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计划总结 > 计划规划 >

意见建议

重规划抓基地强示范全力构建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

发布: 2022-12-09 18:30:07   阅读: 次 【   

2013年,我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去年东部片区农业工作座谈会作明书记提出以“自然环境、生态理念、健康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立体生态效益农业。立足黑龙实际,按照“着力提升一产,继续壮大二产,努力突破三产,增强经济实力,促进和谐发展”的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及品牌效益”三个农业建设,突出“绿色、生态、有机”特色,引导发展“沟谷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力争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05元,增长24%。  

一、抓好规划引领,指导农业产业布局  

按照州委农业发展思路,我县切实强化规划引领,将农业产业发展寓于新农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全域全时旅游发展之中,多规合一,产村相融,以规划指导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依托新村规划,指导产业布局。邀请规划专家,历时半月深入黑龙村寨、田间地头,多次召开规划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开展《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一核、两心、两轴、六沟谷”的发展空间布局,指导产业调整,结合气候条件、光热资源、土地要素,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发展六沟谷农业经济。  

二是依托综合体规划,推进产村相融。把握省委领导联系色尔古乡的重大实际,结合该乡区位优势,抓好《色尔古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力争在该乡建设产村相融、农旅互动的新农村综合体,建好特色甜樱桃、甜椒种植基地,利用综合体引领农业产业发展,辐射带其他5乡发展农村经济。  

三是依托扶贫规划,加快产业培育。把握我县属新一轮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工作县的政策机遇,全面抓好《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指导全县连片扶贫开发。以培育农村产业为重点,在慈坝乡等重点扶贫乡镇,抓好农业产业支柱培育,以规划为引领,力争为扶贫乡、村建成一至二个产业支柱。  

四是依托旅游规划,推进农旅互动。按照州委发展全域全时旅游要求,抓好《黑龙县全域旅游规划》,将发展特色生态有机农业作为旅游规划一个重要内容,在色尔古藏寨、卡龙镇、泽盖风情小镇建设一批前店后田的生态农业示范户,加快发展欢乐健康乡村游,链接农业产业,将本土特色生态食品带上旅游餐桌,抓好农产品就地转化,推进一、三互动、“三化”联动进程。  

    二、建好示范基地,引领生态农业发展  

按照产业规划,拟定以“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跑山鸡,道地药材阿坝蜂”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有机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生态蔬菜、早实核桃、道地药材三大生态种植产业,抓好藏香猪、跑山鸡、阿坝蜂养殖,推进农业整体发展。  

一是建好生态绿色蔬菜基地,大力发展藏香猪养殖。在晴朗、扎窝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润农公司、宣润公司流转土地230亩,实施订单农业1250亩,种植莴笋、辣椒等农作物。在双溜索、木苏等乡镇大力推广洋葱、大蒜种植,发展作物1800亩。利用基地建设,切实发挥示范效益,引导群众种植生态有机蔬菜1万亩。结合生态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藏香猪养殖,在知木林乡引导民间投资600万元,建设藏香猪基地,辐射带动晴朗、扎窝、卡龙等乡镇发展藏香猪4万头,打造藏香猪示范区。  

二是建好早实核桃基地,大力发展跑山鸡养殖。在知木林乡维多村建立1200亩早实核桃示范园,完成定植早实核桃200亩,并抓好已种植的1.2万亩早实核桃高接换优工作,辐射晴朗、扎窝、维古、色尔古等乡镇发展,争取用5年时间将早实核桃培育成全县农业产业支柱之一,着力打造全国早实核桃示范基地。抓好青翠李、红富士、甜樱桃等经济林木的试种推广,在芦花镇查拉村试种红富士120亩,在维古乡、石碉楼乡试种青翠李81亩,在色尔古乡种植甜樱桃110亩。在抓好林上经济的同时,强力推进立体农业发展,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以早实核桃示范基地为核心,依托色尔古吉拉凤尾土鸡养殖场,大力发展跑山鸡养殖。在扎窝、色尔古等乡镇规模化养殖跑山鸡,将其与早实核桃基地有机融合,力争培育5000只以上养殖大户3户,1000只以上养殖10户,年出栏达到7.2万只,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建好道地中药材基地,大力发展阿坝中锋养殖。抓好秦艽、大黄、柴胡、当归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引进推广,在沙石多乡、瓦钵乡、色尔古乡等种植秦艽800亩。在连片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推广柴胡、大黄种植,切实加大与中药材制药厂的联系,保障中药材市场销路。在种植道地中药材的基础上,抓好高半山豆薯荞种植,强化作物改良,积极对接市场,抓好马铃薯、荞麦、大白胡豆收购,开发马铃薯淀粉、苦荞茶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加大阿坝中锋养殖产业培育,在高半山乡镇大力推广阿坝中锋养殖,培育300群以上大户5户,100群以上大户10户,50群以上20户,力争全年发展阿坝蜂4000群,生产蜂蜜24吨。  

三、搭建发展平台,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一是搭建生产加工平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利用我县有限的土地资源,投资500万元开展绿色生态有机食品加工园区前期工作。强化政策争取,力争将园区纳入全州“4+X”园区规划,从而为本土企业圣洁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提供良好平台,并辐射四川天沃、阿坝金瑞、阿坝隆圣等涉农企业发展壮大。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幸福美丽家园建设、连片扶贫开发为契机,加快完善色尔古、晴朗、扎窝等乡镇微水灌溉工程,抓好中低产田土地综合整治,建好田间道路,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养护公司作用,抓好各村道路保畅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打造生态农业品牌。以绿色生态有机食品加工园区为载体,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圣洁食品有限公司重新定位,抓好生态有机农产品收购,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做好苦荞、马铃薯、大白胡豆等农产品就地转化。加大涉农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西博会等平台,充分展示黑龙的优势产业,力争引进2家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入驻黑龙。充分发挥10.3万亩耕地全部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组织实施绿色农产品名牌战略,着力抓好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形象包装和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力争培育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2至3个,注册优质农产品商标1个。  

三是强化专合组织培育,建立农业联营机制。结合中央创新农村经营体制要求,强化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引导,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用合作社平台,指导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快建立以农头企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联营机制,探索以公司、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共担模式。同时,以合作社为核心,抓好市场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加快建设黑龙县农产品交易平台,以信息网络为抓手,拓展农产品市场销路,顺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四、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组织保障。结合中央1号、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州东片区农业工作座谈会要求,出台《关于推进黑龙县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抓好全县农业产业规划、调控、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整合农口部门农技人员,建立划分片区、突出重点的农业服务机制,完善农技人员激励机制,激发农技人员工作热情。拟定措施,完善制度,将所有农技人员派到各乡镇,为群众提供全时的农技术服务,引导群众标准化种植,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建设。  

二是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政策支撑。抓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以落实各项政策为契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作物优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建立县、乡、村三级植保联防机制,围绕“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目标,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警,大力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植保专业化队伍建设”,实行全方位监查,全程防控,重点督查,跟踪抽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县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技能培育体系,加强新型农民培育。结合州委“10+1”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整合项目、打捆资金,与涉农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黑龙,开展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菜单式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新品种认知度和实用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组织部分致富能手以及村组干部,深入兄弟县考察农业产业调整,学习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好的思路。邀请兄弟县的土专家、农业致富带头人深入黑龙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发展成果,引导群众拓宽发展思路。加强农村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培训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强与成都地区蔬菜销售公司的合作,尽快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着力构建成熟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效益显著提高。  

虽然我县自东部片区农业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牧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深化,高效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农牧民持续增收能力较弱。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力不大,企业和基地、合作社、农户间有效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三是农技服务体系仍需完善,人员老化、知识老化、装备缺乏等问题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为农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把握“三农”工作这一核心,立足“绿色、生态、有机”最大优势,坚持抓好“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尽快建成“一个园区”、做大“三个基地”,做强“四个产业”,全力助推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