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应用材料 > 研究实验 >

意见建议

某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研究

发布: 2022-11-14 09:00:06   阅读: 次 【   

区六届党代会以来,我区城市建设走上快车道,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何改善城市管理,如何破解城市管理的机制性、制约性、基础性问题,如何使城市管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需求相适应等重大问题成为政府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世界各国实践表明,没有广大城市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成本将十分高昂,城市管理的效率将非常低下。因此,改革和提升城市管理取决于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否积极参与城市事务。
  以美国为例:美国城市政府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很多,而且大多已经制度化。常见的方式有议员和政府官员走访市民、公共舆论、听证会等。其中,听证会是一种应用广泛也最为有效的参与形式。在美国,城市政府建立了一整套机制,调动利益相关者全过程参与城市管理,包括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发现”城市的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实施、参与监督。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政府在城市管理上很有特色的一点就是社会和公民角色的确立,并使其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体现得最为充分的当数全国性的公民运动。自1958年以来,新加坡一共发动过100多项全国性公民运动。如1958年5月的反吐痰运动、1958年10月的大扫除运动(取缔乱抛垃圾的运动)、1968年至1971年间4度开展的“保持新加坡清洁和防止污化”运动等。运动期间,政府都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障,在展开运动期间派出警员巡逻,各基层组织配合,劝告违例的人员,从而确保他们遵法守纪,同时在运动期间以立法行动来支持,以确保民众服从新的法规。
  2009年,我区开始启动了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的工作,我区迎来提升城市管理的最佳机遇期,为构建我区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最佳的时代契机。
  一、XX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建设的任务目标。
  围绕XX区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六届五次全会和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管理发展全局,积极研究区域内城市管理动态因素,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具有XX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同参与转型,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上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宣教模式向“公众自省、公众自觉、公众自发”的自下而上互动模式转型,着力促进XX城市管理跨越式发展,全面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实现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目标,最终形成文明城区创建长效机制。
  (一)以人为本,实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创新。
    构建政府部门联动与市民参与的双向互动机制,保障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建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组成的城市管理咨询架构,充分运用媒体,借助舆论力量,广开言路,广聚民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城市管理符合社情民意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全民发展,实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全民覆盖。
    构建“大城管”格局,明确部门职责,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社会力量,研究公众参与机制的利益诉求,研究社会各阶层人群的结构特点,寻求符合各阶层人群社会需求的工作结合点,构建覆盖政府部门、街道乡镇、大型企业、基层单位和青少年、成年人、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群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组织体系。
  (三)协调发展,实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品牌化运作。
    构建多项目、多品牌交叉运作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实施载体,研究借鉴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的运作模式,研究项目品牌的设计、推广、包装、运作规律,综合吸纳XX在志愿者、社区建设、赛事文化、外来人员管理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打造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特色品牌。
  (四)可持续发展,实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构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评价体系,提升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群众对政府满意度显著提高,丰富“开放包容、富有爱心、崇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XX精神内涵,推动城市管理为了人民,城市管理依靠人民,城市管理成果全民共享。
  二、XX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教育先行,因势利导,营造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广泛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平台,设立城市管理专栏,建设市民沟通渠道。统筹“城管围墙文化”建设,发挥公益广告作用,促进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加强行政执法效能,树立执法威信,推动文明理念习惯性养成。注重服务为民,提升队伍形象,拉近政府与群众情感。联合区教育局、区关工委、区文明办等部门,启动“学礼仪、讲文明、争做城市好公民”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范围覆盖青少年群体。联合社区、企业,启动“城市化意识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教育范围覆盖外来务工人群、社区居民、失土农民,建设城市化意识教育示范点。借助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掀起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活动高潮,推动城市管理法规、文明生活理念普及。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树立典型,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二)整合资源,健全组织,建设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运作机制。
  组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政府领导机构,统筹吸纳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资源,将“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内容写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将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城市管理重大项目的听证、公示制度,重视公众舆论,畅通市民、政府的双向沟通、反馈渠道。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优化市民投诉、受理流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建立和完善基层单位运作部门,以宁波城管义务工作者协会、XX区志愿者协会为主体,建立覆盖乡镇街道的多级网络组织,中心工作渗透城市管理理念。探索XX城管志愿者、XX城管义工、城管义务监督员、城管联络员等群众性队伍的运作模式,推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日常化。依托现有“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少年城管学校”等精神文明共建载体,提升基层单位对城管部门的依存度,实现互利互惠、双赢共存局面。设立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群众性活动开展,尝试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领域施行服务外包,研究制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回报机制。
  (三)创新载体,强势推进,打造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特色品牌。
  研究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切入点,设立面向不同群体、不同组织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平台,有机结合城市管理领域的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政执法等职能职责,发挥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环卫保洁、园艺苗圃、数字城管等公共设施资源作用,推进文明劝导、秩序维护、绿地认管、执法协助、义工服务等志愿项目的经常性开展。借鉴XX志愿者队伍的成功经验,加强城管志愿者、城管义工队伍的招募、培训、沟通、激励机制建设,设计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活动的形象识别系统(CIS系统),丰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理念内涵,征集和提炼普遍认同、生动浅显的群众性活动口号,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成为群众的社会尊重需求。高效运作正在实施的“学礼仪、讲文明、争做城市好公民”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外来务工群众城市化意识教育”课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学校城管副校长、社区城管联络员队伍,设计“城管课堂”、“城管小卫士”、“少年城管学校”、“城管夏令营”、“小手牵大手”等项目,制作寓教于乐的卡通漫画、少年口袋书、文明礼仪丛书,多维度开展“城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总结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活动的有效经验,遵从品牌运作的规律,强势引导,提升高度,加强舆论宣传,实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长效运作,塑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特色品牌。
  三、XX区当前构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可行措施。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建设,逐步建成适应工作开展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和群众参与率,推进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项目化、日常化进程,确保现有活动载体高效运作,探索培育和设计新的工作项目,初步总结工作基本经验,奠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长效运作基础,为我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加强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将“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写入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在政府部门协调方面,牵头建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动大型活动开展;在基层工作合作方面,召开城管与社区、城管与学校、城管义工办事处与区志愿者协会工作会议,“走出去,请进来”,形成工作合力,互动双赢。
  (二)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在中心城区现有1个城管义工办事处、1个城管义工街道服务点、13个城管义工社区联络站的三级组织网络基础上,实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向霞浦、小港等街道延伸。积极参与“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少年城管学校”等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探索建立面向社区、学校的城管教育示范基地。规范设置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运作机构,完成工作人员、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在中心城区现有1400余名城管义工、200余名城管志愿者、36名城管义务监督员的基础上,以委托招募、定向招募、团队加盟等形式,招募范围进一步向霞浦等街道延伸,招募对象进一步向宁职院大学生群体、大型企业青年员工、81890服务中心群体拓展。建设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网络平台,制作专门网页,设立QQ群,开展骨干培训,研究制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激励制度。
  (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宁波日报》的“城管义工在行动”专栏、《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的“城事热线”专栏、《XX城管杂志》、“XX城管网”和各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各类活动,扩大市民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影响力。制作各类宣传册、宣传手册,加大“城管围墙文化”建设力度,粉刷美化中心城区围墙,运用卡通、漫画等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感染和号召群众。
  (五)加强活动组织和项目实施。着力抓好与关工委、教育局、文明办联合开展的,针对中心城区小学生群体的“学礼仪、讲文明、争做城市好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确保16小时的“城管课堂”正常进行。结合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组织文明劝导等大型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活动,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城管开放日”、“城管夏令营”、“城管小卫生”等常规性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开展各类街区清扫、义务劳动、知识讲座等活动,形成大型活动政府推进,常规活动部门普及,日常活动群众自发的活动组织格局。
  四、XX区构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构建,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XX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作为城市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着眼XX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着眼XX未来发展布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各界资源,兼顾各方利益,站在更高视野全盘谋划,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纳入社会发展范畴。
  (二)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构建,是实现我区城市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XX建区时间短,区域发展不平衡,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作为政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活需求的有效手段,必须以创新为先导,充分吸收XX社会发展中包括赛事文化、XX志愿者、社区建设、外来人员管理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突破常规,打通瓶颈,克服短板,跨越发展,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弯道超车”。
  (三)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构建,是检验我区城市管理水平的实践标准。XX先后历经了国家文明城市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也享受了社会进步、城市发展的成果。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工作载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不搞突击运动,杜绝形式主义,为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发挥建设性作用,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在现行行政体制下,交通、公安、工商、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侧重于城市管理的不同分项,在各个领域履行着管理城市的职责。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作为现代城市发展成熟的必经阶段,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重视基础,重视基层,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使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机制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