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突出发挥了计划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以企业转型为目标,以市场取向为动力,以品牌成长为重点,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年度经济延续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呈现了又好又快的勃勃生机。

  一、基本情况

  1、卷烟销量

  卷烟总量增长提速,市场份额平稳过渡。2007年,全省累计销售卷烟176.5万箱,同比增销6.8万箱、增长4%,增长速度较06年2.7%、05年2.8%的步伐明显放快。从全国大环境来看,我省销量规模居第九位,增幅居第十八位,“满足需求、稍紧平衡”的策略得到深入贯彻。

  累计销售省外卷烟29.1万箱,比重16.5%,同比增长30%、增销6.8万箱,增量囊括了年度的自然增长。省产卷烟销售147.4万箱,比重83.5%,同比基本持平,规模连续四年(工商分设以来)维持稳定。

  2、低档卷烟

  运营思想理性回归,政策调整见到实效。全省累计销售低档卷烟65.3万箱,超额(4.3万箱)完成国家局下达任务(61万箱),同比下降2.7%,较06年9.3%、05年12.1%的降幅显著回落。销售转机的实现得益于宏观政策,尤其是适销品牌(红三环渡江)的价格调整。但低档消费对品牌的过度依赖表现充分,钟鼎、黄迎客松等品牌退出带来的振荡和品牌缺位引起的波动,使一些地区的平稳、协调运行长时间承受了很大压力,至今余痛未消。

  3、卷烟品牌

  品牌规模迅速积聚,黄山品牌突飞猛进。年度销售全国名优卷烟85万箱,同比增长61%;省外销售规模超过1万箱的品牌达到10个,同比增加3个。全省以“双百工程”为契机,大力培育黄山品牌。年度累计实现销量60.5万箱,剔除皖烟、迎客松整合品牌的影响,同比增长58%。黄山品牌增幅虽处于全国前列,但自主增长仍显薄弱,竞争能力仅居于销售额全国前40个品牌的第19位,尤其是竞争能力中关键效益指标居23位、成长指标居24位。

  4、烟叶生产

  特色种植体现亮点,复烤企业稳中求进。年度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1.97万亩,收购烟叶32.2万担,与去年同期(32.6万担)基本持平;收购上等烟叶比重28.2%,好于全国接近40%上等烟的年度大环境,较好地体现了“稳得住”的发展要求;落实特色烟叶开发面积6500亩,其中有焦甜香烟田达1200亩,同比(350亩)增长243%,收购特色烟叶3400担,同比(1000担)增长240%。烟叶复烤172万担,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5082万元,同比增长36.1%;在扭转了06年效益下滑不利局面的同时,着眼长远、稳中求进,特别是华环公司在困难和不利环境面前,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探索并完善服务好、维护好国烟中华品牌的复烤模式,收到了成效,受到了好评。

  5、市场管理

  高压态势持续保持,机制作用显现神威。专卖执法主体建设力求探索、完善并发挥机制作用,巩固政法烟草联合打假机制,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首创行政执法联合机制,市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累计查处涉烟案件31735起,其中10万元以上案件76起,同比略有上升;查处涉案卷烟17251件,同比增长2.1%,其中,假冒卷烟14459件,同比增长18.3%;网络案件25起,同比增长25%;捣毁制假、匿假窝点506个,判刑168人,劳教2人,拘留326人。

  6、劳动效率

  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改革成效初露端倪。2007年,全省万箱用工55人,同比(71人)减少16人;全省实际三项费用13.5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营业费用下降19%,管理费用上升8.9%;成本费用利润率25.8%,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劳动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改革的推动,但也要正视效率提高与服务降低可能同时存在的现象。

  7、资产运营

  资产管理卓有成效,运营效率节节提升。截止2007年12月底,全省商业资产总额11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80亿元,占71%;总资产贡献率52.6%,同比持平;净资产收益率36.3%,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收益率321%,同比增加77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5次;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率141.3%,同比增加6.7个百分点。资产运营水平整体处于行业前列,一定程度上与我省近年来推动企业转型、管理考核及清理多元化经营有很大关系。

  8、经济效益

  卷烟结构大幅拉升,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全省累计实现卷烟含税销售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21%;卷烟批发条均价52.8元,同比增长16.4%;卷烟毛利率26.8%,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5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37%。结构、销量仍然是效益增长的主导因素,贡献度分别为64%、15%;单纯由成本(费用)降低还原的效益依然微薄,粗放管理的特征仍然明显。

  二、基本评价

  1、适应性提高,但非市场因素依然存在

  2007年,是全国烟草行业市场化进程中由“鸣锣”转向“开道”的实质性年份。国家局以交易方式为突破口,全力倡导并推动“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试点工作,姜成康局长提出并确立“放开衔接、适度引导、定向整合、促进发展”的交易模式变革十六字方针,指明了行业把握市场真实需求、顺应市场消费需求的方向和路径。我省在合肥试点、扩大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尝试需求市场调查、物流一体化、营销主体建设等一系列做法,行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大为改进。具体表现及指标绩效如下:更加顺应消费需求,年度6.8万箱的销售增量(超06年增量2.4万箱、超计划预期3.5万箱)和省外烟30%(超06年增量1.2万箱、超计划预期3.5万箱)的增幅,成就了历史之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人为硬性调控市场的时间明显缩短了、力度明显减弱了(减少了3~4个月、后3个月增加投放1.1万箱);更加贴近市场走势,货源投放均衡有效、有条不紊,波谷月份与波峰月份落差由去年的13万箱缩小到10万箱;更加注重维护消费者利益,重点品牌得以快速成长,苏烟、玉溪、中华(增幅分别为96.7%、28.7%、29.4%)最为强劲;更加科学实施调控,五年来,三季度卷烟销量环比二季度首次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6.8%),上半年销量比重(最高53.4%-2006年)也理性回归到52.8%,反周期的季节特征基本消除;更加注重客我关系,客户盈利水平稳中有升、全面进步,零售满意度88.7%,货源满意度95.7%。一系列运行指标和现象无不标示着全省行业发展指导思想的悄然变化,无不彰显着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巨大成效。

  年度销量增长前三名的合肥、铜陵、巢湖三个单位,正是从三个侧面反映适应性提高的经典案例。合肥:年度实现销量16.2万箱,超计划预期(15万箱)1.2万箱,超06年销量1.5万箱,增幅达两位数(10.4%),位次由去年的第12位跃居今年的第1位。现象表明,其率先在全省试点“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革命性是超乎想象的。铜陵:在连续两年销量增幅居第2位的基础上,又实现了8.6%的全省第二销量增幅。究其原因,还是与其倡导、践行并坚持顺应市场、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巢湖:在过去压力很大的前提下,年度销量增长5.8%,位居全省第三;省外烟比重在先行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扩展,比重达到24.8%,高于全省平均8.3个百分点。这其中,一定和它开展营销主体建设试点、主体功能初步发挥是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市场化努力取得明显进展,但非市场因素这只“手”的作用和影响仍然不可小视。部分单位年初“开门红”的惯性思维挥之不去,年末调控“硬着陆”的简单做法没能废止;一些地方的品牌引入人情味浓,市场需要的进不来,卖不掉的总是有;局部地区的捆绑销售屡禁不止,公平货源困难重重等。

  2、协调性增强,但扭曲的痕迹依然可见

  宏观协调。一方面,我省烟草商业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全省宏观经济的持续好转而实现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13%、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15%的增幅都是近年新高。另一方面,我省烟草经济与行业经济的发展保持了高度一致。年度销量4%、利税34%、利润37%的增幅与全国(4.9%、26.6%、29.6%)基本保持了同步。

  工商协调。着眼于构建新型的工商关系,加强工商互动,协调程度明显提高,品牌纽带作用得到加强。省内工商精诚协作、适时启动“双百工程”,打造黄山品牌,品牌整合顺利完成,市场营销创造了骄人业绩,品牌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拉升。省内市场实现黄山销量60.5万箱,同口径增长58%,增销22.2万箱,其中阜阳、亳州、滁州增幅居全省前列,同口径分别增长139%、112%、78%。黄山实现全国销量105.3万箱(规模居全国第13位),实现销售收入103.4亿元,“双百”目标顺利达成。

  当然,通过分析我们也能看到:1)黄山品牌的销量增长一半是在省内实现的,44.8万箱的增量有22.2万箱来自于省内;2)“黄山”品牌销量增长主要体现为一品黄山(蓝一品)的增长,年度一品黄山累计增销32.4万箱,占增量的72%;3)黄山品牌的结构提升主要来自于皖烟的省内市场贡献,年度黄山皖烟增长近3.8万箱,拉动“黄山”整体结构提升3.4元/条左右,省产卷烟对省内市场由规模性依赖转为结构性依赖;4)黄山的品牌核心在于中低价位的一品黄山,年度一品黄山69.6万箱的规模、66.1%的比重格局,不利于黄山品牌的做强做优。

  另外,8%的实实在在的零售毛利增加了批零协调,2.4%的增幅落差增加了区域发展协调,141.3%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增加了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协调等都是协调性增强的具体例证。

  虽然经济增长有其客观的一面,但更多体现的还是高位增长、风险运行。一是结构的扭曲,均价增长由往年的4元提高到7.5元,尤以皖北最为剧烈(增长18.4%)、个别单位12月份均价增长竞达18元,超乎于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根据对全国城镇可支配收入与卷烟均价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出我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元/条)和行业的一般增长;二是价位的扭曲,年度增长集中在二类以上卷烟(一类41.6%、二类37.9%),年度低档卷烟由于考核的死拉硬保基本趋于稳定,两头的共同作用导致中间价位的结构扭曲,50—100元价位由于缺乏内在动力和主导品牌,凹陷严重;三是需求的扭曲,低档烟中的低端有表现、主销品牌的畅销程度有表现、把握市场的人为因素也是表现。

  3、稳定性增加,但增长方式的转变依然不够

  年度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增加,首先反映在指标形态上:一是销量稳定增长,年度4%的增幅延续了近几年(04—06年增幅分别为3.8%、2.4%、2.7%)来的平稳增长态势;二是低档卷烟快速下滑的态势得到了控制,年度2.7%的降幅创下了近6年来(-11%)最好水平,满足了消费、稳定了市场;三是经济效益增幅保持了稳定,利税34%、利润37%的增幅与去年同期(34%、38%)基本持平;四是市场结构的调整保持了稳定,3.4个百分点省外烟比重的增加,既兼顾了省产品牌,又符合了渐进开放的市场要求。其次反映在市场形态上:一是执法主体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持续的高压态势、执着的案件经营、联手的行政执法等创造了更为稳定、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年度查处案件17.2%、涉案金额2%的下降率说明市场进一步好转,渠道更加稳固。二是“双百”工程的实施,省产品牌格局更加明朗,黄山品牌一举成为全省第一大品牌(比重34.5%),领军省产卷烟,改变了省产品牌诸侯争霸的局面,品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三是省外重点名优品牌的平稳增长,实现了对省产品牌的平稳替代。全省销量超过1万箱的省外品牌达到10个,其中,红梅、红塔山超过3万箱。除此之外,中华、苏烟、玉溪等高档品牌的增量也较为可观,三品牌以13.8%的省外销量创造了50%的省外毛利。其中,苏烟增长尤为迅速,短短三年时间的发展(4988箱)就与盖中华旗鼓相当。尽管传统品牌增长可观,但丰富多样的高端需求满足程度并不算高。中华、苏烟垄断300元以上价位90%市场的事实说明,一方面高端价位的品牌进入是有门槛的,一方面消费需求的满足是有限的。

  无论从指标形态还是市场形态看,全省烟草商业经济增长均显现出稳定性特征,增长的有效性提高,有质量的增长趋多。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有主观努力的因素,但更多的体现为环境的主导作用,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环境等。近几年来,行业的规范整顿和深化改革为经济增长释放了巨大潜能,安徽持续的风调雨顺以及持续保持的两位数经济增长,拉动了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外在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内在的努力去规避,增长方式的转变(自然增长→自主增长)迫在眉睫。

  4、持续性展延,但进一步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

  07年,红三环渡江当之无愧成为了低档卷烟销售的有利条件。虽然只是个区域性品牌,而且调价时间较晚(5月中旬),但年度高达8.2万箱的低档烟销量规模,根本改变了全省低档卷烟的被动局面(如果没有这个品牌,全省低档卷烟可能下降15%、减销10万箱),直接促进了皖北蚌埠、淮北、宿州的销售转机(红三环渡江占三家低档烟比重分别为40%、46%、28%,同比分别增长50.3%、12.9%、10.1%)。按照同口径测算,红三环渡江直接影响了皖北地区5.5万箱的卷烟销量,预留结构空间0.5元/条(相当于皖北条均价增量的10%)。

  低档卷烟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决定了未来结构可提升的空间有多大、可迂回的发展余地有多大。蚌埠市公司积极储备发展后劲,主动认识低档卷烟不是包袱而是资源。年初就从低档卷烟营销入手,全年各月均实现了快速增长(除4月份有所下降外),年度取得低档烟销量同比增长50%、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的业绩。渡江2万箱的增量促成了销量4.3%的增幅,弱化了结构0.7元/条的提升。蚌埠案例发人深省:一是低档卷烟不是想象中的没有市场、没有发展的余地,只要措施得当、品牌适销、价位对路,低档市场一样可以焕发青春;二是品牌的力量不容忽视,如果全省都有这么一包适合区域消费风格、消费习惯、深受消费欢迎的品牌,其对低档卷烟市场的催生作用将十分可观(调查推算能够挽回11万箱的市场丢失);三是低端卷烟需求富有价格弹性,13.4%的价格降幅带来41.7%的销量增长。

  一方面,红三环渡江延伸了企业增长的空间;另一方面,行业结构和效益的快速拉升,给持续增长增添了无形的压力。一是低档卷烟内部结构上移值得警惕,年度零售25元价位的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4%,而20元以下价位下降了36%,价位持续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我省毛利率高出2个点,毛利率的空间挤到了极限;三是83.5%的省产烟市场份额决定了市场置换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的持续发展充满了变数。

  5、成长性显现,但增长型的格局依然未改

  年度经济的成长性除前面提到的效率提高和资产运营质量改善外,在品牌的问题上表现突出。批发150-200元/条价位中,玉溪近年来的快速增长(28.7%),迅速积累起2.6万箱的规模,轻松接近红皖在该价位的市场份额(35.8%)。调查显示,该价位中玉溪最为畅销,而红皖位居其后,品牌的成长取决于市场终端的表现,这预示着未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新制皖烟在较高的平台上保持了快速增长(53%),市场份额由72.3%提高到84%,规模达7.5万箱,增量2.6万箱,占3.8万箱皖烟增量的74.2%,迅速拉开了与追赶品牌(利群)的距离,安全地位进一步巩固。可以这么说,黄山“双百工程”中结构的贡献在皖烟,皖烟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于新制皖烟的突出表现。

  99年以来,行业增长处于快速扩张期,卷烟销量直线上升,持续增长周期的长度达到8年。8年的时间,全国销量从3260万箱增长到4250万箱,年均增量达到170万箱;卷烟结构由24.6元增长到53.6元,年均增长3.6元。我省也是这样,8年增销接近50万箱,年均增量6.3万箱;卷烟结构由19.1元增长到52.8元,年均增长4.2元。无论全国还是我省,增长的曲线越来越接近峰值,出现拐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适时启动由增长型向成长型转变的发展战略尤为必要而紧迫。

  盘点07年经济运行,从指标结果看,全面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主要任务:专卖市场有效控制、卷烟销量平稳增长、低档卷烟全面转机、“双百”目标顺利达成、名优品牌市场成长、成本(费用)开始下降、资产运营得到重视。从运行指标的内在关系看,低档卷烟销量任务的完成没有缓解低端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双百”目标的实现没有有效提升黄山品牌的竞争力问题,成本(费用)的控制没有有效克服可控费用的持续增长问题,运行质量的稳步提高始终都是推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基本趋势

  (一)态势(SWOT)分析

  开展烟草行业的态势分析,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制度,寄卖专营制度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最大的风险也来自于制度,面临着市场开放的风险。同时,当前的普遍机遇在于经济社会处于繁荣稳定的历史时期,行业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当前的普遍威胁在于跨国集团的虎视眈眈、步步紧逼,控烟运动风起云涌、此伏彼起等。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认识外,联系安徽实际看08年经济运行,结论如下:

  1、优势

  1)网络优势。经过近几年的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全省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资源,现有零售客户29.8万户,送货车辆926台,客户经理1278人,“低成本、高效率、优质服务”的精干营销网络正在形成。

  2)资源优势。全省除具备规模的优质资产和稳定的客户群体(29.8万户)、庞大的消费终端(1550万人)外,近1000万外出务工人口的回流也是一笔重要的潜在资源。

  3)先行优势。安徽烟草富有改革传统,先行的改革创造了先行的优势。当前,“四定”工作和“两个主体”建设的率先试点,收获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先期效益。

  2、劣势

  1)市场劣势。安徽经济整体薄弱(人均GDP排全国28位),消费能力总体不高(农村人口占62.9%),礼品消费和攀比消费助推了卷烟结构的节节攀升。随着文化的日益开放与融合,消费行为将日趋理性,价位回归(理性)势在必然。同时,市场零售客户资源过密(商户率达4‰,总户数占全国6%),零售终端利益难以有效保障,市场的长期稳定和成长受到影响。

  2)烟叶劣势。全省烟叶种植虽有特色,但没能形成规模(当前只稳定在32万担水平),尤其特色种植亟待破题,亟待形成规模。烟叶生产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不足以形成支撑,企业发展单擎驱动。

  3)品牌劣势。市场品牌80%以上的本土化限制了全国性品牌的成长空间,一方面消费者消费口味转移困难(调查显示45%的消费者钟情于原吸口味),另一方面本土品牌适应市场变化同样困难。

  3、机会

  1)企业转型的机会。全省烟草致力于组织转型,自主能力不断提升,为今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储备了能量。

  2)市场取向的机会。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取向作用日益明显,既给企业带来挑战,也为先行者创造机会。

  3)市场调整的机会。省外品牌置换省内份额的过程就是市场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面向大企业、大品牌形成大流通,对后开放市场无疑也是难得的机遇。

  4、风险

  1)成本的风险。企业在收获高毛利的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单位不惜高投入、不计高成本,限制了资产运营能力的再提高和运行成本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平均水平)。

  2)队伍的风险。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中最活跃、最根本的资源。烟草由于长期处于高度垄断的经济模式之下,企业的内部市场化因素十分有限,队伍的市场竞争意识普遍缺乏,尤其是正式员工;加之,一线流通力、管理力的构成以聘用员工为主体的现状,给企业资源的稳定发展增加了风险。

  3)渠道的风险。零售业态的发展及流通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抛开专卖制度的保护,零售资源的可能丢失也将是一种威胁。综上所述,处于转型期的安徽烟草商业和同行一样,既面临着生存压力,又面临着成长压力;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了机遇。长远来看,压力大于动力,挑战大于机遇。因此,当前特别是处于“十一五”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两个主体”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化解风险、促进成长。

  (二)预测分析

  1、卷烟销量预测

  近年来,随着行业整顿规范的深入开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卷烟销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的相关程度进一步提高。根据01年以来的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我们计算了06-07年销量分别为170.3、177.3万箱,与实际销量偏差仅为0.5、0.8万箱,拟合较好。据此,我们进一步预测了全省未来三年销量,结果分别为181.7、187.5、192.9万箱。

  方法:选择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作为自变量,卷烟销量作为因变量,对01年以来的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全省卷烟销量(万箱)=-29.4+0.025477*人口规模(万人)+0.010276*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元)

  2、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市场的一般规律、行业的特殊规律和安徽的自身实际,特别是全省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增长趋势,预测未来三年全省烟草商业企业卷烟批发销售收入分别为:271、308、347亿元。

  方法:根据1997年以来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增长趋势,预测2008—2010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同时,根据2001年以来全省卷烟零售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关系,建立方程,并将未来三年的社会零售品总额代入方程预测2008—2010年全省烟草商业企业卷烟批发销售收入。

  通过销量、结构的预测分析,我们认识到:1)容量与结构是烟草经济增长的两大变量;2)容量受制于更多的环境因素影响;3)结构更多的是自主的结果,也就是说,通过人的努力而能为之。因此,稳定结构(防止达到预测水平)成为了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和核心。

  (三)判断分析

  1、物价水平的快速提升给低价位卷烟的供给带来消极影响

  去年以来,全国物价水平快速提升,物价指数达到4.6%(1—11月份数据),尤其是基础原材料(包括农副产品)提升幅度较高,为近年来之最,大大增加了低价位卷烟生产成本(以香梅为例,原料成本达41%),低价位卷烟生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将进一步削弱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给本已脆弱的供求关系带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