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范文网>领导讲话 > 农业农村 >

意见建议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

发布: 2022-10-21 10:10:14   阅读: 次 【   

   摘要: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社会养老机制滞后、法律依据缺乏和养老意识淡薄,彰显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急迫性,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人口老龄化;改革措施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也有人将其译作“社会安全”,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行政手段设立的,目的在于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各项目支出的总和。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政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泱泱大国,八亿农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一、农村养老现状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11212万人,占总人数的9.36%,并且每年还以3%的速度递增,东部沿海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要快于其他地区。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及增长速度推算,2035年全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人口数量将达到15亿。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总数的60%,我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社会保障有限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达13亿之多。而从社会保障费的支出看,占总人口20%左右的城镇居民享受了89%的社会保障费支出,而占总人口80%左右的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只有11%,从覆盖面看,城镇达91%,而农村只有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着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从而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而农村老人中约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
 
    二、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异地就业使老年人受到照顾更加困难,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体力有限,而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仍需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有些老人还要兼顾起照顾孙子辈的任务。同时,外出子女的土地多交由父母耕种,这样就更加重了农村老人的劳作负担,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在不断增大,这种人口流动的加剧,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能力的下降。
 
    (二)家庭养老成本提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也带来了养老难的实际问题。按照规定一户只能有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子女在逐渐减少,家庭小型化越来越普遍,核心家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70后与80后已成为农村家庭的支柱,一对夫妻至少要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421”倒三角形家庭模式将给这一代人增加很大的经济、生理和心理压力,一旦家庭成员出现不测,巨额的医药费、营养费等开销将会给这些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也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另外,教育支出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加贫困。一些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投向了独生子女,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现象,忽略了对老人的供养,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负面影响。
 
    三、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存在原因
 
    (一)财政投入不足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仅有“五保”老人才能得到社会救济性的保障,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未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即使有些纳入保障范围的老人所得到的资金和服务也难以满足其生存需要。
 
    另外,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投保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国家只给政策不给资金,致使农民参保率一直比较低,从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另外,当农民投过社保,需要申请救助时,繁琐的手续和流程又影响了农村社保的效率。
 
    (二)养老意识淡薄
 
    农村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在众人呵护下长大成人,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加之受外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并不像以前那样看重家庭、亲情、养老和尽孝,而是更注重追求自己的成功和个人的享受,因此使得赡养问题的纠纷不断,而这代独生子女尊老、敬老、养老的价值观念的淡薄,给农村养老问题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养老模式非常单一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逐渐弱化,而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长期以来,“养儿防老”在农村一直是主流思想,因此老人的赡养都是由家庭独立完成,这种传统的、古老的保障模式,也会影响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机制的建设。而赡养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五保”和“低保”,集中和分散供养为主的养老方式,基础是集体经济的丰富,但是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走向薄弱,尤其村级经济已走向瓦解,而财政下拨资金有限,一些敬老院设施简陋,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社区养老、集体养老成了农村养老的补充形式。
 
    (四)法律依据缺乏
 
    监督保证机制缺乏,法律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保障法》仍未制定出台,由于立法滞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许多工作只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去推行。由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所以临时性和随意性较大,保障程度较低,一旦发生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往往无法根据有效的法律规定进行仲裁和判决。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执行中的不到位,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受益缺乏信任感。
 
    政府间社会保障事权划分不合理、支出责任不清楚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下级依赖上级、地方依赖中央的现象比较普遍,理顺中央和地方以及各部门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分工和职责十分重要。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或贪污等现象比较严重。
 
    四、保障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尽快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于2009年10月开始在10%的县(市、区)逐步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以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以中央财政出资占大头的方式让亿万农民享受到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这是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养老的一个分担的开始。
 
    (一)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
 
    第一,财政要加大对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加大对乡镇、村、社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待遇,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做、愿意做,调动工作积极性。第二,建立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的覆盖面,特别是要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第三,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建立大病医疗、小病医保的医疗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有病能医、有病敢医的问题。
 
    (二)加快社保立法步伐
 
    第一,政府应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提早制定并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法规和政策,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使农民的各项养老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构,以形成政府、社会、事业经办单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为一体的监督体系,确保养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养老保障金是农民的保命钱,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现象发生。第三,把农民养老纳入法制化轨道,让老年人的赡养权益和子女应尽的义务具体化、公开化,以便于实际操作和监督。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第一,通过电视、报纸、收音机、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识,特别要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意识;积极宣传尊老、敬老的典型人物,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偿,对侵犯老人合法权利的行为给予批评和揭露。第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养儿才防老”的错误观念,使女儿和儿子同等承担养老的责任。第三,巩固家庭养老模式的同时,要树立多方式、多渠道养老的观念,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思维方式,决不能将养老仅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
 
    (四)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
 
    第一,积极宣传参保的好处,让人们了解并自觉、自愿地认识和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引导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农民参与商业保险,以减轻年轻一代养老压力。第二,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和可能出发,重点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伤、失业、生育等其他多种补充保险,进而构建一个和谐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五)加快建立社区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体系
 
    第一,兴建敬老院、特别护理老人院等,完善各方面配套设施,规范管理,使老人住得舒心,家人放心。第二,建设一些老年人娱乐设施,如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场所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以满足各种不同情况老人的需要。第三,为老人提供多种社区服务,如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理发、体检、购物等日常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
 
    建国6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国家财政还没有提供高额社会保障资金的能力,所以,未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方面还要以家庭养老为主,各类保险为辅,增加社会养老等方式,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解决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周晓燕.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经济理论研究,2009(12).
    3、郑若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9).
    4、陈玉玲.农村养老问题探讨[J].河南农业,2009(5).
    5、仲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J].政论坛,2009(5).
    (作者单位:袁娟,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录录,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学龙,上海德昕日化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